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朱權墓
寧王朱權的墓地
徠寧王朱權墓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石埠鎮璜源村緱嶺東麓,是江西省最大的明代藩王墓,被稱為“江南地下宮殿”。1957年公布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前存有一對刻滿符篆和志文的石華表。墓室壯觀,構造雄偉,青磚砌仰頂,卷棚式,墓室全長31.7米,最寬處21.45米,高4.5米,為6個墓室。1958年進行了發掘,墓內出土有金鋮,銀挖耳、玉帶、道冠、銅器、木俑和陶器等。現墓室經過維修、保存完好。
寧王朱權墓
宮后墓室隱於山中。墓室系採用青磚砌成卷拱結構,全長31.7米,寬21.45米,高4.5米,分前室、次前室、中室和后室四部分。前室用自來石頂住,二門無自來石。中室之後,有券門通后室。后牆正中有一壁龕,兩旁用紅石作八稜柱,柱下有礎,礎上有正心坊,坊上有斗拱,以支持出檐。
華表,上有麒麟
附近風景
1448年,明寧王朱權死後,清初明寧王朱權後裔在祖陵附近定居形成村落,守護著寧王墓,並繁衍生息,形成了墓地旁邊的一個村莊,即現在江西省新建縣石埠鄉璜源村。1992年寧王朱權後裔聚於江西省南昌新建縣石埠鄉璜沅朱家自然村修輯宗譜,時隔20年即2012年開春,寧王朱權後人商議並邀約全國寧王後裔參與修譜。這個老村盤,蘊藏著一個寧王家族三百多年的繁衍進程,等候世人的發掘。該村寧王朱權後裔於1958年考古者發掘寧王朱權墓進,向考古者獻出了寧王家族修編《朱氏八支宗譜》,現藏於江西省博物館。《朱氏八支宗譜》為歷史學者研究朱明後裔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同時也為1958年國家考古者提供了寧王朱權墓附近的寧王家族墓詳盡的資料。朱氏宗祠的附近,是一坍塌的殘牆,呈攀爬狀,牆上鑲嵌一門框;右邊空地上,躺著不少錯落有致的長石,長石旁,立有一堵破敗的青磚圍牆,與有門框的殘牆成“八”字,這就是現存最原始的村盤王府大門遺址。
被“王府”哺育大的新璜源村,現有1000多人、農田400多畝、青山500多畝。1958年,較為完好的朱權墓被發掘,並成江西省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守墓的本身成為一種文化,文化遺產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的,都是稀缺不可再生的,破壞它,就是破壞文明的見證。曾參與發掘朱權墓的“中國農業考古第一人”、中國政協委員、江西省社科院陳文華教授曾有構想,對寧王墓稍加修整,恢復南極長生殿等建築,對守墓人後裔進一步發掘,並修建明王府莊園,陳列寧王墓文物以及朱權字畫,這將是一條極好的“寧王旅遊線路”。
洪武二十六年(1393),16歲的朱權奉命進駐藩國大寧府。《明史》載,大寧“東連遼左,西接宣府”,是軍事“巨鎮”。在大寧期間,朱權不但參加了針對元蒙殘餘勢力所展開的軍事行動,而且“儉約制國,辟圃種樹,廣令衛士疆理荒野,藝植土物之宜,國用饒裕”,使得大寧成為明朝北疆的重要屏障之一。
另一華表
華表
墓內
寧獻王朱權所制“中和”琴,是歷史上有所記載的曠世寶琴飛瀑連珠,被稱為明代第一琴。古琴飛瀑連珠為明代四王琴之首,為明寧獻王朱權親制,已有5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