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全國首批14個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湛江開發區)是1984年11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全國首批14個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於1985年4月2日奠基,位於湛江市赤坎區和霞山區兩個老城區之間。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常住人口為340854人。

2009年,國家級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與省級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合併,組成新的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廣東湛江東海島經濟開發區)。陸地面積354平方公里,灘塗面積115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國面積最大的國家級開發區之一。現轄5個街道,1個鎮。

概況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湛江市赤坎區、霞山區兩個中心城區(也是繁榮的老城區)之間。面積9.2平方公里,是湛江市未來發展的中心區域。轄兩個街道辦,人口5萬餘,其中農村人口8000多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常住人口為340854人。
湛江開發區地勢較平坦,開發區成立以來,不斷開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先後開通連接赤坎、霞山的人民大道,海濱大道兩條南北向主幹道,與東西走向的樂山大、龍潮路及新建的綠華路等大型骨幹道路縱橫交錯,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區內霞海港碼頭是經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的碼頭,擴建的兩個萬噸級泊位第一期工程已完成並已投入使用;區內現有6.3萬千伏安的變電站一座,1988年又將興建一座11萬千伏安的變電站;
兩個日供水2萬噸和5萬噸的自來水廠已相繼投入使用;1100門微波程式控制電話聯通世界各地;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泉庄生活小區,金碧花園、銀海高級公寓等一批住宅區已建成使用,三帆海景新村、海景小區、海洋小區,龍潮皇家花園等高級住宅區正在加緊建設中;幼兒園、學校、醫院、市場,賓館和保齡球館、溜冰場等現代生活娛樂、健身場所等一應俱全。經廣東省人大八屆二次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及由山省人民政府頒布的《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實施細則》已正式實施,標誌著開發區進入“以法治區,依法行政”的新階段。
湛江開發區建立了精簡、高效的行政服務體系,投資軟環境優越,基礎設施完善,生活設施配套,服務功能齊全,為國內外客商創造了一流的投資環境。
湛江開發區堅持“以工業為主、外資為主、出口為主”的方針,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
1993年9月,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開發區井題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后,開發區大力發展高科技、高起點、高效益的“三高”工業項目,先後引入一批科技含量較高的跨國公司和大財團來投資辦企業,如列支敦斯登的喜利得公司,海峽群島的金錢飼料有限公司、泰國崢嶸公司、英國基士得耶公司、法國聖戈班公司等,逐步建立起一個相對集中的高科技企業群體;吸引了日本、美國,韓國,英國、法國、瑞士,加拿大、印尼,奧地利、澳大利亞、列支敦斯登、泰國、菲律賓及香港和台灣等等國家和地區的廣大客商前來辦廠置業。
&amp
&amp
基本形成以汽車製造、電子電器,通訊器材,生物製品,辦公用品、機電產品、包裝器材、紡織服裝、羽絨製品、首飾加工等工業為支柱的外向型經濟格局。到2001年底止,開發區有各類企業584家,其中被省或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7家,高新技術產品27個。2001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1億元,其中科技產業產值達18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30%;產值超億元的企業15家;出口創匯11531萬美;實際利用外資4821萬美元;企業利潤4.1億元。

規劃簡介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城雕《風正帆懸》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城雕《風正帆懸》
湛江開發區規劃範圍包括建成區、東海島、硇洲島、東頭山島和南屏島等,總面積約400平方公里(含海島四周的灘塗、養殖場及紅樹林)。建成區定位為湛江中心城區的核心地區,是今後中心城區建設發展的重點區域,以發展行政管理、商務辦公、商業金融科研信息為主,規劃建設成為第三產業發達、商貿設施齊全、生活環境優美、居住生活配套和濱海城市風貌特色突出的湛江中央商務區。東海島以湛江市主城區和湛江港為依託,重點發展鋼鐵產業、石化產業及其下游產業,適度拓展旅遊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為主、物流及生活居住,逐步把東海島發展成為產業發展、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生態良好、具有海島特色的現代化港口工業新城和鋼鐵石化循環經濟示範區。硇洲島、東頭山島及南屏島主要為建成區和東海島做好旅遊、生活和產業配套服務。

控制性規劃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經湛江市城市規劃委員會第一屆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2007年3月30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湛府函[2007]90號《關於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批複》批准實施。
一、規劃範圍:北起文保河,南至綠塘河,西起人民大道(含人民大道西側150米寬的用地),東至海岸線。總用地面積為13.7平方公里。
二、發展目標:加強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充分發揮本區的區位、交通等優勢;合理劃分產業結構及優化城區的布局結構,最終達到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創造環境優美的城市景觀。
三、發展定位:湛江中心城區的核心地區,是今後中心城區建設發展的重點地段,是以發展市(區)級行政管理、商務辦公、商業金融科研信息為主,擁有第三產業發達、商貿設施齊全、生活環境優美、居住生活配套和濱海城市風貌特色突出的新城區。
四、在規劃範圍內的所有詳細規劃、城市與建築設計、規劃管理及工程建設活動,均應執行本規劃。
五、用地布局:兩心(兩個市級金融中心)、四軸(人民大道、樂山大道、龍潮路、海濱大道四條發展主軸線)、六帶(南國熱帶花園、北部觀海長廊、龍平路、綠塘河、樂金路、南部觀海長廊六條綠化景觀帶)和四組團(北部居住組團、中部的高新產業組團、南部的南居住組團、東南部的沿海綜合組團)的布局結構。

