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拳
中國拳術之一
中國拳術之一,其動作和查拳相似。滑宗岐與查尚義為師兄弟。
滑宗岐所使架子拳命名為“滑拳”,總稱為“查滑拳”。另拳譜上有武殿璋創腿拳和滑鏜、滑鉤的記載。如“說腿論乃武殿璋,二佰余年的歷史,盤師武爺爸所傳——武殿璋乃西域人也”。
滑拳共分四路。滑拳少跳躍多手法,一招一勢,有板有眼,清晰規矩,又叫架子拳。滑拳之技擊,以快為著,以“拿摔”見長,手腳並用,以腿制勝,手到步到同起同落。滑拳強調手、眼、身法、步在運動中的高度協調,謂之你不動我亦不動,你若動我先動,出招快,收招快。其諸種招數,以快為首。
滑拳查拳系列“彈、查、滑、炮、洪”,滑拳傳授滑宗岐姓氏拳術,“架拳”。
帝戚繼光為抗倭大將,並詔書天下,聚兵東征,抗倭保國。新疆回族查密爾(尚義),出於愛國,應徵東來抗倭。但是由於路途遙遠,氣候多變,長途跋涉中,經魯西染病。后經當地回族人民的精心照料,逐漸康復。為報答關照之情,查尚義將自己武藝悉心傳授給回族鄉親。他逝世后,人們方便把他傳授的武藝命名為查拳,以資紀念。而滑拳乃是他的師弟滑宗歧所傳,故有“查滑不分”之說。
唐天寶十四年(755年)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安祿山舉兵叛
亂,連陷兩京。唐肅宗借大食國、回仡、南蠻等國的聯軍二十萬.平定叛軍,收復兩京(見《舊唐書·大食傳》和《舊唐書·代宗本紀》)相傳。大食國將領艾斯、吳艾斯、嘎新三人在平定安史之亂時陣亡,唐朝皇帝為這三人在冠縣城內南街修建了~座大寺,並派隨從人等看守管理.這可能是冠縣最早的“回人”。在安史之亂快結束時,有一位叫滑宗歧的回族將領.因負傷且水土不服,病倒在冠縣,當地的人民就把他護送到回族聚居地張伊庄調養。滑宗歧痊癒后.為報救助之恩.就把祖傳的武術“架子拳”傳授給了村裡的年輕人。後來.他又把師兄查元義(又名查密爾)從西安請來一起傳教武藝。查元義也是一名驍勇的戰將,尤善“身法勢”拳。滑宗歧所傳的“架子拳”又叫“大架拳”。動作舒展大方,飽滿有力,節奏明快。招法清晰。“身法勢”又叫“小架拳”.動作緊湊,快速有力,節奏鮮明.攻防嚴謹。後來,查元義、滑宗歧相繼故去.們為了不忘恩師,就把查元義所教的拳稱為“查拳”,把滑宗歧所授的拳稱“滑拳”。因為他二人是師兄弟,又同時教的武術。查、滑就作為一門,不分家,同時流傳下來。冠縣的正宗傳人可往上追溯到明朝十四代,再往早說就沒有文字可考。只是傳說罷了。
滑拳重視彈腿,拳套共分10路,每路有30~60個動作。第一、二路又各有副拳一套,正、副套路又有一剛一柔的技術要求。構成查拳體系基本動作和技擊方法的步型、步法、手型、手法、腿法、平衡、跳躍旋轉、擊、刺、劈、砍等。查拳有以下4個特點:①姿勢舒展,動作緊湊。②動迅靜定。③發力順達,節奏鮮明。④協調完整
體系內容:
有以仆步穿掌為主要動作的“十路滑抄”,也稱“拉滑”:有以腿法見長的“十路 彈腿”和以拳法為主的“十路搗捶”。這些基本功套路,動作簡單,好學易記,左右對稱.既可單練也可串練,還能對練。它既能引導初學者打好堅實的基礎.也對進入高級套路的學練及對散打、招法的掌握起著很大作用。
