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鎮

百里鎮

百里鎮,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下轄鎮。位於太湖縣西北邊陲,古時是太湖縣城通往湖北英山縣的主要驛站,沿長河而下,到太湖縣城100華里而得名“百里”。該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山場總面積6897.6公頃,耕地面積1096公頃。境內地形以中山、低山、丘陵、盆地為主。

百里鎮轄共9個村、1個居委會、276個村民組。百里鎮盛產水稻、小麥、山芋、大豆、蠶豌豆、高梁、蕎麥、玉米,經濟作物以茶葉、板栗、蠶桑為主。該鎮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發展穩定、社會文化事業健康發展。2017年,百里鎮常住人口18937人。

地理位置


百里鎮地處岳西、太湖、英山三縣交界,東臨牛鎮鎮,西與北中鎮相接,南與彌陀鎮相靠,北與岳西縣冶溪鎮、店前鎮毗連,素有太湖西北大門之稱。1992年3月由原百里鄉、共和鄉、耿家鄉合併成百里鄉。2001年8月經省政府根椐完全建制鎮的標準要求批准撤銷百里鄉、設立百里鎮。2005年6月鄉鎮區劃調整中保留原建制。境內交通便捷,縣道赤北公路跨越南北,省道211太北公路貫穿東西,在百里交匯。

歷史沿革


古時是太湖縣通往湖北英山縣的主要驛站,沿長河而下,至太湖100華里而得名“百里”。1961年建百里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2月,百里、耿家2個鄉和共和鄉的4個村合併為百里鄉,面積95.72平方千米,人口25364人,轄方沖、葉榜、響水、東沖、東口、太平、葉河、大竹、杜山、南斗、雙峰、茂山、張河、同盟、青畈、花園、柳青、葉青、團嶺、象獅、吳畈、羅家共2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原百里鄉址(百里墩)。
1997年,面積95.7平方千米,人口2.5萬,轄團嶺、象獅、吳畈、羅家、方沖、葉河、太平、東沖、東口、響水、葉青、柳青、青畈、同盟、花園、茂山、雙峰、張河、南斗、大竹、獨山等22個行政村。2001年8月,撤銷百里鄉,設立百里鎮,增設鎮居委會一個。2004年,面積96平方千米,人口24894人。轄2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391個自然村莊,278個村民小組。
2005年村級調整:吳畈村(羅家、吳畈)、共和村(象獅、團嶺)、葉河村(方沖、葉河)、葉榜村(葉榜、響水)、東口村(東沖、東口)、大竹村(大竹、杜山)、南斗村(南斗、張河、雙峰)、松泉村(茂山、同盟、花園)、柳青村(青畈、柳青、葉青)
2017年,百里鎮常住人口18937人。

區劃人口


全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山場總面積5930公頃,耕地面積1922.85公頃。全鎮轄九村一居,276個村民小組,6922戶,25434人(均為漢族江右民系)。
全鎮轄九村一居,即共和村、葉河村、葉榜村、東口村、大竹村、柳青村、南斗村、松泉村、吳畈村和虹橋居委會。

基礎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猛。全鎮四通八達,教育事業方興未艾,全鎮有中學三所,小學22所,其中中心小學一所。衛生院三所,村級衛生室22所,全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移民建鎮成功實施,撤鄉建鎮目標順利達到。鎮區已建成虹橋街、百旺街、響茗街,鎮政府駐地虹橋街,街道兩旁樓房高聳、店鋪林立,布局有序,商貿發達,一派繁榮景象。一個農、工、商、貿功能較齊全的新型山區邊貿集鎮基本形成。鎮政府正在啟動一環路建設工程(211省道改線工程),這將為百里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經濟發展


