西人黨
西人黨
西人黨是李氏朝鮮宣祖時期的兩班士林派朋黨,由1575年存在1694年。這一派以住在漢城府西方的沈義謙為首,支持者稱西人黨,他們支持朱子學中李栗谷主氣說。大司憲李珥在世時兩派相安無事,在他死後兩派開始鬥爭。東人黨開始掌握政權,西人黨以鄭汝立謀叛為由攻擊他們奪權(己丑獄事)。1591年西人黨在立世子問題上失腳又被東人黨攻擊,東人黨重掌政府開始肅清西人黨。
萬曆朝鮮戰爭前,西人黨黃允吉與東人黨金誠一被派日本探測豐臣秀吉動向,因兩人結論不同而無法抵禦進攻。在光海君被擁立后西人勢力衰弱,仁祖反正和己亥禮訟后勢力恢復。但在第二次禮訟中南人黨主張被接納,西人黨勢力為之一掃。1680年朝鮮肅宗因恐怕南人黨勢力擴張南人大量逐出朝廷稱為庚申換局,西人黨重掌朝政,后對肅宗外戚態度不同分裂成老論派與少論派。
從朝鮮宣祖登位到仁祖反正期間的黨爭進程。文定王后與鄭蘭貞的獨裁統治之後,朝廷終於完全落到了士林派的手中。1575年,士林派分裂為以金孝元為首的東人黨和以沈義謙為首的西人黨。東西黨爭的對立宣告了兩百年朋黨政治的開始。1591年的建儲之爭中,西人黨魁首鄭澈被趕下台,東人黨掌握了朝政。接著,東人黨分裂為以李山海為首的北人黨和以柳成龍為首的南人黨。隨著之後“壬辰倭亂”推進,南人黨一度壓倒了北人黨。倭亂結束后,柳成龍下台。北人黨掌握了朝政,並分裂為以李爾瞻為首的大北派和以柳永慶為首的小北派。1608年宣祖薨逝后,柳永慶被賜死。大北派得勢后,分裂為肉北(李爾瞻、鄭仁弘)、骨北(洪汝淳)、中北(奇自獻)三派。骨北派垮台後,以肉北派為代表的大北派協助國王光海君實行暴政,終導致了與各方政治勢力的對立。
1613年仁穆王后的父親金悌男被賜死後,大北派可以說已經控制了朝鮮的整個局勢。而大北派的反對者們,此刻殘存下來的,就是西人黨、南人黨、清小北和中北派了。
西人黨要追溯到1591年的建儲之爭。當時東人黨支持光海君為世子,而西人黨支持信城君為世子。這信城君的母親,就是宣祖寵愛的兩大美女之一的仁嬪金氏。而另一個美女,正是光海君的生母恭嬪金氏。恭嬪金氏在生下臨海君和光海君后不久就去世了。光海君其實就是被仁嬪金氏養育的。雖然說政治對立的關係,光海君在登位后也對仁嬪金氏實行了軟禁,但畢竟有那麼一點特殊的養育之恩,才使得仁嬪金氏沒有落了個仁穆王后的下場。西人黨手中的這張王牌,也就是這位仁嬪金氏了。
仁嬪金氏的長子信城君在當年的儲君之爭中落敗,不久就病死了。但仁嬪金氏顯然並沒有放棄爭奪王位的機會。因為,她還有一個兒子,就是定遠君李琈。仁嬪金氏與這位定遠君,在西人黨的保護下,也曾經計劃過推翻光海君。但是,定遠君在1619年就去世了。而西人黨並沒有在1619年之前聚集起足夠的力量。不過幸好,定遠君還有一個兒子,那就是綾陽君李倧。李倧本人年輕有為,也是定遠君的長子,很快就被西人黨選為可以與光海君爭奪天下的人物。
西人黨通過擁立仁嬪金氏的孫子李倧,很快在朝廷里製造了相當大的勢力。除了之前的申欽之外,還有金鎏、李貴、李適、金自點、金尚憲、洪瑞鳳、崔鳴吉等大小官員集中到西人黨這邊,相繼成為了西人黨的領導級人物。隨著西人黨的壯大,一場決定朝鮮國家命運的政治較量——仁祖反正,就此展開了。
光海君成為朝鮮國王后,擁護他的大北派佔據了政權中心,一時出現了大北人的全盛期。可是聚集在光海君周圍的大北派的地位並不牢固。僧侶、巫女、術士等三教九流經常出入宮廷,導致了政治混亂和風氣腐敗,也帶來了財政上的莫大浪費。掌握政權的大北派和宮廷的寵臣們賣官買官、中飽私囊,並且還佔領大片土地,將很多良人變成自己的私民,用剝削勞動力的方法來享福。
更甚者將因在衛國戰爭中有功而轉為良民的奴隸又驅回田間為自己的農莊工作。宮廷的腐敗和大北派的橫暴已經達到如此地步,人民對他們的憎惡當然也是不言而喻的;同時西人黨、南人黨、小北派也乘此時機陰謀策動。另外光海君對后金的妥協政策令宗主國明朝政府非常不滿,這非但在對外關係上,而且在國內政治形勢上都引起了巨大的波瀾。人民對於光海君以及其周圍的大北派的不信任和不滿意達到了極點。金鎏、李貴等西人黨便利用這個機會,於1623年3月以武力驅逐光海君和大北派,迎立李倧為仁祖國王,掌握了政權。
