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9條詞條名為鳳凰山的結果 展開

鳳凰山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鳳凰山,古稱河陽山,位於港口、鳳凰、西張三鎮交界處,山體由西而東走向,猶如丹鳳展翅,故稱“鳳凰山”。山之南麓有永慶寺,始建於梁大同二年(536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解放后被拆。

鳳凰山,西南有鷙山,佔地400畝,西北面樹大蔥鬱,果園繁茂,著名鳳凰水蜜桃源出於此。旁鄧家宕的稀有名木紅豆樹,相傳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所種,距今已1500餘年歷史,為江南一絕。

地理環境


簡介

鳳凰山[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山]
鳳凰山[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山]
張家港市鳳凰山古稱河陽山,位於港口、鳳凰、西張三鎮交界處,山體由西而東走向,猶如丹鳳展翅,故稱“鳳凰山”。主峰高86米,周4公里,佔地千餘畝。山上有大片松林、竹林,樹木蔥鬱,景色秀麗;山坡辟有成片桃、梨園,出產的水蜜桃汁多鮮甜,頗有盛名。

歷史沿革


鳳凰山[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山]
鳳凰山[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山]
一樣的江南,不一樣的鳳凰。被喻為“桃花故鄉、山歌搖籃”的鳳凰山風景區,擁有千年人文底蘊的恬庄古街,“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永慶古剎,“此物最相思”的紅豆樹,雲蒸霞蔚的千畝桃園,曲水流觴的河陽山歌館,“蘇南第一泉”的金鳳凰溫泉度假村。古街古寺古鳳凰,美花美歌美畫廊。在這裡,古樸與時尚交織,精緻與大氣並存,田園風光與歷史文化交相輝映。鳳凰之旅,是一次生態之旅、休閑之旅,是一次文化之旅、特色之旅!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蘇州十大魅力旅遊鄉鎮”、江南最美的鳳凰將讓你四季沉醉,讓你流連忘返,讓你領略真正的“鳳凰傳奇”!
鳳凰山[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山]
鳳凰山[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山]
山之南麓有永慶寺,始建於東吳赤烏年間,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解放后被拆。山之西南有鷙山,佔地400畝,西北面樹大蔥鬱,果園繁茂,著名鳳凰水蜜桃源出於此。旁鄧家宕的稀有名木紅豆樹,相傳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所種,距今已1500餘年歷史,為江南一絕。2000年5月6日紅豆樹突然開花,10月結得形似雞心、鮮紅顏色的果實百粒,與上次開花之日相距30餘年。舊志中載:“蓋以大江東下,山勢西來,鳳凰實導諸山以赴於虞者也。”鳳凰山迤麗多姿,風光佳麗,名勝古迹眾多。曾有內外八景之說。“內八景”有三潭、四井、古檜、空楊、秀峰、醴泉、丞相墓、狀元讀書台;“外八景”有湖下書聲、坊基酒肆、港口漁歌、柴場牧唱、桑岸啼鳴、蓮塘游魚、松林落照、精舍飄幡。幾經滄桑變遷,“內外八景”中絕大部分景點早已湮滅,唯秀峰、醴泉、狀元讀書台尚存。1993年始,市鎮兩級政府決定全面規劃開發鳳凰山風景區,重建永慶寺,並修復現存的景點。1995年投資460萬元完成永慶寺一期工程,建成山門、伽藍殿,開挖放生池、新建停車場,移植各種樹木1萬多株,栽種草坪3500平方米、紅花酢漿草500穴,綠化面積7999.2平方米。商業街和長1197米的鳳凰山坑道開放營業。1997年10月,投資500萬元的永慶山莊一期工程竣工,建別墅4幢18套,建築面積3700平方米,位於山西側,緊靠永慶寺,環境幽雅,生活設施配套齊全。1994年永慶寺主體大雄寶殿、玉佛殿、觀音殿、地藏殿建成,寺廟初具規模。是年,投資3800萬元,于山之東南建成塔園,佔地2萬平方米。國內建有大殿1座,塔3座以及配殿、祭堂、管理中心等設施,存放骨灰盒容量1.66萬個靈位,為安息者提供了風景優美的場所。
山頂天然石井,位於主峰兩側。元民間名士楊維禎有“醴泉引得鳳凰來”的詩句。自古以來,該井無遮無蓋,終未填塞,至今猶保存著清洌的泉水。
山之主峰,高約2米,長有4米余,略向西北傾斜,與地面成60度角。此崖陽面平整,陰面凹陷,呈蚌殼狀,上刻“秀峰”兩字,雖年代久遠,猶清晰可辨。秀峰之美,可用石奇、泉清、木秀來概括。歷來文人雅士到此遊覽,留下了不少麗詞佳句。今天的秀峰仍以她的天生麗質吸引著萬千遊人,保持著不衰的魅力。