百里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山場總面積6897.6公頃,耕地面積1096公頃。境內地形以中山、低山、丘陵、盆地為主,低山盆地相間,河谷交錯。氣候適宜,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盛產水稻、小麥、山芋、大豆、蠶豌豆、高梁、蕎麥、玉米,糧食人均達410公斤,自給有餘。經濟作物以茶葉、板栗、蠶桑為主,還有生薑、黑瓜子、百合、食用菌、黃花梨、中藥材等。養殖業以生豬、黃牛為主,家禽以雞、鴨為主,羊、兔、鴿子、甲魚等也有一定的養殖規模。鄉鎮企業以工業品加工、農副土特產加工為主。
2004年該鎮工農業總產值6441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5171萬元,工業總產值1270萬元,財政收入1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56元。扶貧攻堅成效顯著,60%的農戶達到或接近小康水平,電視入戶率達90%,固定電話、移動通訊入戶率達65%。第三產業、個私經濟發展迅速。勞務輸出有序進行,農業結構調整速度加快,林業二次創業卓有成效。
2009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49億元,比上年增長9.8%,財政一般性預算收92.5萬元,實現年初預算目標的136.84%,農民人均純收入2820元,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00萬元,增長20%。
201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3億元,較上年增長9.5%;完成稅收收入213.4萬元,占年度任務的105%。固定資產投資3.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7.5%;農民人均純收入7240元,年增長11%;銀行儲蓄存款餘額達3億元。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優化發展環境,全力打造綜合競爭力,不斷開闢招商引資新途徑,2015年引進安慶萬佳現代農業集團,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年超3000萬元。全力提升集鎮建設水平,著力構建項目建設平台,創新服務機制,做好建設謀划、產業規劃,增強發展現代企業的吸引力,壯大骨幹企業,培育支柱產業,加速工業經濟新提升。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立足鎮情,堅持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題,依託專業大戶,狠抓農業現代化建設,油茶毛竹、茶葉、中藥材、黃牛、山羊養殖等產業得到了大力發展。2015年毛竹新造林820畝,油茶450畝,生薑、中藥材320畝;新增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4家,累計達35家,新增家庭農場2家,新型經營主體向規模、規範化方向發展。畜牧業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公司+農戶”模式效益明顯,全年出欄家禽5萬羽,出欄生豬26164頭,山羊2742隻,新增規模畜牧養殖場4處,全鎮承包土地從事各類經營的大戶100畝以上4戶。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跨越式發展。教育名片再度刷新,辦學條件改善,教育教學成果更加彰顯,許多指標位居全縣前列。讀經典,做新人,形成校園新風尚。湧現出以汪先愛、朱發展為代表的一批模範優秀教師。創建詩鄉工作有條不紊,詩詞“六進”工作已形成共識。群眾文化活動方興未艾,多方位展示百里文化新風貌。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整體水平全面提升,國土管理日趨完善。各部門單位工作運轉正常,目標落實,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綜合指標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鎮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加快了奔小康的步伐。

教育

百里是一個僅兩萬多人的山區小鄉鎮,這裡自古以來,人文雀起,科甲蟬聯,該鎮培養有博士26人,碩士74人,近千名大學生。有“一門三博士,十里兩京官”、“博士鎮”、“狀元村”的美譽。百里鎮教育發展得日新月異,令人耳目一新。百里中心學校2004年成立,立足現實、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及常規管理,教學成績穩步提高,努力促進了中、小學教育均衡發展,使百里教育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百里鎮
百里鎮
百里鎮
百里鎮
普及水平進一步提高2006年,中、小學入學率100%,初中輟學率下降為1%,其中,17周歲的完成率達98%,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8%,確保了適齡兒童按照完成九年義務教育。2004至2006年底,鎮黨委、政府投入、縣教育局扶貧共投資200多萬元,完成中小學危房改造13000多平方米,新建教學樓24幢,受益學校20所。2007年葉河小學又引進富士康集團援助希望工程,投入30萬元建教學大樓。另外,3所初中、10所完小均建立了少年活動圖書室、電腦室。2005年虹橋、團嶺、柳青小學及耿家初中通過募捐建起了水泥球場。同年團嶺小學爭取了實驗小學捐贈電腦8台和台胞李國平先生捐贈電腦10台。2006年聞通小學引入美國明日教育基金資金5萬元,添置了鐵制課桌椅、圖書、電腦、體育等現代教學設備,教學條件明顯改善。

醫療衛生

百里鎮有衛生院三所,村級衛生室22所,全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衛生事業發展迅速,衛生院綜合科技大樓竣工投入使用,鄉村醫療一體化體系基本建立。綜治維穩信訪安全進入新常態,2014年無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整體水平全面提升,國土管理日趨完善。

