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湯

大黃湯

大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方出《金匱》卷下,名見《普濟方》卷三一二。具有利大便,散風活血之功效。主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

組成


大黃(切,浸,湯),緋帛(燒灰),亂雞(燒灰),久炊單布尺(燒灰),敗蒲握(寸),桃仁九(皮尖,熬),甘草指節(炙,銼)。

用法


葯童量煎,湯納酒盞,黃,滓,溫服。銼敗蒲席半領,煎湯浴,衣蓋覆。須,痛楚瘥。及浴赤,勿怪,即瘀血。

功用


,散血。

主治


馬墜及一切筋骨損。

方義


《古方選注》:馳騁之時,陽鼓於上,卒然而墜,傷在於首,病頭脹頸粗,發熱體痛,故其所治有不同於平常跌扑所傷者。方中多用陳敗之物,取其伏陽而行瘀也。敗蒲席須作帆之蒲,惟鄉船中嘗以為卧具者佳,借其精神所憑,可以伏陽,且陳蒲可逐上焦瘀血;炊單布久蒸,則受湯熟之氣,可以化陽自熄,退腫除陳;亂髮療驚安神;緋帛行瘀搜傷;大黃、桃仁、甘草,即桃仁、調胃承氣二湯之義,用以掃除三焦之瘀;外用敗蒲沐浴,以逐肌肉筋骨之瘀,內外兼治。

使用注意


1、《普濟方》:“墜馬及一切筋骨損,腹中有驚風瘀血,煩悶,不省人事。”
2、本方方名,《古方選注》引作“敗蒲煎”。

附註


附方1大黃湯
組成:大黃、黃連黃柏梔子半兩
功用:《蘭台軌範》:除六經之熱。
主治:①《肘後方》;傷寒五六日以上者。②張文仲引許推然:天行,若已五六日不解,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得飲食。
出處:方出《肘後方》卷二,名見張文仲引許推然方(見《外台》卷三)
附方2大黃湯
組成:大黃、甘草、炙黃芩各二兩,升麻二兩,梔子一百枚。
主治:①《肘後方》:發背上初欲腫。②《聖惠》:熱毒生癤,五臟壅滯。
出處:《肘後方》卷五
附方3大黃湯
組成:大黃、甘草、炙黃芩各二兩,升麻二兩,梔子一百枚。
主治:①《肘後方》:發背上初欲腫。②《聖惠》:熱毒生癤,五臟壅滯。
出處:《肘後方》卷五
附方4大黃湯
組成:大黃(銼,炒)一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四十九枚,虻蟲(去翅足,微炒)三十枚,水蛭(糯米內炒,候米黃,即去米)三枚。
主治:婦人月水不利,結積無子。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六引《肘後方》
附方5大黃湯
組成:大黃三兩,梔子五十個,升麻二兩,黃芩三兩,芒消一兩。
功用:清瀉毒火。
主治:癰疽,發背,時毒。
出處:《鬼遺》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