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科特萊特·門羅·海

伊麗莎白·科特萊特·門羅·海

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詹姆斯·門羅和伊麗莎白·科特萊特的第一個孩子。

簡介


在位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
加冕1559年1月15日
前任瑪麗一世
繼任詹姆士一世
皇室都鐸王朝
父親亨利八世
母親安妮·博林,第一代彭布羅克女侯爵
出生
1533年9月7日
普拉森舍宮

人物生平


伊麗莎白一世( 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也被稱為“榮光女王”(Gloriana)、“英明女王【好女王貝絲】”(Good Queen Bess)。在她之前的都鐸王朝君主順序是亨利七世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和她的異母姊瑪莉一世。
她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后,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湧現出了諸如許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克里斯托夫·馬洛和班祖明·約翰遜;桂冠詩人愛德蒙·史賓沙將《仙后》獻給她;法蘭西斯·德瑞克爵士在其任內成為第一個環航地球的英國人;弗蘭西斯·培根爵士發表了他對哲學與政治的觀點;沃爾特·羅利爵士和韓弗理·吉伯特爵士在北美建立了英國殖民地。她的統治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伊麗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伊麗莎白為人謹慎,她的座右銘是“明察無言”(video et taceo,拉丁文,直譯為“我觀看,而且我沉默”)。慎於榮譽的頒發和顯職的授與也是她在位期間的特徵。在將近四十五年裡,在英格蘭只授與了八個貴族頭銜:一個伯爵爵位、七個男爵爵位;在愛爾蘭只授與一個男爵爵位。她並將樞密院的成員由三十九人降至十九人,後來再降至十四人。
維吉尼亞州(原來的英國殖民地現為美國的一個州)是以她“童貞女王”的稱號來命名的。

童年

伊麗莎白誕生於倫敦的普雷森希宮,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個王后安妮·博林唯一倖存的孩子。由於亨利八世與第一任王后阿拉貢的凱瑟琳離婚並未得到教皇的肯定即與安妮·博林成婚,天主教認為她是私生女。她出生時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她的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成為她的女侍官。伊麗莎白三歲時,她的母親被判處叛逆罪處死,一年後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個王后簡·西摩生了一個男孩:愛德華。伊麗莎白和瑪麗都成了愛德華的傭人。
亨利後來的王后們對這兩個被褫奪公主銜頭的繼女都很好,亨利本人也經常關注她們的成長,她們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齡的伴侶。1547年亨利死後,他最後那位王后凱瑟琳·帕爾和她的新丈夫托馬斯·西摩(他是簡·西摩的兄弟和新國王愛德華六世的舅父)養護伊麗莎白。西摩被年輕的伊麗莎白所吸引,他夫人死後,他本來打算娶她為婦,但他和他的兄弟愛德華·西摩後來都在一系列權力鬥爭中被處死了。
伊麗莎白受到良好的教育,她的教師包括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人文主義者羅傑·阿斯坎。她受到古典、歷史、數學、詩歌和語言的教育。她可以說、寫六種語言: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希臘語。在凱瑟琳·帕爾和她其他的教師影響下,伊麗莎白成為新教徒。
她弟弟在世時,她的地位比較穩定,但愛德華1553年就因肺結核或砒霜中毒而去世了。琴·格蕾夫人只做了九天女王,就被她家翁的同黨推翻,並被其後上台的瑪麗處死。瑪麗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麗莎白改信天主教。伊麗莎白表面上雖然昄依,但內心仍是新教徒。瑪麗對此非常不滿。有一小段時間裡,伊麗莎白甚至被關入倫敦塔。有人認為她在這裡認識了後來的愛人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的,但他們更可能在童年時代就相識了。
伊麗莎白保了命,但瑪麗與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婚禮,增長了英格蘭重歸天主教的可能性,英格蘭人民及貴族對此均深感不滿。1558年瑪麗一世無子而亡,伊麗莎白成了她的合法繼承人。英國國會重申了亨利八世國王規定伊麗莎白為繼承人的安排。

