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國家公園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保護地

徠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是中國唯一一個既是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又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保護地,規劃總面積1001.41平方公里,擁有210.7平方公里未受人為破壞的原生性森林植被。

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福建省北部,周邊分別與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部、建陽市和邵武市北部、光澤縣東南部、江西省鉛山縣南部毗鄰。經國土部門確權登記,試點區總面積942.02平方公里。

2019年11月18日,武夷山國家公園形象標識新聞發布會在福州召開,宣布正式啟用武夷山國家公園形象標識。

設立背景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點改革任務,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於推進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武夷山國家公園是我國首批十個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之一,對於保護武夷山獨有的生物多樣性及自然地理和人文資源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地理環境


地質地貌

武夷山國家公園主要分佈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變質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發生了強烈的火山噴發活動,繼之為大規模的花崗岩侵入,已發現本區有豐富的火山機構,為典型的亞洲東部環太平洋帶的構造特徵。白堊紀晚期的紅色砂礫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體。
中生代的地殼運動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高性對武夷山地貌發育也很明顯,西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堅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紋岩等構成,東部紅色砂頁岩地區則往往發育有較寬的谷地和盆地。所以武夷山豐富的地貌類型是地質構造、流水侵蝕、風化剝蝕、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的結果。
武夷山國家公園
武夷山國家公園

氣候情況

四季分明地處中亞熱帶,武夷山四季氣溫較均勻、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約12℃~13℃,1月均溫3℃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達-15℃,7月均溫23℃~24℃;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福建省降水量最大的地區。年相對濕度高達85%,霧日在100天以上。

位置境域

武夷山國家公園位於福建省北部,北與江西省交界,南至建陽區黃坑鎮,西至光澤縣崇仁鄉,東至武夷山市武夷街道,地理坐標為東經117°24′13″-117°59′19″,北緯27°31′20″-27°55′49″,包括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九曲溪上游保護地帶、光澤武夷天池國家森林公園及周邊公益林、邵武市國有林場龍湖場部分區域,總面積1001.41平方千米。

水文特徵

武夷山國家公園位於閩江流域上游主要支流-建溪水系的上源區域,主要河流有九曲溪、黃柏溪、麻陽溪、崇陽溪、清溪河等,均屬山地河流。九曲溪、黃柏溪、麻陽溪及崇陽溪上游的主要支流均發源於國家公園西部;桐木溪發源於桐木關西北,自西向東貫穿公園,於武夷宮注入崇陽溪,長62.5千米;黃柏溪發源於國家公園北部的麻粟坑,自西向東在溪源村流出,之後流經漿溪村、上村、柘洋村、黃柏村,在赤石下林洲注入崇陽溪,在公園內的長度約為 8千米;麻陽溪發源於國家公園中南部,向南經大坡村流出,在建陽區與崇陽溪交匯而成建溪,在公園內的長度約為18千米;崇陽溪由國家公園東側流過,流經公園的河段約7千米;清溪河發源於國家公園西北部岱坪村,至東北向西南經西口村、清溪村、大洲村,於百石村流出,在公園內的長度約為25千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國有土地面積282.36平方公里,佔總面積比例的28.74%;集體土地面積700.23平方公里,佔總面積比例71.26%,森林覆蓋率達到87.86%。