主要景觀


狀元讀書台

張家港鳳凰山
張家港鳳凰山
位於山之東峰,於林木蔥蘢,異卉飄香間。今能見到者,僅一方巨台,形似露天舞台。其中一石平整光滑,大小跟八仙桌差不多,傳說是唐代狀元陸器年青時讀書之處。雖然陸器讀書的年代距今已很遙遠,但今天我們憑弔遺跡,並沒有感到“鳳去台空”的寂寞。每逢傳統廟會或重九登高,這裡成了各地開展民間文化娛樂的場所。隨著鳳凰山景區的逐步恢復,書台勝跡將愈益發出迷人的風采。

永慶寺

狀元讀書台,位於山之東峰,於林木蔥蘢,異卉飄香間。今能見到者,僅一方巨台,形似露天舞台。其中一石平整
鳳凰山
鳳凰山
光滑,大小跟八仙桌差不多,傳說是唐代狀元陸器年青時讀書之處。雖然陸器讀書的年代距今已很遙遠,但今天我們憑弔遺跡,並沒有感到“鳳去台空”的寂寞。每逢傳統廟會或重九登高,這裡就成了各地開展民間文化娛樂的場所。隨著鳳凰山景區的逐步恢復,書台勝跡將愈發散發出迷人的風采。
永慶寺坐落於鳳凰山南面,建於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屬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永慶寺屬南朝時的佛教勝地,並統轄著沿江數十個寺廟,在佛門的地位較高。永慶寺歷經千餘年來的毀毀修修,到明清時,寺內已發展到十個大殿,即天皇殿,大雄寶殿,東嶽殿(地芷王,十殿閻王),祖師殿(道教),文昌閣,關帝殿,土地閣,芷經殿,羅漢堂,觀音堂及金仙塔院(內有五座磚砌石塔)。
據志書記載,該寺由南朝梁侍御史陸孝本於大同二年舍宅興建,佔地86畝。其中,有楊惠之彩塑、吳道子繪畫的唐塑羅漢,還有人稱“三絕”的千年古檜、肉身菩薩和自然石井。自古以來,永慶寺集自然景色和佛門聖地於一身而聞名中外。唐代高僧鑒真曾在寺中作最後一次結緣,再從黃泗浦登船,東渡日本。千百年來,永慶寺幾度興衰,1958年被毀。1993年8月,經張家港人民政府批准重建。
1995年9月批准正式登記,並開放佛教活動場所。該寺一期工程用不到一年時間,完成了永慶寺山門、伽藍殿、放生池、停車場、綠化景點和旅遊區配套的商業點的建設;二期工程中的大雄寶殿及玉佛殿、宿舍樓、鐘樓等建設也於1997年底完成。寺廟初具規模。現今的永慶寺內,綠葉成蔭,中雜草坪,路邊花卉四季綻放,環境優雅,寧靜宜人。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仆初親自為該寺題寫了寺名。每年農曆三月二十日的伽藍菩薩生日廟會,現有出家僧眾11人,負責人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