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流鎮

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下轄鎮

黃流鎮,隸屬於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位於樂東黎族自治縣西南側,行政區域總面積142.50平方千米。黃流鎮屬沿海平原熱帶氣候區域,屬熱帶季風氣候,冬暖夏涼。截至2020年6月,黃流鎮下轄1個社區、22個行政村。政府駐地黃流社區。截至2020年11月1日,黃流鎮常住人口為61480人。

唐代武德五年(622年)遷移來瓊建村;1950年,屬崖縣第五區。1958年,屬樂東縣。1987年,置黃流鎮。境內有海南環島高速途徑,海南環島鐵路穿境而過。黃流鎮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有鶯歌海鹽場和龍騰灣等旅遊景點。

2018年,黃流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8億元,同比增長6.1%。

歷史沿革


黃流,黃帝後裔的流落之地。明代之前,黃流鎮一直屬於崖州(今三亞)的建制之內。
唐代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遷移來瓊建村。
五代十國,承襲唐制。
宋代崇寧五年(1106年),在珠崖軍黃流白沙側浪之間置延德縣。
大觀元年(1107年),改延德縣為延德軍
政和元年(1111年),廢通遠縣為通遠鎮,隸屬珠崖軍。
元代基本沿襲宋制。
明代建黃流村。
明代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崖州瑞芝山建造“樂安城”。其中的代表就是古鎮黃流。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在抱由峒設樂安營。
民國9年(1920年),民國政府將崖州改為崖縣
民國28年(1939年)8月,日軍佔領昌感地區后,轄黃流、保平、海頭、北黎本部四個派遣隊。
1950年5月,成立崖縣人民政府。
1954年1月1日,崖縣劃歸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領導。
1958年10月初前屬崖縣洪流公社管轄,當月下旬劃歸樂東縣管轄,所在洪流公社名稱不變。
1959年撤銷洪流公社后,成立了黃流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黃流區公所。
1987年1月改為黃流鎮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設崖縣第五區人民政府,1958年改設樂東縣黃流鎮人民公社,1959年改為洪流公社,1960年改為黃流公社,1968年文革時期改為黃流公社革命委員會,1983年改為黃流區公所,1987年4月改為黃流鎮人民政府至今。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11月,黃流鎮轄23個村(居)委會,一個農場,其中黎族行政村1個(32個自然村,其中民族村5個)。有234個村民小組和2個居民小組。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469027107001122黃流社區居委會
469027107200220新民村委會
469027107201220抱二村委會
469027107202220孔汶村委會
469027107203121黃西村委會
469027107204220佛老村委會
469027107205220鋪村村委會
469027107206220賴元村委會
469027107207220水內村委會
469027107208220赤命村委會
469027107209220鎮遠村委會
469027107210122黃中村委會
469027107211122懷卷村委會
469027107212220新榮村委會
469027107213220高道村委會
469027107214220東孔村委會
469027107215122黃東村委會
469027107216220多二村委會
469027107217220多一村委會
469027107218220赤龍村委會
469027107219220尖界村委會
469027107220220抱一村委會
469027107221220新建村委會
————黃流鎮農場
(上表來源,截至2017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流鎮位於樂東縣的西南部,東經108.5度、北緯18.5度。東北和沖坡鎮相鄰,西與鶯歌海鎮接壤,西北跟佛羅尖峰鎮交界。

地形地貌

黃流鎮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半丘陵地帶,南部是淺海沉積平原,面臨南海之濱;北部緊靠卧龍嶺。

水文概述

黃流鎮主要河流有:鷓鴣溪、三曲溝和天然泉水錦塘和孔泉。

土壤情況

黃流鎮主要分佈有水稻土等。

氣候概況

黃流鎮屬沿海平原熱帶氣候區域,屬熱帶季風氣候,冬暖夏涼。年均溫度20℃以上,年均降雨量為1000—1300毫米,雨季集中於每年的8、9、10三個月份。

自然災害

黃流鎮的自然災害主要有水災、旱災、蟲災、凍災、風災等。黃流鎮耕地鹽漬化問題由來已久,1996年以來最為迅速。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黃流鎮三曲溝流經西部地區人海,解放前經常泛濫成災,解放后在其上遊興建了水庫,庫容量700多萬立方米,既解除了水害又使下游的農田得到了灌溉。
截至2017年11月,全鎮共有小型水庫3個,其中小一型水庫0個,小二型水庫3個。

