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

山東省德州市轄縣級市

樂陵,山東省德州市下轄縣級市,位於魯冀兩省、四市(德州-濱州-滄州-濟南)交界處;系華北平原的一部分,由黃河沖積而成,地勢平坦;境內有漳衛新河、馬頰河、德惠新河;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下轄4街道、9鎮、3鄉,2020年總人口559166。此外,樂陵還是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2018年,樂陵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9.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7年增長7.5%。

2019年,樂陵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7.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8年增長7.3%。2018年12月7日,入選2018《魅力中國城》文化旅遊魅力榜單。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歷史沿革


堯、舜、禹時期屬於古兗州域。
夏、商屬青州。西周屬幽州
東周屬齊國。
春秋、戰國時期,當齊燕交界處。
秦為齊厭次地。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縣,屬青州刺史部平原郡。
東漢置樂陵郡。
樂陵行政區劃圖
三國時改郡為樂陵國。晉屬樂陵郡。
北魏初屬義興郡,后改屬滄州樂陵郡。
隋郡屬屢更。
唐屬棣州,后改屬滄州。
宋屬河北東路滄州景城郡。
金襲宋制。
元屬河間路滄州。
明屬山東布政司濟南府武定州。
清屬武定府。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屬濟南道。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9月,屬津南專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屬渤海行署一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滄南專區。
1950年,屬德州專區。
1956年,屬惠民專區。
1958年樂陵、商河兩縣合併,稱商河縣,屬聊城專區。
1959年9月,改屬淄博專區。1960年1月,商河縣更名為樂陵縣。1961年,樂陵、商河分縣,屬德州專區。1967年,屬德州地區
1988年9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樂陵縣,設立樂陵市(省轄縣級市),由德州地區代管。1995年2月17日,由德州市代管。
1990年1月1日,商河縣的奎台鄉劃歸樂陵市管轄。
1993年12月10日,撤銷樂陵市王寨子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楊安鎮;撤銷樂陵市大徐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朱集鄉。
1996年12月25日,撤銷樂陵市朱集鄉,設立朱集鎮(魯政函民字[1996]58號)批複。
1999年,樂陵市轄5個鎮、20個鄉:城關鎮、黃夾鎮孔鎮、楊安鎮、朱集鎮、郭家鄉、三間堂鄉、西段鄉、胡家鄉、楊家鄉、大孫鄉、茨頭堡鄉、楊盤鄉、丁塢鄉、張橋鄉、化樓鄉、張屯鄉、鄭店鄉、王集鄉、花園鄉、劉武官鄉、鐵營鄉、寨頭堡鄉、雙廟趙鄉、奎台鄉。
2000年6月15日,樂陵市撤銷城關鎮,以原城關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市中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城關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胡家鄉,以原胡家鄉的行政區域設立胡家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胡家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雙廟趙鄉,以原雙廟趙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雲紅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雙廟趙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郭家鄉,以原郭家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郭家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郭家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三間堂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朱集鎮;撤銷楊家鄉、茨頭堡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黃夾鎮;撤銷丁塢鄉、楊盤鄉,合併設立丁塢鎮,丁塢鎮人民政府駐原丁塢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花園鄉、劉武官鄉,合併設立花園鎮,花園鎮人民政府駐原花園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鄭店鄉、王集鄉、奎台鄉,合併設立鄭店鎮,鄭店鎮人民政府駐原鄭店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化樓鄉、張屯鄉,合併設立化樓鎮,化樓鎮人民政府駐原化樓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張橋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孔鎮。
2000年,樂陵市轄4個街道、8個鎮、4個鄉。總人口615833人,各鄉鎮人口:市中街道66518胡家街道25666雲紅街道23083郭家街道21496楊安鎮42593朱集鎮56981黃夾鎮63051丁塢鎮35521花園鎮42050鄭店鎮59327化樓鎮37031孔鎮47130西段鄉25594大孫鄉21739鐵營鄉24700寨頭堡鄉23353(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樂陵市轄4個街道、8個鎮、4個鄉。

地理環境


樂陵市位於北緯37°26′-37°52′、東經117°21′-117°56′之間,山東省西北部。北臨天津濱海新區,東依山東半島城市群,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與山東半島製造業基地(半島城市群)結合部,北京、天津、濟南經濟龍脈的中心位置,是山東省的北大門和主要進京門戶,素有“齊燕要塞”、“魯冀樞紐”之稱。2006年被列為魯北沿海開發城市。
境內有省級公路4條,幹線公路19條,分別與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天津港、黃驊港、濟南機場相接。正在建設的德東高速,列入山東省“十一五”規劃的濟樂高速、德龍煙鐵路,均從樂陵穿境而過,是山東省重要的高速交通動脈,可實現“一小時到濟,兩小時達津,三小時抵京”。

地貌

樂陵縣系華北平原的一部分,由黃河沖積而成。地勢平坦,海拔(黃海高程)10米至12米左右,自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地面坡降為8千到1萬分之一。縣北部的大孫、楊家、西段、三間堂、大徐5個鄉地勢高亢,大孫鄉素有“西北高原”之稱,最高點高程13.7米;縣東部的鐵營鄉,地勢低洼,窪中心高程僅6.3米,為全縣最低點。
縣境內地貌形態,由古黃河的泛濫變遷所決定。據舊志載,公元前39年(漢元帝永光五年)黃河改道,行水時間達50年之久。因河水泛濫,歧流橫生,泥沙沉積,北支沿現漳衛新河一線,形成楊家、大孫兩張北部的決口扇形地;南支沿現前進溝一線,形成於林、齊河子、舊樂陵、鐵營等串珠式窪地。1060年(宋仁宗嘉祜王年),黃河再次改道,流經現馬頰河流域,行水時間21年,入樂陵后河槽狹窄,“兩邊坡地水勢較大而渲泄不及,即有漫溢之虞”,故在河兩岸近側形成河灘高地,遠側則形成大小不等的窪地。兩次黃泛,河流沖積物交錯分佈,高窪零亂,加之長期以來,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的影響,構成了高、坡、窪相間的微地貌類型。根據地貌成因和形態相結合的原則分類,分為河灘高地、緩平坡地、淺平窪地、背河槽狀窪地和決口扇形地5個類型。
河灘高地主要分佈於漳衛新河以南及馬頰河兩側局部地帶,包括大徐、三間堂、西段3個鄉的全部,大孫、楊家、胡家、朱集、雙廟趙、城關、黃夾、郭家、孔鎮等鄉(鎮)一部。面積416,551畝,佔全縣總面積的1/4。土壤質地較好,潛水多屬弱礦化水,地表和地下徑流暢通,土壤水分運動以下滲為主,地勢高而平,是糧、棉、棗生產的最好地區。
緩平坡地處於河灘高地與淺平窪地之間,面積1,031,001畝,佔全縣總積的61.5%。分高坡地、平坡地和窪坡地。高坡地分佈在楊盤到城關及孔鎮、王集、花園等鄉(鎮),面積433,689畝;平坡地分佈在劉武官、鄭店等鄉,面積298,432畝;窪坡地多在前進溝兩側及丁塢鄉周圍,面積與平坡地相等。高坡地潛水位低,宜灌宜排,是坡地中之最優,素有“糧倉”之稱;平坡地地勢平緩,質地良好,宜耕宜灌,是糧、棉產量較高的地區;窪坡地易澇宜鹼,宜於發展林、牧、水產業。
淺平窪地形如“碟狀”,分佈於縣內幾個大窪之中,面積為88,562畝,佔全縣總面積的5.3%。窪中汛期時有積水,但土壤自然淋洗作用較強,窪底鹽化土壤較少,邊緣則鹽化較重,稱為內澇外鹼。
背河槽狀窪地分佈於三間堂、大徐、朱集鄉和孔鎮南部,面積38,500畝。鹽漬化較重,汛期易成內澇,可有選擇地種植葦子。
決口扇形地分佈於大孫、楊家、西段3個鄉的北部,面積為100,501畝,佔全縣總面積的6%。質地為砂,漏水漏肥,是宜林宜果地區,歷史上就被譽為“水果之鄉”。

