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芷邨
寧芷邨
寧芷邨(1895-1984),民國時期愛國實業家,又名寧泉禮、寧藩齡,號子春。四川省犍為縣清溪鎮人,1922年畢業於北京法政專門學校。
解放前從事金融和實業工作,創辦了四川水泥廠(西南第一家水泥廠),創辦和通銀行,接收重慶平民銀行,創辦嘉陽煤礦。解放后曾任重慶市政協第二至第七屆委員、市工商聯執委、市工商聯常委、重慶市民建及市工商聯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工商聯合會顧問等職。1984年9月3日卒於重慶市,終年90歲。
著有《回憶四川水泥廠》 、《大華生絲公司的創立與結局》、《華西實業公司的演變》、《中國興業公司始未記》等。
寧芷邨,名宗禮,又名蕃齡,號子春,后改為芷邨。祖籍湖北麻城仙居鄉。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8月24日生於四川省犍為縣清溪鎮。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就讀於本族祠堂私塾。
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犍為縣縣城讀高小。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考人成都府中學堂。
宣統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爆發,因他家是股東,加之他在成都讀書,被推舉為犍為代表參加了四川保路運動股東大會。
民國元年(1912年)中學畢業后,回到犍為教高小,並參加籌辦了犍為中學。
民國7年(1918年)準備東渡日本留學。因北詳軍閥段祺瑞政府與日簽訂密約,將我東北和內蒙出賣給日本,激起全民抗議,留日學生也紛紛罷課回國,便取消去日念頭,轉道北上。
民國8年(1919年)考人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后改為北京法政大學)。被選為學生評議會評議長和學校《法政學報》報社社長。其間參加了五四運動。
民國11年(1922年)於北京法政專門學校畢業后,厭惡仕途,不願從政。當時正值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他想通過辦教育實現其救國理想。起初受聘任嘉定(今樂山市市中區)聯合中學教務主任,不久又任犍為視學,后改為教育局長。在位的兩年多中,為縣中學修造了新校舍,充實了師資,對教學也作了一些改進。同時創辦了一批高小和初小,使更多的兒童獲得了人學的機會。
民國14年(1925年)楊森發動“統一戰爭”,苛捐雜稅尤為繁重。寧芷邨被地方推舉為代表到成都向楊森請願,要求減免稅賦。適逢楊森正欲找人前往重慶疏通他與劉湘的矛盾,得知寧芷鄰與劉湘部下重慶衛成司令王陵基很熟悉,楊森便同意了他請願的部分要求。事後派他去重慶,由王陵基搭橋,寧芷郵代表楊森見到劉湘。劉表面以禮相待,實則虛與敷銜。不久楊森被川黔聯軍打敗逃往漢口,他便由渝返犍。途經宜賓時,受王陵基所託,往見第九師師長劉文輝,因受劉的部下、他的同鄉好友張雲芳邀請,同意任劉文輝部財務處科長。財務處遷成都后,因機構重疊,無所事事,劉文輝便委他去長寧縣當縣長年余。民國15年卸職後到成都閑居。不久,受劉文輝派遣去重慶,同劉湘交涉有關川鹽出川鹽稅提留問題。經磋商成立了21軍、24軍兩軍財務統籌處,他任統籌處科長,後任處長。由於二 劉各懷稱霸四川野心,民國21年(1922年)終於釀成“二劉”之戰,他被劉湘禮送出境去到上海。民國22年春,“二劉”之戰結束,他由上海返犍。因受實業教國思想的影響,從此決心專事經商。