植物資源

武夷山國家公園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浙閩山丘甜櫧、木荷林區。公園內自然環境多樣,發育著多種多樣的植被類型,還有210.70平方公里原生性森林植被未受到人為破壞,是亞熱帶東部地區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區域。公園內相對海拔最高達1700米,隨著海拔的遞增,氣溫的遞減和降水量的增多,植被垂直帶譜明顯,依次分佈有針闊葉混交林,溫性針葉林、中山苔蘚矮曲林、中山草甸五個垂直帶譜,是中國大陸東南部發育最完好的垂直帶譜。2007年已知植物3728種。種子植物類數量在中亞熱帶地區位居前列,有中國特有屬27屬31種,許多如銀杏等為單種屬孑遺植物3728種。種子植物種類數量在中亞熱帶地區位居前列,有中國特有屬27屬31種,許多如銀杏等為單種屬孑遺植物;截止至2007有28種珍稀瀕危種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如鵝掌楸銀鍾樹、南方鐵杉、觀光木紫莖等。武夷山蘭科植物尤其豐富,已知有32屬78種,寬距蘭,多花寬距蘭為中國新記錄種,盂蘭為福建省公布新記錄。而蕨類就有14個,如武夷山鐵角蕨、武夷蹄蓋蕨、武夷耳蕨、武夷假瘤足、武夷粉背蕨、武夷凸軸蕨等以“武夷”作為種加詞的就達6種之多。武夷山的古樹名木具有古、大、珍、多的特點,如武夷宮880年樹齡的古桂、坑上980年樹齡的南方紅豆杉等,具有極高的科研和保存價值。

動物資源

武夷山國家公園在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上屬於東洋界中印亞界的華中東部丘陵平原亞區。公園內地貌複雜,生態環境類型多樣,為野生動物棲息繁衍提供了理想場所,被中外生物學家譽為“蛇的王國”、“昆蟲世界”、“鳥的天堂”、“世界生物模式標本的產地”、“研究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2007年武夷山已知的動物種類有5110種,其中:哺乳綱71種,鳥綱256種,魚綱40種,兩棲綱35種,爬行綱73種,昆蟲已定名4635種(其中有700餘個新種,20種中國新記錄)。在動物種類中尤以兩棲、爬行類和昆類分佈眾多而著名於世,中外生物學家把武夷山稱為“研究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鳥類天堂”、“蛇的王國”、“昆蟲世界”。到2011年已列入國際《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動物有46種,黑麂、金鐵豺、黃腹角雉等11種列入一級保護。屬中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種類有97種。中國特有野生動物49種,崇安髭蟾(角怪)、崇安地蜥、崇安斜鱗蛇、掛墩鴉雀更為武夷山所特有。

水生生物資源

武夷山國家公園擁有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包括浮遊藻類、浮遊動物底棲動物、魚類和水生動物等。其中,高等水生植物共計42科51屬139種,浮遊動物67種,魚類22科56屬104種,以及中華鱉、大鯢等水生動物。

歷史文化


武夷山是座歷史文化名山。早在新石器時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如今懸崖絕壁上遺留的“架壑船”和“虹橋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西漢時,漢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用乾魚祭祀武夷君。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並刻石記載。還明令保護山林,不準砍伐。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記》里,把武夷山列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稱之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宋紹聖二年(1095年),禱雨獲應,又封武夷君為顯道真人。
從歷史和科學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價值,不僅能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傳統提供獨特的見證,而且與理學思想文明有著直接的、實質性的聯繫,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第3、5標準。大自然賜予了武夷山獨特和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歷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將在山中或遊覽、或隱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後繼,你來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們的性情,啟迪了人們的智慧,人類的活動傳播,發展了武夷山,為自然山水增輝添彩。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駐足在九曲溪兩岸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有高懸崖壁數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處;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鴻儒大雅的書院遺址35處;有堪稱為中國古書法藝術寶庫的歷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鄉民保護武夷山水和動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宮觀寺廟及遺址60餘處。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導的講學之地。