水文

本縣有馬頰河、漳衛新河、德惠新河橫穿縣境,總流域面積為1,116.8平方公里。縣內還有控制流域面積超過30平方公里的河(溝)21條。全縣年徑流總量5,528.1萬立方米,人均109立方米/年。由於汛期降雨占年降雨時的79%,地表徑流大部產生在汛期。
地下水,縣境內地下鹹水與淡水的分佈極不規律。淡水少,中弱礦化水多,上部水質較好,深部水質較差。地下水質的變化,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相當複雜。
境內地下水位的變化,常帶有明顯的季節性。汛期升高,旱季下降有些地區引黃(水)灌溉時則有升高現象。據1975年至1982年對26眼井觀測,地下水平均埋深2.33米,平均年變幅1.65米。地下水流向基本與地面比降相吻合,滲入和蒸發是自然狀態下地水的主要運動方式。
經化驗,地下水水質酸鹼度一般為中性,pH值在7至8之間。總硬度普遍偏大,多在20至25度(德國度);含鹽量一般在每升1至3克,鹽類的化學成份,陽離子主要是鈉,其次是重碳酸根、硫酸根。含鹽量小於每升2克的以碳酸鹽為主,大於每升2克的以氯化物為主。
地下水深層多為鹹水,為防止揭穿水層,應控制開採。根據資料,按淺層淡水界面埋深、含水砂層厚度、單井出水量等情況,可將境內分為4個水文地質區:
Ⅰ區以淺為主區。主要分佈在大孫鄉西北部,耕地面積2.4萬畝,佔全縣總耕地面積的2.2%。宜井深度25至35米,砂層厚度15至20米,單井出水裡每小時大於45立方米。
Ⅱ區淺深結合區。分佈在茨頭堡鄉大部,黃夾鎮西部,楊家、西段兩個鄉的西北部,大徐鄉東北部,朱集大部,城關鎮東南部及寨頭堡、花園、鄭店鄉的局部地區。耕地面積12.7萬畝,佔全縣總耕地面積的12.2%。宜井深度15至25米,砂層厚度10至25米,單井出水量每小時35至45立方米。
Ⅲ區以深為主區。分佈在楊家鄉的后張、李壽村以西,經茨頭堡村至楊盤鄉的辛庄一帶;從茨頭堡村經黃夾鎮邵家村至西段鄉的劉會主、胡家鄉的史家墳村一帶;劉武官鄉的大部、鄭店鄉的西北部、張屯鄉的東部、化樓鄉的南部。耕地面積31.7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30.5%。宜井深度10至15米,砂層厚度5至10米。單井出水量每小時20至35立方米。
Ⅳ區為鹹水區。分佈在三間堂鄉東部,李廟、郭家、鐵營鄉大部,王寨子鄉西部,孔鎮西北部。耕地面積57.2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55.1%,其中,有25.33萬畝,勉強可以開採。宜井深度小於10米,砂層厚度3至4米,單井出水量每小時15立方米。

地質

地質構造據1978年山東省地質局第二水文地質隊《德州地區農田供水水文地質勘察報告書》記載:“樂陵縣在地質構造上屬華北地台的東南部、遼冀台向斜二級單元的一部分。由於陵縣——渤海農場等斷裂帶,使本縣在三級構造單元上屬埕寧隆斷區。根據省地質隊鑽孔資料分析,陵縣——渤海農場斷裂帶,在樂陵西南部入境,經馬頰河以南部分鄉(鎮),穿向慶雲縣,在渤海農場附近插入渤海。
根據在鄭店附近的鑽孔資料,於917米揭穿第三系,下伏太古界的角閃石花崗片麻岩。境內普遍缺失老第三系,新生界厚度小。
自中生代白堊紀末期,由於受燕山運動的影響,隨著大斷裂的發生,樂陵縣逐漸形成沉降拗陷區,從此奠定了平原的基本輪廓。

地層

據省地質隊有關資料分析,樂陵縣自中生代,由於逐漸形成沉降拗陷區,大量風化物質隨水面來,加之黃河沖泛淤積,構成了複雜多變的第四系地層,厚度達數百米。當黃河改道流經本縣某一地帶時,在較長時期內,形成了河道帶的較為穩定的砂層沉積,由於河流泛濫和三角洲散流的影響,則又形成了不太穩定的窄條狀砂層沉積以及大片地區的粘性土和薄層砂層相間沉積,因而在0至40米深度埋藏著厚度和分佈範圍各不相同的粘性土、粉砂和粉細砂層。
根據全縣水文地質資料綜合分析,0至4米和4至8米的地質岩性分別是:
0至4米地質岩性以砂粘互層面積最大,分佈在張屯、化樓、王寨子、楊安鎮、花園、郭家、城關、黃夾、大孫、楊家、西段、胡家、朱集13個鄉(鎮);其次是粘砂互層,分佈在三間堂、大徐、城關、雙廟趙、鐵營、劉武官、花園、王集、張屯、孔鎮、李廟、楊盤、茨頭堡、寨頭堡14個鄉(鎮)範圍之中;還有亞砂土、粉砂土、粘土、亞粘土等。
4到8米地質岩性以粘砂互層面積最大,集中在王集、劉武官、寨頭堡、花園、王寨子、楊安鎮、孔鎮、張屯、李廟、楊盤、郭家、鐵營、西段13個鄉(鎮);砂粘互層面積次之,分佈於鄭店、化樓、李廟、楊盤、茨頭堡、大孫、花園、朱集、胡家,大徐、三間堂、楊家12個鄉(鎮)。還有粉砂、亞粘土、亞砂土、粘土、細砂土。
本縣境內砂層主要是淡水層。大於5米的較厚砂層,因受古河道影響,一般以規律性的從西南向東北呈條狀帶分佈。在40米以上的不同深度,單層或多層並列存在著小於5米的砂層,但穩定性較差。深層淡水頂界面多埋藏在100米至200米之間,其基本趨勢是西部埋藏較深,東部較淺。