查拳入門也要求從站樁開始。站樁時要求心靜神領,氣沉丹田,調息活氣。,以氣度形。樁功功架有:立體樁、馬步樁、弓步樁。站樁活氣功對治病強身、恰養精神、增長功力等都有很好的作用。外形要“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
打樁增力功是為增長技擊和肢體的抗擊應力而設.包括靜功和動功。靜功是用拳、掌、指做靜止倒立.或將拳、爪、肘、膝、腳等部位頂在牆壁或木樁、沙袋上,靜止用力,使氣力合一.提高各部的抗應能力。動功是用拳、掌、指插豆缸或沙缸、插打沙袋或沙包。用胯、腿、肩、肘、膝撞擊沙包,用腳踢擊沙包,有一定功夫后.再在木樁或樹樁等器具上練。無論靜功還是動功都要求運氣聚力,以意使氣,設樁為敵,結合招法,以意使氣,以氣催力,意、氣、力、合一,做到“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十路彈腿對拆、六路短拳對拆、四路查拳對拆、魯八傑對打、康八腿對打、板搭銬子對打、套子捶對打等等。
單刀:頭趟查刀、二趟查刀、武聖刀、雙刀。大刀:三十六刀、關公十八刀、雙手帶。劍:查劍、昆吾劍、三才劍、雙劍。棍:五虎群羊棍、三十六棍、一百單八棍、大梢子棍、雙小梢子棍。槍:頭趟查槍轉環槍)、二趟查槍(梨花槍)、鎖口槍、中平槍、五虎斷門槍、大花槍、大奇槍。有月牙鏟三路、查鉤三路、攔馬撅四路、查鏜十二路。
對摔棍、對扎槍、單刀進槍、大刀進槍、大棍進槍、鏜破槍、對刺劍。濟南馬永奎先生還有秦瓊雙鐧、大戟和稀有兵器挎虎雙籃及多種兵器對練等。滑拳有訓練實戰的從初級到高級的方法:主要有訓練上肢招法運用的“活手功”,訓練下肢招法運用的“活腿功”。中級階段有手的“操行手”及高級階段的“打散手”。以上訓練既要單操單練.更要兩人以上的對練,但必須是對查滑拳系的套路、技法、意理熟練掌握之後.才能進行上述內容的訓練。
滑拳系的具體內容由於歷史久遠.加之地域不同和不同的師承關係.也就難免存在一些不同的內容和不同的說法。比如有的師承有三套滑拳.有的傳有四套滑拳,有的把六路炮當六路查.有的說六角勢就是六路查.還有的說七路查拳已失傳,現傳的七路查拳是七路洪拳充當的.這些都有待考證。
還有的說查拳前兩路有副拳共十二路.也有的說十路查拳各有正副共二十路。可沒見有人說清楚副拳的由來和副拳的名字。本人認為,查滑門歷來稱查拳門.以練十路查拳為主。而以滑拳、炮拳、洪拳為副。滑拳三套,炮拳三套。洪拳四套共十套。這樣就是十路查拳為正,滑、炮、
洪加起來也是十路為副。另外。還有一首查拳總歌也值得推敲一下:頭路上手子母拳.二路行手勢相連。三路飛腳搖穴勢,四路撩陰勢當先。五路快速風魔起,六路六角埋伏拳。七路梅花上手勢,八路飛虎帶連環。二十四勢龍擺尾,串通十路仙人轉。有人認為這首歌,不只是說頭路查拳叫子母拳。二路查拳是行手拳.三路查拳叫飛腳。或叫搖穴勢等等.而是一句裡面有的包含兩套拳。如有的師承就是除了十趟查拳外,另有“查拳上手”拳一套,“滑拳上手”拳一套。“洪拳上手”拳一套,“行手拳”一套.“三路飛腳”一套,“五搖三穴”(五鷂三踅)一套,“六角勢”或寫成“六腳勢”“遛腳勢”、“六家勢”一套。