加冕

伊麗莎白於1559年1月15日在西敏寺被加冕為女王,據說她當時將一枚結婚戒指戴到自己手上,表示她自己已嫁給英格蘭。當時她的地位很不穩定。她加冕的日子是當時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和占星士約翰·迪伊挑選的,據說它特別吉利。給她加冕的是卡里斯勒的主教,他是當時在教會界能找到的承認她的合法地位的最高職位者。同年她就已經簽署了結束義大利戰爭的卡多-坎陪吉條約。

政治

伊麗莎白44年的統治期間英國宗教分歧的鬥爭非常強烈。1530年代里亨利八世與天主教決裂,聖公會建立。愛德華六世的短暫統治期間聖公會日益完善。血腥瑪麗一世統治期間聖公會失去了其統治地位,羅馬天主教復辟。伊麗莎白恢復了聖公會的國教地位,再次立法否定羅馬天主教。在伊麗莎白統治的最初兩年間她就發布了《最高權威法》(Supremacy Act)和《1558年單一法令》,規定國王同時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領導人。
雖然她試圖在宗教極端派之間尋找一條折衷的路來走,但她本人無疑是一個新教徒。尤其在愛爾蘭天主教徒和其他被認為是異教徒的人被迫害。威廉·塞西爾是她政治上最親密的顧問,她特地為塞西爾創立了柏利勛爵這個爵位。1598年塞西爾死後,他的兒子羅伯特·塞西爾成為伊麗莎白最親密的顧問,但羅伯特遠遠不能達到其父親的能力。她的管理機構中另一個重要人物是弗蘭西斯·華興漢爵士。華興漢在整個歐洲建立了一個間諜網。他可以保證所有對女王的陰謀都被他所知。

繼承人問題

伊麗莎白遭受最嚴重的批評是,她沒有留下繼承人。人們一直以為她將結婚生子。許多人追求她,包括她的前姐夫,西班牙的菲利普國王,以及她的寵臣萊斯特伯爵。許多人認為萊斯特伯爵是她的愛人。伊麗莎白很明智地迴避他們。幾年後,當她的統治鞏固,人們越來越清楚,她不會結婚生子了。
遭質問為何她不結婚時,她提到自己在她姐姐統治時期的處境。當時她不但是瑪麗最忌諱的人,而且造反者如托馬斯·懷特爵士還利用她的名義。因此她明智地認識到,假如她指定繼承人,她的地位會被削弱,而且此舉將為她的敵人提供誘因,因為他們可以利用繼承人來反對她。但若沒有了繼承人,英格蘭就不會在她去世前下陷入內戰,這一點在1562年她患天花幾乎喪生時變得非常明顯。在一段時間裡,伊麗莎白曾嚴肅地考慮過結婚生子。但天主教的丈夫是顯不可能,而新教的丈夫如萊斯特伯爵,會立刻加劇宮廷內的宗派鬥爭。無論她選中誰,都不會有好結果。不論她個人的傾向如何,她當時的處境使任何傳宗接代的考慮不能得以實現。
她當時有一些可能的繼承人選,但伊麗莎白都不予考慮。她的表侄女蘇格蘭女王瑪莉·斯圖亞特是天主教徒,在她從蘇格蘭出逃前甚至此後,她一直可能獲選為繼承人。瑪麗被逐后,伊麗莎白雖然接納了她,但她將瑪麗囚禁起來以確保將不威脅她的地位。瑪麗的兒子詹姆士當時還小,在他通過考驗前,還不會被納入考量,其他人選也不太可能。伊麗莎白的女伴之一,琴·格蕾的妹妹凱瑟琳·格蕾夫人,因為違背伊麗莎白意願而結婚觸怒了伊麗莎白;凱瑟琳·格蕾的妹妹瑪麗·格蕾則是一個馱背矮子。伊麗莎白當時一直希望蘇格蘭的瑪麗一世會昄依新教,並找一個伊麗莎白認為可靠的丈夫,因此她在瑪麗在英格蘭被囚期間,將她的繼承人的問題一推再推。
與此同時,她仍有可能結婚。她曾考慮過在眾多法國王子中找個丈夫。第一個建議是比她小20歲的奧爾良公爵亨利(後來的 亨利三世),當時法王查理九世的弟弟。當這項建議被拒絕後,她還考慮過法王更年輕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但弗朗索瓦的早夭使這個計劃也破產了。
1568年,最後一個有資格做她的繼承人的英格蘭人-凱瑟琳·格蕾夫人去世了,伊麗莎白被迫再次考慮蘇格蘭女王瑪麗。伊麗莎白建議瑪麗與萊斯特伯爵結婚,但瑪麗拒絕這個建議。不過這時瑪麗的兒子詹姆士已經受了新教教育。1570年法王說服伊麗莎白讓瑪麗重返蘇格蘭,但伊麗莎白提出了許多苛刻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讓詹姆士留在英格蘭。雖然如此,她的謀士塞西爾仍繼續設法幫助瑪麗回蘇格蘭,但蘇格蘭人拒絕接受這位女王,因此未遂。
伊麗莎白的婚姻和個人生活歷來是人們的話題。被稱為“童貞女王”並不意味著她終生沒有性生活,她在世時就有很多傳聞中的私生子,一般認為,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埃塞克斯伯爵羅伯特·德弗羅等是她的情夫。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傳聞說她終身未婚是因為不能生育,甚至有可能因為她有某種性功能上的缺陷。傳記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利頓·斯特萊切即抱持這一觀點。