土壤

樂陵縣土壤成土母質,為黃泛沖積物,耕層質地以輕、中壤為主。由於古黃河泛濫沖積,土層變化較複雜,土體構型以厚粘心、厚粘腰、均質壤為主。依據土壤發生學分類原則,綜合考慮自然和社會成土條件、成土過程及屬性,將土壤分為潮土、鹽土、風沙土三大類。潮土類分佈面積最大,占可利用面積的95.2%,是直接發育在河流沖積物上,受潛水作用形成的。成土母質顆粒粗細不一,中下部土層(80至150厘米)有明顯的銹紋銹斑或有細小的鐵錳結核。土壤多為中性至鹼性,pH值一般在7至8之間。由於縣境內潛水條件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其作用下,潮土分成了3個亞類:在潛水條件大致維持土壤水鹽平衡狀況下,形成典型潮土亞類;在潛水條件變化,使土壤的水鹽來量大於去量的狀況下,形成鹽化潮土亞類;在土壤水鹽來量小於去量的狀況下,形成褐土化潮土亞類。
1、典型潮土:分佈面積遍及全縣,面積較大的是楊家、西段、城關、孔鎮、楊盤、鄭店等鄉(鎮),占可利用土壤的70.18%。
潛水埋深平均2.71米,礦化度為每升1.83克。土體中、下部有銹紋銹斑,潛水位狀況左右著這個亞土類的變化,出流減弱,水位上升,失去土壤中水鹽平衡時,將導致土壤鹽化,反之向好的方面發展。
2、鹽化潮土:分佈於鐵營、王寨子、蛤蟆窪等大型窪地的邊緣、丁塢、郭家、胡家、楊安鎮、花園等鄉(鎮)的緩平坡地中、下端及窪坡地帶,面積占可利用土壤的20.5%,輕、重度鹽化潮土面積小,中度鹽化潮土面積大。潛水埋深平均2.74米,礦化度為每升2.28克,土壤中還有過量的可溶性鹽分,氯離子達到了6.93ML/100克土,加之土壤容重偏大到1.38克/立方厘米,有機質含量低到0.7%,孔隙度小到47.9%,毛管孔隙度大到38.6%,造成土壤脊薄、板結、通氣性差、蒸發量大、地表積鹽過多,抑製作物出苗和正常生長。
3、褐土化潮土:分佈在三間堂鄉以以南、大徐鄉以西、朱集鄉以北的河灘高地上,馬頰河沿岸也有零星分佈,面積為58,224畝,佔全縣可利用土壤的4.45%。潛水埋深平均3.29米,礦化度為每升1.73克。地下水出流量大,表、心層淋溶作用強,沒有鹽化威脅,是農業土壤的精華。
鹽土類多分佈於窪坡地、淺平窪地和槽狀窪地上。鐵營窪邊緣,胡家鄉局部分佈較集中,楊安鎮、劉武官、張屯、寨頭堡等鄉(鎮)有少量分佈,可利用土壤佔全縣可利用面積的4.27%。根據鹽分組成成份的不同,分為白潮鹽土和油潮鹽土:白潮鹽土地表積有白結晶物,鹽分組成以氯化物、硫酸鹽為主。油潮鹽土俗稱油鹼,鹽分以氯化物或硫酸鹽氯化物為主,吸濕性強,呈灰暗色,孔隙狀況不良,土壤板結,水、氣、熱失調,不從根本上改良不宜耕種。
風砂土類分佈在決口扇形地上,由河流決口歧流沉積物形成。可利用土壤佔全縣可利用面積的0.53%。潛水埋深平均5.18米,礦化度每升0.89克,有機質含量很低,僅0.33%,土壤容重太大。土地瘠薄,不保水保肥,風蝕嚴重,易受風災和乾旱威脅。

自然資源


植被

樂陵縣按生態環境,屬闊葉落葉林帶。因耕作歷史悠久,天然植被被破壞殆盡,以次生植物為主。據1982年農業資源調查,林木覆蓋率為4.85%。
氣候和土壤條件宜林,次生植被種類豐富。據統計,境內以楊、柳、榆、槐等用材樹種為數最多,其次,桐、臭椿等,數量較大。在經濟林中,棗樹為大宗,遍及全縣。此外,水果林、香椿林、枸杞林等在部分鄉(鎮)也佔有一定地位。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勞動人民因地制宜地引進了許多農作物和經濟作物。
縣境內河岸、村落以夏綠闊葉樹木及喬木為主;鹽鹼地有鹽生植物群落;荒地上多自然復甦的禾木科白草、黃冠草(毛草)等。

動物資源

樂陵市境內野生動物主要有:狐、兔、獾、鼠、黃鼠狼、蝙蝠、鷹、烏鴉、喜鵲、麻雀、啄木鳥、貓頭鷹、燕子、鵪鶉、布穀鳥、婁魚、鯽魚、鯉魚、泥鰍、草魚、鱔魚、黑魚、蚌、蝦、蟹、鱉、蜂、蝶、蜻蜓、蟬、蟋蟀、蜘蛛、螢、蚯蚓、蜣螂、蟈蟈、螞蚱、螻蛄等。飼養動物主要有:牛、馬、驢、騾、豬、羊、貂、狗、貓、兔、梅花鹿、雞、鴨、鵝、鴿、蠶、蜜蜂等。動物類藥材資源有:土元、鱉頭、鱉甲、桑蛸蟬蛻、水蛭、虻蟲蠐螬、胎盤、壁虎、驢皮、蜂蜜、大將軍、雞內金、刺蝟皮、地龍等。

水資源

樂陵市水資源可利用總量1.51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為247立方米,是山東省人均佔有量的61%,僅為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0%。境內年平均降水量為527.1毫米,年平均徑流深為49.5毫米,徑流量為5802.2萬立方米,人均徑流量95立方米,佔山東省人均徑流量383立方米的28%。由於受降水的直接影響,年內變化大小不均,83.5%的徑流量集中在6月至9月,以供水形式排走。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樂陵市轄4個街道、9個鎮、3個鄉。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371481001000市中街道
371481002000胡家街道
371481003000雲紅街道
371481004000郭家街道
371481100000楊安鎮
371481101000朱集鎮
371481102000黃夾鎮
371481103000丁塢鎮
371481104000花園鎮
371481105000鄭店鎮
371481106000化樓鎮
371481107000孔鎮
371481108000鐵營鎮
371481200000西段鄉
371481201000大孫鄉
371481203000寨頭堡鄉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樂陵市戶籍總人口72.2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7417人,人口出生率9.94‰,全市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例為110.35:100。當年死亡人口4420人,死亡率4.4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53‰。年末常住人口65.5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27.39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1.76%。
2021年6月,德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樂陵人口數為559166。

經濟


綜述

2016年,樂陵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38.5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5400元,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01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08.1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93.41億元,增長11.3%。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15.4:46.8:37.8調整為15.5:45.3:39.2,第三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了1.4個百分點,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截至2016年底,樂陵市有個體、私營、農合戶數47087戶,同比增長20.6%;個體、私營、農合從業人員20.5萬人,同比增長12.4%;個體、私營、農合註冊資金255.52億元,同比增長45.1%;民營經濟營業收入1169.5億元,同比增長15.8%。私營企業戶數5389戶,同比增長29.8%,私營企業從業人員98209人,同比增長4.9%,私營企業註冊資金193.67億元,同比增長55.9%;私營企業營業收入1047.04億元,同比增長15.5%。
2016年,樂陵市規模達到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51個,投資規模達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37個,過億元的項目99個,過5億元的項目5個。完成投資額236.71億元,增長13.5%,新開工項目143個,占投資項目個數的94.7%,完成投資額201.46億元。第二產業投資項目個數131個,完成投資205.23億元,第三產業投資項目個數20個,完成投資31.48億元,第二產業投資佔全部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86.7%。
2016年,樂陵市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06億元,同比增長8.5%。全市財政支出26.24億元,同比減少11.5%。
2016年,樂陵市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16913元,同比增長11.6%。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2751元,同比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2元,比上年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為9555元,同比增長13.4%,家庭經營性收入為10742元,同比增長3.3%,財產性收入為1279元,同比增長13.9%,轉移性收入為1175元,同比增長8.2%,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13878元,同比增長10.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家庭經營凈收入4580元,同比增長7.5%,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7.1%;工資性收入5581元,同比增長10.6%,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3%,工資性收入高出家庭經營純收入1001元,成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378元,增長10.7%,其中,食品、煙酒支出3091元,增長10.3%,居住支出3091元,增長8.2%,醫療保健支出730元,增長17.5%,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539元,增長14.3%。