土地資源

截至2017年11月,全鎮土地面積142.5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積5.22萬畝,其中水田2.55萬畝,旱地2.6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70多萬畝。

生物資源

截至2017年11月,全鎮坡青樹綠,森林密度50%。
•植物資源
主要有蘭花、仙人掌、吊燈花、大紅花、灑金榕、九里香、紅桑、棕櫚、菊花、蓮花、荷花等;白茅、五節芒、竹節草、蜈蚣草、蟋蟀草、四方臂形草、台灣虎尾草、雀稗、葉下株、牛筋草、貓尾草、纖毛鴨咀草、野麥、飛機草、稗草、異型莎草、水三棱、扁桿草、牛毛草、紅白藤等;黃花稔、假木豆、羊角樹、雞壓樹、破布樹、大砂葉、山芝麻、布渣、刺軸棕、葉被木、因果刺桑、黃牛木、五室五椏果、刺葵、赤才、毛果扁擔桿、紅海蘭、海欖雌(白骨壤)等。
•動物資源
主要有海南坡鹿、黑冠長臂猿、獼猴(衡河猴)、海南水鹿、海南雲豹、黑熊、狐狸、山豬、黃猄、野兔、家鼠、田鼠、刺蝟等;有孔雀雉、山雞、鷓鴣、野鴨、烏鴉、鵪鶉、斑鳩、鷹、貓頭鷹、畫眉、麻雀、燕子、喜鵲、百靈鳥、啄木鳥、鶯歌鳥、黃雀等。

礦產資源

據地質部門考察普查發現有黃金、銀、銅、鐵、錫、鉛鋅、鈾、鉬、鎵、鈦、鋯、柱石、螢石、石墨、石油、水晶、白雲母、石英石、磷炭鈮土等19種,分佈在全縣各地46個礦點。

旅遊資源

航拍黃流
航拍黃流
黃流鎮傳統村落的農家室尚存很多,以磚木結構的瓦房建成的仍有成片,也有破爛,特別是古迹頗多,有古民宅,官邸建築,姓氏宗祠堂分為二進、三進、呈二合三、四合院,還有門樓,壁照兩廂。黃流鎮宗氏祠堂支系眾多,60多座,也有古塔三座,其中西關塔是風水塔,位於村西大溝田地。
截至2017年11月,保存完好的有陳氏大宗祠、陳氏潁川書院、邢氏大宗祠、邢氏書房、孫氏大宗祠,元代以來的古墓尚存若干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黃流鎮總人口7.01萬人,常住人口6.61萬人,流動人口4002人;新出生人口1018人,人口出生率12%。
2021年6月30日,根據樂東黎族自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黃流鎮常住人口為61480人。

民族概況

截止2017年11月,全鎮共有黎族681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黃流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8億元,比2017年增加4500萬元,增長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萬元,增長7.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萬元,增長8.6%。

第一產業

截至2010年1月,黃流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86萬畝,其中水稻全年播種面積3.22萬畝,產量1.41萬噸;蔬菜(含菜用瓜)全年播種面積1.96萬畝,總產量1.73萬噸;瓜果類(指果用瓜)全年播種面積7920畝,總產量1.06萬噸;油料(花生)全年播種面積2460畝,總產量647噸,番薯全年播種面積3765畝,產量516噸;腰果(乾果)年末實有面積1330畝,總產量117.73噸;檳榔(乾果)年末實有面積1萬畝,總產量1896噸;芒果年末實有面積1.43萬畝,總產量2945噸;香蕉年末實有面積1.13萬畝,總產量4萬噸;龍眼年末實有面積2930畝,總產量506噸。
截至2017年11月,黃流鎮上規模飼養戶有250戶,生豬出欄2.10萬頭,存欄3.5萬頭。尖界、多一、多二等沿海村莊有小漁船160多條,年捕撈量270噸,產值670萬元。

第二產業

截至1990年,黃流鎮有五金、鐵木、造紙、製冰、印刷、傢俱、磚瓦等企業13個,從業人員達870人,年產值275萬元。

第三產業

● 商業
黃流鎮是樂東黎族自治縣外區的商品集散地,主要有服裝、家電、日用品、農機、建材等產品,是外區鄉鎮商品交易中心。商品市場以服裝和日用商品交易為主,集貿市場以居民日常生活消費集市為主。是樂東沿海地區文化交通商貿中心。
● 旅遊業
2018年4月,樂東黎族自治縣規劃利用黃流鎮新增250畝建設用地為核心,建設集科研育種、農業生產、農耕體驗、文化娛樂、科普展示於一體的黃流南繁特色小鎮,把南繁優勢轉化為旅遊資源。