宗教寬容的結束

正當此時,新教皇庇護五世1570年2月25日將伊麗莎白絕罰,這使伊麗莎白無法繼續她的宗教寬容的政策。同時她的敵人對她的陰謀也使她非常震怒,20年來瑪麗一直試圖不向伊麗莎白挑戰,但這時她陷入了她的天主教同情者的陰謀中。這些陰謀的主謀是安東尼·巴賓頓,其目的是營救瑪麗使她取伊麗莎白而代之,對伊麗莎白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消除這個大敵人的機會。1587年她處死了瑪麗(據說她並不情願下這條命令)。

與西班牙的戰爭

伊麗莎白向法國的新教徒亨利四世提供了軍隊和錢財來讓他獲得法國王位。在八年戰爭中,他向荷蘭的新教徒奧倫治親王威廉一世(沉默者)提供軍隊來讓他反抗西班牙的統治。不但如此,1568年弗蘭克·德雷克爵士和約翰·霍金斯爵士領導的一支販奴艦隊被西班牙皇家海軍重傷后,西班牙的運財艦隊不斷受到英格蘭海盜的劫掠。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決定以瑪麗之死為借口入侵英格蘭,來擊退英格蘭對西班牙在歐洲大陸和在其海外殖民地的挑戰。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向英格蘭進發。伊麗莎白不顧各方對於她個人安全的憂慮,在埃塞克斯郡提爾伯里不帶衛兵不著盔甲檢閱海軍,並發表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演說之一。此後藉助地利及天氣條件等,英格蘭海軍擊潰了來犯的無敵艦隊,伊麗莎白聞訊后只帶了六個隨從就離開要塞到鎮上與她的臣民共同慶祝勝利。
雖然如此,西班牙1589年擊敗了一個更大的英格蘭反擊艦隊。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1604年,雙方打了個平手,不論在海上還是在陸上英格蘭並未能佔上風。從1594年起在愛爾蘭還爆發了一場游擊戰。
伊麗莎白最後幾年的寵臣是羅伯特·德弗羅,他是萊斯特伯爵的養子。她甚至原諒了他的一些輕罪,但羅伯特1601年參加了一場暴亂,伊麗莎白不得不將他處死。

逝世

伊麗莎白從未結婚,她的死結束了都鐸王朝。在她的晚年,當她不得不確定她的繼承人時,她越來越傾向她的表侄孫,被她處死的蘇格蘭瑪麗女王的兒子詹姆士。但她從未正式命名他為繼承人。1603年3月24日她死於薩里的列治文宮。她被安葬在西敏寺。她的繼承人是詹姆士一世,這位詹姆士當時已經成為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了。此時,英格蘭和蘇格蘭同歸一個君主,一個王朝的統治下,開始了不列顛統一進程的第一步──王室聯合,但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個國家依然保持自己獨立運作的政府。她去世50年之後,英國內戰爆發了,英國成為了一個短暫的共和國。