第一產業

2016年,樂陵市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81.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98%。糧食總產95.53萬噸。小麥、玉米單產分別達539公斤和586公斤。棉花種植面積1.78萬畝,比上年減少40.67%,棉花總產量1777.68噸,同比減少34.86%。全年肉類總產量8.32萬噸,同比增加4.0%,其中豬肉產量4.6萬噸,同比增加2.9%。水產品產量4.2萬噸,同比增長13.51%。
截至2016年底,樂陵市農用機械總動力103.6萬千瓦特,增長0.9%。機收面積達到11.5萬公頃,有效灌溉面積7.0萬公頃。
2020年8月,入選農業農村部“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第二產業

2016年,樂陵市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4家,實現增加值137.8億元,比上年增長6.65%。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30.6億元,增長24.3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1.5%,比上年提高1.28個百分點。
2016年,樂陵市輕工業完成總產值552.6億元,增長10.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57.37%;重工業完成總產值409.6億元,增長17.3%,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2.63%。
2016年,樂陵市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有210家,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13家,銷售收入過30億元的企業5家;過億元企業銷售收入合計937.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98.93%。汽車零配件、體育器材、五金、農副食品加工四大行業實現產值達到447.36億元,占我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6.49%,比2015年提升2.3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達99.95%,實現產品銷售收入947.4億元,增長15.2%;實現利潤45.1億元,增長8.9%;實現利稅61.3億元,增長2.86%。
截至2016年底,樂陵市具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9家,從業人員為4810人,完成產值13.16億元,增長31.85%。

第三產業

截至2016年底,樂陵市有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25家,完成投資11.45億元,同比減少10.19%;商品住宅完成投資10.1億元,同比減少4.83%,占房地產開發投資比重的88.21%;商品房屋銷售面積45.1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74%。
2016年,樂陵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5.18億元,增長11.1%。其中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3.38億元,增長10.85%;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1.8億元,增長11.85%。批發零售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5.91億元,增長10.6%;住宿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51億元,增長14.61%;餐飲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6.76億元,增長13.7%。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企業達到101家,其中,年銷售額(營業額)千萬元以上的限額以上貿易企業77家。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6.74億元,比上年增長11.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75億元,增長36.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3.61億元,增長15.3%;汽車類零售額9.01億元,增長15.8%。
2016年,樂陵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74823萬元,同比減少27.5%;其中出口147646萬元,同比增長10.2%,進口27177萬元,同比減少74.7%。實際利用外資1236萬美元,同比減少17.9%。
2016年,樂陵市郵政業務總量4723.24萬元,同比增長23.95%;固定電話用戶3.6萬戶,同比增長50.0%,行動電話用戶發展到33.3萬戶,同比增長3.74%,其中:移動用戶22.73萬戶,聯通用戶9.0萬戶;電信1.6萬戶,網際網路用戶達到7.44萬戶,增長65.33%。
截至2016年底,樂陵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95.29億元,比年初增加21.61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53.1億元,比年初增加17.62億元;年末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28.57億元,比年初增加6.72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餘額41.71億元,較年初增加3.78億元。

