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赤水鎮的結果 展開

赤水鎮

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轄鎮

赤水鎮是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下轄的一個鎮。位於北緯34°12′—34°39′,東經109°39′—110°2′之間。地處渭南市東部,西與臨渭區向陽街道交界,北臨渭河,境內有遇仙河,西有赤水河縱貫南北。西潼高速公路、310國道、隴海鐵路橫穿而過,水利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南北最大距離12.4千米,東西最大距離10.5千米,總面積77.60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赤水鎮常住人口為32730人。

截至2020年6月,赤水鎮下轄3個社區、18個行政村。2011年,赤水鎮農業總產值為1.5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15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億元。

歷史沿革


因境內赤水河而得名。
明清時屬華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華縣赤水鄉。
1949年7月,設赤水區(一度稱四區)。
1956年4月,改赤水鄉。
1958年9月,成立五星公社。
1959年1月,隸屬渭南縣華州公社的赤水管理區。
1961年9月,隸屬華縣的赤水公社。
1984年,改赤水鎮。
2010年12月,辛庄鄉(2001年12月由原侯坊鄉、辛庄鄉合併而成)併入赤水鎮。

地理環境


全鎮共15個行政村,92個村民小組,46901人(2018年),人口密集,250人/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24660畝,其中水澆地20000畝,旱地4660畝。土壤類型主要有淤綿土、黃綿土為主的農業土壤,沙粘適中,透氣性好。自明朝隆慶年間以來就是“赤水大蔥”的主產地。由於赤水鎮北臨渭水有渡口,南靠鐵路、公路,成為省東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素有“東府首鎮”之稱。
位置境域
赤水鎮地處華州區最西部。東接華州鎮、下廟鎮,南與高塘鎮瓜坡鎮相鄰,西與臨渭區向陽街道交界,北臨渭河與臨渭區龍背鎮相望。介於北緯34°12′—34°39′,東經109°39′—110°2′之間。南北最大距離12.4千米,東西最大距離10.5千米,總面積77.6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赤水鎮地處渭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境內最高點位於程高村,海拔420米;最低點魏位於三庄村,海拔335米。
氣候特徵
赤水鎮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少雨,夏季高溫酷暑,秋季多雨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溫13℃,極端最低氣溫-20℃,極端最高氣溫40℃;平均氣溫年較差13.4℃,生長期年平均197天,無霜期年平均24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11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83.4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885.1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473.7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以8月最多。
水系水文
赤水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的渭河水系,主要河流:北有渭河,自西向東流入黃河,境內流長10千米;南有赤水河、遇仙河、石堤河等3條河流自南向北流入渭河,境內總流長29千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赤水鎮轄赤水1個居民委員會,33個行政村;下設16個居民小組、199個村民小組。
行政村水城江村程高南會喬家郭村羅家樣田樓梯辛村台台麥王蔣家新城南吉馬庄
李家城裡太平辛庄沙彌位三庄侯坊王里渡賈家李家雷家陳家姚家李家堡步背後
截至2020年6月,赤水鎮下轄3個社區、1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赤水街。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503102001121赤水社區
610503102002121赤水中心社區
610503102003121小漲新型農村社區
610503102201220大漲村
610503102203220麥王村
610503102204220蔣家村
610503102206220田梯村
610503102208121遇仙村
610503102209220郭村
610503102211220會東方村
610503102213220江村
610503102216220沙彌村
610503102217220魏三庄村
610503102220220辛庄村
610503102221220李馬村
610503102222220薛史村
610503102224121候坊村
610503102225220賈家村
610503102226220王里渡村
610503102231220朱村
610503102232220南侯坊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赤水鎮轄區總人口4194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89人,城鎮化率3.6%。另有流動人口270人。總人口中,男性21060人,佔50.21%;女性20882人,佔49.79%;14歲以下4956人,佔11.82%;15—64歲33212人,佔79.19%;65歲以上3774人,佔8.9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64.5人。
截至2018年,赤水鎮戶籍人口46901人。
根據渭南市華州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赤水鎮常住人口為3273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赤水鎮財政收入937萬元,比上年增長18%。人均財政收入2750元,比上年增長2.3%。農民人均純收入4700元。
2018年,赤水鎮有工業企業22個;其中,規上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2個。
第一產業
2011年,赤水鎮農業總產值為1.5億元,比上年增長12%,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3%。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赤水鎮糧食生產4.5萬噸,其中小麥2萬噸,玉米2.5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水果。2011年,赤水鎮蔬菜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3900噸。其中萵筍800噸,豆角300噸,地膜洋芋900噸,蓮花白700噸,白菜800噸,韭菜300噸,大蔥100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赤水鎮秦川牛存欄5000頭,生豬存欄3萬頭。家禽存欄15萬羽,羊存欄量8000隻。2011年,赤水鎮生產肉類3756.5噸;畜牧業總產值445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9.7%。全鎮有育林面積5000畝,其中太平村在金堆鎮林地1290畝,候坊村在金堆鎮林地970畝。2011年,赤水鎮水果種植面積5200畝,產量2.08萬噸。2011年,赤水鎮大型農業機械107台(輛);名特優產品為赤水大蔥,是國家級註冊地方特產。
第二產業
赤水鎮形成林木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赤水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150萬元,比上年增長17%,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其中林木加工總產值480萬元,有30家加工企業,員工450人。
第三產業
2011年,赤水鎮商業網點480個,從業人員3000人。2011年,赤水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全鎮有三個集市,商品貿易額2500萬元。境內金融機構4家,2011年,赤水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3億元。
經濟概況
因境內有赤水河而得名,鎮人民政府駐赤水街。赤水鎮位於赤水河東側,遇仙河兩岸,台塬以北,總面積30.1平方公里。轄15個村民委員會,92個村民小組,52個自然村,46901人(2018年),耕地29669畝。這個鎮的農業、鄉鎮工業和商業飲食服務業在各鄉鎮中,都較為發達。小麥、玉米、棉花產量較高,赤水大蔥馳名各地,農業總產值為602萬元,農業機械總動力為5230千瓦。
鎮辦、村辦、聯戶及個體工業企業58家,工業總產值348萬元,較大廠家有鎮辦棉紡廠和赤水村辦的汽車配件廠,年產值分別為85萬元和73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406.8萬元,為全縣第一,其中工業、交通運輸、建築、商業、飲食服務業等收入1601.3萬元,佔總收入的66.5%,商業、飲食服務業收入位居各鄉鎮之首。農村居民純收入每人平均495.77元。赤水鎮有中學兩所,小學16所,在校學生近3千人。有地段醫院一所,職工32人。
鎮政府所在地赤水街,位於臨渭區、華州區交界處,赤水河之畔,靠近渭河。歷史上,因位居東西驛道要衝,又北達渭北,南通高塘塬與嶺南,更靠近渭河水運渡口,獨佔水陸運輸之便,因而商業長期得以繁榮。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市況仍比華州州城繁榮,甚至山西貨船也多在此卸載,並出現了使用美國繅棉機的繅棉工業。三十年代以後,由於隴海鐵路修至關中,渭河水運衰落,赤水作為關中東部物資集散地的地位下降,市場多為渭南奪去,但仍不失為華縣西部的商業重鎮。
四十年代初,赤水商號仍有90多家。解放后很長一段時間內,赤水街工商業仍居各鄉鎮首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有進一步發展。1989年,赤水街有工業企業40多家,商業飲食服務業門店200多家,逢農曆三、七日的集會日上集人數達萬人以上。赤水街除駐有鎮政府外,還駐有法庭、公安派出所、郵電支局、工商管理所、稅務所、農業銀行營業所、信用社、地段醫院、文化站等機構。
近幾年,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始終堅持“穩糧、優果、興加工、重養、促商、”發展思路的同時,提出了東果園,南加工,北養殖,中商貿的產業結構布局,東片形成萬畝地膜洋芋基地,白菜、蓮花白10000畝,酥梨、優質桃4300畝,群眾人均收入在達3000餘元,創歷史最高水平。南片借著有利的交通條件,在政府的引導支持下,已建成南會免燒磚廠,江村木材加工廠,水城鏵廠,煤炭轉運站,配合縣紀檢委對硅炭棒廠實行了掛牌保護,確保了投資環境,並扶持其擴大再生產能力。北片四個行政村屬渭河夾槽地帶,多年來以糧食種植為主,結合實際鎮政府引導當地群眾發展養殖業,且形成養殖一體化生產線,赤水、喬家以集市為中心,鼓勵經商和從事服務業,群眾收入也較以前有大的增長。

