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場

漢語詞語

垃圾場是指堆卸廢物的場所。其目的主要是使垃圾集中堆放、處理,旨在減少環境污染。

運行標準簡介


前提

有必要的垃圾治理區域、場地,並符合地方、公司環保要求;有垃圾運輸車輛、有垃圾治理工具。

準備工作

1、裝車前檢查
①垃圾運輸車輛常規檢查;
②裝車時注意勞保用品的佩戴。
2、運輸過程檢查
① 垃圾運輸車輛是否有相應運輸證件;
②垃圾運輸車輛在運輸過程中要對垃圾進行覆蓋,避免二次污染。
3、垃圾場檢查
①場地是否已平整,方便運輸車輛進入;;
②垃車輛圾是否運行正常治理;
③垃圾治理相關配套材料是否齊全。

運行操作

1、垃圾堆放:垃圾運輸車輛在指定地方傾倒垃圾後方可進行治理工作。
① 治理前應保證垃圾堆放位置合理;
② 治理前應保證治理車輛完好運行;
③ 治理前應保證土方量足夠覆土;
2、垃圾平整
①垃圾治理車輛對堆放的垃圾進行平整;
②垃圾厚度應符合車輛正常運行理車;
3、垃圾碾壓
① 垃圾碾壓車輛對垃圾進行壓實處理;
② 垃圾碾壓車輛對垃圾進行壓實處理,一般碾壓后的垃圾厚度最多不超過3米;
4、垃圾覆土
① 垃圾碾壓到三米后,垃圾上要進行覆土,避免垃圾亂飛及發生火災;
② 覆土不得少於0.3米。

注意事項

1、垃圾運輸及治理車輛必須經常檢查,防止出現故障,影響清運及治理;
2、必須按照垃圾場治理要求進行作業,及時按要求覆土並嚴防垃圾場著火;
3、垃圾運輸和治理必須符合地方及公司環保部門的相關要求,避免二次污染。

環境影響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年清運量約為1.4億噸,除了少部分焚燒、堆肥或回收利用外,其餘70%以上被運送到填埋場進行處置。垃圾在填埋場的存放、裝卸、平鋪、壓實等過程中,由於其中有機物的腐爛分解,不可避免將產生惡臭污染。惡臭既會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又將產生二次污染,如不妥善處理,會對周圍的水體、大氣和土壤造成嚴重污染,因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垃圾填埋二次污染,減少填埋場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2環境影響問題及成因分析

滲濾液污染

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處置不當、防滲措施不到位是引起水體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國垃圾填埋場產生的滲濾液普遍具有水質成分複雜、金屬含量高、氨氮含量高以及微生物營養元素比例失調等特徵,一旦污染到地下水或地表水,將極難恢復。尤其是滲濾液對填埋場周圍地下水的污染,近年來已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產生主要在其營運過程中,與當地氣候、水文、填埋工藝,以及垃圾成分等有關,是垃圾填埋場建設項目的主要環境影響之一。

空氣環境污染

垃圾填埋場在垃圾運輸、填埋過程及封場後會產生以H2S、NH3硫醇N-甲基甲胺等為主的惡臭性氣體,且所釋放的惡臭性氣體隨垃圾成分的改變而有所不同,對當地空氣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垃圾填埋場在封場過程和封場后內部垃圾發生複雜的厭氧反應,會產生以CH4CO2為主的可燃性混合氣體,如不加以合理導排,將可能存在爆炸的隱患。

雜訊污染

垃圾填埋場對雜訊的污染主要在其施工過程和運營過程中產生。施工過程中用於道路修築、場地平整、挖填築壩及建構築物等建設的推土機挖掘機攪拌機、碾壓機等各種施工活動產生機械雜訊,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運營過程中進行填埋作業的填埋機械所產生的機械雜訊以及垃圾運輸所產生的交通雜訊,存在於垃圾填埋場的整個運營階段,存在較長期的環境雜訊污染

生態影響

垃圾填埋場建設項目對生態的破壞存在於其整個生命周期。施工期的清基、運營過程中的填埋、封場后的覆土等過程中均會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垃圾填埋場的建設佔用大量土地,造成原有植被的破壞,改變原有土地的功能,甚至由於填埋作業的進行導致周圍地質環境的破壞,從而可能誘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微生態效應


