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廣順鎮的結果 展開

廣順鎮

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轄鎮

廣順鎮,隸屬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地處長順縣北部,東與白雲山鎮毗鄰,南與種獲鄉接壤,西與馬路鄉交界,北與凱佐鄉相連。轄區總面積395.71平方千米。

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置縣,為縣治。1991年,原廣順鎮、石洞鄉的石洞村、大壩村及猛秋鄉的石板村合併為廣順鎮。截至2020年6月,廣順鎮下轄6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北場社區。截至2020年6月,廣順鎮下轄6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北場社區。截至2018年末,長順鎮戶籍人口72127人。

截至2018年末,長順鎮有工業企業47個,其中規模以上29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0個。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廣順鎮建置歷史悠久。宋朝為金竹寨,元時為金竹府,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改建為金竹長官居司,八年升金竹安撫司,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改土歸流改為廣順州,清朝仍按州建制。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州置縣,為縣治,
民國三十年(1941年)廣順縣與長寨縣合併為長順縣,縣府遷長寨,廣順降為區
廣順
廣順
治,
1953年改為廣順鄉,1955年恢復廣順鎮。
1961年,成立廣順公社。
1984年,恢復廣順鎮。
1991年,原廣順鎮、石洞鄉的石洞村、大壩村及猛秋鄉的石板村合併為廣順鎮。
文化底蘊深厚,有1000多年的建城史,民族民間文化保護項目較多。

名稱由來

長順鎮歷史上為黔中產糧區,且翰林、進士人多,有“金家一門四進士,但家父子兩翰林”一說,故而稱“廣順”。

地理環境


廣順鎮地處長順縣北部,東與白雲山鎮毗鄰,南與種獲鄉接壤,西與馬路鄉交界,北與凱佐鄉相連。轄區總面積395.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廣順鎮地處苗嶺山脈中段,以岩溶中山地貌為主,位於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上,屬溶丘谷地,地勢較為開闊。平均海拔1200米。

氣候特徵

廣順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雨熱基本同季。日照較少,輻射強度弱,多陰雨天氣。多年平均氣溫14.1℃,無霜期年平均236至331天。年平均降
廣順鎮地貌
廣順鎮地貌
水量1300毫米。

水文

廣順鎮境內主要河流麻線河發源於該鎮來遠村七一水庫(原鴿子岩)龍潭,為長江與珠江分水嶺。該河於縣境內稱玉帶河,境內河長23千米,天然落差44米,年平均流量0.6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廣順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暴雨、洪澇、冰雹、倒春寒等。

自然資源


廣順鎮境內地下礦藏資源主要有煤炭、鐵、猛、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優質黏土等;境內有耕地面積5.4萬畝。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1年,轄13行政村,下設121村民小組。
2003年,原13行政村合併為4行政村、3社區,下設138個村(屋)民小組。
2011年末,轄南場、北場、廣農3個居民委員會,來遠、四寨、石板、石洞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2個居民小組、86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廣順鎮下轄6個社區和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北場社區。
廣順鎮區劃詳
南場社區北場社區廣農社區夜郎古屯社區金竹花園社區南福新苑社區
來遠村石洞村四寨村石板村馬路村青山村
高堡村花紅村核子村朝擺村洞口村鼠場村
安樂村杜鵑湖村立木村灣河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廣順鎮轄區總人口30558人。另有流動人口4213人。總人口中,男性15092人,佔49.4%;女性15466人,佔50.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4374人,佔47.04%;有布依族、苗族、水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共16184人,佔52.96%。2011年,人口出生率5.44‰,人口死亡率3.35‰,人口自然增長率2.0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83人。
截至2018年末,長順鎮戶籍人口7212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廣順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050元。
2011年,廣順鎮財政總收入948萬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74萬元,比上年增長4%。
截至2018年末,長順鎮有工業企業47個,其中規模以上29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0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廣順鎮農業總產值1.98億元,比上年增長32.1%。2011年,生產糧食4140噸。
廣順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牛年末存欄5700頭;生豬年末存欄8700頭;羊年末存欄400隻;家禽飼養量11.2萬羽,上市家禽9.6萬羽。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9300萬元。

第三產業

金融業
2011年末,廣順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896億元,比上年增長29.7%;人均儲蓄2873元;各項貸款餘額6638.72萬元,比上年增長34.2%。人身險保費收入120萬元,比上年增長17%。
電信業
2011年,廣順鎮電信業務收入80萬元。

文化


春節鬥牛
廣順大型鬥牛場
廣順大型鬥牛場
為了增加民族樂趣,春節就會舉行大型鬥牛比賽,並吸引了全國各地鬥牛愛好者前來參賽和觀看。現在每個星期六都有當地的鬥牛愛好者自發的舉行小型的鬥牛比賽。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廣順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個,農家書屋8個,藏書1.6萬冊。
2011年末,廣順鎮有衛星地面接收站1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3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100%。

教育

2011年末,廣順鎮有初中1所,在校生1675人,專任教師8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5%,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衛生

2011年末,廣順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其中疾病控制中心1個,衛生院1所;病床60張。專業衛生人員29人,其中執業醫師19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95萬人次。
2011年,廣順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4%,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9萬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廣順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7戶,人數824人,支出200.8萬元,比上年增長45%,月人均203元,比上年增長52%;城市醫療救助2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0人次,共支出2.47萬元,比上年增長44%。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72戶,人數1303人,支出111萬元,比上年增長30%,月人均71元,比上年增長26.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人,支出0.13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人,支出4.5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醫療救助19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19人次,共支岀7.09萬元,比上年增長6.6%;農村臨時救濟1672人次,支出11萬元,比上年增長7%。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98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60100畝,直接經濟損失682萬元,救災支出64萬元,比上年增長2.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4880元。
廣順鎮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343人,比上年末增加9人,其中參保職工287人,參保離退休人員56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6人和3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343人,比上年末增加13人。參加工傷保險343人,比上年末增加6人。參加生育保險343人,比上年末增加6人。

