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條湖
柳條湖
沿著瀋陽的一環向東方向行進到崇山路段與柳條湖街的交會處,就是柳條湖地區。柳條湖地區緊靠一環,面積龐大,因特殊的歷史原因而成為了世界知名的地方。如今這裡既是交通樞紐,又是商業繁榮之地,成為瀋陽市版圖上重要的一塊。
柳條湖[回顧歷史] “九一八事變”的開端——柳條湖事件
這次事件爆發后的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在國際上,這起事件經常被拿來與納粹德國的國會縱火案相提並論。而作為九·一八事件的開端,柳條湖事件
“柳條湖”事件中被炸死的中國人
好多年以前,在遼寧省的瀋陽城北面,有一個柳條湖村。別看這個村莊不起眼,可咱們中國人卻永遠地記住了它。因為,就是在這個村子附近,日本帝國主義蓄意製造了一起侵華事件,以此挑起了一場大規模武裝侵略中國的戰爭,使中國的東北地區,遭受了長達十四年的殖民統治。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也就柳條湖事件。
自從甲午戰爭以後,日本就企圖侵佔中國的東北。後來,俄國人從北面打進了中國,把東北劃成了他們的勢力範圍。日本人不服氣,竟在中國東北地區同俄國進行了一次大戰。從俄國人手中奪得了半個東北。但是,他們的野心還不僅僅如此,他們是想通過征服整個東北,從而達到征服全中國、全世界的目的。所以,總想找借口,挑起新的戰爭。
1930年春,日本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就開始準備這場戰爭了。關東作作戰主任參謀石原莞爾經過仔細地偵察研究之後,選中了柳條河作為挑起戰爭的地點。他們決定在這個地方,製造一起鐵路爆炸事件,然後把這一罪責,推到中國的東北軍身上,藉此發動戰爭。
一年以後,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等人,又根據石原莞爾的建議,制訂了一個製造柳條湖事件的具體計劃。他們認為柳條湖這個地方對他們很有利。因為這裡比較偏僻,便於行事。另外,這裡離中國東北軍的北大宮駐地非常近。爆炸以後,很容易讓人們想到一定是東北軍乾的。同時,這個地方也有利於日軍發起進攻。
計劃制訂好以後,日本人就立刻開始積極地準備起來。爆炸鐵路的任務交給了奏天特務機關輔助官花谷正少佐和曾經當過張學良顧問的柴山兼特務機關輔助官今田新太郎上尉身上。花谷和今田接受任務以後,立刻開始秘密組織人馬。他們先把工兵出身熟悉爆破技術的河本末守中尉,從駐紮在虎石台的日軍,獨立守備隊,調到了柳條湖分遣隊,併當面給他下達了秘密指令,要他組織一支爆破小組,準備在柳條湖一帶炸毀鐵路。
除了炸鐵路的工作以外,日本關東軍還秘密地準備,當柳條湖一爆炸,就立刻命令部隊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
1931年9月18日的夜裡,月亮高高地掛在天上,幾顆星星不停地眨著眼睛,秋風微微地吹動著地里的高粱,發出一陣陣輕輕的沙沙聲。河本末守和他的爆破小組悄悄地摸到了柳條湖附近的鐵路邊,把今田給他們準備好的黃色方形炸藥放在了距北大營兵營僅僅八百米的鐵路兩邊。夜裡10點20分,河本引爆了炸藥。只聽一聲巨響,日本帝國主義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便由此開始了。
這條鐵路當時叫“南滿鐵路”,是日本人修築的。他們計劃炸壞一點路舅,然後用賊喊捉賊的伎倆,向中國軍隊進攻。事實上,爆炸以後,鐵軌只被炸彎了1.5米,火車仍然可以通過。但是,這並不影響日本藉此挑起戰爭的陰謀。當炸藥爆炸以後,河本末守立刻向他的行動小組一邊喊著,一邊朝北大營的方向射擊,同時,他還向日軍獨立守備隊的川島大尉報告,說:“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炸毀了鐵路,正在激戰。”川島又立刻把這一謊話,報告了日軍關東司令部。板垣代理司令官馬上給早就準備好的日本各部隊下令,讓他們向中國軍隊開火,並向北大營和瀋陽城發起進攻。
這時候,駐守在北大營的東北軍第七旅毫無防備,許多士兵被槍炮聲驚醒,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因為旅長王以哲不在軍營,所以參謀長趙藩只好一面命令全旅進入預備陣地,一面給王以哲打電話,同時,他還把日軍突然進攻北大營的情況,報告給了中國東北軍參謀長榮臻。榮臻早已接到蔣介石不許抵抗的命令,所以,他命令趙鎮藩:“不許抵抗,把槍放在庫房裡,挺著死!”