民國21年(1932年),他任兩軍財務統籌處處長時,參加創建華西公司,並被選為常駐董事。同年3月,受聘任大華生絲公司總經理。因生產經營方式落後,川絲成本高質量差,無法與日本絲和江浙絲競爭。加之國際市場不最氣和地方軍閥的壓榨掠奪,一年多后終因虧折過巨而宜告停業。後幾度出川考察,致力於興辦實業。
民國23年(1934年),華西公司、華北金融界與劉湘商談修建成渝鐵路,他看準時機決定在重慶籌建西南第一-家水泥廠四川水泥廠(現重慶水泥廠前身)。由於得到官商各方人士支持,集資200萬元,寧任總經理。經過一年半籌建,民國26年4月正式投人生產,產品商標為“川牌”。該廠所產水泥對趕修川黔公路起了相當作用,並為抗日戰爭內遷人川工廠的機器安裝提供了充足的水泥,使之能及時投入生產,客觀上對抗日戰爭做出了一定貢獻。民國28年下半年,由於各種原因水泥1生產虧損漸巨,加之內部矛盾日益尖銳,寧芷部於民國29年被迫辭去總經理職務。
,民國23年(1934年),在重慶與24軍駐渝代表吳晉航合辦了和成錢莊。后擴大為和成銀行。並獨自創辦了和通錢莊,后也改為銀行。
民國25年(1936年)11月,接收重慶平民銀行。
民國26年(1937年)9月21日,川康殖業銀行、四川商業銀行、重慶平民銀行三行合併為川康平民商業銀行,寧芷邨為該行常務董事兼總經理。后因內部矛盾漸深。他退股離開川康平民商業銀行,專營和通銀行直到解放,三行合併后不久,平民銀行女職員丁雪松曾告訴他自己要辭職去延安,他同意丁辭職且一直為其保密。丁後來成為我國第一位駐外女大使。
他在國民政府中雖未任過任何職務,但趨於情勢,曾參加過各種官辦團體組織和民意機構。如受聘任川康經濟建設委員會委員,川康興業公司董事,在重慶市臨時參議會,他也曾當過幾屆參議員。
民國35年(1936年)在犍為教育界朋友支持下,還返犍競選“國大代表”,結果競選失敗。
民國34年(1945年)12月在著名學者黃炎培先生動員下,他參加了民主建國會,並被選為該會首屆理事會理事。
民國35年(1946年)初秋,周恩來通過辦<《新民報》的陳銘德邀請胡子昂、劉航琛、劉正華、補熙修等重慶工商金融界的代表人士在大溪溝寧芷邨別墅談話。當時雖有風險,但他毅然答應了。期間周恩來講了國內外形勢,希望他們投身到人民民主解放運動中去。通過這次談話,他看清了時局,堅定了後來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心。
解放后曾任新華保險公司經理。后因中國人民銀行將其接收歸併到上海,他不願離開重慶,故轉到大來肥皂廠任經理。公私合營后,該廠改為重慶牙膏廠,他任副廠長至1978年退休。
1984年9月3日卒於重慶市,終年90歲。
1960年民建、工商聯成立老人會,組織工商界老年人徵集和撰寫工商史料,寧芷邨以主要精力投入了這項工作。並陸續撰寫了《回憶四川水泥廠》.《大華生絲公司的創立與結局》 、《華西實業公司的演變》、《中華興業公司始末記》和有關辛亥革命的《成都學生兩次罷課親歷》《犍為光復與胡譚》。還與人合撰了《 川康平民商業銀行述略》《劉航琛其人》等八篇史料文章,為研究我國民族資本的發展變化、研究經濟史近代史提供了一些參考資料。
寧芷邨故居位於犍為縣清溪鎮建新街41號,與其弟故居“鐵門坎”是清溪古鎮最為典型、最為完好且規模最大的兩處清代宅院。
寧芷邨故居當地人稱“銅門坎”,佔地面積1970平方米,始建於清代。其門樓的樣式與智園相似,但更為高大,遺憾的是牆頭的石雕白菜,已損毀得不見蹤影。
“銅門坎”庭院由6個天井構成,最大的一個天井達100多平方米,最小的一個10多平方米。位於庭院深處,坐落著保持清代原貌的繡花樓,這一百多年前的閨房,如今在四川難得一見。
“銅門坎”的四合院格局大致未變,房屋也基本保持原樣,院內房屋柱礎的精美石雕,向人們展示著這座古宅曾經的歷史。
“銅門坎”斜對門寧芷邨胞弟的宅院,當地人稱“鐵門坎”。“鐵門坎”具有典型的川南民居建築風格。沿中軸線對稱布局的四合院里,其房屋的木撐拱是雕刻精細的龍頭,就連不起眼的房門上下木門墩,也雕刻著花鳥蟲魚圖案,這在四川古民居中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