東海島規劃

《湛江市東海島分區規劃》經湛江市城市規劃委員會第一屆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2007年8月20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湛府函[2007]326號《關於同意湛江市東海島分區規劃的批複》批准實施。
概況:
一、規劃範圍:東海島本島及東頭山島,總面積320.17平方公里(含東海島四周的灘塗、養殖場及紅樹林)。
二、發展目標:通過合理的產業選擇、優化結構、合理布局、居民點改造、市政設施配套和新城景觀塑造,實現東海島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把東海島建設成為湛江市新城區之一。
三、發展定位:東海島的發展將以湛江市主城區和湛江港為依託,重點發展鋼鐵、石化及其下游產業,適度拓展旅遊、物流及生活居住,逐步把東海島發展成為產業發展、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生態良好、具有海島特色的現代化港口工業新城。
四、規劃期限: 2007-2020年及2020年以後遠景規劃。
五、法定效力:規劃區範圍內的一切土地利用和開發建設,都應服從文本提出來的規劃要求和技術規定,並應符合國家、廣東省、湛江市的相關法規和標準準則。本規劃也是下一層次規劃編製的主要依據。
六、空間布局:形成“一心(綜合服務中心)、兩帶(臨港重化工產業帶、濱海居住休閑與預留港口發展帶)、三組團(東部重型工業組團、中部綜合組團、西部生態產業組團)”。

區位優勢


湛江市具有獨特的地緣區位優勢:一是中國沿海通往非洲、中東、歐洲、東南亞、大洋洲航程最短的口岸;二是中國大西南經濟腹地進出口的重要咽喉;三是中國進軍東盟各國市場最佳的“橋頭堡”,也是東盟各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最佳的“登陸點”。獨特的區位優勢使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圈、環北部灣經濟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圈中處於重要的戰略地位,成為中國大陸最適宜外來投資者投資經營的地區之一。
湛江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區域性交通樞紐優勢,為湛江發展現代物流業提供了非常優越的條件。下一步將大力投資發展貨物運輸、貨代、船代、倉儲、貨運場、會展等相關行業,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重要的綜合性物流基地;同時,可以投資擴大港口運輸業,拓展國際集裝箱運輸和中轉、加工、倉儲及貿易業務。建設聯繫粵西、珠三角、西南、東盟市場的石化、礦產、糧食等物流中轉基地和貿易中心,為物流業服務的信息業將是一個很好的投資產業。

深水大港優勢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湛江擁有1500多公里的海岸線,在她的東海岸,由東海島和南三島等島嶼群形成了一個面積達250多平方公里的大海灣,在這裡有華南地區一個優越的天然避風良港---湛江港。湛江港是國家主樞紐港之一,年吞吐量為 6000萬噸,已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擁有中國陸岸最大的30萬噸級原油碼頭,20萬噸級鐵礦石碼頭,華南地區最深的航道,可乘潮進出30萬噸的貨輪。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海島新區坐落在湛江港區範圍之內,沿岸航道可建三十萬噸以上的深水港口,使湛江開發區新區具備發展大工業的平台和承載力。

交通優勢


湛江擁有粵西地區唯一的4D級民航機場,已開通北京、廣州、深圳、長沙、海口等多條航線,可起降波音737、757客機。黎湛鐵路粵海鐵路三茂鐵路在此交匯,廣湛高速和渝湛高速在此連接。“十一五”期間湛江的交通建設投資額將達到300億,形成以國道主幹線和國省道為主骨架的基本完善的市域路網,以及以市區為中心的全市“2小時生活圈”,港口吞吐量達到1.3億噸以上,集裝箱超過100萬箱。湛江鐵路樞紐、黎湛鐵路複線、洛湛鐵路茂湛段以及東海島鐵路等將建成,新增鐵路里程226.7公里,每年增加通過能力6200萬噸,屆時湛江將成為聯接我國南方港口和中、西部地區的區域性鐵路樞紐和國家公路主樞紐。
內聯“三南”:湛江位於粵、桂,瓊三省(區)交匯處,成為大西南、華南、海南的樞紐,是連接中國西南與東部地區的結合部,是大西南經濟網站腹地進出口的重要咽喉,是我國大陸通往海南省的重要通道;外聯五洲:湛江是我國大陸沿海通往非洲、中東、歐洲、東南亞、大洋洲航程最短的國家主樞紐港,在環北部灣經濟圈、東南亞經濟圈、亞太經濟圈中處於重要戰略地位。我國進軍東盟各國市場,湛江是最佳的“橋頭堡”。獨特的區位,使湛江在中國加入世貿擴大開放、實施西部大開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10+1)建立和廣東省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戰略實施中具有重要意義。湛江是以上重大戰略實施的理想立足點和結合點。
(1)港口交通:距湛江港7.5公里。湛江港是我國重要的南方大港,散貨、集裝箱運輸均很方便。湛江集裝箱公司航班可以到達世界各大港口,港口交通運輸條件優越。
(2)公路交通:主要依託志滿路,遠期可通過湛江大道及疏港大道與市內各城區及港口相聯繫,通過海灣大橋及連接線(省道黃海線的組成部分)、湛江大道及疏港大道連接廣湛高速和渝湛高速與外省、市的緊密聯繫,公路運輸網發達,公路的交通運輸十分方便。
(3)鐵路交通:處於湛江市三大鐵路站(南站、北站、西站)之間,與北站距離約2公里,與南站距離約3公里,與西站距離約4公里,鐵路交通十分方便。
(4)航空交通:近在咫尺的湛江機場,是粵西地區唯一的民用機場,直接或通過中轉可到達全國及海外各個機場。