在“不準抵抗”的命令下,東北軍北大營的官兵們不得不他皇撤退。日軍不費一點氣力就打敗了第七旅。
就在北大營受到日軍襲擊時,日本關東軍各部也都接到了命令,向瀋陽開來。他們配合駐紮在瀋陽的日軍,很快佔領了瀋陽城。
接著,日軍又向離瀋陽十公里的東北軍第二大軍或東大營進攻。駐紮在東大營的東北軍和講武堂學員卻不戰而退,使日軍順利地佔領以這個軍營。
由於許多中國軍隊都執行了蔣介石的“不準抵抗”的命令,所以,日軍只用了一夜時間,就完全控制了這座東北的重要城市。
9月19日,日軍攻克了長春。
21日,日軍佔領了吉林。
從9月18日至25日,僅僅一周的時間,日軍就攻佔了遼寧、吉林兩省的三十座城市,並完全控制了十二條鐵路。
佔領了瀋陽、長春、吉林等地以後,日軍又迅速把侵略的戰火,燒向東北全境。
10月份,日軍準備向黑龍江推進。但是,由於黑龍江不屬於日本的勢力範圍,他們怕貿然進攻會引起蘇聯的出兵。於是,就讓已經投降日本的張海鵬率領偽軍向齊齊哈爾進攻。結果,遭到了東北軍第三旅的阻擊。第三旅在馬占山旅長的指揮下,炸毀了嫩江橋,迫使敵人停在了對岸。
後來,日軍又想用逼迫的手段,讓馬占山放棄抵抗,結果遭到了拒絕。於是,在10月17日,日軍發動了強大的攻勢。馬占山的部隊經過頑強抵抗以後,由於寡不敵眾。不得不後撤。10月18日,日軍佔領了黑龍江的重要城市齊齊哈爾。從此,黑龍江省的大部分地區又落到了敵人手中。1932年2月5日,日軍經過激烈的戰鬥,佔領了哈爾濱。
至此,日本帝國主義從1931年9月18日的“柳條湖事件”開始,一共用了四個月零十八天,終於佔領了中國的東北三省。從而使東北人民開始了一個漫長的、飽受屈辱的亡國奴生活。許多不堪忍受日本帝國主義欺辱的中國人,紛紛逃進了關內,過著到處流浪的生活。還有許多喪失了家園的中國人,自願組成了抗日義勇隊,在白山黑水間,與日本強盜作不屈的鬥爭。
後來,有人用如泣如訴的筆調,譜寫了一首歌,叫《松花江上》,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懷念和日本侵略者的控訴: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了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可家的故鄉,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爹娘呀,爹娘呀,什麼時候才能聚在一堂?”