文化


傳統節日
春節我國古代以臘月初八為年,南北朝以後改為歲末一天過年。辛亥革命后,國民政府宣布使用公曆,同時將舊曆年正月初一改為春節。解放前,“除夕,易門神,換桃符,貼春聯,祀天地、祖先”,外出不歸視為不孝。是日,早起去村頭“請已故先人回家過年”;中午“供祭天地神靈”;傍晚湊柴於街前、村頭點火,老幼圍烤,謂之“烤末陽”以示延伸時日,象徵興旺之日;晚上全家聚飲,吃花生,謂之“守歲”與“分歲”,至半夜吃水餃,謂之“辭歲”。吃水餃前,幼輩叩拜父母尊長,謂之“拜年”,飯後同族鄉里互拜,下午或次日清晨同族聚至祖墳燒紙叩頭,鞭炮齊鳴,謂之“上年墳”。解放后,易門神,祭天地等迷信活動逐漸廢除。除夕全家聚飲暢談於半夜方眠,吃水餃多改為黎明。飯前,鞭炮齊鳴,幼輩給長輩拜年,飯後同族鄰居互相走拜問好。機關、團體、學校於節前多舉行春節茶話會,開展擁政愛民,擁軍優屬等活動。正月初一多舉行團拜或互相走訪。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亦稱上元節,始於西漢文帝元年。解放前,“元宵節張燈火,放花炬,酒筵樂歌競為歡會凡三日。十四日主麥,十五日主谷十六日主豆,月明風,收燈也,有風為歉,無風為豐”。是日“女子以跳繩為戲,名日跳百索”。十四至十六日3天,男子盛飾遊街登城過橋,日昕始散,名日“走百病”。富裕之家,晚上吃元宵。解放后,城鄉多進行各種文娛活動,如龍燈、獅舞、高蹺、秧歌、小戲、武技等。棉區則多放煙花以慶棉花豐收。亦有放燈者,但不普遍。
填倉日解放前,於正月二十五日,“黎明羅灰末於院中,畫地作囤,置谷少許於內為豐登兆,名日打囤,以糕祭倉神”。解入后,仍沿舊習,但不普遍。
二月二解放前,每逢農曆二月初二,為“龍抬頭之日”,以菜引子謂之“龍球”,以麵條或飴餉謂之“龍鬚”供祭龍神。解放后,此節逐漸消除。
寒食節汪明節前一天。解放前為紀念春秋時期介子推偕母陷於綿山,晉文公重耳求之不得,入火促其出山,不料焚死,故此日禁火寒食。是日,老幼習吃事前做的“炒麵”。解放后,此俗逐漸消除。
清明節解放前,為祭祖掃墓之日。解放后,家村仍有此習。而機關、學校為緬懷先烈,到革命烈士墓、烈士陵園舉行紀念活動,已成習俗。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逝世紀念日,亦稱天中節。解放前“戴彩符艾,虎節門符,插艾葉於戶,以紅綠線造百索系兒童臂,日“長命縷”,以竹葉裹黍糯做粽名角黍(粽子)相饋。飲葛莆雄黃酒,用酒灑牆壁以避五毒,午時采面草為膏療諸毒”。解放后,仍有吃棗子的習俗。
天貺節解放前,每逢六月初六“曝書帙、及服,農家掛線于田間”以祭孫光賜福。解放后,該日在農村仍有曝晒衣物、糧食,以防蟲蛀之習。
中元節谷稱七月十五。解放前,每逢農曆七月十四(謂之鬼節)。祭祖先、用蒸包上墳。解放后,農村少數人仍有祭祖習俗。
仲秋節農曆八月十五。解放前,“設瓜果月餅祭月,婚姻家饋送瓜餅為應節時物,會親朋月下歡嘗”。解放后,仲瞅佳節,金家團聚,慶祝豐收,改善生活,夜間飲酒“圓月”,親朋互相饋贈月餅的習俗很盛。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解放前,“登高遊玩,賞菊,飲茱萸酒,又用面為糕五色錯雜”,以除“不祥”。解放后,多在此節前後舉行物資交流大會,開展敬老活動等。
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解放前,“八日為臘,是日,雜五穀果食合而煮”謂之臘八粥,食之可“避災去病”。討飯人至可賜其一碗,亦稱善粥。解放后,農村仍有以棗、粘米和諸豆煮粥吃的習俗。
小年節農曆臘月二十三。解放前,以麥芽糖瓜和棗粘糕祭灶王,祝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地隆吉祥”,謂之矢灶神,家人處出如有不歸者不辭灶,節后清掃房間。解放后,祭灶活動逐漸消除,而農村逢此節蒸食棗粘糕,清掃房間,準備過年的較為普遍。
喜慶婚事
傳統喜慶民間的傳統喜慶:一是“送喜”,即婦女生小孩后,親朋攜帶雞蛋等營養食品登門送喜慶賀。還有慶“十二”的習俗,即小孩生下12天,親朋登門送喜慶賀。二是慶“百歲”,嬰兒滿一周歲,其外祖將嬰兒母子接去過生日,謂之走“百歲”和慶“百歲”。三是祝壽,老人到60歲后,每逢生日,其子女親朋帶酒肉和長壽糕等登門慶壽。
婚事解入前,訂婚靠“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其方式是“通媒的結姻緣,男家投啟日通啟,女家回啟日允啟,男家納幣女家日聘禮”,講的是門當戶地,論的是身世田園,並多系早婚,男十一二歲即娶,女十六七歲即嫁,有的貧家之女不足10歲就去婆家當童養媳。迎親,男家備官轎各1乘,男乘官轎,伴隨鼓樂到女家迎娶,謂之大娶。只備花轎1乘,無鼓樂則謂小娶。婚禮,在院內天地堂前設香案、置香斗、插弓箭、系紅綢,新娘蒙頭服、蹈紅毯,拜天地后,方得入洞房行“合包禮”。二日拜家廟及翁姑與夫家尊長。三日拜同族與鄉里,謂之“拜三”。“女家送酒饌進舅姑,謂之送大飯”等等繁雜禮節。解放后,青年男女逐漸做到婚姻自主,在工作或學習中建立感情,經他人介紹,互相了解。訂婚形式,多數以互贈禮物,照訂婚像,男女互相走房認親,亦有沿用舊習的,謂之“過號”,藉以酬謝介紹人。結婚儀式改為騎馬騎驪,騎自行車。近年來,乘汽車結婚者漸多,也有的旅行結婚或舉行集體婚冖,還有的女娶男。喜事新辦的習俗,深受群眾稱讚。但也存有多要彩禮,設紅櫃收喜禮,大宴賓朋等不良風氣。
社會新風
城關鎮趙衚衕村退伍軍人卞建華,退役前在涴是軍區某部任代理排長。1974年元旦,他在吉林省福松縣萬良公社向陽村值勤,聽到在山上勞動的群眾高呼:“猛虎吃人了”!他立即和戰士王洪學衝上山去。當他倆從老虎口裡救人時,老虎又咬住了王洪學的腿。這時卞建華毫不猶豫,縱身衝到近處,將虎擊斃,救出了王洪學。瀋陽軍區司令部給卞建華記了二等功,並頒發了“英勇打虎,為民除害”的嘉獎令
1985年2月4日,縣委機關兩名兒童在冰灣里玩耍,落於冰窟之中,被樂陵一中初二二班學生劉勝德、王強發現,他倆和適遇的一名工人跳入冰窟,把兩個兒童拖向灣邊脫險。劉、王身上被冰划傷多處。被救兒童家長和廣大幹部群眾深受感動,縣人民政府和學校給予表彰獎勵,《大眾日報》對其事迹進行了報導。
1984年5月,國勞交通飯店臨時工杜茂武拾到提包1個,內有現金3000元和一些購銷憑證;1985年4月10日,城關建築隊青年工人張雲會在上班途中拾到現金5000元;同年10月4日,楊家鄉楊家村農民楊支農拾到錢包1個,內有1,000元的存款折,20元現金和時找到了失主,受到了有關部門的表揚。
朱集鄉大常村孤獨老人常梅村,年過八旬,一隻眼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常玉貞、劉秀娥等13名婦女,幾年來把照料老人的任務包了下來,輪流給老人做飯、挑水、拆洗衣服,老人病了爭相侍候。
丁塢鄉宋家村婦女崔子和是烈士家屬,因年老孤身,於1967年被接至縣烈屬,因年老孤身,於1967年被接至縣烈屬養老院供養。她進院后一身不閑,經常替20多名老人拆洗被服,照料腿腳不便的老人。更可惜的是她還先後承擔撫養了4個孤兒,有的已經參加了工作,有的已入校讀書。
朱集鄉小田村楊蘭香父母雙亡,拋下她和兩個弟弟。為了照料弟弟成長,自願晚婚。1967年,她已38歲,先後給兩個弟弟辦完婚事後,自己才結婚。其丈夫前妻病故,拋下2男1女。蘭香對3個孩子視如親生。自己婚後懷孕主動流產,做了絕育手術。現3個孩子已長大成人。
黃夾鎮安子楊村魏秀蘭,其婆母病故后,為使公爹安度晚年,說服老人,託人給公爹找了個老伴。婚後,她外外關心體貼二位老人。
城關鎮楊少白村張鳳閣,自幼痴獃,並患有癲癇風,4歲喪父,母親改嫁,長期流浪在外。1981年臘月二十三日,本村社員除金生把他領回家中撫養。新家庭的溫暖,使得病情逐漸好轉。
縣委、縣府文明單位建設:1982年3月,全縣開展了第1個“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先後建立了1,000多個學雷鋒小組,湧現出好人好事2萬多人次,評選出先進集體250個,先進工作者1,500多名。1983年10月,縣委、縣府貫徹了“積極領導,熱情支持,講求實效”的建設文明單位(村、鎮)的方針。1984年,具體規定了創建文明單位(村、鎮)“五抓五治五變”的要求(即:抓思想教育,治舊變新;抓文明科學,治愚變智;抓環境衛生,治臟變凈;抓社會秩序,治亂治安;抓行產發展,治窮變富)。1985年,全縣評選出文明村鎮211個,文明單位66個。
樂陵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周代以前為青兗地界,西周屬幽州,春秋戰國為齊燕地界。秦為齊郡地,屬於厭次縣。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縣,屬青州部平原郡。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置樂陵郡,縣屬之。三國初同東漢,后改國,治厭次,縣屬之。晉屬樂陵郡,北魏初屬義興郡,后改屬滄州樂陵郡,隋初廢樂陵郡,縣屬渤海郡,開皇年間先後改屬滄州、棣州,大業年間又先後改屬滄州、渤海郡。唐屬棣州,后改屬滄州。宋屬河北東路他州景城郡。元屬河間路滄州郡。明屬山東布政司濟南府武定州。清屬武定府。民國初期屬山東省府。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先後屬津南署、渤海行署一專署和滄南專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後屬滄南專署,德州專署和惠民專署。1958年12月,樂商合縣定名商河縣,先後屬聊城專署、淄博專署。1960年1月,改名樂陵縣,1961年9月,樂商分縣,屬德州專署。1988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
樂陵人才輩出,代有名人。漢有名書法家朱燈,東晉有文學家王歡,南寧有右丞呂頤浩,清有經學家董養性、著名中醫牛履祥。民國時期,有著名抗日將領宋哲元,著名武術家尚雲祥。現任中國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楊文昌,原國家文物局長、當代著名書法家孫軼青均是樂陵籍人。

