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嶺自然保護區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唯一保護長臂猿及其生存環境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佔地面積6600多公頃。保護區內山嶽連,群峰疊翠,林海浩渺,古木參天,自然生態系統保存完整,熱帶生物資源極其豐富。有珍貴的巨蜥、雲豹、黑熊等60多種珍稀動物,以及熱帶蘭花、饅頭果、山石榴、山竹子、烏墨、青果榕、山橄欖、毛牡丹和野荔枝等珍貴植物。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地質構造上屬華夏背斜,中生代後期,由於造山運動,大規模岩漿活動構成了花崗岩窿穹地貌形態,以花崗岩為主,間有變質岩和沉積岩。保護區內有雅加大嶺、斧頭嶺、黃牛嶺三大山脈,中間分支山脈縱橫交錯,總體上看形成了七差流域、王下流域和白沙流域。地勢南高北低,地形破碎複雜、多為山地、山谷縱橫,山谷內多有小溪,溪流落差大,全境海拔高度350~1560m,最高嶺為黑嶺(海拔1560m)。
保護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四季不明顯,受季風影響大,一般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4月為乾季,以東北季風為主,3、4月間偶有短暫的寮國熱風影響,每年5月到10月為濕季,有雷雨和颱風,年均溫21.3℃,最熱月均溫22.8℃(5月),極端高溫37.5℃,最冷月均溫13.5℃(12月),極端低溫1.1℃。平水年降雨量1657mm,雨量主要集中在7~10月份,隨海拔升高雨量逐漸增加,相對濕度加大,山上多見霧露。年平均相對濕度84.2%,林內土壤終年濕潤。
成土母質多為深厚的紅色風化殼,呈酸性反應,富鋁化作用進行得比較充分。土壤以磚紅壤為代表類型,隨著海拔的增高逐漸過渡為山地紅壤,山地黃壤和山地草甸土。土體多為次生植被覆蓋,坡地土層較厚,一般達80~100cm,石礫含量約30%,腐殖質層厚度約5~10cm,枯枝落葉層厚約5cm。
保護區地表水大部分屬海南昌化江水系,部分屬南渡江水系,內有三條主要大的河流:南堯河、七差河、南七河。區內昌化江支流有雅加河、通天河、榮兔河、子宰河等幾條小型支流,分別發源於雅加大嶺、斧頭嶺、黃牛嶺,迂於霸王嶺林區山林盆地之間,注入昌化江匯入北部灣大海,流程短、坡降大,最終落差達高1500m。其中雅加瀑布陸地落差110m,平均徑流0.8m3/s,雨季最大可達1.5m3/s。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
維管束植物220科967屬2213種,其中包括蕨類植物36科73屬131種;裸子植物5科8屬13種;被子植物179科886屬2069種。其中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葫蘆蘇鐵、坡壘、海南粗榧3種,國家二級保護的有蕉木、油丹、海南風吹楠、蝴蝶樹、金毛狗、水蕨、蘇鐵蕨、海南梧桐、蝴蝶樹、山銅材、半楓荷、華南栲、海南紫荊木、駝峰藤、海南石梓、鉤葉藤、藥用野生稻17種。有菌類17目38科335種。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
海南長臂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據資料記載,20世紀初,海南森林覆蓋率達90%,全島各縣均有長臂猿分佈。目前海南長臂猿僅存於海南省霸王嶺自然保護區這片熱帶山地雨林“孤島”里。
②熱帶雨林及其生態系統
包括溝穀雨林、山地雨林、山地常綠林和山頂矮林生態系統。
③其它珍稀動植物資源及其生物多樣性
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葫蘆蘇鐵、坡壘、海南粗榧3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蕉木、油丹、海南風吹楠、蝴蝶樹、金毛狗等17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黑長臂猿、雲豹、孔雀雉、巨蜥、海南山鷓鴣、蟒蛇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南水鹿、綠皇鳩、白鷳、原雞、山皇鳩等46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有牛背鷺、綠鷺、大白鷺、黃嘴白鷺等42種,列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有彩鷸、金(斑)鴴、金眶鴴、大沙錐等14種。
④景觀資源
山地雨林、溝穀雨林、雅加瀑布、山頂矮林、石峰、石榕生境、溫泉、地下洞穴、雙龍潭、石灘等自然景觀,野生動植物種及千年古樹。
⑤水源地
保護區內昌化江支流有雅加河、通天河、榮兔河、南澆河、南堯河、乙勞河、乙在河、烏烈河、子宰河、戴密河等幾條小形支流,發源於雅加大嶺、黃牛嶺、斧頭嶺,迂迴於霸王嶺林區山林盆地之間,注入昌化江匯入北部灣大海,是海南昌化江、南渡江的發源地和松濤水庫、石碌水庫的主要水源地,也是海南省西線蓄水池。
保護區實行“三級管理體系”,即管理局——管理站——管護點三級管理模式,管理機構為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下設行政辦公室、科研教育科、保護宣傳科、計劃財務科、項目辦公室5個科室,9個管理站(監測站),11個管護點(監測點),4個瞭望台。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
自駕導航:從海口出發,沿海榆中線行駛到昌江石碌后,再按照路標驅車前往霸王嶺即可到達景區。
背包指引:在縣城乘至霸王嶺的中巴車即可抵達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