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廟
杭州文廟
杭州文廟即杭州孔廟(碑林)。原為南宋臨安府學所在地,始建於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此後府學除焚毀重建或規模增擴外,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制度后,一直是杭州的官辦學府。現址位於杭州市上城區勞動路57號、西湖東南側的吳山腳下,佔地約44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
杭州文廟
“欞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乾隆帝)題。孔廟設門名為“欞星門”有三層意思:其一,喻尊孔如同尊天。其二,欞星即天鎮星,古人認為“天鎮星主得士之慶,其精下為靈星之神。”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有“萬世師表”之稱。以欞星為孔廟正門之名,意在說明廟內供奉的孔子,可與天上施行教化、廣育英才的天鎮星相比。其三,孔廟有碑記:置欞星門“取其疏通之意,以納天下士”。無論任何地方,只要設有欞星門,那麼它的門扇一定是由欞子結構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廟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學士都來此學習。
過了欞星門,迎面有一座小石橋,叫“壁水橋”,橋的兩側偏南各有一道門,東門叫“快睹門”,西門叫“仰高門”。再往前,還有“弘道門”、“天中門”。這些“門”既有清代、明代還有宋代的,它們建的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成一體。前面的這塊碑,叫“成化碑”。它下面的動物不是烏龜,叫贔屓bi"xi是龍的兒子。
“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聖先賢思想之大成。(進去)大成殿內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四周是孔子的七十二賢人。殿內陳設仿製2500年前的編鐘、編磬等古代祭孔樂器。《三字經》裡面有講到:“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講的是古代樂器是由這八種材質做成的。編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桌上放著的是牛羊豬三大祭品,在古代這可是最大的祭品了,一般人是很難享受這樣的待遇的!古代用於祭祀的肉食動物叫“犧牲”,指馬、牛、羊、雞、犬、豕等牲畜,後世稱“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豕三牲。魚兔野味也用於祭祀,但不屬“犧牲”之列。註:古代的豬分為豚和豕,豚是指小豬,豕是指大的豬,兩者用途是不同的。農曆八月二十七日為孔子誕辰日,各地學校、儒紳聚集一起舉行祭孔子活動。設祭堂,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宣王”牌位,儒紳按長輩、晚輩秩序排列,依次焚香叩拜。由唱禮人宣讀儀程,如秦樂、鳴炮、獻供撰、讀祭文、焚香、化表等。社會地位較高者被推為主祭人,主持祭祀活動,其費用一般由民眾分攤,也有參加者負擔的。
在大成殿修繕過程中有個重大發現,就是彩繪。大成殿彩繪主要分佈在平綦qí天花和梁枋上,共有三層,確切年代無從記載,但從造型和風格上分析,應為清代的中晚期。這些彩繪色彩豐富,色澤古樸典雅,圖案有龍、鳳、麒麟、仙鶴、牡丹、松樹、人物等,造型優美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是杭城不可多得的古代藝術珍品。可見彩繪面積共有365.73平方米,其中平綦彩繪153塊,面積183.58平方米,包括中有彩繪的天花板88塊(明間30塊、東次間16塊、西次間22塊,東稍間11塊、西稍間9塊),面積133.1平方米;無彩繪天花65塊,面積50.48平方米;有彩繪的梁枋共有49根,面積232.63平方米。在對可見彩繪的修復的同時,通過對隨梁枋、承椽枋、報頭枋、穿插枋、廊坊、上層斗拱、下層斗拱、拱墊板等部位的局部實驗,發現這些部位也存有彩繪,且面積達479.66平方米。這一發現使大成殿的彩繪面積達到845.39平方米。
對彩繪的修復難度很大。由於受氧氣、酸性氣體、濕氣、鹽分、微生物、灰塵等危害元素的侵蝕,彩繪出現殘缺、剝落、起甲、龜裂、斷裂等現象,且日趨嚴重。1986年大成殿維修時,其表面又被人為罩上一層清漆,不僅嚴重地影響了彩繪原有的色澤,而且隨著清漆的老化,漆皮中的彩繪也隨之發生脫落、開裂。
經過全面修繕,杭州孔廟(碑林)的整體面貌大為改觀。尤其是大成殿,不僅建築本身更加莊嚴挺拔,更重要的是大成殿內的彩繪,通過現代高科技手段得到了完整的保護和修復。這是先人留給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通過我們得到了很好的傳承,這是我們最感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