管理機構


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於2017年組建成立。
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有關方針政策,組織起草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以下簡稱國家公園)相關法規規章,研究制定各項管理制度。
2、全面負責國家公園內的自然、人文資源和自然環境的保護與管理,規劃與建設工作。
3、組織制定國家公園內各種發展規劃,各類人文、自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方案。
4、組織開展資源調查並建立檔案,組織生態環境監測。
5、引導社區居民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6、組織開展遊憩、科普宣教、科研合作和科學研究工作。
7、組織實施國家公園特許經營,提出門票價格制定的政策建議。
8、協調有關地區和部門在國家公園內駐派機構的工作。
9、接受省有關部門的業務指導。
根據承擔的職責,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設置5個內設機構,辦公室、政策法規部、計財規劃部、生態保護部、協調部,機構規格為正科級。
所屬徠事業單位:
武夷山國家公園執法支隊(原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機構規格為副處級,受委託承擔國家公園內相關行政執法工作。執法支隊下設3個執法大隊,機構規格為正科級。
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加掛“福建省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牌子。作為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所屬事業單位,機構規格為副處級,主要承擔國家公園有關科普宣教、宣傳推廣、科研合作、科學研究和環境監測的具體工作。

形象標識


武夷山形象標識由主體“山”字、上下中英文註解及五星組成。“山”字設計融合武夷山玉女峰、大王峰、九曲溪的造型,蘊含字母W與Y(武夷),公眾容易辨識;字體取自朱熹的書法,體現朱子文化等深厚的武夷山文化底蘊;一大四小的五星圖案設計源於國旗,體現國家公園在各類自然保護地中的最高保護等級;形象標識配色以青綠為主,體現青山綠水,中英文字均採用金色,傳遞努力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理念。

爭議事件


2020年1月12日,武夷山國家公園微信號發布關於“疑似農夫山泉夜毀武夷山國家公園林區”網路輿情的調查通報。
網路輿情中提及的農夫山泉公司施工內容主要有以下三個地塊:
地圖
地圖
一是在武夷山市洋庄鄉大安村大安源小組河道內擬修建一處長約30米的水壩作為取水點,目前該取水點整理了小段河道、鋪設了部分水泥阻水帶和四根管道。經核查,該取水點不在武夷山國家公園範圍內,距離公園邊界有50多米。
二是在緊鄰該取水點的林地內毀壞林木並修築了一段長約200米的施工便道。經核查,確有修築便道,經實地測量,長度約150米。但該處便道修築時間為2019年10月,當時該區域並未划入武夷山國家公園範圍。經福建省人民政府2019年12月25日批准的《武夷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新調入國家公園範圍。毀林情況已由武夷山市森林公安部門在2019年11月18日立案調查。
三是利用大安村大安源小組原有的毛竹生產便道運輸施工材料到取水點,這條原有的便道連接著農夫山泉公司新修築的施工便道。經核查,該便道長約2公里,一直作為大安村大安源小組毛竹生產的必經之路並長期使用。根據批複的《武夷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該區域已調入武夷山國家公園範圍。農夫山泉公司在施工時有從該便道運輸建築材料情況,但未對便道進行拓寬、整修,也未對該便道沿途的林木等周圍環境損壞。
武夷山國家公園將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特別是將“總規”所確定的邊界告知社會各界和當地民眾,加強國家公園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同時加大巡查力度,對在武夷山國家公園範圍內的破壞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行為及時發現、依法處置。

主要景點


武夷山國家公園範圍內有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武夷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武夷山國家森林公園、武夷源森林生態旅遊區、武夷天池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景點。
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西北部,地處武夷山市、建陽區、邵武市光澤縣境內,總面積5.65萬公頃, 主峰黃崗山海拔2160.8米。1979年4月由國務院批准建立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曬布岩位於武夷山國家公園六曲溪北天游峰下,是一座岩壁,高達400米,寬約200米,把武夷山風景區隔為溪南山北。
玉龍谷景區位於武夷山國家公園武夷山景區和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之間,核心區面積858公頃,以展示明代銀礦歷史和瀑布群為特色,有玉龍瀑、木龍瀑、照天燭、珍珠瀑、劍池、思鄉瀑、九疊灘、伏羲洞、玉龍洞等景點。
福建武夷天池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光澤縣境內,由武夷天池景區、大岐山景區、龔家灣景區和卧牛山景區等4個景區組成,規劃總面積達2525.27公頃。

