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橄欖
閩侯橄欖
閩侯橄欖
屬於惠圓的變異種,果長卵圓形,近似惠圓,但果稍長,果肉也較惠圓薄些,也是加工“蜜餞橄欖”的良種。
長城橄欖是閩侯縣的主栽品種,栽培歷史約有500-600年,果實較長,兩端尖,似梭形,鮮吃、加工均宜。由於長期的自然變異,形成較多的品系,其中比較好的有“長棱”又名“七粒尺”,因其果實大而長,一般七粒果縱經長達30-33厘米(1市尺)故名“七粒尺”。其它還有檀頭,小長營以及羊屎等變種
其果長青色,纖維多,口感一般比較常用於做加工。
我國是世界上栽培橄欖最多的國家,我國南部是橄欖原產地之一,主要分佈在福建、廣東(多屬烏欖),其次為廣西、台灣、四川、雲南、浙江南部等。福建則以閩侯、閩清、詔安、南安、福安、莆田、永泰、仙游種植較多。閩侯的橄欖栽培面積和產量為福建省最多。
閩侯“冰冰”青橄欖農民專業合作,福建最優質欖之香橄欖出口基地,
閩侯橄欖營養豐富,含有17種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果肉富含鈣與維生素C。每100g橄欖果肉含鈣204~400mg,維生素C21.12~39.89mg,蛋白質0.77~1.2g,脂肪6.55g,碳水化合物5.6~12.0g,葉綠素約30mg,類胡蘿蔔素7.52~8.05mg,總糖1.67~2.3%,還原糖0.49~0.75%,有機酸0.97~1.55%,可溶性固形物11.21~14.25%,單寧2.57%。橄欖仁含蛋白質16.64%,脂肪59.97%。橄欖花粉是驅除疲勞的保健品。橄欖核可以雕刻成工藝品,還可以製成活性炭。
徠橄欖果實除鮮食外,還可以製成各種鹽漬品、蜜餞、果汁、果醬、果酒等加工品,如冰橄欖、拷扁欖、大福果、十香欖、去皮酥、咸橄欖、橄欖汁、橄欖果醬、橄欖酒、橄欖茶等。
閩侯縣是“中國橄欖之鄉”,橄欖種植面積達6.5萬畝,年產量2.5萬噸。竹西村是我省橄欖重點產區,橄欖種植面積逾千畝,該村500多戶村民幾乎家家都種有橄欖。新品種“青果一號”每公斤售價高達1600元左右。“青果一號”橄欖示範基地的建立,對推動閩侯橄欖業創新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閩侯縣種植橄欖歷史悠久,早在唐朝已很盛行。據《新唐書》及《八閩通志》記載,唐朝時福州府在土特產貢品中就列上橄欖;民國版《閩侯縣誌》載:橄欖“出福州甘蔗洲,芋原八十裡間,沿麓樹之。”20世紀80年代末,該縣開始大規模種植橄欖,至2006年橄欖種植面積達4萬餘畝。閩侯橄欖有多個品種,其中惠圓品種最多,每年產量是閩侯所有橄欖產量的一半左右。閩侯橄欖特別好吃,它比較嫩脆,又回味,甜的回味。閩侯縣橄欖行業協會致力協助推動閩侯橄欖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申請工作。
2007年8月14日,福建閩侯縣橄欖行業協會正式成立,該縣橄欖行業生產、加工、流通、科研推廣、管理等領域的121人成為首批會員。
閩侯橄欖獲地理標誌
閩侯橄欖商標的使用僅限於橄欖鮮果,加工橄欖不在此商標使用範圍。證明商標使用的地域範圍為我縣行政區域內(東經 118°52 ′10〞至 119°25 ′31〞,北緯 25°47′35〞至 26 °36′28〞之間)包括白沙、鴻尾、竹岐、小箬、甘蔗、荊溪、上街、南通、南嶼、祥謙、尚干、青口 等12個鄉鎮(街道)。
1996年8月在安徽省郎溪縣召開的中國特產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上,閩侯縣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部,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評為“中國橄欖之鄉”;
1990年福建電視台拍攝了“閩中橄欖”科教片,詳盡地敘述了橄欖的功用以及栽培管理;
1993年閩侯縣食品加工廠飲料有限公司研製的“天然橄欖汁飲料”榮獲福州市食品飲料產品三等獎;
1994年閩侯縣奧利福天然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天然橄欖汁飲料”獲中國星火計劃國際研討會及星火技術和產品展示會金獎。
1996年8月閩侯縣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部,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評為“中國橄欖之鄉”。
2006年9月閩侯縣選送了具有福州特色的橄欖搭乘“實踐八號”衛星成功上天。
2008年8月,中央電視台《每日農經》欄目宣傳了閩侯橄欖產業。
2008年、2009年閩侯橄欖兩次亮相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
2010年5月,閩侯縣生產的橄欖汁、甘草欖等橄欖製品入選上海世博會,其中橄欖汁還將作為上海世博會福建展館指定果汁飲料。
2012年9月閩侯橄欖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核准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