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江疊嶂圖

煙江疊嶂圖

《煙江疊嶂圖》是宋代畫家王詵創作的一幅設色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煙江疊嶂圖》繪崇巒疊嶂陡起於煙霧迷漫浩渺空曠的大江之上,空靈的江面和雄偉的山巒形成巧妙的虛實對比。奇峰聳秀,溪瀑爭流,雲氣吞吐,草木豐茂,顯得蓬勃富有生氣。畫家以墨筆皴山畫樹,用青綠重彩渲染,既有李成之清雅,又兼李思訓之富麗。

畫作內容


高清圖
高清圖
畫中江邊淺灘上,坡岸間有垂柳雜樹,排列成行,枝葉繁茂,拳頭石累累如浮現於水面之上,在浪花衝擊下,水珠四濺,還有漁舟泛於江心,片舟如葉,隱約可見,似動非動,蕩漾生波,逐漸消失在煙雲迷霧之中;中段描繪江上青山,層巒疊嶂,呈現出高峰挺拔的雄偉氣勢:樹繁葉茂,紅綠相間,富有生機。山坳間流泉飛瀑,飛濺於層疊的嶙峋山石之間,奔騰直下。

創作背景


王詵是一位頗有才氣的郭熙追隨者。他與宋神宗的妹妹結婚,其妻於1080年因病早亡。傷心的神宗認為王詵有失責之行,便將其逐出流放。1084年王詵回京城復職之後,創作完成了《煙江疊嶂圖》卷。

藝術鑒賞


主題

此圖凄迷的詩意化山水景緻,充滿著喪失愛情、希望與友誼的悲痛之情,表達了他於慘遭放逐期間內心荒寂的夢幻世界。

構圖

煙江疊嶂圖
煙江疊嶂圖
此圖平遠布局,起首淺岸一隅,江面遼闊,波心漁舟泛泛如鷗。中幅峰巒迭起,前後拱 揖,呈奇聳秀。山間煙雲繚繞,百道飛泉,縈林絡石,下赴谷口。樓閣隱現於白雲青峰之間。後段煙水迷濛。全圖表現出“江上愁心干疊山,浮空積翠如雲煙”、“春風搖江天漠漠,暮雲卷雨山娟娟”的清空深秀意境。用筆結合唐人勾斫法和李成的穎利筆法,凝練清勁。樹木參用勾葉、點葉多種方法,層次參差,顯得蔥倩郁密。山巒敷染青綠重色,花青染葉,深墨漬澗,色澤鮮麗厚實,將唐人的古樸和宋人的精密融成一體,開創出青綠山水的新格調。
在構圖上,遠近疏離,似有一透視感,遠山隱映於雲霧之中,悠遠秀麗。

技法

作者用筆凝鍊,骨法端重而不板刻,山石用墨筆勾皴,不方不圓,似行似隸,因而畫中的氣韻十分生動;此圖用青綠著色,重彩復皴,再用花青運墨點苔,益見山色之奇麗多姿。畫樹多夾葉或點筆,著色有石青,石綠、淺綠及赭紅等。蒼翠之中愈見青蔥鮮麗,無煊耀之燥氣,又有靜穆的莊嚴。以深墨漬出山澗,留白以狀飛瀑,形成了黑白相映的反差。青山間有白雲繚繞,用工筆淺描,線划空明,使重疊的山巒在炯雲中時顯時隱。石皴不方不圓之間,山石形態各異。界畫工整的樓閣、屋宇,隱顯於青山白雲之間,極富雅趣。作者以諸種手法以表現,使北宋山水畫達到了神妙的境界。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徐復觀在《中國藝術精神》中說:“(王詵)的《煙江疊嶂圖》,夏珪曾加以模寫,董氏則因未能見到真跡,而於想象中加以追模,其影響不可謂不大。

後世影響


王詵的《煙江疊嶂圖》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產生了中大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文藝史上留下了大量的與此畫相關的詩詞歌賦、提拔、評論等等。
蘇軾看到此畫的時候,寫下了千古名篇《書王定國藏王晉卿畫〈煙江疊嶂圖〉》。事實上,正是由於王詵的意境深遠、別出心裁、情與境和的繪畫造詣,誘發了蘇軾奔涌的靈感。成就了一首不朽的題畫詩。從而成就了畫史上的珠聯璧合之作。

歷史傳承


《煙江疊嶂圖》曾入宣和內府收藏,鈐有“雙龍”方璽,“宣”“穌”朱文聯珠印等藏印。南宋由賈似道藏,鈐有“悅生”朱文葫蘆印,“秋壑珍玩”白文印。賈氏敗后,籍沒入官,鈐有“台州市房務抵當庫記”朱文半印。入清經孫承澤、宋犖、清乾隆、嘉慶至宣統內府收藏,俱鈐有藏印。此後為近人張伯駒所藏。現藏上海博物館。
《煙江疊嶂圖》著錄於北宋《宣和畫譜》、清吳升《大觀錄》、安歧《墨緣匯觀》、《石渠寶笈凈》等書。

作者簡介


王詵(1048—1104),字晉卿,太原(今屬山西)人,后徙開封(今屬河南)。熙寧年(1069)娶英宗女魏國大長公主,拜左衛將軍、駙馬都尉。元豐二年(1079),因受蘇軾牽連貶官,落附馬都尉。責授昭化軍節度行軍司馬,均州安置,移潁州安置。元祐元年(1086)復登州刺史、駙馬都尉。卒,贈昭化軍節度使,謚榮安。能書畫屬文,工於棋。其詞音調諧美,語言清麗,情致纏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