地方特產

鄭店馬蹄燒餅
用麵粉、食用油、芝麻,經過特殊工藝烤制而成。因其形如馬蹄而得名。
馬橋豆腐
用大豆精製而成。細膩、嫩白,富有彈性,生熟均可食用。
張屯熏肉
品種有熏雞、熏鴿子、熏野兔、熏雁腿、熏豬下水,熏牛肉等。煮熟後用白糖經過特殊工藝熏制而成。
劉武官豆腐皮
經打漿、高溫、去渣、結膜而成,豆腐皮可製作多種多樣的葷素佳肴,既可充作家常便菜,也可用與各種宴會酒席。
奎台窩頭
奎台有著一種風味民間小吃“小米窩頭”,該地的小米窩頭色澤鮮黃、口味香甜。用小米麵、黃豆面或其他雜糧面做的食物,略作圓錐形,底部有窩兒,便叫窩頭。奎台窩頭,製作出十幾種菜系,代表作有蝦醬窩頭、園菜窩頭等,並被山東美食協會授以“山東名小吃”稱號。

文物古迹

明洪武二年文廟大成殿
樂陵文物古迹較多。古遺址主要有龍山文化遺址“五里冢”、西漢樂陵故城“魏王
樂陵
樂陵
城”、東漢般縣故城、北宋樂陵故城“咸平鎮”、隋代永州城和金堤遺址等。其中“五里冢”遺址,古建築有明洪武二年修築的文廟大成殿,殿前有清乾隆年間所立康熙平定準噶爾叛亂的《御制太學碑》。市文化館庫存和私人收藏的歷代陶古書畫達3百多件。其中惠王冢出土的漢代陶樓、陶雞,造型精緻,為山東省歷史博物館收藏;原楊家鄉(現屬黃夾鎮)小史家村出土的北齊《刁薄墓誌銘》磚,明末大書法家邢侗《來禽館真跡》、《瑞露館刻石》,義和團所用寶劍,抗日戰爭時期二十九軍的大刀片等,都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樂陵奇異---海市蜃樓
清乾隆二十七年《樂陵縣誌》載:“馬家窪積雨初晴,煙霧繚繞,幻化如層,城出沒隱見,恍惚人煙景象,望之如蜃樓海市,然不可數遇也。”
1962年4月某日,大韓家村北窪,黎明前煙霧繚繞,隱現一片黑糊糊的城市。隨天色發亮,現影越來越遠,建築物線條開始清晰,顏色逐漸變淺。日出后,煙霧全消。此次海市蜃樓近3個小時。
奇光
1984年,農曆七月下旬一天晚9點在左右,楊盤西北方向,由地面浮出1束綜紅色煙霧,東西寬1公里許。后變蘑菇雲樣緩慢浮動上升,逐漸呈紅色,頃刻又變為菊黃色,升高百餘米,村民出屋仰觀。約10分鐘后,變為1道彩虹般光環,慢慢向東南方顫抖移動,逐漸消失。

交通


樂陵市位於“黃三角”高效生態區最西部,地處以濟南為中心的省會城市群、以天津濱海新區為中心的環渤海經濟圈和“黃三角”三大經濟板塊的複合帶上,是“黃三角”、藍色半島經濟區、環渤海與西北腹地能源基地聯接的重要節點。樂陵200公里半徑內擁有天津、黃驊、濱州、東營四個港口,德濱高速以及正在建設的京滬(濟樂)高速和德龍煙鐵路在樂陵境內縱橫相交,設有4個高速出入口和1個鐵路客貨運站,列入山東省十二五規劃的環渤海高等級公路與京滬高速樂陵北出口相交,314、315、247、248四條省級道路貫通全境。自樂陵城區40分鐘可抵達濟南國際機場、一個小時抵達港城天津、兩個小時抵達首都北京。
截至2016年底,樂陵市完成公路客運量1788萬人,同比增長63.29%,客運周轉量19797萬人公里,同比減少10.59%;公路貨運量1545萬噸,同比增長8.27%,貨運周轉量309130萬噸公里,同比增長8.25%。全市營運車輛達到4576輛,其中,營運客車195輛,計程車199輛,營運貨車4182輛。

社會


科學技術

2016年,樂陵市企業獲批實施國家重大科技計劃2項、省級科技計劃9項、德州市人才團隊引進計劃2項,獲得無償扶持資金2678萬元。全市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實現專利申請890件,其中申請發明專利187件,列德州市各縣市區第一位,實現授權專利419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52件;企業科技成果獲得德州市科技進步最高獎1項、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底,樂陵市共有學校150處,其中小學118處,初中29處,高中1處,完全中學1處,九年一貫制學校7處,職業中專1處,在校生76733人,教職工5499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底,樂陵市共有文化館1處,圖書館1處,鄉鎮文化站16個,社區(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95個。2016年完成了9個鄉鎮、街道歷史文化展館建設。文藝團體1個,全年送戲下鄉1064場,移風易俗下鄉演出483場,周末劇場60場。市圖書館藏書已達11萬冊,圖書借閱達37000冊次,閱覽室閱讀達22000人次。市文化館在免費開放的同時,積極開展免費業務輔導和培訓,2016年,市文化館培養繪畫學員600名,書法人員140名,並積極推進廣場舞培訓“千人工程”,培訓廣場舞文藝骨幹1000人、文藝骨幹1000名,創辦了“玉東教快書”培訓班,培訓說唱藝術愛好者200餘名。
截至2016年底,樂陵市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廣播播齣節目套數1套,平均每日播音時間17.5小時;電視節目套數4套,平均每周總共播出時間490小時。有線廣播電視用戶8.8萬戶,通有線電視社區491個,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都達到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底,樂陵市共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24個,民營醫院3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站7家,城區診所28家,村衛生室350家,衛生技術人員3196人,其中,執業醫師729人,執業助理醫師303人,註冊護士926人,鄉村醫生850人。

