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昌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

馬世昌,男,漢族,1927年10月出生於陝西省朝邑縣(現大荔縣)。1947年10月進入北京輔仁大學學習,1949年3月下旬轉入西北大學繼續學業,於1952年8月畢業,分配到商縣中學從事高中化學教學工作。1956年10月調入陝西師範學院化學系任教。1958年8月至1959年2月在上海師範大學化學系有機結構理論研究班學習。1988年9月在陝西師範大學晉陞為教授。曾任有機化學教研室副主任,是中國化學會陝西分會成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先生198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獲陝西師範大學科研成果獎。另外還有原江西省委書記和北京農業大學獸醫系副主任。

熱愛教育事業


先生一生熱愛教育事業,兢兢業業,勤奮工作。他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陝南山區的商縣中學,傾其全力,投入工作,以深厚的專業知識、強烈的工作責任心、良好的教學效果和新型的師生關係,得到大家的好評。該校的校志中這樣評價先生:他“以雄厚的化學知識為後盾,進入課堂,直奔主題,毫無拖泥帶水和含混不清的詞句。無論講課,還是帶領學生做實驗,他總是以飽滿的熱情感染著學生的聽講情緒。學生聽得懂、學得會、記得牢。他性格開朗,與學生打成一片。同學們對他敬而不遠、親而有度,成為新中國成立后新型師生關係的良好典範。他被調入陝西師院前夕,加班加點,給高五七級學生搶時間複課,甚至其他年級的學生也加入聽課隊伍。他的學生聚在一起,無不稱讚這位既親切、又有學問、又教得好的老師”。由於先生工作業績優秀,1956年8月被評為“陝西省先進教育工作者”,受到表彰和獎勵。
從1956年開始,先生在陝西師院、陝西師大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他知識淵博,治學嚴謹,學術造詣高,工作認真負責,敬業精神強。長期堅持在教學、科研第一線,重視教書育人,為培養人材傾注了大量心血。

講授過的課程


先生先後給本科生、研究生講授過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農業化學實驗、有機合成、有機合成實驗、有機結構理論、高等有機選論、有機合成設計等多門課程。他培養的研究生不但閱讀外文專業書刊能力強,而且在理論分析、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數據處理以及應用項目的開發等方面,也有較強的能力。

編寫的講義


為了解決教材缺乏的問題,先生曾編寫了《有機合成》、《有機合成實驗》、《有機結構理論》三本講義,作為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使用多年,學生評價很好。他編寫的《有機化學講授習題解》,在1982年11月“全國高師有機化學教材使用經驗交流會議”上進行了交流,參加編寫了陝西省函授教材《有機化學自學指導》。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主編的《有機化學習題集》,於1983年由陝西科技出版社出版,該書通過對各類習題解答方法、步驟的剖析,幫助讀者掌握了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學會解題的方法、步驟和一般規律,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發表的論文


先生一生努力鑽研,既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更重視化學科學研究。他撰寫並在多種刊物上發表了“遊離基遊離基反應”、“烷基異構體的數目”、 “自創示教板進行SN2教學的體會”、“γ-內酯合成的最新進展”、“ 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合成”、“用濃硫酸做磺化劑生產拉開粉BX”、“活性氯化亞銅製備工藝的改進”等20餘篇教學、科研、化工生產方面的論文。

研製的產品


先生積極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尤其重視科學研究與生產實際的結合。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他先後與校內外同志合作,研製了拉開粉BX、氯化亞銅、過氧化硫脲、4,4‘-二氨基二苯甲烷、MS-1乳化劑pH保護液、4-氯-3-硝基苯甲酸、醫用硫酸鋇、試劑硫酸鋇等十多項產品。這些產品有的在我校化工廠投產,有的作為應用技術轉讓給校外化工廠並投產,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987年獲得陝西師範大學科研成果獎。

撰寫並主編的書籍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先生在年近花甲之時,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之約,歷時十餘年,親自撰寫並主編出版了《無機化合物辭典》、《有機化合物辭典》、《化工產品辭典》、《基礎無機化學反應》、《基礎有機化學反應》、《化學物質詞典》、《基礎化學反應》等多部書籍,這些化學工具書,切合實際,內容豐富,取材新穎,辭目較全,釋義嚴謹,數據可靠,檢索方便,成為高等院校師生、科技人員以及中學教師的重要參考文獻,得到各方面的好評。先生還接受出版社的邀請,審校了《中學化學手冊》、《中學化學18講》、《化學化工科技文獻檢索》等多本書籍。

感人的敬業精神


先生致力於編纂工作,那種勤奮不息、筆耕不輟、嘔心瀝血的敬業精神是十分感人的。為了編好這些書籍,他不顧年事已高,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裡,夜以繼日,長期伏案。即使生病了,也仍堅持工作。記得有一段時間,他胃部不適,常常懷裡揣個熱水袋,捂在胃部,約作者們談體例,討論具體辭條,一談就是好幾個小時。對於書中每一個反應式、每一個符號,他都反覆核校,對於每一個數據,他都認真複查,既對讀者高度負責,也培養了一批作者。

熱愛社會公益事業


先生熱愛社會公益事業,德高望重,他先後受聘,在咸陽師範專科學校化學系擔任兼職教師,在商洛師範專科學校化學系擔任顧問,在藍田縣曉城化工廠擔任技術顧問。
先生性格耿直,剛直不阿,正義感強。1943年6月在朝邑縣初級中學讀初三時,已臨近畢業,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學生灶是由學校校長的妻弟承包。辦灶人和學校相互勾結,剋扣學生口糧,學生每人每月除交納灶費外,還要交40斤麵粉,可是學生的伙食卻很差。辦灶人還說虧了本,強行讓學生再多交麵粉,自然遭到同學們的一致反對,堅決不願再多交。學生除了集體行動外,當時先生所在的班級推選他作為班級代表之一,出面交涉,反對辦灶人的做法。學校對同學採用了軟硬兼施、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等各種手段,為了殺一儆百,6月底以“破壞學校制度,煽動同學鬧事”的名義,把他與另一名同學開除了學籍。
先生一生追求進步,在他工作的幾十年中,積極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多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和思想彙報。1986年1月先生加入了黨組織,實現了自己的夙願。

社會評價


先生一生從事教育事業,可謂桃李滿天下。他一生既對學生嚴格要求,又從思想上、生活上、學習上關心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許多學生經常到他家中看望,學生組織一些聚會都邀請先生參加。學生與他相處,無論是在做人方面還是在學業上都獲益匪淺,都把他作為良師益友。
先生於2005年3月21日因病逝世,享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