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石

李英石

李英石(1882~1933),名顯謨,字英石,閔行鎮人,1931年患中風,1933年11月13日逝世。

人物簡介


清光緒化貢。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夏,赴日本擬學軍事,適值江蘇等省自費生申請入成城學校學習,清駐日公使蔡鈞拒絕保送。7月28日,英石與吳稚暉等20餘人赴公使館請願,被日警以“妨害治安”罪勒令回國,遂入南京陸師學堂,後轉入將弁學堂。畢業后又得族叔江南製造局提調李平書幫助,以官費再赴日本,人振武學校,二年後轉入陸軍士官學校騎兵科學習。畢業后,返國應試,賞給舉人。
辛亥革命前夕,先在武昌任新軍書局編譯長,與新軍第八鎮內革命組織“文學社”有聯繫。后被派入南京新軍第九鎮,辦事幹練,統制徐紹禎嘆為“奇才”,任為馬標第一營管帶。武昌起義時,受徐紹禎之命赴武漢聯繫黎元洪,準備在長江下游響應。英石繞道返上海,與同盟會黃興宋教仁、陳其美、楊譜笙等交結。黃興建議英石留滬參加中部同盟會活動,以共謀建立南方軍事根據地,經徐紹禎同意留駐上海,擔負第九鎮與上海革命勢力的聯絡任務。武昌起義成功,上海的革命組織同盟會、光復會都紛紛準備響應,光復上海。英石一方面通過留日學軍事學生組織“軍國民聯合會”,動員回國的士官學校學生參加起義;另一方面,聯絡並聯合同盟會、光復會及商團公會三股革命力量,接受上海商團公會會長李平書所任命的商團教練職。11月1日舉行有23個商團2000餘人參加的會操,任檢閱官,被推舉為上海商團臨時總司令。3日,閘北、吳淞發動起義,英石率領商團參加。當夜,閘北、吳淞、上海城廂光復,唯進攻江南機器製造局的兩路起義軍都失利,陳其美因入局勸降被拘。敢死隊赴救不克,英石受李平書命會同敢死隊再攻製造局。4日8時,率商團六七百人與敢死隊、起義軍警,聯合李燮和上海軍營,攻克製造局,乘勢攻下上海道署,分段防守城廂內外,維持治安,上海始告光復。6日,上海各界代表近60人舉行會議,籌組上海軍政分府(后改名滬軍都督府),英石與鈕永建、陳其美被推為都督主要人選,而紳商以英石率軍血戰,光復上海,功最高,首推英石。終以同盟會人員出槍恫嚇,眾不敢爭,由陳其美出任都督。英石為顧全大局,出任軍政府軍務副部長,兼滬防水陸全軍統領。
1912年(民國元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職臨時大總統,英石奉命組成第三混成旅,以少將銜任旅長,並被任為警衛司令。南北議和后,都督府撤銷,英石即被解除軍職。同時,袁世凱授意,由江蘇都督程德全委英石為江蘇水上警察廳廳長,駐蘇州。1914年英石被委為江蘇省警備隊總司令,加陸軍中將銜。旋被委為陸軍第三旅旅長,移駐察哈爾,辭不就任。1917年起,任蘇(州)松(江)太(倉)官產營地局局長,1926年任淞滬保衛團監督,后改辦事處主任兼第一團團長。
北伐后,英石受蔣介石等排擠,脫離軍職,更抑鬱寡歡,絕意仕途,轉而關心地方建設,經營實業。1920年,與李平書創辦“滬閔南柘長途汽車公司”,任總經理。1922年12月,滬閔段通車,是為上海西南地區最早開闢的市郊汽車客運路線。 1930年5月18日,上海舉行“陳英士紀念塔”破土典禮,碑文有“上海辛亥革命由陳其美都督命蔣中正率團攻佔製造局,張群亦匡襄其事”句。事前上海市長張群派員向英石說項,請公開支持碑文所述,並許以高官厚祿,英石認為有悖事實而拒絕。11月3日,紀念塔落成,英石借故不參加典禮。農曆除夕,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邀往司令部吃“年夜飯”,又加誘脅,英石誓不屈從,被軟禁一宵。得脫后,蟄伏親戚家,終返閔行,名居室為“養素堂”,以表志堅不易。杜門謝客,藝花弄草,尋章賦詩,借酒澆愁。 1931年患中風,1933年11月13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