體育事業

2016年,樂陵市擁有運動場所401處,其中大型體育場館2處,籃球場233處,乒乓球活動室261處。全年舉辦運動會21次,其中職工運動會8次。

城市建設

一、高起點規劃,科學描繪城鄉發展藍圖
樂陵
樂陵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和先導,是城市建設的框架和藍圖,決定著城市資源的運行效率、城鎮的整體布局和品味。樂陵市城市建設工作始終堅持把規劃放在第一位。一是系統地搞好城區規劃。在完善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區域規劃和地下管網設計規劃的編製工作。在編製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統籌好城鄉發展全局,處理好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的關係,體現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觀和市場規律的要求,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方便市民群眾,完善城市功能。突出道路規劃,對環城路、興隆大街、振興路等城市交通主幹道,精心構思,精心策劃,搭好城市的交通骨架。精心塑造城市風格,突出城市的特點,注重建築造型、色彩風格的協調一致,力爭每一座建築都有特色,每一塊綠地都有品味,每一片區域都很和諧,使我們的城市家園更加美麗,更加顯示出棗鄉人文、自然景觀的特色。二是認真搞好鄉村規劃。按照“強化功能、突出特色、繁榮經濟、聚集人口”的要求,充分考慮到鄉鎮駐地的區位、交通、經濟特點,加快鄉鎮駐地的規劃進程。規劃中把鄉鎮工業園區、民營經濟創業園規劃建設考慮進來,突出中心鎮的發展帶動作用,把鄉鎮駐地規劃建設成鄉鎮經濟發展的“龍頭”和民營經濟的“繁榮帶”,目前16個鄉鎮、街道的駐地規劃已基本完成。同時,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重點,加快了村莊規劃進程。加大對強村、大村、區位好的村莊規劃編製的投入力度,年內可完成全市30%以上村莊的規劃編製,到2008年全部完成1089個行政村的規劃編製。三是理順規劃管理體制。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評審、政府決策“三位一體”的規劃審批機制,積極推行“陽光規劃”。樹立“規劃一支筆,規劃一盤棋”的思想,理順市區規劃、建設、管理體制,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作用,實現整個城市科學、有序建設和快速發展。按照“窮建設、富規劃”的原則,突出規劃的前瞻性和科學性,捨得花大錢,敢於請名家高手,確保了城市發展藍圖的高水平、高起點、高定位。
二、高品位建設,打造優美的城鄉環境
一是跳出城建抓城建。全面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城鄉建設水平。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同等資源條件、同樣的優惠政策,哪個地區的發展基礎環境好,就越能吸引資金、人才等各類要素向這個地區流動。因此,市委、市政府號召全市上下、各級各部門都要放開眼界,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把城鄉建設推向全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前沿,緊緊把握城鄉建設為經濟建設服務、為社會發展服務這一根本宗旨,全力實施“帶動型”城建,下大氣力,花真功夫,全面加強城鄉建設,增強載體功能,以良好的城建環境來改善投資環境,依靠高品位的城鄉環境,帶動高質量、高速度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二是著力打造優美的城市環境。下大力氣解決違法違規建設、“城中村”拆遷改造等城市建設中的突出問題;注重抓好城市重點工程建設,實施了城市“藍天”工程、“碧水”工程、“綠化”工程、“暢通工程”和“美化”工程。通過實施以上幾大工程,全面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檔次;強化精品意識,建設精品工程。做到一磚一瓦精挑細選,一石一棱精雕細刻,一草一木精養細護,達到建一物、亮一點,建一路、亮一線,建一組、亮一片的效果,充分體現城市風貌和建設水平;同時,高度重視施工安全和建築質量,安全生產沒有禁區,城區內各類工程,無論是自建還是招商引資來的,都嚴禁無資質施工、無圖紙施工、無檢測施工。堅決實行建築工程招投標制度,對層層轉包、坑害群眾利益的違法行為堅決查處,以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
三是打造和諧的人文環境。市民是城市建設管理的主體,是城市的靈魂。一個城市建設管理水平的高低,形象的好壞,除了硬體設施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市民的素質和文明程度。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八榮八恥”的先進思想提高市民素質,實現人與自然、人與城市、城市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樹立文明城市的形象。在市電視台開闢了《社會公德》欄目,大力褒揚關心城市、愛護城市的先進典型,抨擊破壞城市環境、阻礙城市發展的反面典型,逐步提高廣大市民建設美好家園的意識,為創建和諧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高效能管理,打造全新的城市面貌
管理是建設的深化和延伸,城市“三分在建設、七分在管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是提升城市品味、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城市發展的迫切需要。我們注重把突擊性集中治理和經常性日常管理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四個提高”,全面做好“三個強化”,確保廣大市民生活在一個整潔、乾淨、優美的環境中,能夠長期享受環境整治帶來的實惠。
“四個提高”:一是抓好綠化“量”的提高。以創建“森林式、生態型、景觀化”的綠色城區為目的,以增加綠量為突破口,打開透景牆,綠化好辦公區及其門前區域,大力實施綠化工程,藉助各方力量,倡導全民參與,實現了城市綠化工作的新突破。二是抓好凈化“面”的提高。以消除無主垃圾、根治亂倒垃圾為突破口,在衛生保潔、垃圾清運、環衛隊伍建設、環衛設施改造等四個方面狠下功夫,使凈化從景區向小區延伸、從中心向城鄉結合部延伸、從大道向小道延伸,爭取大路小路一個樣,街區小區一個樣,市區郊區一個樣。三是抓好亮化“點”的提高。在市區內大力實施亮化工程,改造部分路段的路燈,規範廣告燈箱、探燈及霓虹燈的管理,打造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四是抓好美化“質”的提高。抓住市民關心、領導關注的車輛亂停亂放、牆外亂搭亂建、垃圾亂扔亂倒、道路坑坑窪窪、探頭店、馬路市場等頑症進行綜合治理,實現了城市面貌質的變化。
“三個強化”:一是強化執法管理力度。要求建設、城管、交通、公路、公安、工商等部門在各自的法定職責範圍內,全面提高執法水平和執法效能,對破壞城市環境的人敢管、真管、管住,對影響城市環境的事敢處理、嚴處理、處理好。在“管而不死、活而不亂”的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做到依法執法、嚴格執法、文明執法、公正執法,使城管執法工作有了新起色,形成了配套聯動、齊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機制。二是強化對各商貿市場的管理。把“划行歸市管理”作為繁榮商貿流通市場的有效手段,在建設好“十大市場”的同時,加強對各專業市場的管理。注重市場內外環境綜合整治,徹底改變以往專業市場內“商品亂擺放、廢物就地扔”的“臟、亂、差”和專業市場亂搭亂建、佔道經營的不良現象,為市民休閑購物提供了優美的環境。三是強化市民的城市意識。以開展“花園式小區”、“文明單位”、“環境優美商店”等創建活動為載體,強化城管教育,開展文明宣傳,組織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識。同時,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包衛生、包秩序、包綠化,加強門前、院邊和單位內部衛生,確保垃圾隨產隨清,全日保潔。對門前亂停亂放車輛進行規範,做到秩序井然。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到城市管理中來,努力在全市形成“人人關心城市家園,人人愛護城市家園,人人管理城市家園”的濃厚氛圍。
四、高水平經營,增強城市建設管理事業發展的活力和後勁
城市資產經營是城市建設管理髮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城市建設管理髮展的“助推器”。針對城市發展與資金不足的矛盾,全市上下創新投資理念,拓寬城市建設管理投資融資渠道,用市場經濟的辦法解決城市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努力探索以城養城,以城促城,市場化、社會化的路子。一是搞好城市經營。積極搞好城市國有土地經營,堅持政府高度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經營性建設用地全部實行公開招標拍賣,土地出讓全部實行掛牌交易。健全了國有土地儲備收購制度,對城市建設用地堅持“一個池子蓄,一支筆審批”,最大限度地盤活城市國有土地,促進土地升值、增值,為城市建設管理集聚了資金。同時,充分發揮城市無形資產的經濟效益,經營好城市基礎設施開發權、冠名權、廣告權、特許經營權,實現城市資產的滾動發展。二是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對城市基礎設施中的道路、橋樑、供熱、供水、排水、綠化、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方面招商引資上,我們不設禁區,在上級政策允許範圍內,能放開的全部放開。招商、發改、建設等部門,精心包裝篩選有潛力、有價值、有吸引力的項目,不斷充實城建招商項目庫,鼓勵和吸引外資、民資及其它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營,藉助外力加快城市建設事業發展的步伐。三是倡導市民積極參與。廣大人民群眾既是城市建設的受益者、消費者,更是城市建設的主體和建設成果的維護者。積極引導廣大市民、經營業戶強化超前意識,開闊視野,放遠眼光,積極為樂陵城市建設事業獻一份愛心,出一份薄力,凝聚全市力量,推動城市經濟的繁榮。四是創新思路,增強自身發展活力。市委、市政府要求各職能部門克服計劃經濟下的舊思想、舊條條、舊框框,“多找市場,少找市長”,積極開動腦筋,努力創造條件,到市場上找財路,千方百計挖財源,走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之路。
五、高質量服務,全面創建人民滿意的城市
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工作直接面對每個市民,關係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是建設管理的立足點和著力點。一是拓寬聯繫渠道,廣泛傾聽群眾呼聲。將市民通過市長公開電話反映的問題、人大代表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群眾來信來訪等作為促進城市建設管理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有效途徑,能採取措施立即整改的馬上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採取措施逐步完善,從而激發了市民群眾的參與熱情。二是為市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大力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發展壯大社會服務組織。以提高市民的基本生活質量為目標,大力發展城市供水、供熱、供氣等市政公用事業,提高居民小區物業管理水平,為市民生產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集中力量解決行路難、入廁難、停車難、取暖難等問題,讓人民群眾舒心、滿意。三是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服務隊伍。城市管理執法部門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思想,把城市管理和轉變作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結合起來,把服務作為城市管理的著力點和出發點,在執法和管理中提高服務水平,在真誠服務中提升執法能力。不斷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嚴格內部管理,提高人員素質,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高、作風好、效率高、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城市管理幹部職工隊伍。四是大力推進行業作風建設。在電視台開通了社會服務承諾熱線,各有關部門努力做到有諾必踐,不斷在增加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標準、拓展服務領域、配套服務措施上實現新突破。同時,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突出抓好文明行業、文明工地、文明示範窗口等創建活動,提升各行業的整體形象。
六、主要措施
(一)強化責任抓調度。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級各部門和各單位都要從全市大局出發,把城鄉建設管理工作當作一項政治任務和責無旁貸的職責,全力關心、支持和參與城鄉建設和管理,為城鄉建設和管理“撤籬笆”、“清障礙”、“開綠燈”。只要是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工作,都必須不計條件、不遺餘力、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市委、市政府隨時調度工作開展情況,對在城市建設中湧現出來的正面典型,通過市報、廣播、電視等媒體大力宣傳,通報表彰;對進展不力、工作失職或者阻撓破壞城鄉建設和管理的反面典型,公開予以曝光,並進行嚴厲處罰,通過調度逼出進度、催出水平。
(二)強化督查抓落實。市目標管理辦公室和兩辦督查科制定了城市建設管理工作的分級考核辦法,將各項指標細化、量化,並定期檢查,定期考核,建立起城鄉建設管理的決策目標、執行責任和考核監督三個體系,靠上督、盯上查、跟上辦,把各級各部門的責任分清楚,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追究哪個環節負責人的責任。
(三)協調聯動聚合力。各職能部門配合程度的高低決定了城市建設工作的好壞。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只要是城鄉建設的事情,無論哪個職能部門,都必須積極配合,快辦辦好,不能推諉扯皮,更不能人為設置障礙。對職能交叉的工作,各職能部門都要積極主動地搞好協調,絕不能因自身不協調而影響工作大局,絕不能因推諉扯皮而損害黨委、政府的形象。各職能部門間建立起了配套聯動、密切配合的協調機制,形成了加快城市建設管理的強大合力。

