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文樓

瞿文樓

瞿文樓(1891~1957),名書源,號困勉廬主人。著名中醫學家,中醫臨床家。河北新城人。出生於世醫之家,父瞿子安是清光緒三十年前後太醫院御醫。幼承家學,精讀《黃帝內經》、《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經典醫籍。后考入清太醫院醫學館學習四年,於清光緒三十四年以一等一名畢業。歷任太醫院恩糧、醫士、八品吏目等職。辛亥革命后,在京開業行醫。1933年受聘於施今墨創辦的華北國醫學院,講授中醫。1934年協助孔伯華蕭龍友等創辦北平國醫學院,講授中醫內科、兒科與溫病等課程。1939年受聘於汪逢春等主辦的北京醫學講習會,講授中醫。1940~1942年受聘於汪逢春等主辦的北京中藥講習所,講授中醫處方學。1956年北京中醫學院建院初,被聘為首席學術顧問。曾任中央衛生部、北京中醫學會顧問。是北京市東城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代表論著:《脈學心得》、《中醫診斷》、《處方學》、《中醫病理學·痢疾討論》、《兒科學》等。

人物關係


生平


瞿文樓出身世醫之家,父親瞿子安是光緒30年前後太醫院御醫。他幼承家學,后考入太醫院醫學館,於光緒三十四年以一等一名的成績畢業,後任太醫院肄業生、恩糧(有薪金的實習醫師)、醫士、八品吏目(相當於住院醫師)。辛亥革命以後,在北京南池子官豆腐房13號行醫開業。
1934年,瞿文樓與孔伯華、蕭龍友等創辦北平國醫學院,歷時15年,共培養學生700多名。曾被聘為北平國醫學院、華北國醫學院教授,講授《兒科學》等課程。其傳人有趙紹琴、周慕新、欒志紅、金子文等。1930~1936年瞿文樓為弟子趙紹琴講授中醫,並批改論文。
瞿文樓行醫四十餘年,診病周詳,辨色看舌尤為精細。對溫病有精深研究,強調宣暢氣機,均以引邪外出為要。治瘡瘍外症,每用調和氣血,不專恃用涼法,認為寒則澀而不流,溫則消而祛之。對眼疾治療有獨特見解和經驗。
1949年後,曾擔任北京中醫學院、北京中醫學會、北京市第二門診部顧問等。

學術思想


瞿文樓認為治病求本,詳論細參,辨色看舌,務在精細。如果治病不辨標本,不分層次,粗論病機且草草擬方,則無以言療效,甚至誤病殺人。他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反覆講述治病求本的道理,如說:“今之醫家,不審標本,不論八綱。用補藥為病家之所喜,每每錯補誤溫,病者無怨。如每見火證必涼,並言熱者寒之。不知火之初起,最忌寒涼。火郁當發,以導引為貴。瘡瘍外症,每用調和氣血,後期再以活瘀通絡,不留後患。切不可早用涼法,以寒則澀而不流,溫則消而祛之。”他的這些學術思想,對後世有很大影響。此外,對於郁證的治療,指出凡郁當開。不論氣、血、痰、食、濕,均可致郁,郁久化火,都是熱證,豈可一派寒涼?如僅憑“治熱以寒”用寒涼藥物,難免遏阻氣機,病情加重。

著作


瞿文樓著有《痢疾論》、《溫病論述》、《瞿氏醫案》、《中醫診斷》等著作。

臨床經驗


臨床問疾,瞿文樓強調“治病求本,詳論細參,辨色看舌,務在精細。”如對眼疾有獨特的見解,認為:“目雖為火戶,但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眼病根於五臟,發於六腑,雖內外原因甚多,治之仍重在辨證,不可謂目赤者火熱之邪,用苦寒泄之即可。他指出:“目為火戶,火郁發之,鬱結當宣,切忌用涼,遏其氣機,熱不解而日重矣。”又說:“肝開竅於目,雖為火戶,但非實火也,亦不儘是虛火。肝為藏血之臟,血不足,則肝陰失養,陰不足則陽必亢,亢則主熱。熱者種類繁多,有因郁而致者,有因濕阻滯絡脈者,有暴怒之後,血瘀氣滯者,有外因而引起內傷者……必須詳辨,再行施治。俗醫見風火赤眼,每用黃連苦寒之極,最遺後患。不知當須先治風熱,養血息風。”治慢性眼疾,他則多從腎水考慮,常說:“眼不治不瞎,耳不治不聾,必須詳細審辨,從本治之,否則不利於病。”
對溫病治療,強調宣暢氣機。他說:“溫病熱疾,切不可專事寒涼。

後世影響


瞿文樓與蕭龍友、孔伯華等創辦北平國醫學院,歷時15載,共培養學生700餘人,為中醫教育做出了卓越貢獻。門人弟子如趙紹琴、周慕新、欒志紅、金子文、李焯、吳靜芳、於梅君、王秋俠、王鴻士、郭乃賢、袁崇光、金世元等均為當代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