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文物工作隊
廣西文物工作隊
廣西文物考古專業機構孕育於20世紀30年代初,1934年廣西博物館成立時,便設有歷史文化部。1950年,廣西文物館籌備委員會在桂林成立。1974年,廣西文物工作隊成立,從此,文物工作隊擔負著全區文物調查、考古勘探發掘和文物保護的主要任務。共發現不可移動文物點達萬餘處。有古生物化石地點、新舊石器遺址、古城址、古墓葬、古窯址、古岩畫、古運河、古炮台等,分別出土了一大批珍貴文物,它們充分證明了向來被視為“荒蠻腹地”的廣西也有著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
目錄
進入21世紀,廣西各級文物館已珍藏有文物20多萬件。這些文物,不僅是前人留給我們的一份無以估價的巨大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且還是一部以歷史遺存為辭符著成的浩瀚史書。這些文物,追溯著人類祖先數十萬年前在廣西活動的足跡,記載著數千年來廣西的文明發展史。為此,我們特地開闢《廣西國寶檔案》欄目,逐一介紹獲得國寶一級並且在廣西出土的文物,以它們的客觀存在,向讀者介紹廣西悠久的歷史以及絢麗多彩、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翔鷺紋銅鼓
翔鷺紋銅鼓,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該鼓鼓面小於鼓胸,胸部膨大凸出,腰部收縮為圓柱形,足部擴張,大於腰,面經56.4cm,通高36.8cm,足經67.8cm,在銅鼓分類中屬石寨山類型。鼓面中心有太陽紋十二芒,芒外七暈圈,飾櫛紋、勾連雷紋、翔鷺和據齒紋,主暈為十隻銜魚飛翔的鷺鳥。鼓身九暈圈,飾有鋸齒紋、圓圈紋、龍舟競渡和羽人舞蹈圖案。第四暈圈在胸部,飾有六組羽人划船紋,船頭向右,每船六人,其中三船的划船者全戴羽冠,另三船各有一人裸體;船頭下方有銜魚站立的鷺鷥和花身水鳥,水中有遊動的魚。第六暈圈在腰部,飾八組羽人舞蹈紋,間隔以繩紋、據齒紋、同心圓圈紋帶。每組二至三人,舞人頭戴羽飾,下身系展開的羽裙,兩臂外伸,五指張開,掌心向外,上身向後傾斜,兩腿叉開,作翩翩起舞狀。舞人的上空有一或二隻銜魚的翔鷺。鼓足一側卧刻隸書“百廿斤”(銅鼓重量,實測為30750克)。
1991年1月,經全區館(所)專家審定認為:《翔鷺紋銅鼓》出自西漢時期墓葬,時代準確,是此類銅鼓斷代的標準器。銅鼓保存完好,紋飾清晰,構圖嚴謹,圖案精美,工藝水平很高,是石寨山型晚期的代表作,定為一級藏品。
1995年11月,經國家文物局全國一級藏品專家確認組研究決定,認為這面銅鼓為貴縣羅泊灣一號墓出土,對研究古代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件作品非常優秀,且是世界上銅鼓紋飾中最清晰的一面。確認為“國寶”級藏品。
楚文化在石寨山型銅鼓上的影響
羅泊灣漢墓出土的大量銅器,一方面說明廣西與中原文化有著廣泛的聯繫;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南越國冶銅、鑄銅的精湛技術。在廣西出土的大多數銅鼓鼓面的主暈中,都裝飾有鷺鳥,這些鷺鳥都睜著圓圓的眼睛,脖子向前伸出,搧動雙翅,張開扇形尾巴,圍繞太陽紋圜形飛翔。這種翔鷺紋最早出現在石寨山型銅鼓上,形象生動,寫實性較強。以鷺鳥作鼓的裝飾,大約起源於春秋戰國中期的中原地區。不過中原地區飾鷺的鼓都是皮鼓,那麼鷺鳥又是怎樣搬到廣西銅鼓上的呢?戰國秦漢時期,江南以及嶺南各地居住著眾多的越人,因其支系繁多,故統稱“百越”。西甌和駱越是“百越”中的兩大重要支系,主要分佈在今天的中國廣西和越南北部,西甌和駱越早在商周時期即於中原地區有過交往,隨著中原勢力的不斷深入,在相互交流的進程中,西甌和駱越與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逐漸趨於一致,因此,鷺和鼓聯繫起來的思想意識和藝術傳統傳入廣西也就有了很大的可能。而且鷺鳥遵守秩序,象徵著封建制度等級的不可改變,這種觀念是當時封建社會的統治者所需要的,因而被借用過來維護他們的統治,這樣,鷺鳥紋便被鑄造在象徵著統治者權力和財富的銅鼓之上。
據考證,鷺鳥與鼓結合來自於中原,就出土文物而言,木雕塗漆的虎座立鳳和虎座鳳架鼓,僅見於湖北的楚墓,尤以江陵楚墓出土得最多,在當陽、荊門楚墓中也出土有虎座鳳鳥和虎座鳳架鼓。這類鼓,被學者稱為“虎座立鳳鼓”,其實鳥形並不叫“鳳”而叫“鷺”。最早,鷺鳥與鼓的結合見於《詩經·陳風》。詩曰:“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復,值其鷺羽”。詩中反映舞者手執鷺鳥羽毛,不分冬夏,輕盈地踩著鼓的節拍,翩翩起舞於宛丘之下。由此可知,鷺鳥與鼓結合的年代不晚於春秋早期,它最先是西周分封國——陳國慣用的舞蹈習俗。以後,陳國被楚所滅,鷺鳥與鼓結合的舞蹈習俗即成為楚的習俗之一,這也許就是楚人生前時興“虎座立鳳鼓”,死後以之隨葬的由來。
羅泊灣漢墓
貴縣(今貴港市)位於廣西東南部,珠江的支流鬱江自西南向東北流貫全境。鬱江兩岸地面開闊,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就是比較富庶的地方。據歷史文獻記載,先秦時期這裡是百越族群中的西甌部族的聚居地。秦始皇統一嶺南后,設桂林、南海、象郡,貴縣屬桂林郡,是郡治布山縣的所在地。秦亡以後,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半獨立狀態的南越國,這裡仍屬桂林郡治布山縣。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在嶺南調整郡縣,改桂林郡為郁林郡,布山又是郁林郡郡治。自此以後直至隋代大業初年,布山作為郡治,前後達七八百年之久。
由於貴縣歷代作為地方一級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裡經濟繁榮,人口稠密,留下大批的墓葬。經過調查,貴縣縣城貴城鎮周圍有一個很大的古墓群。這個古墓群南起鬱江,北到七里橋,西從貴縣糖廠起,沿風流嶺、大公塘,經舊飛機場,向東到羅泊灣、南斗村和鐵路橋,分佈範圍南北2.5公里,東西7.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