資源優勢


湛江具有豐富的農業、海產、礦產、油氣資源。是全國四大糖蔗基地之一,全國最大的桉樹劍麻、紅樹林基地和著名的菠蘿、芒果、紅橙之鄉,外運菜面積、產量和產值位居全國五大南菜北運基地之首。湛江三面臨 海,海岸線長達1556公里,占廣東省海岸線的46%。水產品產量連年居廣東省首位,海洋珍珠產量佔全國的2/3,對蝦產量約佔廣東省的40%。湛江已探明儲量的礦產25種,南海北部大陸架盆地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年產油氣350萬立方米。風能豐富,是中國主要的風力發電基地之一。

人才優勢


湛江是廣東有名的文化教育大市,共有16所高等、中等院校,各類研究機構40多家。擁有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學院嶺南師範學院等多所全日制本科高校,每年經大中院校培養出大批的優秀人才,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萬多名。

優惠政策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類似中國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執行目前中國最低的企業所得稅率;執行對外資 工業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徵收”的政策(即從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進口設備的審批優惠及關稅減免政策;國家還賦予國家級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市一級行政審批許可權,比其它一般行政區域在企業審批、項目立項、經營運作方面有特殊優惠。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全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首批獲准對外商投資無船承運企業、外商投資道路運輸企業、外商投資印刷企業、外商投資建設工程設計企業、外商投資建築業企業、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和外商投資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七項經營發證審批許可許可權 國家、省、市投資政策:開發區投資政策:《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技術創新獎勵辦法》,《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技術出口創匯獎勵辦法》《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引資獎勵辦法》

創新服務


湛江開發區提出“為企業服務、為投資者獲得最大效益服務、為社會發展服務”的服務理念,把行政運作功能定位在為企業提供全程跟蹤服務上,自覺地站在投資者的立場和角度去考慮和處理問題。建立工作專責制度,規定在開發區內投資1000萬元以上全部重點項目,項項必有專人跟蹤服務,企業外部的一切審批手續和協調工作,專職領導和員工事必躬親。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還從扶持企業發展的實際出發,把貫徹國務院的優惠政策與運用自身的經濟財力扶持企業相結合,先後對企業的技術改造挖潛、運用高新技術發展新產品、扶持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方面制訂多項政策和規定,出台了《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技術創新獎勵辦法》,設立了“重點項目技術改造扶持基金”、“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基金”、“企業挖潛改造資金”、“優化技術改造重點項目資金”等各項優惠政策,集中財力辦成一批重點項目,建成一批重點企業。

配套設施


開發區內交通、通訊、供水、供電和污水處理等設施完善。開發區內有日供水2萬噸和5萬噸的水廠各一座;有變電站一座,全區由廣東省電網及規模120千瓦的湛江電廠供電;行動電話和數據通訊已連接國際信息高速公路;區內海關、檢驗檢疫、外管、工商、稅務、金融等辦事機構和部門配套;賓館、市場、學校、醫院、體育館、娛樂場所、住宅區等生活服務設施齊全;區內有五星級的皇冠假日酒店,四星級的海濱賓館和銀海酒店,還有高格調的娛樂場中國城和月世界,為投資者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獲得榮譽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3年6月28日舉行的湛江市科技進步獎勵大會上,又傳來喜訊,湛江開發區冠龍公司防偽水印CF氏、銀浪生物技術公司的東風螺規模化人工育苗及養成技術以及中信電磁閥公司的燃氣控制比例閥總成等三個項目分 獲2004年度湛江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鄧維龍書記、徐少華市長等領導為獲獎企業頒發了獎勵證書。 2004年度,湛江開發區廣大科技工作者認真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指導方針,積極實施市委、市政府“工業立市,以港興市”的發展戰略,在開展技術創新、開發新產品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推動我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區黨委、管委會歷來十分重視企業的科技進步工作,每年都表彰一批技術創新先進企業和個人,以推動湛江開發區技術創新工作,此次獲獎得的冠龍防偽水印CF紙項目和中信電磁閥公司的燃氣控制比例閥總成項目也同時獲得我區2004年度技術創新一、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