英國文化

伊麗莎白時期是英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文學,尤其是詩歌和話劇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英國對其他大陸的考察,尤其是對美洲的考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同她的父親,她本人也從事寫作和翻譯,她親自翻譯了霍勒斯的《詩歌藝術》,一些她生前的演說和翻譯作品一直流傳至今。

大眾文化


在電影電視中,伊麗莎白女王的形象時常出現。包括:

電影

Florence Eldridge出演,Mary of Scotland (1936)
Flora Robson出演,Fire Over England (1937),The Lion Has Wings (1939), The Sea Hawk (1940)
貝蒂·戴維斯出演,《伊麗莎白與埃塞克斯的私生活》(The Private Lives of Elizabeth and Essex,1939),《童貞女王》(The Virgin Queen,1955)
珍·西蒙斯 (Jean Simmons)出演,Young Bess (1953)
Agnes Moorehead出演,The Story of Mankind (1957)
Quentin Crisp出演,Orlando (1993)
凱特·布蘭琪出演,《伊麗莎白》(Elizabeth,1998,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及其續集《伊麗莎白:輝煌年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茱蒂·丹契 (Judi Dench)出演,《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1998,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電視

Glenda Jackson出演,BBC電視劇集Elizabeth R(1971),獲艾美獎
Miranda Richardson出演,BBC情景喜劇《黑爵士》Blackadder第二季
Anne-Marie Duff出演,BBC四集電視劇The Virgin Queen (2005)
海倫·米倫 (Helen Mirren)出演,Channel 4二集電視劇Elizabeth I(2005/06),獲艾美獎