文化


橋上橋
赤水鎮
赤水鎮
橋上橋,又名赤水橋,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赤水鎮西的赤水河上,是渭南市和華縣的分界橋。下橋始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后因洪沙擁塞橋孔,遂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在原橋上疊建一橋。
橋上橋為古代雙重石橋,即赤水橋上橋。橋為東西走向,橋面寬5米,長70米。橋身全部以花崗石條砌築,下橋為7孔拱形石橋,上橋為九孔拱形石橋,在第2孔至第8孔橋拱上方正中,各有一個石雕龍頭,橋北有石雕龍尾。
2013年5月3日,橋上橋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赤水鎮境內隴海鐵路、鄭西高鐵、310國道、連霍高速、渭蒲高速公路通過。截至2011年末,赤水鎮鎮區道路總長度3.5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2.35米;鎮區橋樑2座,總長度60米。截至2011年末,赤水鎮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3條,運營總里程達42千米,公交運營車輛20輛,其中汽車20輛,電車0輛,年客運量54.8萬人次。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赤水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0個,業餘文藝演出單位4個,藏書20萬餘冊,書法創作人員14人。全鎮有鑼鼓20套,鑼鼓手300人。城裡村的“芯子”,樣田村的“血故事”為文藝代表。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赤水鎮有幼兒園(所)8所,在園幼兒1200人,專任教師56人;小學11所,在校生960人,專任教師18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0人,專任教師5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赤水鎮有衛生院2個,村級衛生所33個,有從業資質的衛生機構40個,病床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2張,固定資產總值3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6人,其中執業醫師16人,註冊護士10人。2011年完成診療2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