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管理

管理學分支

運營管理指對運營過程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是與產品生產和服務創造密切相關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運營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科學中最活躍的一個分支,也是新思想、新理論大量湧現的一個分支。

歷史


起源

在當今社會,不斷發展的生產力使得大量生產要素轉移到商業、交通運輸、房地產、通訊、公共事業、保險、金融和其他服務性行業和領域,傳統的有形產品生產的概念已經不能反映和概括服務業所表現出來的生產形式。因此,隨著服務業的興起,生產的概念進一步擴展,逐步容納了非製造的服務業領域,不僅包括了有形產品的製造,而且包括了無形服務的提供。
西方學者把與工廠聯繫在一起的有形產品的生產稱為“production”或“manufacturing”而將提供服務的活動稱為“operations”。趨勢是將兩者均稱為運營。生產管理也就演化為運營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

發展

現代運營管理涵蓋的範圍越來越大。現代運營的範圍已從傳統的製造業企業擴大到非製造業。其研究內容也已不局限於生產過程的計劃、組織與控制,而是擴大到包括運營戰略的制定、運營系統設計以及運營系統運行等多個層次的內容。把運營戰略、新產品開發、產品設計、採購供應、生產製造、產品配送直至售後服務看作一個完整的“價值鏈”,對其進行集成管理。
提高競爭力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和全球經濟的發展,運營管理如何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突出問題。由於運營管理對企業競爭實力的作用和對運營系統的戰略指導意義,它日益受到各國學者和企業界的關注。隨著人們對企業戰略的研究與實踐,也開始了對運營戰略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企業通過其市場營銷和財務部門來開發其企業戰略。由於戰爭期間產品極為匱乏,使得戰後的美國對產品的需求十分旺盛,當時美國企業可能夠以相當高的價格出售他們生產管理的任何產品。在這樣的企業環境中,人們不注意運營戰略問題,只關心大量生產管理產品供應市場。但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期,哈佛商學院被稱為“運營戰略之父”的管理大師威克漢姆.斯金納教授(Wickham Skinner)認識到美國製造業的這一隱患,他建議企業開發運營戰略,以作為已有的市場營銷和財務戰略的補充。在他的早期著作中,就提到了運營管理和企業總體戰略脫節的問題,但當時並沒有引起企業界注意。
由哈佛商學院的埃伯尼斯(Abernathy)、克拉克(Clark)、海斯(Hayes)和惠爾萊特(Wheelwright)進行的後續研究,繼續強調了將運營戰略作為企業競爭力手段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如果不重視運營戰略,企業將會失去長期的競爭力。例如,他們強調利用企業生產管理設施和勞動力的優勢作為市場競爭武器的重要性,並強調了如何用一種長期的戰略眼光去開發運營戰略的重要性。
運營戰略
運營戰略是運營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傳統企業的運營管理並未從戰略的高度考慮運營管理問題,但是在今天,企業的運營戰略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運營戰略是指在企業經營戰略的總體框架下,如何通過運營管理活動來支持和完成企業的總體戰略目標。運營戰略可以視為使運營管理目標和更大的組織目標協調一致的規劃過程的一部分。運營戰略涉及對運營管理過程和運營生產管理的基本問題所做出的根本性謀划。
由此可以看出,運營戰略的目的是為了支持和完成企業的總體戰略目標服務的。運營戰略的研究對象是生產管理運營過程和生產管理運營系統的基本問題,所謂基本問題是指包括產品選擇、工廠選址、設施布置、生產管理運營的組織形式、競爭優勢要素等。運營戰略的性質是對上述基本問題進行根本性謀划,包括生產管理運營過程和生產管理運營系統的長遠目標、發展方向和重點、基本行動方針、基本步驟等一系列指導思想和決策原則。
運營戰略作為企業整體戰略體系中的一項職能戰略,它主要解決在運營管理職能領域內如何支持和配合企業在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運營戰略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結構性戰略——包括設施選址、運營能力、縱向集成和流程選擇等長期的戰略決策問題;另一類是基礎性戰略——包括勞動力的數量和技能水平、產品的質量問題、生產管理計劃和控制以及企業的組織結構等時間跨度相對較短的決策問題。
企業的運營戰略是由企業的競爭優勢要素構建的。競爭優勢要素包括:低成本、高質量、快速交貨、柔性和服務。企業的核心能力就是企業獨有的、對競爭優勢要素的獲取能力,因此,企業的核心能力必須要與競爭優勢要素協調一致。
運營戰略是以最有效地利用企業的關鍵資源,以支持企業的長期競爭戰略以及企業的總體戰略的一項長期的戰略規劃,因此,運營戰略涉及面通常非常廣泛,主要的一些長期結構性戰略問題包括:
(1)需要建造多大生產管理能力的設施
(2)建在何處
(3)何時建造
(4)需要何種類型的工藝流程來生產管理產品
(5)需要何種類型的服務流程來提供服務

定義


運營管理是對組織中負責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的職能部門的管理。

對象


運營管理的對象是運營過程和運營系統。運營過程是一個投入、轉換、產出的過程,是一個勞動過程或價值增值的過程,它是運營的第一大對象,運營必須考慮如何對這樣的生產運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和控制。運營系統是指上述變換過程得以實現的手段。它的構成與變換過程中的物質轉換過程和管理過程相對應,包括一個物質系統和一個管理系統。

職能


現代管理理論認為,企業管理按職能分工,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職能是財務會計、技術、生產運營、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這五項職能既是獨立的又是相互依賴的,正是這種相互依賴和配合才能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企業的經營活動是這五大職能有機聯繫的一個循環往複的過程,企業為了達到自身的經營目的,上述五大職能缺一不可。
運營職能包括密切相關的一些活動,諸如預測、能力計劃、進度安排、庫存管理、質量管理、員工激勵、設施選址等。

目標


企業運營管理要控制的主要目標是質量、成本、時間和柔性。它們是企業競爭力的根本源泉。因此,運營管理在企業經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近二三十年來,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本身的技術和知識密集程度不斷提高,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過程日趨複雜,市場需求日益多樣化、多變化,世界範圍內的競爭日益激烈,這些因素使運營管理本身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尤其是近十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為運營增添了新的有力手段,也使運營學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使其內容更加豐富,範圍更加擴大,體系更加完整。

特點


1、信息技術已成為運營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信息技術引起的一系列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的變革,成為運營的重要研究內容。近30年來出現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物料需求計劃(MRP)、製造資源計劃(MRPII)以及企業資源計劃(ERP)等,在企業生產運營中得到廣泛應用。
2、運營管理全球化,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劇,“全球化運營”成為現代企業運營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全球化運營也越來越成為運營學的一個新熱點。
3、運營系統的柔性化。生產管理運營的多樣化和高效率是相矛盾的,因此,在生產管理運營多樣化前提下,努力搞好專業化生產管理運營,實現多樣化和專業化的有機統一,也是現代運營追求的方向。供應鏈管理成為運營管理的重要內容。

範圍


運營管理的範圍因組織而異。運營管理人員要進行的工作包括:產品和服務設計、工藝選擇、技術的選擇和管理、工作系統設計、選址規劃、設施規劃以及該組織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