微生物生物技術作用的主要承擔者之一,它們利用各自不同的降解酶系統,通過降解作用將大量有機污染物轉化成了對生態系統繁衍有利的無機物質。使某些物質的不良富集引發的環境平衡破壞而導致的污染得到消散和轉化,促進了生態環境的保護。
在垃圾堆埋環境中的微生態特徵較為複雜,其微生態效應是其中各種超背景聚集有害物質發生降解、轉化的表現。它既存在有利於生態環境防護的一面,也存在造成一定時段內局部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失調而引發的生態環境污染。
(1)細菌總數大腸桿菌不僅是評價垃圾污染環境的重要指標,也是反映垃圾場中微生物活性及所處垃圾轉化、降解階段的主要指示性指標之一:
(2)各種微生物細菌的作用效應是垃圾堆埋場中污染質得以轉化、降解的主要生物作用之一,為有效治理垃圾污染生態環境方法提供了科學依據。
(3)垃圾場是個嚴重的污染源體,它不僅污染了周圍的土壤環境,有的還污染到了淺層地下水甚至深層地下水體。
(4)在良好地質條件下的垃圾場地(如下有較厚粘土阻隔層),其表層包氣帶中的微生物細菌生長及繁殖旺盛,這一地帶既是微生物細菌生長繁衍的大本營,又可作為阻控污染質運移擴散的天然屏障。尤其是其中的2--2. 5 m,可作為阻控污染質的人為利用層,對污染物質加以阻截。

對策措施


加強選址方案比選

首先,應加強對填埋場選址方案的比選,從當地的規劃、氣象條件、區域概況,尤其是水文地質條件等方面進行選址方案的合理性論證。良好的水文地質條件是垃圾填埋場選址的首要前提,同時,選址必須符合當地的規劃,並綜合考慮到風向、降雨等氣候條件的影響。

加強防滲處理

我國許多垃圾填埋場採用的是混合填埋法,各種垃圾沒有進行分類,統統堆放在一起,且大部分垃圾填埋場防滲層都只有一層結構。垃圾填埋場採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防滲層進行人工防滲處理,防滲效果明顯,切實可行。但在材料運輸、工程施工和填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保護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避免其出現孔隙和裂紋,保證防滲效果。將滲濾液收集到集液池后,定期回噴至垃圾堆體上進行自然蒸發消耗。這種處理方式不僅可起到抑制揚塵的作用,也減少了滲濾液的處理費用,是北方地區滲濾液處置的常用方法,實踐證明是比較可行的處理方法。

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實施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儘可能保證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得到有效利用。在資源短缺、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應逐步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利用,並使之重新進入循環系統。總之,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既可以減輕我國垃圾填埋場處理系統的壓力,也是建立循環型社會的未來垃圾處理髮展的方向。

廢物減量化

為將清潔生產理念應于于城市垃圾填埋處理中,可採取以下清潔生產方面的處理措施,從污染源頭產生以及末端回收利用的角度來控制污染物的產生量,具體建議如下:
(1)垃圾成產生的垃圾滲濾液和生活污水可經過處理達標后回噴於垃圾填埋場,大大減輕減少了對地表水的污染負荷;
(2)為了減少垃圾滲濾液的產生量,填埋場設置截洪溝,把匯水區降雨引出場外,實現雨、污分流,有效地降低了垃圾滲濾液的產生量;
(3)為了減少有風天氣飛揚物的二次污染,除及時覆土和洒水外,在下風向設置可移動鋼絲網,有效攔截飛揚物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4)垃圾填埋場的大氣污染源主要有垃圾被微生物厭氧消化、降解產生的大量填埋氣,主要成份為CH4 等可燃燒氣體,在垃圾填埋場產氣初期,填埋氣產生量並不穩定,可在初期採取直接排放或者點火炬燃燒等方式處理,待沼氣量較多時且穩定時,可考慮回收利用此部分氣體。
總體來說,通過採取一系列污染防治措施后,從工程設計、生產工藝、運營管理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清潔生產的理念。

日常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垃圾場管理監督,明確管理責任,確保垃圾場安全正常運行,特制定本制度。
1、認真做好防火工作,禁止閑雜人員進場,嚴禁帶火種進場。
2、認真做好防盜工作,確保場區的大門、監控設施、場邊的圍欄網、告示牌等設施的安全。
3、草地生長良好,無明顯雜草,適時修剪。
4、圍欄網內非堆填區,定期清理雜草、雜生的樹木,藤蔓。
5、適時對場內的螞蟻包、蚊、蠅、鼠等進行消殺,每半個月例行一次全面消殺。
6、確保垃圾場所有雨水溝的暢通,定時檢查,如有堵塞應及時疏通。
7、進出垃圾場應及時關、鎖大門。
8、嚴禁亂倒垃圾,對進場垃圾進行有序堆放。
9、定期檢查場區的所有相關設施如:大門、監控設施、排洪溝、告示牌、等是否完好,如有損壞,及時維修。如有外來人員故意 破壞或盜竊,及時制止或報警並上報主管領導。
10、保持垃圾填埋場範圍內環境清潔衛生,生活區域整潔美觀。
11、設備設施的維護、維修、翻新和更換工作。
12、每日對垃圾場進行巡視,建立交接班制度,不留管理空檔,嚴格按照上級主管部門要求、監督、指導、檢查、驗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