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

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

外痔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外痔好發生於常年在辦公室工作或駕車的人群,孕婦與女性也容易出現外痔。外痔的發病機制目前還不明確。目前認為痔靜脈迴流受阻和局部的炎症與損傷是外痔發生的主要原因。外痔靜脈叢的靜脈炎可逐漸引起靜脈血栓形成,用力排便或劇烈活動可使肛緣的靜脈破裂,血液滲透到皮下組織內形成血栓性腫塊,從而出現外痔。外痔的主要癥狀有肛門疼痛肛門墜脹或異物感、排便困難等。炎症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可引起肛門劇烈疼痛,影響人們生活和工作。沒有出現癥狀的外痔,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可以使用藥物治療。如果外痔較大並且出現劇烈疼痛,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經過及時治療,外痔是可以被治癒的。但是在治療后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避免外痔再次複發。

簡介


● 英文名稱:External Hemorrhoid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各科—外科
● 常見病症:濕熱下注、氣滯血瘀、脾虛氣陷

古籍摘選


● 此證系肛門生瘡,有生於肛門內者,有生於肛門外者。初起成㿔,不破者為痔,易治;破潰而出膿血,黃水浸淫,淋漓久不止者為漏,難痊。(《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臀部》)

名詞解釋


● 生於肛管齒線以下,以肛門異物感或腫痛為主要表現的痔。包括結締組織性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等。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臨床特點

● 外痔是一種發生在齒線以下的肛緣贅皮或圓形腫物,伴有紅、腫、痛,患者自覺肛門有贅脹感和異物感,可分為炎性外痣和血栓性外痔。

治療

● 中醫根據癥狀及舌脈將其分為氣滯血瘀證濕熱下注證,分別選用活血散瘀湯加減、萆薢勝濕湯加減治療。
● 本病較適於中藥外治法,方用苦參湯加減熏洗。以苦參金銀花蛇床子、菊花、白芷地膚子黃柏、忍冬藤、石菖蒲等煎水,一日兩次,7天一療程。方法:熏洗前應當排空二便,熏洗的溫度在40~45℃之間為宜,熏洗的時間為每次5分鐘。年老體弱的患者應當在家屬或護工陪護下進行熏洗,水的溫度不要過高,以防燙傷。在熏洗的過程中家屬或者護理人員應當詢問病人的感覺,並及時觀察創面和周圍皮膚的情況。如出現皮疹或濕疹、瘙癢時,應當立即採取相應的措施處理。

日常調護

● 外痔的患者平素生活中應當注意忌食辛辣刺激、發性的食物,多食瓜果蔬菜調節膳食纖維,以保持大便的通暢;
● 當大便乾結難下時不要用力排便,以防痔的破裂。
● 注意休息的同時要避免久坐,勿擠壓。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李曰慶。中醫外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