旅遊


樂陵文廟位於樂陵城裡開元大街與興隆大街交匯處。始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現存正殿5間,綠瓦飛檐,斗拱承托。主要建築物有大成殿、後殿、戟門、欞星門等,整個建築布局嚴謹,疏密有致,左右對稱,內外呼應。后經明清兩朝的多次修葺,形成發文時的規模,整座建築物端莊大方,宏偉高大,巍峨壯觀。“道若江河,隨地盡成洙泗;聖如日月,普天猶是春秋。”文廟大門左右對聯。
咸平城故址
咸平城故址原為咸平鎮,在市西南50里鄭店鎮舊樂陵村,址長、寬皆500米。唐、宋時,縣城在故黃河(鬲津河)南,1069年(宋熙寧二年)河決,倉卒遷此,草草創城。城辟三門而無南門,原城牆內至今存一高丘,是南宋副相呂頤浩讀書處“萃賢亭”遺址。
清鄉人張繆有《呂相.“萃賢亭”》詩。至元,平章余潛曾重修城池,於北郊(今樂舊樂陵村)築“看花台”,台高丈余,可容百人,為觀花飲宴之所。明鄉人張鵬南《元台春草》詩即詠此。1369年(明洪武二年),縣丞何恆以城址窪下為由,遷富平鎮(即今治),城池亭台遂廢。
五里冢遺址
五里冢遺址在城區西南,五里冢村北30米處。冢為台形,東西長83米,南北寬31米,台高2.3米,為一阜狀。出土有石斧、石鐮等新石器時期的遺物;有骨錐、鹿角、卜骨、陶紡輪、鬲足等商、周兩代的遺物;還有漢磚、唐罐等。址西側和南面,已露出漢磚墓壁。
經省社會科學院考古隊考察,石斧、石鐮等出土處鑒定為龍山文化遺址。
遺址的發展和遺存,突破了山東省新石器時期文化分佈界限,擴大了認識原始社會物質文明的視野,對研究當地歷史有一定價值。1956年,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宣布為樂陵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77年2月23日,被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里冢遺址,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葬有11處,現存的有惠王冢、夷王冢、三女墳、二冢子、三冢子和董養性墓等.
魏王城
魏王城故址在樂陵市城東南30里處,長720米,寬420米;南北東三面有殘城斷續相連,牆高2~3米不等。為漢初樂陵第一城,兼都尉。出土有:五銖錢、銅箭頭、布紋瓦、唐佛像等。
碧霞湖
碧霞湖原名楊安鎮水庫,市委、市政府為發展當地旅遊經濟增加文化底蘊而改名為碧霞湖。公園景觀:入口廣場、噴泉、垂釣園、五龍柱雕塑、假山、荷塘、露天浴場、碧霞書苑等坐落其中,櫻花、玫瑰、月季、金銀花、枸杞、紫葉李、國槐、冬青、黑松等點綴相映。
千年棗林遊覽區
千年棗林遊覽區位於樂陵市朱集鎮,為全國最大千年原始人工結果林,先後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省級森林公園”、“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首批“山東省自駕游示範點”、“山東省旅遊攝影創作基地”。森林覆蓋率達95%,被譽為“天然氧吧”。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現已形成以結義園、名人園、百棗園、國強亞聯農莊等幾大園區為支撐,棗都碑、母子樹、望娘子樹、觀光塔等諸多景點點綴其中,集觀光遊覽、餐飲住宿、農耕文化展示與體驗、旅遊購物等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區。

代表人物


樂陵籍人在外地成就事業的:西漢著名辭賦作家東方朔、東漢擊鼓罵曹的禰衡、宋代左相呂頤浩、抗日名將宋哲元。
外籍人士在樂陵工作過的:像明代固始人許逵,在樂陵任知縣期間,剿流寇有功,得御賜擢升;清代福建人陳師孔,民國期間在樂陵任過縣長的日照人牟宜之,八路軍一一五師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肖華。
樂陵籍在本邑業績突出的:被譽為革命媽媽的劉香惠、臨終前在牆壁上留下血書的張漢卿、威震敵膽的鋤奸部長薛漢三。

獲得榮譽


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
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註:以上僅列出國家級榮譽,且不列出特色榮譽稱號
2020年12月30日,入選“第六屆山東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縣(市、區)”名單。
2021年1月,入選第一批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021年4月,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