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楊允恭的結果 展開
- 宋代人物
- 黃花崗起義敢死隊員
楊允恭
黃花崗起義敢死隊員
生平事迹1904年春,32歲的楊允恭投筆從戎,考入安慶武備練軍學堂。 1911年2月,楊允恭和同鄉葛崑山,隨宋玉琳率領的江淮革命志士至廣州,準備參加廣州起義。 1919年,楊允恭出任馮玉祥的國民軍團長。
楊允恭(公元1872—1943),字敬齋,蒙城縣南關外二里楊庄人。出身農家,幼入村塾,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入泮,府試文生(秀才)。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120餘名敢死隊員直赴兩廣總督署,發動了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其中72人的遺骸收葬於廣州東郊黃花崗,這次起義因而也被稱為“黃花崗起義”。在這場戰鬥中,皖籍志士宋玉琳、程良、石德寬三人壯烈犧牲,而參加戰鬥的兩位蒙城志士楊允恭和葛崑山倖存下來,在後來推翻清政府的鬥爭中發揮了軍事才能。
1904年春,32歲的楊允恭投筆從戎,考入安慶武備練軍學堂。1907年春,他又考入保定通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第一期炮兵科學習。楊允恭技藝高超,彈無虛發,被譽為“楊準頭”。
在安慶和保定學習期間,楊允恭與葛光庭等進步人士結為“金蘭”之好,受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參加了反清同盟會。1911年2月,楊允恭和同鄉葛崑山,隨宋玉琳率領的江淮革命志士至廣州,準備參加廣州起義。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宋玉琳率眾加入黃興所部,舉行“三·二九”起義。在這場戰鬥中,皖籍志士宋玉琳、程良、石德寬三人壯烈犧牲。
武昌起義后,11月8日,新軍第九鎮炮兵排長葛崑山隨統制徐紹楨在秣陵關誓師起義,兵分三路進攻南京,炮轟雨花台張勳部江營防。13日,徐紹楨被推舉為江浙聯軍總司令,葛崑山晉陞為江浙聯軍第一師炮兵營長,在臨淮關和蚌埠之間追擊張勳,迫使張勳率部逃到了徐州。楊允恭隨葛崑山參加了攻克南京城的戰鬥,作戰英勇,受到尊敬,1912年2月,被委任為陸軍部軍衡局第七師炮兵第七團第一營營長。
1913年,袁世凱竊國后,孫中山發動了護國討袁的“二次革命”,柏文蔚等人受命在安徽舉兵討袁。楊允恭出任柏文蔚部炮兵營長。因為人厚道,又愛護部下,楊允恭深得官兵擁戴,所部因此成為一支戰鬥力很強的部隊。後來在進攻潁州正陽關的北洋軍倪嗣沖部隊時失利,退守到了南京。接下來遇上張勳部猛烈攻打南京,楊允恭因為一心擁建共和,反對復辟帝制,就下決心誓與南京共存亡。為了全力投入戰鬥,他派部下賀朝臣將自己的家室子女送出南京,讓他們繞道渡江回到家鄉蒙城;同時他自己親率炮兵營全體官兵堅守新街口,日夜與張勳部浴血奮戰,給張勳部以沉重打擊。“二次革命”失敗后,竊國大盜袁世凱下令通緝革命黨人,葛崑山是通緝的重點對象。此時,楊允恭又全力相助,掩護葛崑山東渡日本,投奔孫中山。
1915年,中華革命黨在上海發動起義,楊允恭受命擔任吳淞口炮台灣江防副司令兼炮兵營長。孫中山在廣州建立政權以後,親自簽署《准任楊允恭職務令》,委任楊允恭為大元帥府大本營參謀、少校副官。楊允恭不辱使命,為保衛大本營的安全,在廣州、韶關一帶不辭勞苦,轉戰奔波。
1930年,楊允恭率部參加閻、馮倒蔣的“中原大戰”失敗,他厭倦了軍閥之間的爭鬥,適逢其父去世,他奔喪回到故里。從此便離開軍旅,結束了他的戎馬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