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結果 展開
- 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
- 文物出版社出版圖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位於烏魯木齊市西北路132號,是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文物和標本收藏保護、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機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於1959年正式成立,原館初步設計是農業展覽館,為山字形平房建築,1962年遷至現址改為博物館並對外開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名是老一代革命家朱德委員長1959年來新疆視察工作時為題寫的。2005年新館建成,建築面積17288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二層,主體高18.5米,該館科研工作以館藏文物為重點。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文物介紹 | 圖例 |
年代:距今3800年 尺寸:身長152厘米,生前高約155.8厘米 出土地點:1980年在羅布泊北鐵板河墓葬 文物描述:鐵板河女屍,是世界著名的古屍之一。死亡年齡大概在40-45歲,面色棕褐,尖高鼻樑,眼睛深凹,長長睫毛,下巴尖俏,栗色直發披散於肩,甚至體毛、指甲、皮紋均清楚可見。皮膚呈古銅色,有樓蘭美女的雅稱。 | 樓蘭女屍 |
營盤男屍 尺寸:身高約一米八 出土地點:1995年新疆考古所在新疆尉犁縣營盤遺址的 一個漢晉時期墓葬群的第15號墓中發掘出的男屍。 文物描述:古屍身上的服飾依然鮮艷華麗,尤其是上身的紅地對人獸樹紋罽袍非常罕見。死亡年齡25歲左右,男性。被評為199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 |
小河墓地女性乾屍 年代:3800年前 尺寸:身長158 厘米 文物描述:皮膚呈灰白色,胸乳下垂明顯。頭面部保存最好,窄額,寬顴骨,眼窩深凹,依稀可見眼睫毛,鼻樑尖而小巧,嘴緊閉。灰棕色頭髮自然中分,長至頸肩部。頭髮表面似用膠狀物塗抹過,一縷縷粘結在一起。很難看出她生活在3800年前。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 |
且末男屍和女屍 年代:2800年前 文物描述:皮膚保存完好,毛髮俱全,他們的面部做了精美的化妝,此外,他們身穿的深咖啡色的長外套,毛質平紋,足穿長筒軟皮靴,彩色氈襪,這種多色彩氈襪的發現,證明在2800年前,在新疆就存在了擀氈工藝,是畜產品加工的新品種之一。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 |
文物介紹 | 圖例 |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 年代:漢代 尺寸:長18.5厘米、寬12.5厘米 出土時間:1995年出土 文物描述:此錦的紋樣和文字,是根據東漢時期廣泛流行的五行學說而設計的。錦面上織出的虎、鳥、避邪(神鹿)等動物,也與五行學說中關於東西南北中五方的空間觀念相聯繫,另有四個排布成四方形的圓環紋,可能是星象圖的象徵。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
焉耆語《彌勒會見記》劇本殘頁 年代:唐代 尺寸:長27.5厘米、寬18.5厘米 出土時間:1975年出土 文物描述:共發現44頁,均為兩面墨書。劇本是一部大型分幕劇作,內容是說年已120歲的婆羅波婆離夢中受天神啟示,想去拜謁釋迦牟尼如來佛。但因年長,不能親身前往,故派其弟子彌勒等十六人,代表他謁佛致敬,這是已知中國最早的劇本。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 |
青銅武士俑 年代:公元前5世紀左右 尺寸:高40厘米 出土時間:1981年 文物描述:頭戴高筒尖頂彎鉤寬沿帽,上體裸露,腰系短裙,大眼高鼻,體格強健。據分析,該俑的身份當是公元前5世紀左右,生活在今新疆伊犁地區的古代塞人武士。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
1953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前身農業展覽館籌備,初步設計為山字形平房建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195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正式成立。
196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遷至烏魯木齊市西北路132號改為博物館並對外開放。
1963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正式開館。
2005年9月2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新館建成開館。新館建築面積17288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二層,主體高18.5米,玻璃穹頂頂標高29.5米,建築平面基本呈“一”字型平面對稱布局,具有西域風格和新疆地方特色。