交通運輸


公共交通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
黃流鎮各村都有公路通車。每天經過黃流汽車站,每天通往縣城、通什、海口、三亞、八所等地的班車多達90班次。境內有海榆西線公路、西線高速公路貫通。

公路運輸

截至2014年,黃流鎮共硬化村道70多公里,全鎮23個村連接國道的主幹道,已實現100%硬化,村主幹道80%已硬化。同時,對鎮墟路燈、排水管道和人行道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

鐵路運輸

黃流鎮每天從三亞石碌鐵礦的火車,也從黃流村北部經過。境內有西環高鐵貫通(黃流站)。

航空運輸

黃流鎮靠近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位於海南省海南島三亞市中西北部的羊欄鎮鳳凰村,2013年的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

航運運輸

黃流鎮靠近三亞港、八所港。

政治


政黨概況

截至2017年11月,黃流鎮黨委共有黨總支1個,黨支部50個,其中農村黨支部22個,社區黨支部1個,機關黨支部16個,“兩新”組織黨支部11個。全鎮共有黨員2086人,其中女性黨員403人,少數民族黨員21人,35歲以下黨員456人,大專以上學歷黨員831人。各村和社區共有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3名,“一肩挑”比率100%,“兩委”會班子成員交叉任職25名(副書記、副主任1名,兩委委員1名),另有大學生“村官”(書記或主任助理)16名。村級組織活動場所21間,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分工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鎮委書記鄧耀主持鎮委全面工作
鎮委副書記鎮長羅才雄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分管教育、財政、稅務、金融、審計。
鎮人大主席石速挺主持鎮人大全面工作,分管農業、水務、三防、海洋漁業、林業、畜牧獸醫、農技、農綜、熱作、統計。
鎮委副書記黎定聰協助鎮委書記負責鎮委日常工作,分管黨群、黨務、國土、環保、打違辦。
鎮紀委書記王得負責鎮紀委全面工作,分管信訪
鎮委委員副鎮長楊家順協助鎮長分管教育、財政、稅務、金融、審計工作,負責人口計劃生育、婦聯。兼管宣傳、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黎吉平負責鎮統戰工作,分管黨政辦、工會、關工委、僑務、科協、民宗、新農合、新農保、城鎮醫保、就業
武裝部長符少華負責人民武裝工作,分管鎮扶貧
組織委員黃紅軍負責鎮組織工作、分管黨建辦公室、團鎮委、便民服務中心
鎮人大副主席張衛華協助鎮人大主席做好人大日常工作,分管政法、打擊走私,聯繫監察、法庭
副鎮長陳宣有負責民政、住建、科信、房管、消防、移民安置、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監督工作
主任科員盛鴻廣負責工商、交通、商務旅遊工作。
潘垂豐協助鎮委、鎮政府做好村級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分管發改、物價
鎮紀委副書記林熾通協助鎮委、鎮政府抓好監察工作,具體負責鎮紀檢監察工作

社會


教育事業

1948年,黃流鎮已設立中學和小學。
2018年,黃流鎮有黃流中學、邵逸夫中學等中學5所、小學25所和幼兒園10所;在校中小學生1.63萬人,中小學教師95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鞏固率100%;初中適齡入學率99.1%,鞏固率100%。
● 中等教育
校名學生數年級數
黃流中學32696
黃流鎮邵逸夫中學33089
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樂東黃流中學13306
黃流鎮第二中學4933
抱本中學3609
超才學校21410
新星學校34810
● 初等教育
校名教職工數年級數學生數校址
黃流鎮中心學校8061873黃流鎮黃西村
黃二小學116170黃流鎮黃中村
廣元小學96160黃流鎮廣元村
懷卷小學176362黃流鎮懷卷村
福元小學96234黃流鎮福元村
多能小學196450黃流鎮福元村
新榮小學106227黃流鎮新榮村
鋪村小學136338黃流鎮鋪村村
官元小學76107黃流鎮官元村
赤龍小學156421黃流鎮赤龍村
東孔小學146465黃流鎮東孔村
孔汶小學176418黃流鎮孔汶村
佛老小學206343黃流鎮佛老村
高道小學116104黃流鎮高道村
鎮遠小學96136黃流鎮鎮遠村
新民小學96120黃流鎮新民村
賴元小學96161黃流鎮新民村
水內小學86200黃流鎮水內村
赤命小學256623黃流鎮赤命村
尖界小學106160黃流鎮尖界村
新建小學4349黃流鎮新建村
超才學校2410214黃流鎮
新星學校2210348黃流鎮