尤其是“二十四勢龍擺尾”一句.九路查拳是一套較長的套路,怎麼可能只有二十四勢。或叫二十四勢呢?其實門裡人都知道.二十四勢有兩套.據說一套是早期有人根據少林拳編創的.另一套是楊洪修在濟南鎮守使馬良的技術隊時期所傳。這首歌很可能是查拳體系發展到某個時期把當時所有的拳套包括在內所編的一首歌。“搖穴勢”一句。有人認為應寫作“鷂踅勢”.因為有一套拳叫“五搖三穴”(應寫“五鷂三踅”),套路里有五個鷂子翻身和三個踅步為特點。滑拳門很多拳師都不識字.所傳一些拳譜、歌訣都在傳抄中寫有錯字、白字。濟南所傳另一首查拳總歌就較簡明:一路歸門二路旋.三路鳳踅雁盤環.四路查滑光門面.五路風魔出聖賢,六路虎躍埋伏拳。七路梅花傳少年.八路連環十路串。九龍擺尾在中間。“三式查拳”只有四、五、八路查拳大體一樣外。其他幾路各不相同。
即:縮、小、綿、軟、巧、挫、速、硬、脆、滑。
縮如張弓蓄巨力。發力如放矢;
綿而不斷意力隨,變化分虛實;
軟能克剛隨機變,借力出奇計;
巧生智力靈活用,巧技打拙遲;
挫則側身跟步進,閃展騰挪擊;
速如閃電莫遲疑,快打出不意;
硬如鋼錐戳軟泥,衝撞莫鬆弛;
脆如爆竹發寸力,克堅如摧壁;
滑能化消敵人力,乘虛再進擊。動作採用了五種動物形象的特點,即:龍,虎,蛇,鶴、猴。
龍:升降自如,能隱能現,婉蜒繚繞,變化萬千。
虎:勇猛善撲,伏坐縱躍,目光如電,不動自威。
蛇:無足善竄,見孔即入,摺疊盤轉,曲伸自然。
鶴:動中有靜,動靜互換,隻身獨立,耐久穩健。
猴:攀登跳躍,靈活輕便,機警性敏,竄蹦閃展。
頭路順步如擔扁,二路十字似拉鑽,
三路劈盍夜行犁,四路撐扎左右盤,
五路挑打鑽封閉,六路仆摟是單坎,
七路雙砍緊掩肘,八路二郎擔山勢,
九路捧鎖鴛鴦腿,十路箭彈勢歸原,
世人莫看勢法單,多踢多練妙無邊,
能測其中奧妙義,打開難關獻絕技。
滑拳重視彈腿,
滑拳
滑拳的特點概括起來有以下4點:
①姿勢舒展,動作緊湊。肢體關節活動範圍較大,對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和關節的靈活性要求較高,有助於發展肌肉、韌帶和關節的靈活性。
②動迅靜定。要做到拳似流星眼似電,腰似蛇行腳賽鑽,行如風,站如釘,亦即在練功過程中,不論大動作或小手法都必須非常快速、敏捷,同時在異常快速旋轉、閃躲或沖、蹬、踢等技擊方法進行時,又能突然地靜止而穩定。
③發力順達,節奏鮮明。滑拳發力的順序是上肢起於腰,傳於肩、肘,達於手;下肢起於胯,傳於膝,達於足。在完成這個發力順序的同時,還要做到節奏分明,即在整個套路演練過程中要求剛柔相濟,快慢相間,一氣呵成,自然順達。
④協調完整。人體內外要協調完整,對於動作中的手法、身法、步法必須上下照顧,前後連貫。有些比較複雜的動作,如轉身、拍腳、跳躍、起伏、轉折等技術動作,必須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時眼神、意識、呼吸必須與動作密切配合,做到眼到手到,神形合一。這種內外配合的練法有助於增強大腦的調節作用,使呼吸和內臟器官得到鍛煉。
馬雲龍
滑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