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青陽村的結果 展開

青陽村

雲南保山市隆陽區河圖鎮下轄村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河圖鎮,地處河圖鎮東南邊,距河圖鎮政府所在地4.5 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沙石、水泥路,交通方便,距隆陽(市、區)7 公里。東鄰哀牢山,南鄰漢庄,西鄰董官,北鄰田壩有農戶743戶,有鄉村人口3178 人,其中農業人口3178人,勞動力190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800人。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1.32平方公里,海拔1642米,年平均氣溫15.5 ℃,年降水量114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蠶桑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139 畝,人均耕地0.36畝,林地1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9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57元。該村屬於其他類型的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務工為主。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39畝(其中:田692 畝,地 447 畝),人均耕地 0.36 畝,主要種植 水稻、蠶桑 等作物;擁有林地 1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 9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03 畝,主要種植 水果 板栗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100 畝,其中養殖面積 75 畝,無草地;荒山荒地 70 畝,其它面積15575 畝,有 可開發旅遊 等資源。

基礎設施


村內道路
村內道路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 路、通 水、通 電、通 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743戶通自來 水,沒有農戶飲用井水,沒有農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743戶通電,有 247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43戶(分別占農戶總戶數的100%、33%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20戶(分別佔總戶數的94%和83%)。
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 沙石、水泥 路面,進村道路為 沙石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 沙石 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0.1 公里,建有集貿市場 1 個。全村共擁有汽車 6 輛,拖拉機 18 輛,摩托車 101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92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9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2畝。
到2006年底,全村沒有使用沼氣池的農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9 ;建有小水窖 20 口;沒有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全村有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1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自然村已通路燈。無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98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1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8戶居住於其它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甜柿園
甜柿園
該村2006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 1059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0萬元,佔總收入的20.77%;畜牧業收 入425萬元,佔總收入的40.13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36頭;漁業收入109萬元,佔總收入的10.29%,林業收入105萬元,佔總收入的9.92%;第二、三產業收入200萬元,佔總收入的18.89%;工資性收入181萬元,佔總收入的17.09%。農民人均純收入215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20人(占勞動力的23.88%),在省內務工460人,到省外務工6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蠶桑、水稻,主要銷售往 本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20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20.77 %。該村正在發展 蠶桑 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 旅遊 產業。擁有企業 2 個,但沒有縣級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 1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 1 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 25 戶。

文化教育


村小學
村小學
該村建有小學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24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6 人,在校學生 420 人,距離中學 2.6 公 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 420 人,其中小學生 420 人,中學生 256 人。全村沒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等。

人口衛生


醫療設備
醫療設備
該村有農戶743戶,共有鄉村人口3178人,其中男性1620。女性1558人。其中農業人口3178人,勞動力1907人,該村以 漢 族為主,其中白族4 人,其他民族13人。到2006年底,全村沒有村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94人,參合率91.06%,沒有人享受底保。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4.5 公里。該村沒有有公廁,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9個。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 村級政務、村級財務。主要以黑板報、廣播方式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訂農業承包合同 751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139 畝,其中沒有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4.75萬元,有固定資產28萬元,無年末集體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現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廣播、公告、告示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1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有61人,女黨員有10人,其中沒有少數民族黨員。
村委會由書記、主任、副書記、副主任、支部委員、村民委員組成,下設1、2、3、4、5、6、7、8、9、10等 10 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40人。

人文地理


一、村情簡介:
青陽村委會轄一個自然村,下設十個村民小組,地屬半山半壩,離哀牢故國西南1公里處,每天早上比哀牢國早出太陽4—5時辰,故名:早上太陽第一村“青陽村”。
二、歷史人物簡介:
蘭馥(1885—1964)字子芬。先進居河圖青陽村,清咸豐年間移居保山金雞村。父母是小手工業者,缺少文化,備受歧視,激起培育後代的決心,節衣縮食供蘭馥讀書。光緒三十四年(1908)蘭馥遠離家人到昆明求學,先後在雲南省立高等師範學堂,講武學堂學習,與朱德結義為兄弟。民國二年(1913年)蘭馥任雲南軍第二旅步兵第五團第二營營長,師部少校參謀,民國四年(1915年)任中校團長,駐防曲靖;民國五年(1916年)袁世凱復帝,雲南組織護國軍,朱德與蘭馥兩團編入第一軍總司令蔡鍔部下,率部隊進入四川,為護國軍革命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
民國八年(1919年)護法靖國軍事結素,朱德在自流井寓所邀集軍官宴會慶賀。會後,與一向交好出生如死的八位同時合影留念,並賦詩:“百站餘生者,群村可撐天。從征憑兩兩,大將剩三三。”。“兩兩”指滇軍分兩軍入川,“三三”是說合影的人9人,(朱德、楊希閔,金漢鼎、趙遜 生、唐沸川、楊如軒、蘭馥等)。靖國軍回滇體整,總司令顧品珍任雲南省長,對蘭馥甚為器重,委任他為蒙自縣長,為政廉明,人稱“蘭清高”。稍後,雲南發生政變,黨同伐弄,,被撤除縣長之職,調昆明任參謀,他得知是個圈套,辭不從命,閑居家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朱德總司令曾致電蘭馥,表其尊懷之情,蘭后被聘為雲南文史館館員,為使他安度晚年,人民政府在生活給予了關懷照顧。
蘭春留
蘭春留(1900.6—1987.6)河圖青陽村人,農民,雲南省勞動模範。1950年1月,保山村級成立農會,蘭春留當選為農會生產委員,專管農業生產,水利建設,林業生產。他任農會生產委員后,積極率領社員投入農業生產和水利建設。1952年,河圖東部山林蟲災嚴重,松樹,松葉被毛蟲啃個精光,為此保山縣人民政府號召廣大社員以幹部上山捉松毛蟲,僅他一人一天就上山捉松毛蟲一擔(約80市斤),並挑進保山縣政府驗收后銷毀。同年,他還到東海子等積極參加水利建設。
1952年12月,蘭春留被雲南省政府授予“第一屆工農勞工模範”稱號,去北京參加全國勞動模範會議,領取勞模勳章。他雖然得到了那麼高的榮譽,但他從不驕傲,仍然積極投身於轟轟烈烈的農業大生產中,年近花甲仍戰鬥在北廟水庫建設工地上,正因為他的辛苦,身不計個人得失,人們對他的名字都已經淡忘,取而代之的是“老生產”。
1987年6月,蘭春留年事已高,病故。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潔、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目前存在的要困難和問題:
1、地處半山半壩道路基礎建設較差,資金來源短缺。
2、產業少,經濟發展不平衡。
3、農田水利建設較差,排灌困難。
4、勞務輸出力度不夠。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
1、認真落實,緊緊圍繞鎮黨委政府發展規劃意圖,大力加強基礎設施的投入。
2、鞏固蠶桑產業,大力發展畜牧產業,計劃在2008年在水果園下新建一座生豬養殖基地。
3、在2008年硬化村內主幹道2.5公里,拓寬支砌村外小龍井至水果園的道路。
4、借哀牢影視城東風,發展以青陽水果園與青陽水庫為軸線的旅遊開發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