綾陽君的親戚兼親信申景禛,負責為綾陽君聯繫到了李貴和金鎏。申景禛,1575——1643,本貫平山,字君受,是壬辰倭亂時在南原之戰中殉國的都巡邊使申砬的兒子,沙溪金長生的門下。在1596年考中科舉武科,歷任泰安郡守、潭陽府使經、釜山僉使等官職。光海君即位后遭大北派排擠而隱退。他從1620年起就秘密與李貴、金鎏、崔鳴吉等西人黨官員謀議推戴綾陽君。到了1622年李貴出任平山府使后,申景禛便發現了政變機會的到來。
在這場政變圖謀中,有下列人員參加:李貴、金鎏、申景禛、李曙、具宏、具仁垕、李時白、李時昉、崔鳴吉、張維、沈器遠、金自點等人。後來這些人都相繼成為西人黨的核心成員,左右朝廷政事,並形成了新的黨派鬥爭。各地反正軍隊彙集於京城,公推在軍中有極高聲望的兵使李適為大將軍,準備進攻王宮。與此同時,金自點也護送綾陽君到了軍中。
在西人黨軍隊的直逼之下,光海君被迫逃出王宮。綾陽君派了金自點和李時昉營救了仁穆大妃。在得到仁穆大妃的認可之下,李貴等人率領軍隊追擊光海君。光海君以及大北派的軍隊抵擋不住,全部被俘虜。光海君在被毒瞎雙眼之後,流放到了江華島。李爾瞻、鄭仁弘、韓纉男、白大珩、金藎國等大北派大臣相繼被賜死。至此,大北派的勢力被徹底消滅了。大北派的迅速失勢,與他們的暴政以及樹敵過多有關係。
1623年,綾陽君登位,成為朝鮮第十六代國王仁祖。“仁祖反正”的最終勝利者,是屬於西人黨的。平心而論,西人黨的政變有極大的冒險性。不過面對大北派的獨裁暴政,即便沒有西人黨也會有其他黨派挑這個頭的。這樣看來,西人黨還是具備相當實力的。政變結束后,在仁穆大妃(此刻應該是大王大妃了)和仁祖的支持下,西人黨重新組織了政府。在政變中給予西人黨強力支持的南人黨李元翼成為了新的領議政。西人黨的李貴、金鎏、申景禛等人也獲得了許多具有實權的官職。一個由西人黨為主、南人黨為輔的朝鮮新政府就這樣誕生了。
西人黨依靠著強大的反正力量,推翻了光海君的政府,消滅了政治集團大北派,扶植了仁祖新君上台。接下來,擺在西人黨面前的,就是重組政府這件大事了。就與一百多年前的“中宗反正”一樣,作為主要功臣的西人黨,也在朝廷人員安置的問題上產生了困難。西人黨的主要成員李貴、金鎏、申景禛等人,都是下層的文武官員,他們是不可能也沒有能力立時之間就坐上一品大員的位置。比如,西人黨的核心人物李貴只出任了吏曹參判,另一個核心人物金鎏也僅僅是兵曹參判而已。
他們甚至連六曹第一位的官職“判書”都做不到,只能屈居第二位的官職“參判”。洪瑞鳳、崔鳴吉等則是出任佐郎、參議等更小的官職。讓具有聲望和經驗的老官員們暫時出任朝廷要職,是西人黨為了防止政權波動造成的權力反彈。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顯然表明了西人黨在對待人事問題上,仍然不夠成熟。最突出的一個矛盾,就是西人黨內部成員,在分配勝利果實的層面上發生了衝突。就在數月前還能團結一致打擊政敵的西人黨,竟然轉瞬之間演變到了分化的地步。可想而知對政治利益爭鬥的殘酷性。
在反正過程中被公推為大將軍的李適,就是利益分配的最主要受害者。不過,李適在平安道的表現倒是頗令人意外。李適到任后就開始訓練士兵,加固城池,設置城柵,配備火器,擺出了一幅專心於防務的樣子。對於金鎏等人來說,這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李適一心一意操持防務,將無力影響朝廷政治勢力;壞事是,李適注重軍事的做法,頗有擁兵自重之嫌。就在這個時候,朝廷也做了個奇怪的舉動。1623年10月,仁祖正式冊封在反正過程中立功的官員。這一次的功臣叫做“靖社功臣”。靖社功臣的第一等,是李貴、金鎏、申景禛、金自點、沈器遠等十人。這十位一等功臣當中,獨獨沒有功勞數一數二的李適。然而,在接下來的第二等功臣,李適卻排名頭一個。如此看來,在朝廷或者說是金鎏、李貴等西人黨核心成員面前,李適既不是一個立大功的人也不是一個立小功的人。這樣,李適在仁祖反正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