民生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廣順鎮有郵政代辦點1個。電信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13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16.7%;行動電話用戶2300戶,寬頻接入用戶500戶。
給排水
2011年末,廣順鎮城區有自來水廠1家,鋪設幹線水管20千米,生產能力2000噸/日,年生活用水30萬噸,城區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9.8%,年人均生活用水30噸。排水管道6千米。
供電
2011年末,廣順鎮城區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供電所1座,開閉所1座,主變壓器2台。10千伏線路共7條,總長度為34千米。

旅遊


廣順鎮[貴州省長順縣廣順鎮]
廣順鎮[貴州省長順縣廣順鎮]
廣順鎮風景名勝較多,除來遠神仙洞、寫字崖、馬皇坡古漢墓群,金竹夜郎侯四世祖金庸墓處,還有鎮內四大名塘:大名塘、大幹塘、海馬塘、蓮花塘;十七廟閣是:苦竹廟、關帝廟、黑神廟、五仙廟、五星閣、文昌閣、萬壽寺、昌對閣、先農壇、風火山川壇等,至今只有苦竹廟、關帝廟、五仙廟及文昌閣殘存有房架斷垣;內八景:天馬關圖、南湖秋月、靈龜獻瑞、西山夜谷、東壁曉暉、墨綠煙霞、玉屏擁翠、聖水調符;處八景:野豬鐘聲、雲峰留跡、天壇仙爐、唐帽巍峨、天橋壽雪、石燕攔關,海馬奇洞、夜郎古屯。
夜郎古都
根據最新考證,長順境內貴州八大古鎮之一的廣順鎮是古夜郎故都,即夜郎政治和軍事活動中心。夜合山古城池及附近的設施佔地約5平方公里,城池部分佔地約1000畝,東西寬0.5公里,南北長1.2公里。現古夜郎土城牆清晰可見,土城牆為泥沙建築,厚寬3-4米,最高5米左右,殘存的仍有2-3米高,已考查的總長度約有5公里。鎮內還有夜郎四世祖金庸墓。發現的(金氏族譜)和古夜郎金璽,是夜郎的又一有力佐證。
中華銀杏王
古銀杏樹據當地的但姓老人介紹,至從寫字崖發現以來,吸引了無數者前來參觀,由於一些不愛惜文物者在岩石上亂寫亂畫,原先的詩詞和岩畫從字詞上、語句上、表達上、外觀上等都發生了變化,喪失了原來文人所要表達的內涵。
在長順縣廣順鎮石板村天台組,有一棵銀杏古樹,群眾把它看成鎮寨之寶。據林業專家實測,天台古樹樹高近50餘米,樹榦胸徑23米,樹冠遮地3餘畝,需15個成年人伸展雙臂方能合圍,初步鑒定樹齡有4700多年的歷史,比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貴州福泉李家灣3000年古銀杏樹還要大,比山東省莒縣城西的浮來山定林寺內“世界最古老的銀杏樹”年齡還要長,被譽為“中華銀杏王”。2010年10月17日,在上海世博會國際信息發展網館舉辦的“長順日”活動上,上海世博會國際信息發展組織為長順4700年樹齡的銀杏樹頒發“千年貢獻獎”,長順縣將銀杏樹的種子捐贈給總部設在瑞典的世界種子庫收藏,銀杏果則製成工藝紀念品贈送給各國貴賓。
寫字崖
寫字崖
寫字崖
廣順鎮地質古老,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地上地下文物都比較豐富。由於山多崖壁多,為在崖上題字作畫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寫字崖系1978年1月省博物館考個工作者調查時發現的,寫字處為半洞穴式凹槽,空間高2.5米,長3.5米,寬1.5米。在槽內石壁上有古代、近代文人用墨書寫的漢字20餘處,雜於其間的符咒、繪畫則多以紅土為之。最早者為明洪武元年(1368)書寫,最晚者為1930年書寫,詩句多為觸景感情,也有憤世之作,如清康熙二十六年(1768年)的一首七律為:“小壑舟上依石邊,澄澄碧水映長天。兩岸乳鴉眠石竹,一池皎月墜金蓮。僧倦夕陽驚夢鶴,士憐芳草傍啼鵑。此日好景知多少?山徑靜處水總閑。”寫字崖的發現,對研究長順及貴州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依據。1992年2月23日,寫字崖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廣順鎮有320國道穿境而過,有縣道5條總長39千米。
2011年末,廣順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1千米,道路鋪裝面積49.5萬平方米;城市橋樑5座,總長度285米。

代表人物


被民間譽為“但家父子翰林”的清代名人但明倫、但仲良父子均為清朝命官,在廣順鎮曾建有但家花園,花園建築恢宏,石刻柱匾多不勝數,尚有現存的“娛樂耕讀”石雕是當時的見證之一,石雕長130厘米,高30厘米,造型簡潔,雕刻細膩,十分完美地表現了當時廣順的鄉風民俗,尤其成功地塑造了花燈藝術表演形象及花燈服飾。

獲得榮譽


2019年7月24日,廣順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20年7月,長順鎮被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