科學技術

截至2014年,黃流鎮有抱孔田洋、飛機場田洋、黃新田洋高效農業示範區,總面積2.1多萬畝,主要實行水稻-瓜菜輪番耕作,大力發展南繁育種、反季節瓜菜、大棚哈蜜瓜等產業。

醫療衛生

解放前,黃流鎮就有私人診所7處,中成藥店6間,設有鎮衛生譬1間,醫務人員75人。下設2個門診所,醫務人員12人。
2018年,黃流鎮有縣級醫院1所,有醫生130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9人、主治醫生38人、普通醫生82人;有診所43間,病床265張。村村設有衛生室。

文化事業

2010年,海南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在黃流鎮設置廣播電視轉播台。
2014年,黃流鎮擁有文藝社團18個,鄉村劇台12個,瓊劇隊伍11個,健身舞隊25個,中學校5所,中學生達8000多人。
2017年,黃流鎮舉辦第十八屆至第二十二屆“黃流民間文化藝術節”。新建村級綜合文化活動室2間,為23個行政村農家書屋配送圖書2300多冊。

社會保障

2016年,黃流鎮產業扶貧到戶項目共飼養生豬220頭、牛6頭、羊154隻、雞400隻、鴨30隻、鵝1010隻、檳榔1400株,化肥1360包,豇豆種子1626瓶,四季豆種子748瓶,茄子種子15包,領到扶貧物資的貧困戶有291戶。2017年產業扶貧共計發放豬苗744頭,羊苗48隻,檳榔苗44530株、鵝苗870隻。
2018年,黃流鎮勞務輸出7850人次,其中貧困戶勞務輸出685人,貧困戶參加公益崗工作人員5人;城鎮養老保險參保2.23萬人,農村農保農合5.74萬人,城鎮農保農合2942人,審核1367戶低保戶資格,擬停保192戶300人,擬減員69戶74人,新增低保129戶339人。
2018年,黃流鎮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49戶,入住率100%;實施各類扶貧措施,將2018年預脫貧戶和2019年未脫貧88戶納入專業合作社;實現脫貧64戶260人。

文化


地名由來

黃流鎮的名稱,是唐代立村時村址有一古廟,廟門有一副對聯“黃胄藩滋揮北闕,流風遠播鎮南疆”,據此取村名黃流。黃流鎮正是因為黃流村而得名。

特色美食

黃流老母鴨肉質肥厚,肉多脂肪少,味道爽滑甘美。因老母鴨產於樂東黎族自治縣黃流鎮而得名。
•黃流老鴨
黃流老鴨是海南名菜中的後起之秀,源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樂東黃流鎮。當時一對夫婦在鎮上開家老鴨店,由於選料精細,做法獨特,老鴨肉純而不膩,深受當地食客歡迎。因此到上世紀90年代,黃流老鴨店已開始風靡全島。黃流老鴨最大特點體現在“老”字上,通常“一鴨三吃”。
•黃流酷粉
黃流人習慣以黃流酷粉當早餐。而酷粉的製作首先是挑選本地秈米洗凈,磨成米漿,炸成米團;然後是製作秘醬,將姜搗碎放入腐乳,以白酒入味,把蒜等調味料捏搗成泥狀;接著將魔鬼魚和豬顎肉添上鹽、少量味精、白沙糖、八角香葉粉、蒜蓉醬、老抽等攪拌均勻,再加入麵粉攪拌放入油鍋中炸熟。
•清補涼
清補涼分佈於海南省各地。海南清補涼以花生、空心粉、新鮮椰肉、紅棗、西瓜粒、菠蘿粒、鵪鶉蛋、涼粉塊、椰奶和椰子水等多種配料組合而成。它不僅爽口、甘甜,而且還消暑、降火。海南清補涼不但可以降火而且好喝爽口。
•扁豆醬燜海魚
扁豆醬燜海魚乍看其貌不揚,近乎黑色的稀泥狀物鋪灑在鮮魚上,點綴著些青色紅色的辣椒,樸素的色彩搭配難以給人感官上的刺激。但伴著扁豆醬夾一塊魚肉入嘴,只覺味道酸甜咸香,綿稠可口。

