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柳編

草柳編

草柳編工藝品,是用茅草麥稈玉米皮柳條等編製而成的。它起源於錢鋪懷仁等鄉鎮一帶。起初主要是自編自用,以實用為主、欣賞為次。自1972年開始,商河縣草柳編工藝品開始批量出口。從而大大促進了草柳編工藝品的發展,種類不斷增加,款式逐年變化,生產規模相應擴大。目前,全縣從事草柳編生產的鄉鎮,由原來的錢鋪、懷仁兩個鄉鎮,發展到趙奎元、殷巷、韓廟等12個鄉鎮,人員由幾十人增加到8000餘人,成為商河縣創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質量特點


草柳編
草柳編
商河縣草柳編工藝品,具有品種齊全、款式新穎、經久耐用、工藝精細等特點。既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又有較強的欣賞價值。草編工藝品有果盒紙簍果盤、麵包盒、花盆套、圓盤、長方盤、吊盤、提籃、壁籃等11種類81種規格。柳編工藝品又有花盆套、麵包筐、花籃、果盤、花盤、童籃、提籃、貓窩、鳥窩、雞蛋籃、壁籃等12類95種規格。

製作工藝


草編、柳編兩種製品的生產過程基本一樣,大體分為選料、上色、浸泡、編織、熏蒸、涼曬、刷漆等七個環節,全部採用手工製作。
(一)選料。選用玉米皮,要去掉最外面一層老皮,要求色澤一致,顏色呈白色。所選麥稈,顏色要呈自然色,粗細、長度根據需要而定。茅草要以老而長為最好。選用柳條,以伏天柳條為最佳,這時的柳條較為成熟、剝皮容易、顏色白,直徑大約為1-5毫米,長度60厘米。
(二)上色。根據設計要求,將所需要的各種顏色均勻的塗在用料面上面,並曬乾。
(三)浸泡。將塗有顏色的用料,放入水中。玉米皮濕一下就行,否則,時間稍長,就會變成黃色。粗柳條要浸泡20分鐘,細柳條10分鐘。浸泡的目的,是為了使其變軟,易於彎曲,平加其強度,方便編織。
(四)編織。按照一定的形狀和規格進行。所有工具有:鐵簽、果枝剪、尺子等。
(五)熏蒸。編織出的成品,要用洗衣粉進行擦洗。其目的:一是為了清潔,二是增加濕度。然後,將成品放入熏室內,用放在容器內的硫磺點燃熏蒸2小時,熏蒸時必須將熏室門窗密封。
(六)涼曬。熏蒸后的成品要及時地進行涼曬、熏蒸和涼曬都是為了防止產品發霉和變形。
(七)刷漆。曬乾以後,刷上清漆,使其經久耐用、不易退色、增加亮度、美觀好看。

產銷情況


商河草柳編工藝品,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尤其是受到過外用戶的青睞。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瑞士、日本、瑞典丹麥芬蘭、西班牙、英國紐西蘭奧地利、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發展優勢


大力發展草柳編工藝品的生產,在商河縣有一定的優勢:一是取材容易、原料充足。全縣每年種植小麥玉米在110萬畝以上,草柳編織品所需要的原料,基本上可以就地解決。二是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草柳編工藝品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全縣每年剩餘勞動力約為5-8萬人,為發展草柳編工藝品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三是商河縣生產草柳編工藝品歷史較長,具備了一定的生產能力,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生產經驗,編織技術比較普及。四是草柳編工藝品的生產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特點,屬於"短、平、快"項目。

地理位置


趙魁元鄉地處商河縣北部,北臨樂陵,是商河縣乃至濟南市的北大門,著名作家曹革非先生所著《清水幻象》中的人物原型就在趙魁元鄉的李集和王寨兩村。參加全國民間舞蹈大賽的鼓子秧歌,是以趙魁元鄉帽楊村農民鼓子秧歌隊為基礎組建的。全鄉轄5個管區,46個行政村,總面積68平方公里,現有耕地3578公頃,人口29362人,近幾年來,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藉助交通優勢、地區交界優勢,以及土地資源、飼草資源等優勢,立足實際求發展,堅持“工業立鄉”、“三產活鄉”、“環境興鄉”的指導思想,按照縣委制定的“打造三地兩區,建設區域經濟強縣”總體規劃,積極做活邊緣區,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小城鎮,取得了顯著效果。發展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充足。
交通便利,能源充足,基礎設施完善。趙魁元鄉南距濟南80公里,北連京津地區,省道248線縱貫南北,是通往京津溏地區的重要通道之一。全鄉境內公路里程45公里,與248線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兩條10KV供電線路可滿足工農業生產的需求。移動通訊、網際網路和程式控制電話等現代化通訊設施覆蓋全鄉各個角落。

周圍資源


土地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價值高。全鄉現有國家建設用地300畝,分佈在省道248線兩側。荒鹼地近萬畝,可用於大型工業項目用地和農業綜合開發。可多種形式提供土地資源,其開發利用價值獨具優勢和特色。這是趙魁元鄉今後發展的重要依託,是海內外各界人士前來投資開發創業的理想地域。
水利資源得天獨厚。縱貫南北的商中河改鹼河保證了農田的灌溉,近幾年開發的沙河在趙魁元境內全長15公里,水面寬近百米,橫跨東西。據縣誌記載,該河是宋代時期的運糧河,是重要的物資流通水路運輸通道之一。現沙河兩岸綠樹成蔭,已具天然氧吧的基本條件,河北岸高標準的柏油路橫跨省道248線,交通十分便利。整個沙河沿線已成為夏日理想的健康、休閑天然場所,其綜合開發利用價值極高。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公共設施日臻完善。寬500多米,長2公里的小城鎮已具雛形。鄉駐地真正形成了政治經濟中心,形成了商品物資的交流集散中心,起到了較大的輻射帶動作用。整個小城鎮實行24小時統一供水,全部用上400米以下深井的衛生合格的自來水。整個街道衛生整潔,環境優美。

全鄉發展


五大市場建設成為鄉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全鄉有個體工商戶320餘戶,私營企業30餘家,可實現營業收入1億元以上,增加值2768萬元。擁有32家棉花加工企業的商北棉花交易市場,年加工皮棉15000噸,籽棉交易量10000多噸,實現利稅2000多萬元。已成為濟南市最大棉花產品集散地。李集大牲畜交易市場、崔拐建材市場、鄉駐地果品蔬菜批發市場、王集綜合農貿市場,形成了農副產品流轉的重要陣地,為趙魁元鄉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農業生產特色明顯,農民致富步伐加快。為增加農民致富增收步伐,落實中央兩個一號文件,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們對全鄉的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優化了農業資源配置,改變了單純的糧棉輪作的單一生產模式。目前全鄉共建設成畜牧小區26個,全鄉畜牧小區大牲畜存欄量8000頭,生豬存欄50000隻。今年利用上級的扶貧政策,發展冬棗與優質抗蟲棉間作生產地3000畝,該項目的成功實施,必將極大的提高我鄉的農業生產效益,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