該館基本陳列有“新疆歷史文物”、“新疆民族民俗”。還舉辦過“中國原始社會”、“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高昌封建社會”、“偉大祖國絲織工藝”、“新疆原始社會”、“漢——唐時期的新疆”、“新疆石窟壁畫(摹本)”、“新疆出土文物”、“祖國錦繡”、“新疆古屍(及伴出文物)”、“館藏書畫”等專題陳列和展覽。
新疆古代歷史文物陳列
展出面積1500平方米,歷史文物700多件,整個陳列分為文明的曙光、金石之光耀天山、漢通西域開先河、群雄爭霸民族融合、大唐雄威置安西、勇捷回鶻遷天山、蒙古西征立漢國等12個單元。集中了新疆各地出土的各類精品文物,特別是文物考古工作者發掘的大量珍貴文物。並結合沙盤、照片、圖表、模型、人物復原像、摹繪、拓片、歷史文獻、互動裝置、多媒體觸摸屏、聲、光、電現代手段等形式系統展示了新疆地區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新疆地區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發展階段的歷史概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歷史的豐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覽》
革命史展廳
《新疆民族風情陳列》
哈薩克氈房
《逝而不朽驚天下——新疆古代乾屍展覽》
乾屍展覽
《瀚海霓裳——西域服飾的記憶》
服飾——皮褲
《永遠和祖國在一起》
2010年6月正式推出的展廳。展覽分為序廳、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誕生、在中華多元文化的熔爐中成長、在絲綢之路的發展中繁榮、互動遊戲五個部分。展廳面積1100平方米、展線長360米、文物展品87件、輔助展品22件,其中珍貴文物18件,如“五星出東方”護膊錦、漢歸義羌長印、唐代陶俑等。展覽形式設計以“內容科普化、形式藝術化”為理念,將文物和輔助展品的靜態展示,輔以動漫、多媒體等聲、光、電多種手段。其中,一幅巨大的“西域都護府西域諸國圖”以投影形式展現,同時又設置了一個19寸電腦顯示屏,讓觀眾近距離讀圖。此外,展廳里還設置了影像播放廳,觀眾可以坐下來觀看循環播放的新疆紀錄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科研人員 (包括與外單位人員合作 )完成的論著先後分別在全國或自治區專業刊物或結集發表,有的以專著問世,其中有的論著曾分別獲1983年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不同等次的優秀成果獎。代表書籍有:《絲綢之路──漢唐織物》、《新疆出土文物》、《吐魯番出土文書》 (錄文本,共10冊)、《回鶻文彌勒會見記》(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先後被烏魯木齊市和自治區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博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國家教委、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六部委授予百個“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2006年被國家民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被文化部評為“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先進單位”。
2007年被自治區宣傳部、科技廳、教育廳和科協評為自治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被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
《新疆民族風情》陳列榮獲國家文物局第七屆(2005—2006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最佳服務獎。
2008年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被國家文物局命名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1年05月,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第九屆(2009~2010年度) “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中,《永遠和祖國在一起》榮獲最佳宣傳推廣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新疆民族民俗”、“新疆古屍及出土文物”、“新疆石窟壁畫”等陳列曾先後應邀到北京等地展出。
1986年“中國新疆文物”先後在日本長島、東京、岡山、仙台等地展出。
1988年“新疆民族民俗文物”、“新疆維吾爾族工藝品”分赴澳門、香港展出。
(1)夏季:4月15日—10月15日,每周二至周日的10:00—18:00(16:30停止進館),每天限量2000人入館,實行免費開放。
(2)冬季:10月16日—次年4月14日,每周二至周日的10:30—18:00(16:30停止進館),每天限量2000人入館,實行免費開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2. 乘坐公交23路、34路、527路到橋頭站下車,沿西北路向北步行500米即是。
3. 乘坐快速公交(烏魯木齊市BRT)5路到西北路站下車,沿西北路向南步行約500米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