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以暴易暴的結果 展開
- 漢語成語
- 道恩·強森主演的美國動作片
以暴易暴
漢語成語
以暴易暴是漢語成語,拼音: yǐ bào yì bào,出自 《史記·伯夷列傳》:“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以:用;易:改變,更換;暴:殘暴。意思是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指殘暴統治。
以:用;易:改變,更換;暴:殘暴。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史記•伯夷列傳》:“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①謂以一種暴政替換另一種暴政。章炳麟《致段祺瑞書》:“北都政變,以暴者易暴者數矣。”②比喻用一種壞東西替換另一種壞東西。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周三》:“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游移不敢即應。”《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及俄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首陽山:即西山。亦稱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濟縣南。武王:姓姬,名發,滅殷建立西周王朝。伯夷、叔齊: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齊認為,武王滅紂是以暴臣易暴君,其行非仁義之舉,故恥為周民,因此,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飢餓而死。
作謂語、定語;指殘暴統治
【詞目】以暴易暴
【拼音】yǐ bào yì bào
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示例
吏轉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游移不敢即應。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周三》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以暴易亂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
相傳伯夷、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包括今遷安市、遷西縣、灤縣等地)國君的長子和三子。生卒年無考。孤竹國國君在世時,想立叔齊為王位的繼承人。他死後叔齊要把王位讓給長兄伯夷。伯夷說:“你當國君是父親的遺命,怎麼可以隨便改動呢?”於是伯夷逃走了。叔齊仍不肯當國君,也逃走了。百姓就推孤竹國君的二兒子繼承了王位。
伯夷、叔齊兄弟之所以讓國,是因為他們對商紂王當時的暴政不滿,不願與之合作。他們隱居渤海之濱,等待清平之世的到來。後來聽說周族在西方強盛起來,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2人便長途跋涉來到周的都邑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此時,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武王聽說有二位賢人到來,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與他們立書盟誓,答應給他們兄弟第二等級的俸祿和與此相應的職位。他們2人相視而笑說:“奇怪。這不是我們所追求的那種仁道呀。”
如今周見到商朝政局敗亂而急於坐大,崇尚計謀而行賄賂,依仗兵力而壯大威勢,用宰殺牲畜、血塗盟書的辦法向鬼神表示忠信,到處宣揚自己的德行來取悅於民眾,用征伐殺戮來求利,這是用推行錯誤的行為來取代商紂的殘暴統治。他們2人對投奔西周感到非常失望。當周武王帶著裝有其父親周文王的棺材,揮軍伐紂時,伯夷攔住武王的馬頭進諫說:“父親死了不埋葬,卻發動起戰爭,這叫做孝嗎?身為商的臣子卻要弒殺君主,這叫做仁嗎?”周圍的人要殺伯夷、叔齊,被統軍大臣姜尚制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