自然風光


境內群山環抱,長河穿流全境。山青水秀,阡陌縱橫。南面有山尖寨(又名三千寨),主峰846米,是百里最高峰,又是禪宗名剎三千寺所在地。山頂尚存太平天國遺址,石砌城垣依在,傳說故事可聞。“萬人溝”雖已被茂密的森林覆蓋,仍可想象當年的血雨腥風。山間松濤怒吼,林下泉水叮咚。寺內香煙繚繞,山坡禪茶飄香。是旅遊參禪的絕妙去處,遊客香客絡繹不絕。從耿家望去,晴空下的三千寨猶如一面巨制旌旗飄揚在百里南側。
東面唐家寨亦名唐家山,為境內第二高峰,海拔761米。山體雄渾,古樹茂密,飛禽鳴唱,走獸騰躍。山頂有水文氣象部門設制的鐵架與儀器,常吸引樵夫牧童登高望遠,印證古老的傳說。百里西面有石屋庵所在的祖師寨,山上有四季常青之樹,四季不敗之花,四季繚繞的雲霧,山間常有庵內放生雞晨啼午叫,別有一番情趣。山腰己被闢為茶園,優美環境中欣賞茶姑釆茶歌舞,令人樂不思蜀。北眺司空山是一大勝景,司空山傳說中有九十九條瘸尾龍,興雲作雨,使山頂常年頂戴雲霧帽,而在百里觀司空山,是最佳方位,斜插峰堂堂正正,余脈一字橫排。正道是巍峨挺拔看司空,壓倒湖山千萬重。
長河發源於英山、岳西二縣交界的犁頭尖,流經冶溪、百里、牛鎮而後匯入花亭湖,因百里段在司空山南埠,而稱為前埠河。河水波光粼粼,河岸楊柳依依,曉鳥司晨,漁歌唱晚。沿河公路車來人往,兩側田禾飛綠疊翠,朝陽破水霧,夕煙映山嵐。浣女弄倩影,牧童奏笛清。好一幅百里長河壯景畫圖。百里氣候溫暖濕潤,土質肥沃,水庫湖堰眾多,灌溉便利,物產豐富,是山區的“魚米之鄉”。

人文歷史


百里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清代文化名人王大樞(1731-1816)婦孺皆知,聞名遐邇。他才華橫溢,剛正不阿,經歷坎坷,著述頗豐。有《西征錄》、《古史綜合》、《春秋屬辭》、《詩集輯說》面世,還有《古韻通例》、《陶詩析疑》、《鴻爪錄》成稿未刻。並將“得磊之一,在豫之二,公不易三,士不算四”作為人生箴言刻成“介於石”,流傳後世,任人解讀。
祖居松泉黃茂山王念祖,少年時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先後中舉人、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六縣知縣,由於功勛卓著,特受皇帝嘉獎,在任候選知府。加封三品官銜並委任皖岸督銷鹽務總局局長,誥封中憲大夫,民國元年任皖岸榷運總局局長,兼任鹽務總局科長。王念祖先生,為官清正,鏟佞倡廉,視國如家,愛民如子,無愧為華夏之棟樑,太湖之賢哲。
松泉村曲子戲,以《降曹》、《拜壽》等優秀劇目獲得省級驗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百里籍青年女作家李淑妮發表了《丟彩石》、《外鄉女》、《美麗阿姨》、《卧底》、《遙遠的山那邊》等作品,獲得文學界和社會廣泛好評。出版詩詞文集和畫冊的有:方承樂的《竹園詩文選》、《竹搖清影集》;姚新華的《東籬草》詩文集;詹壽愷《粗淡吟》詩集;朱家志《書畫集錦》專輯。
恢復高考制度以來,百里人尊師重教,學子發奮讀書。考取大專院校的學生幾千人,其中博士50多人,碩士150多人,學士2000多人。被媒體稱為“博士鎮"。如詹春來一家子女中有三個博士。方世立、汪樹勤兩奪省市高考狀元,共和被稱為大別山中“狀元村”,東口村因博士最多而稱為“博士村”。百里在外地工作的人員當中,有政界高幹,教科領域高知,企業高管,商界精英,他們報國榮鄉,使百里成為人才大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