影響和評價


伊麗莎白是英國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君主。2002年,在由BBC主持的民眾公選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中,伊麗莎白名列第七,超過了英國各地各代所有其他君王。2005年,在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的紀錄片《英國最偉大的君主》中,歷史學家和評論家們分析了十二位英國君主,並為他們評分(根據六項指數,如軍事力量和影響力等,滿分為60分),伊麗莎白贏得了最高的48分。
她經常在話劇或小說中出現。1971年格倫達·傑克遜拍攝的《伊麗莎白女王》和《蘇格蘭瑪麗女王》深受歡迎。1998年凱特·布蘭切特在《伊麗莎白》中扮演女王年輕的時候,茱蒂·丹契在《莎翁情史》中扮演年老的女王。米蘭達·理查森在電視連續劇《黑爵士》中表演了一個超現實主義的女王。同性戀先驅昆汀·克利斯普在《奧蘭多》中扮演她。本傑明·布里頓在他為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作的歌劇《讚美》中描繪了她與羅伯特·德弗羅的關係。2007年末,電影《伊麗莎白》的續集《伊麗莎白:黃金時代》上映,仍由凱特·布蘭切特飾演女王,描述女王登基后的一系列文治武功。
對後來不列顛的統治者來說,伊麗莎白的統治期和當時的許多人物有特別的意義。沃爾特·雷利爵士、德瑞克爵士和馬丁·弗羅比歇爵士成為後來的探險家的原型,威廉·莎士比亞、克里斯多弗·馬羅爵士和弗蘭西斯·培根爵士成為後代作家的模範。在宗教問題上,伊麗莎白雖然以鐵腕統治,但同時相對於她在大陸上的對手來說,她給予她的指揮官和顧問們更大的自由。伊麗莎白時期政治的相對開明,也是導致在宣揚“君權神授”的斯圖亞特王朝從蘇格蘭入主后,英格蘭各階層由於強烈反差而開始追求民主自由等價值,並最終引發英國內戰和建立世界上第一個民主政權的重要原因之一。
雖然她有時制定軍事行動的戰略(比如1589年英格蘭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遠征),但她從未像亨利五世、奧利弗·克倫威爾或溫斯頓·丘吉爾爵士那樣親自充當軍事首領。許多軍事或探險事業都是艦長的個人決定,皇家許可(尤其是對於海盜行為)都是後來補發的,當時的文學創作更是沒有獲得皇家的支持。由此可見伊麗莎白時代的許多事件和文化創作,實際上是許多個人行動的總和。對後來,尤其是帝國主義時期的英國人來說這是有象徵性意義的。
另一方面,不少歷史學家也提出了對伊麗莎白時代的批評。一些現代歐洲歷史學家和傳記作者開始質疑歷來對都鐸時代的正面評價(例如:Somerset,Guy,Haigh,Ridley,Elton)。從軍事上來看,伊麗莎白的英格蘭並不很成功。雖然西班牙無敵艦隊被擊敗,但這隻不過是一場從1585年至1604年持續近20年的戰爭的開始。英格蘭士兵在陸地上(主要在荷蘭和法國)的所做所為平平,在1588年後的海戰中也是負多勝少,1589年和1595年至1596年的海軍戰役尤其損失慘重,1590年至1591年在亞速爾群島以及1597年英格蘭的海盜也遭打擊。1595年一支西班牙襲擊隊在康沃爾登陸,並將該郡的大部分地區投入戰火,這是歷史上少數次外國軍隊在英國登陸的事件之一。更糟糕的是在瑪麗一世的最後幾年和伊麗莎白的開始五年中,英格蘭不斷被法國從歐洲大陸上驅逐,這給英格蘭的自尊心給予了很大的打擊,而且使英格蘭徹底放棄了它在大陸的野心。
伊麗莎白的猶疑不決,對軍事行動尤其不利。在1589年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遠征中,英軍沒有攜帶圍攻炮和火炮。但她的小心謹慎是有原因的,也許它們出於長遠的考慮:假如沒有一個堅實的戰略,她不願英格蘭捲入昂貴的、不一定成功的冒險,因此她不願在對付強大的軍隊或艦隊作戰時浪費珍貴的資源。