據說當初築一環路時之所以要經過柳條湖地區,正是看中了這裡地廣人稀;不過,時間流過,城區擴展,現在的一環路柳條湖段已經成為人聲鼎沸、車水馬龍的瀋陽重要地帶。
湖水滋潤的土地
柳條湖
柳條湖地區有多大?一直在這裡居住、如今已經67歲的李先生告訴記者:最北可到“九一八紀念館”一帶,南到新開河;東到望花街,西到北塔街。按照老人的說法,以前的柳條湖地區比這個範圍還要大。
清朝初期的時候,在瀋陽舊城的東北部有一個天然的大水池,水池裡生長蓮花。每到應季,蓮花盛開,芳香飄逸,信步四周,花香仙境。盛京八景平添一處景緻“花泊觀蓮”。當時這個荒郊之地幾乎沒有人居住,甚至沒有名稱作為記號。隨著來這裡觀賞遊玩的人越來越多,人們便以這個形狀猶如柳樹枝的湖水命名此地為“柳條湖”。
到了1877年,為了灌溉農田,清朝開始在瀋陽興修水利。在整個瀋陽城北部開鑿水渠,引渾河水用以灌溉,這條水渠就是現在環繞瀋陽的新開河。這條水渠修成后,柳條湖裡的水消失。但是,柳條湖的名字被保留了下來。
沒有人料到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讓一直默默無聞的柳條湖地區從此世界聞名。
瀋陽解放后,一步步擴城,柳條湖地區的居民漸漸增多,又先後出現了公園、市場、客運站,但是這裡真正川流不息還是因為崇山路貴為一級馬路。
因為生活這裡變得豐富
在瀋陽眾多老字號地區中,柳條湖地區的名氣不小,之所以為大家所熟悉,是因為到目前為止,這裡有長客總站、北塔公園等多處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地點。
說到柳條湖地區,就不能不提北塔公園。修建於1643年(一說1645年)的北塔,是清初瀋陽東、西、南、北四塔中,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幾乎與柳條湖有著相同的年齡。在300多年的歷史中,這座經歷了風雨的塔之所以得以保存下來,與瀋陽人對它的關愛密不可分。特別是瀋陽解放前,由於連年戰亂,北塔境況不妙。20世紀50年代初期,瀋陽市對北塔進行了精心修護。當時技術有限,工程每一步進展都很不易。
比如為在塔前挖一個水池美化環境,就需要很長時間。有老人回憶說,當時人們是一鐵鍬一鐵鍬挖出的泥沙,然後再用三輪手推車將泥沙運走。這是一個費時費力的工作,眼見著工程進度緩慢,便有一些附近居民乾脆自願加入了施工隊伍,充當義務工。於是各個型號的鐵鍬、裝菜用的竹筐、買菜用的菜筐、晾曬穀物用的簸箕加入了施工隊伍,有種眾人皆兵的感覺。人員一下壯大了,大家熱火朝天地忙碌了一陣子,北塔便修舊如舊了,還增添了一些美景。
而越接近現在,對北塔的保護越精細。1985年,瀋陽市對北塔再次進行維修,而後又修建了北塔公園,為人們娛樂休閑提供了免費場所。
就在北塔公園的對面,便是柳條湖地區另一處標誌性建築———長客總站。長客總站1989年投入使用,當年計劃長客總站成為瀋陽客運交通的中樞,在選址上下了一番心思,其中還有一件趣事。長客總站負責人徐女士告訴記者:“一般情況都是火車站與客運站相鄰而建,長客總站當時選在一環旁,也是為了與火車站依靠。其實,當時正值籌建鐵路新北站,原本地址已經確定在了柳條湖地區,於是長客總站聞風而動,也很快修在了這裡。可是後來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新北站修在了惠工,長客總站只好單獨為旅客服務了。”
有了北塔和長客總站兩個核心,便在周圍逐漸形成了各式建築,形成了現在柳條湖地區這樣的格局。
城市文明的留痕
有人回憶說剛建長客總站的時候,柳條湖地區除了幾座五六層樓房外,都是低矮的棚戶平房,更多的是大片荒地。不到20年的時間,這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許是瀋陽城市進程的一個縮影。
在柳條湖地區的大部,隨處可見剛剛完工的高大居民樓,而幾個即將入住的現代化社區據說有幾十萬平方米的面積;在柳條湖地區的崇山路、柳條湖街兩旁,幾乎布滿了諸如酒店、KTV、大型超市等各式商家,雖然目前還比不上西塔燈紅酒綠,但是誰又能保證將來有一天這裡不會出現瀋陽又一個熱點地段———北塔呢?
在柳條湖地區腹地有一座貫穿新開河的橋樑———寧山橋,最能說明問題。據老人們回憶,以前沒有寧山橋,由於新開河一河之隔,附近居民去北塔公園和周邊地區必須繞路行走,很不方便。所以,當地老人有時不得不幾天不出家門。
2014年,寧山橋成為瀋陽市城建便民工程的一項工程,僅用了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工期。新修建的寧山橋不僅路面平整、橋面寬闊、人行道方便,還可以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混行。
無論事物如何變化,“柳條湖”三個字已經完全融入了人們的思維之中。更有說法將這裡定義為瀋陽適合居住的地塊,為柳條湖地區賦予了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