榮譽表彰


1979年4月,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
1987年,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1992年,武夷山被確認為具有全球保護意義的A級保護區。
1999年12月,武夷山入選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2017年,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成立。

設立意義


自然資源代表性
武夷山丹霞地貌具有代表性,“碧水丹山”的景觀組合價值高。自西向東發育了六級夷平面和從中山到丘陵盆地的系列地貌類型,形成了多樣的生態環境。隨著海拔的遞增,氣溫的遞減和降水量的增多,依次分佈有常綠闊葉林帶、針闊葉混交林帶、溫性針葉林帶、中山苔蘚矮曲林帶和中山草甸帶5個垂直帶譜,植被垂直帶譜明顯。這種因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引起的垂直分佈並不完全符合因緯度的變化而引起的水平分佈的變化,它表現在構成群落的物種上有所差異外,還表現在群落的鑲嵌現象突出以及過渡地帶類型更為多樣,這種分佈規律在中國東南大陸乃至中亞熱帶具有代表性。
生態系統完整性
武夷山國家公園位於武夷山脈北部,閩江上游地區,山地、河流、森林、濕地、草地、農田等生態系統在國家公園均有分佈,構成了完整的生態結構和生態過程,在水土保持、涵養水源、調節氣溫等生態效益方面發揮著功能。
生物多樣性
武夷山國家公園是中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和亞熱帶中山森林保存完好的交匯地帶,是中國陸地11個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區域之一,是中亞熱帶野生動植物的種質基因庫。

科學研究


科研設施
科技樓
武夷山國家公園內的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在武夷山市桐木村三港建設了科技樓1座,為地上局部三層磚混結構,建築佔地面積1222.2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542.27平方米。
觀測研究站
福建武夷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始建於1998年,是福建省第一個國家級的森林生態定位站。以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建設依託單位,福建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福建師範大學為技術支撐單位。另在皮坑口黃溪洲建設了200平方米的綜合實驗樓1座;建成了測水堰3座,徑流場3處,野外觀測房1座,常規自動氣象觀測站3個,梯度鐵塔1座等設施設備;設立了2400平方米的米櫧群落和甜櫧群落固定樣地,另有50多個生物多樣性、植被生長動態、土壤水文、養分循環以及林分碳匯等定位觀測樣地,樣地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
科研成果
1996-2001年,全球環境基金(GEF)在武夷山實施“中國自然保護區管理項目”,開展了“武夷山毛竹純林化的經營對福建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物種多樣性影響的研究”和“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目標確立本地底資源調查數據採集與動態監測的方法研究”課題的研究。
2001-2010年,福建武夷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外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開展自然保護區科學研究。完成課題有“武夷山自然保護區螟蛾科昆蟲多樣性研究”、“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碳動態研究”、“武夷山中亞熱帶森林區土壤呼吸沿海拔梯度的變化與影響機理”、“典型生態區域森林生態系統動態監測技術開發與應用”、“中國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研究信息平台建設”、“瀕危植物南方鐵杉保護技術研究”、“武夷山常綠闊葉林水分循環監測及數據集中採集信息化研究”、“毛竹林生態系統對2008年冰雪災害自然干擾的響應機制研究”、“桐木紅茶史研究”、“武夷山森林動態大樣地建設”、“武夷山大安源森林動態樣地建設以及二次調查”和“福建省武夷山市維管植物多樣性觀測項目”等12個課題。

交通線路


交通
武夷山國家公園以星村鎮省道S205-S0311浦建高速-S0312邵光高速-其他道路(光司線)和省道S205-S303-235鄉道等道路,分別連接西部的大洲村和武夷天池國家森林公園以及北部的溪源村和程墩村。
線路
武夷山國家公園
①武夷山國家公園南入口→天游→一線天→虎嘯岩→好漢坡。
②南入口→武夷宮→水簾洞→大紅袍景區→竹筏碼頭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