伊麗莎白時期的英格蘭經濟很不穩定。當時英格蘭對荷蘭和北德漢莎聯盟的羊毛交易不斷增長,這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伊麗莎白統治初期接受了瑪麗留下的三百萬英鎊的巨債,伊麗莎白、西塞爾和她的其他官員不得不採取極端手段來限制國家的支出,這些手段有時帶來了其他的困難,比如許多士兵(包括抵抗無敵艦隊的士兵)很久得不到薪金,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這個情況得到好轉。當與西班牙的戰爭開始時,英格蘭的經濟盛況是從亨利七世以來從未有過的。
與西班牙的戰爭給英格蘭的經濟重新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從1590年代開始英格蘭再次負債。尤其愛爾蘭的游擊戰給英格蘭的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它被稱為“英格蘭國庫的漏斗”。伊麗莎白不得不出售國有地面以及官職。1603年英格蘭的債務再次達到三百萬英鎊,與伊麗莎白統治開始時相差不多。不過詹姆士一世後來在和平時期欠債的速度遠超過伊麗莎白,而伊麗莎白留下的債務並不是無法控制的。
最近對伊麗莎白統治的批評,尤其集中在英格蘭的非洲奴隸販賣活動和她在愛爾蘭的失策,這個失策嚴重地影響了英國和愛爾蘭的發展。英格蘭是在1562年加入跨大西洋的販賣奴隸的活動的,當時約翰·霍金斯爵士開始了高利潤的偷賣奴隸活動,他從幾內亞或其他非洲港口獲得他的人類商品,然後將他的俘虜運到西印度的西班牙奴隸市場上出賣。一開始伊麗莎白女王責備霍金斯參加這樣不道德的貿易,但當霍金斯向她顯示他的事業的利潤后,她很快就改變了她的見解,她不僅包庇霍金斯的貿易,而且直接從中得利,甚至為他提供船隻和人員。
伊麗莎白女王對霍金斯的奴隸販賣的支持,為這個貿易提供了皇家的認可,它使這個貿易合法化,它使更多英國商人參加進去了。因此伊麗莎白女王和美國的托馬斯·傑斐遜一樣受到批評:儘管她在道義上相信這個貿易是不合法的,但她仍然直接從奴隸買賣中得利。
亨利二世起英格蘭和愛爾蘭之間就存在著一個政治聯繫。但到都鐸王朝為止,英格蘭對愛爾蘭的統治是很有限的。都鐸王朝開始加強對愛爾蘭貴族的統治,亨利八世與天主教斷絕後愛爾蘭問題就更加加劇了,因為愛爾蘭依然是天主教為主的。1568年西班牙成為對手后,愛爾蘭問題也成為了一個涉及英格蘭安全的問題。英格蘭駐愛爾蘭的官員是臭名昭著的,他們很腐敗,對愛爾蘭毫不理解,到處樹敵,小的起義立刻被鎮壓。1570年,伊麗莎白被開除教籍后,對天主教徒的迫害更加加劇,使兩個民族的關係更加惡化。1594年開始九年戰爭終於爆發。
這場戰爭和四個世紀后美國在越南戰爭的處境相差不多。愛爾蘭反抗者使用游擊戰的手段來消磨和挫敗來鎮壓他們的、裝備良好和有訓練的英格蘭士兵。對英格蘭來說,這場戰爭尤其昂貴,英軍受到多次巨大損失,最後英軍不得不採用焦土政策;假如有愛爾蘭人被懷疑參加反抗,他就全家被殺,英軍燒毀田野,破壞農莊,製造了一場空前的人為大飢荒。
1604年,詹姆士一世在他的第一個命令中向愛爾蘭道歉,才結束了這場戰爭。但這場戰爭的殘酷性使愛爾蘭人對英國人的仇恨、敵對和不信任一直遺傳至今。
不過,英格蘭參加奴隸買賣和對愛爾蘭的政策也得按當時的情況來分析看待。雖然伊麗莎白對霍金斯的貿易在道義上予以指責,但她當時面臨著三百萬英鎊的巨債,霍金斯為她提供的經濟來源是她所不能拒絕的。不論如何,英國在伊麗莎白時期的奴隸貿易遠小於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小於後來荷蘭在17世紀的奴隸貿易。
伊麗莎白對愛爾蘭的政策出於她對西班牙的一個“天主教後門”的恐懼,這個問題來自於新教改革在這個國家的失策,它無法簡單地解決。當然伊麗莎白和她的官員在愛爾蘭的政策無疑加劇了這場衝突,但它還是有戰略原因的。
伊麗莎白給她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困難的、不穩定的國家。尤其在經濟和宗教上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她最主要的貢獻在於她關心她的臣民,捍衛了她的統治,使用了好的顧問,她的統治幫助英格蘭避免了經濟上的危機和宗教戰爭。但17世紀中,這場戰爭還是在擁護查理一世的保皇派和克倫威爾領導的新教徒間爆發了。