民俗風情

黃流在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湧現出花燈、崖州民歌、書法等一批文化風情。
•崖州民歌
黃流鎮流傳著黃流崖州民歌,並擁有黃流崖州民歌協會1個組織。
•黃流花燈
黃流鎮是中國民間花燈藝術之鄉。元宵是樂東黎族自治縣黃流民間最為喜慶的日子。元宵,黃流都會舉辦民間文藝節,花燈遊街則是當晚的壓軸活動。
•新年習俗
除夕,黃流鎮的未成年孩子要“拜婆”、張貼春聯講吉利話、“拜公”鳴炮吃團圓飯、宰物迎春備有雞鴨。在農曆正月初一初二,黃流鎮初二打掃衛生不掃鞭炮紙、親戚拜年須帶鞭炮、大年初三“貼赤口”保平安。

民族文化

樂東黎族自治縣的民族以黎族為主。截至2000年,黃流鎮沿海有黎族雜居的村莊,內陸山區則大都是黎族居住。黎族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黎錦文化,“三月三”是黎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人們稱它為談愛日。在黃流鎮新民村仍然保留手工製作傳統的新民村龍窯,是一道文化景觀。
•黎族服飾
黎族服飾古今已有很大變化,但基本樣式乃保留著。
•黎族住宅
一般說來,解放前樂東黎族住宅均在某峒的某村寨中建造。峒和村寨各有大小。大的峒管轄數十個村寨,小則幾個,大的村寨聚居上百戶至數百戶人家,小的才幾戶。(見黎族民居
•黎族飲食
黎族飲食具有其獨特的風格,隨著社會的發展,黎族的飲食也不斷發生改變,飲食方式更加多樣化,飲食品種更加豐富。黎族傳統飲食習俗的形式和內容都十分豐富,形成黎族飲食文化。

文物古迹

黃流鎮有保存好的陳氏大宗祠座落在中南坊,歷史上較久頗具規模的一座大祠,面向青山綠水,是公元1723年建造,佔地二畝多,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系磚木結構的古式建築。
關公廟”建於清代1785年,位於西南坊之南太返處,岳飛廟之東,內祀奉關羽木偶神像,1958年被毀,1995年黃流民間集資37萬元重建成,“黃流民間關帝紀念館”由著名雕刻家林毓豪雕塑關公像,高1.8米,寬1.2米,形象逼真,活靈活現,熠熠生輝。
崖州合院民居是瓊南沿海地區典型的傳統民居形式,其建築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受閩南民居和廣府民居的影響,結合了瓊南地區的常年乾熱、雨季有暴風雨的氣候特點,形成獨具瓊南特殊的接檐式民居。代表建築為樂東黃流鎮陳運彬祖宅。

重大事件

•智襲黃流
1948年6月,十三支隊副支隊長張積成和四大隊大隊長鄭南錦到崖縣沿海一帶偵察,得知崖城守敵限令黃流鄉公所在三天內將全部壯丁送到崖城。支隊部決定利用敵人送壯丁之機,化裝奇襲黃流鄉公所。后成功。

旅遊


旅遊景點

鹽場
黃流風光
黃流風光
鶯歌海鹽場位於樂東縣黃流鎮金雞嶺,是我國南方最大的海鹽場,國有中型一類企業,同時也是海南省國家食鹽定點生產單位。原鹽年產量佔全省的70%以上。全場土地面積5.69萬畝,其中生產面積4.47萬畝。場區內有鐵路專用線27.20公里,與粵海鐵路相通;公路8公里,同環島西線高速公路相連。
海灣
龍騰灣位於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黃流鎮,與龍棲灣共同組成樂東濱海特別旅遊規劃區。

獲得榮譽


榮譽稱號
獎項授予單位授予時間
全國重點鎮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民政部、科技部2016年9月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1995年
中國書法家進萬家活動先進集體中國書法家協會2006年
省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2014年
省級特色旅遊風情小鎮海南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2011年
海南省文明村鎮海南省文明辦2018年1月
海南最美小鎮(入圍)——2014年
海南省首批健康城市健康鄉村示範村
(黃流鎮佛老村)
海南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2018年
海南省美麗鄉村
(下轄村)
海南省人民政府2017年-2019年
海南十大文化名鎮海南省文聯、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海南省電視台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