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田
山西大學校長
教育經歷
1981年9月~1985年7月,華中師範大學(本科)
1987年9月~1990年7月,華中師範大學(碩士)
1994年9月~1997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85年7月~1994年7月,華中師範大學任教。
1997年7月~1999年7月,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
1999年7月至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任教。
2002年3月~2002年8月在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地域大學院講學。
2002年至2004年12月任經濟學院院長助理。
2004年12月起任經濟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至2011.7),北京大學學位委員會理論經濟學分會主席。
2010年7月-2011年6月任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2011年1月-2018年9月北京大學校長助理 兼校辦產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2012年9月-2017年9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1年度)
2014年12月任方正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2018年9月任山西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工作分工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擔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產業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學術委員,《經濟科學》編委,《中國經濟》主編,2004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北京市“新世紀百人理論工程”入選者等。
課題
1、主持國家“十五”社科基金項目“企業激勵機制演進與資本結構演進的理論實證分析”。
2、主持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北京市企業職工持股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3、參與北京市青年聯合會課題“北京市發展現代製造業的可行性研究”,劉偉教授主持。
4、主持並完成國家教委“九五”社科青年基金課題“企業制衡機制研究”。
6、參與並完成國家“八五”社科基金項目“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研究”,李會濱教授主持。
7、參與並完成財政部“2100億國債使用的社會效益評價”,雎國余教授主持。
書籍
1、獨著:《經濟轉軌與資本運營》,湖北人民出版社將於1999年5月出版。
2、參著:《現代經濟學論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合著:《市場功能與政府功能組合論》,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3月版。
4、合著:《中國市場經濟十大理論問題》,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年1月版。
5、合著:《企業形象論》,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版。
6、獨立編著:《期貨交易技術》,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年版。
8、主編:《國際經濟概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9、參編:《期貨交易大辭典》,中國物價出版社,1994年版。
10、參著:《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管理》,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6年版。
11、參編:《政治經濟學》,逄錦聚、林崗、劉偉等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2年版。
論文
宏觀經濟分析系列論文:
1、關於我國轉軌期所有制變化的歷史“合理性”考察,《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1 期。
2、中國銀行業改革的側重點:產權結構還是市場結構,《經濟研究》2002年第8期。
4、中國經濟增長轉型階段的經濟背景與宏觀政策取向—基於對經濟周期轉型特點的分析,《金融研究》,1999年第3期。
6、雙重目標需要雙輪驅動—關於當前的經濟增長與宏觀政策,《中國改革報》1998 年5月20日理論版。
7、買方市場:中國經濟增長面對的新問題,《新經濟周刊》1998年第27期。
8、過早形成買方市場,中國與其歡喜不與憂慮,《經濟學消息報》1999年1月1日第1版。
9、論社會轉型期的揮霍性消費問題,《消費經濟》,1995年第6期。
10、論由不完善的市場機制引起的價格波動,《價格理論與實踐》,1995年第7期。
11、關於農產品價格機制問題,《價格理論與實踐》1998年第3期。
12、邁向21世紀的中國經濟增長:從行政驅動機制向市場約束機制的轉變,《經濟評論》1996年第3期。
14、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學術月刊》1997年第1 期。
15、體制轉軌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相關關係分析,載論文集《論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6、運行機制轉換、市場條件轉換下的經濟增長問題,《21世紀》,1998年第6期。
17、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內涵及其相關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山西經濟管理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
18、關於來通貨膨脹研究的觀點綜述,《價格理論與實踐》,1996年第1期。
19、關於轉軌期中國宏觀經濟波動問題,《價格理論與實踐》,1995年第10期。
企業理論及企業改革系列論文:
1、企業與市場:相關關係及其性質,《經濟研究》,2002年第1期。
2、代理問題與企業所有制結構演進的“鎖定”機制,《經濟科學》,2000年第3期。
3、公司合約、代理問題與會計制度變遷,《學習與探索》,2000年第5期。
4、論產權及產權明晰,《經濟縱橫》1995年第6期。
5、現代企業激勵—約束機制理論述評,《經濟學動態》1997年第5期。
7、制度短缺與激勵的失效,《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8年第4期。
8、政企分離的內在機理與演進趨勢分析,《經濟科學》1998年第1期。
9、“窮廟富方丈”解析,《經濟日報》1987年7月10日理論版。
10、關於國有企業職工地位的若干思考,《求是》1996年第16期。
11、非均衡的企業狀況與“因企制宜”的改革策略,《中國改革》1996年第5期。
12、清理國有企業改革思路,《經濟學家》1995年第6期。
13、國有企業改革約束條件的改善與改革的策略調整,《當代經濟研究》,1995年 第6期。
14、國有企業產權問題辨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5期。
15、論“三改一加強”,《福建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16、關於改善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問題,《中國中小企業》,1998年第10期。
17、論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與職工關係的性質,《經濟管理研究》,1996年第3期。
18、論改革過程中公有制的地位和前途問題,《教學與研究》,1996年第1期。
19、所有制、所有權、產權與商品經濟,載論文集《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22、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難點、問題與方略,《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
制度變遷研究及其它論文:
1、建造市場體制途中的交易費用與競爭秩序,《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
2、體制轉軌過程中的市場發育與政府地位,《理論與改革》,1998年第2期。
3、從東亞金融危機看政府與市場關係,《中國改革報》1998年4月15日理論版。
4、論市場倫理,《中國市場經濟報》,1995年7月12日理論版。
5、憲法制度與漸進式改革,《學習與探索》,1998年第5期。
6、有限理性與制度變遷的漸進邏輯,《學習與探索》,1999年第3期。
7、經濟理論綜合的前提,《經濟學動態》,1998年第2期。
8、經濟學兩大理論範式及可通約性與排斥性,載陳德華等主編《鄧小平理論與我國經濟學的發展》,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版。
9、馬克思的經濟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學體系,載論文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社會主義實踐》,河南人們出版社,1993年版。
11、對中國農業經營體制及其走向的現實判斷,《江漢論壇》,1990年第4期。
12、試論比較收入狀況與農業經濟體制改革,《經濟問題》,1991年第4期。
13、經濟增長及其方式轉變研究綜述,《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第2期。
14、20年改革開放和經濟理論發展討論綜述,《經濟縱橫》,1998年第12期。
15、地方保護與行政壟斷:表現形式、形成機理與治理思路,《首都經濟》2001年第10期。
2001年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1年度北京大學“花旗獎教金”。
2001年2月獲中國金融學會頒發的“第五屆全國優秀金融論文一等獎。
2001年5月獲北京大學香港中國經貿同學會第三屆優秀教學獎。
1999年12月獲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優秀教學獎。
1995年9月獲1993-1994年湖北省優秀論文三等獎。
1993年10月獲1991-1992年湖北省優秀論文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