其它


註釋

^ Bess【貝絲】,是伊麗莎白女王的愛稱小名。
^ “伊麗莎白……的生理缺陷使她喪失了生育能力,就連女性那種本能的性行為也無法完成。這不僅阻止她成為一名母親,也同時剝奪了她享受性和愛的權利,導致了她的性格畸形發展。她那‘童貞女王’的光環並非像她假裝的那樣出於自願帶上的,而是情非得已。”,(奧)斯蒂芬·茨威格《悲傷女王》,左燦麗 岳軍會 譯,太原:希望出版社,2005年一版一印,第47頁,ISBN 7-5379-3638-2
^ “在伊麗莎白那耐力特彆強的身體上,還有一個影響神經狀態的特別原因:她的性器官嚴重畸形。”,(英)利頓·斯特萊切《不嫁之王》,卓莉譯,太原:希望出版社,2006年一版一印,第20頁,ISBN 7-5379-3651-X
^《英國最偉大的君主》,歷史頻道

非小說性傳記

''Elizabeth I'' (1988年第一版,2000年第二版),Christopher Haigh ISBN 0-582-47278-4
''Queen Elizabeth I: A Biography'',J.E. Neale(1934) ISBN 0-89733-362-4
''Elizabeth I: The Shrewdness of Virtue'',Jasper Godwin Ridley (1989年5月) ISBN 0-88064-110-X
''Elizabeth I'',Anne Somerset(1991)ISBN 0-385-72157-9.
''Elizabeth: The Struggle for the Throne'',David Starkey (2000) ISBN 0-06-095951-7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Elizabethan World: Britain,Ireland,Europe,and America'',John A. Wagner (1999年7月) ISBN 1-57356-200-9
''The Life of Elizabeth I'',Alison Weir (1998年8月)ISBN 0-345-40533-1
''Elizabeth I — A Tudor Queen'' (集中於都鐸王朝的生活方面),Liz Goglery (2006年3月) ISBN 0-7496-6449-5
''Elizabeth I CEO: Strategic Lessons from the Leader Who Built an Empire'',Alan Axelrod (2002年4月) ISBN 0-7352-0357-1
''Behind the Mask: The Life of Queen Elizabeth I'',Jane Resh Thomas (1998年10月) ISBN 0-395-69120-6
''Elizabeth I: Queen Of Tudor England'',Myra Weatherly (2005年8月)
''The Virgin Queen: Elizabeth I,Genius of the Golden Age'',Christopher Hibbert (1992年5月) ISBN 0-201-60817-0
''All the Queen's Men: The World of Elizabeth I'',Peter Brimacombe (2000年7月) ISBN 0-312-23251-9
''Elizabeth Tudor: Portrait of a Queen'',Lacey Baldwin Smith (1977年2月) ISBN 0-316-80153-4
''Elizabeth and Leicester'',Elizabeth Jenkins (2002年10月) ISBN 1-84212-560-5
''Elizabeth Tudor and Mary Stuart: Two Queens in One Isle'',Alison Plowden (1984年10月) ISBN 0-389-20518-4
''Elizabeth and Mary: Cousins,Rivals,Queens'',Jane Dunn (2005年1月) ISBN 0-375-70820-0
''England's Elizabeth: An Afterlife in Fame and Fantasy'',Nicola J. Watson and Michael Dobson (2002年11月) ISBN 0-19-818377-1
''Gloriana'',Michael Moorcock (2004年8月) ISBN 0-446-69140-2
''Gloriana: The Years of Elizabeth I'',Mary Irwin (1996年7月) ISBN 0-8317-5612-8

歷史小說

''Legacy'',Susan Kay (1985) ISBN 0-517-56064-X
''To Shield the Queen'',共八部以伊麗莎白的一個女伴為主人公的小說系列, [[Fiona Buckley]]
''I,Elizabeth'',[[Rosalind Miles]] (1994) ISBN 0-385-47160-2
''The Virgin's Lover'',[[Philippa Gregory]] (2004年11月) ISBN 0-7432-5615-8
''The Queen's Fool'',[[Philippa Gregory]] (2004年2月) ISBN 0-7432-4607-1
''My Enemy the Queen'',[[Victoria Holt]] (1982年12月) ISBN 0-449-20239-9
''Much Suspected of Me'',Maureen Peters (1991年7月) ISBN 0-7451-1345-1
''The Queen and the Gypsy'',Constance Heaven (1991年7月) ISBN 0-7451-1345-1
''Elizabeth I: Red Rose of the House of Tudor,England,1544'' 一系列皇家日記式小說中的一部,Kathryn Lasky (1999年6月)童年小說(9至12歲) ISBN 0-590-68484-1
''Queen Elizabeth I'' 兒童圖畫書,Richard Brassey (2005年4月) ISBN 1-84255-233-3

外部鏈接

Luminarium: Elizabeth I
Buehler,Edward. (2004). "Tudor and Elizabethan Portraits".
Cody,Marilee. (2004). "Portraits of Queen Elizabeth I".
Stevens,Garry. (2004). "Bloody Mary: Further Intrigue in the Tudor Court".
Dunn,Wendy J. (2002) "Birth of Elizabeth"
Crispen (2002) "Life of Women in Tudor Englan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Elizabeth I
A short biography on Elizabeth I
Elizabeth I at Find A Gr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