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麻儀
用於理療科室的輔助治療儀器
電麻儀是一種集現代電子技術與傳統經絡理論於一體,具有經皮電刺激,電針治療及探穴等作用的儀器,操作安全簡單,療效確信可靠,廣泛適用於醫院的理療科室以及其它部門的輔助治療等。
電針起源於歐洲,1810 年法國醫生Louis Berlioz提出針上加電的想法。
1921 年Goulden E.A 醫生正式用電針治療疾病。
我國在1934 年有用電針治療疾病的報道,1951 年西安衛校朱龍玉醫生研製了第一台電針儀——“陝衛式電針機”,之後經過多次改進,出現各種版本的電針機。其中60 年代主要有直流式電針機、蜂鳴式電針機、電子管式電針機,輸出分直流電、交流電和脈衝電,波形有尖波、方波、正弦波等。
90 年代初基於集成電路電針儀器或相類似的理療儀器被廣泛應用於醫療系統。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針對專病治療的特點,同時研發計算機平台應用軟體和電針儀器,使二者結合使用,力求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根據中醫經絡學說理論,採用穴位電脈衝刺激治療多種疾病,並具有鎮痛和針麻之功效。電麻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通過電脈衝來刺激人體的多個穴位,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電麻儀對治療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腰痛、肩周炎等有良好的效果。傳統脈衝電針治療儀主要由電源、方波發生器、控制部分、脈衝波形主振部分以及輸出和指示部分組成。電針治療儀的主要性能指標包括脈衝波型、脈衝幅度、脈衝寬度及脈衝頻率。
1. 電麻儀(新型)
該實用新型電麻儀,包括主機殼體、時間控制板和電泳沖控制面板,所述主機內安裝有繼電開關裝置、電脈衝發生器和過載保護裝置,結構如圖1所示。時間控制板與繼電開關裝置相連接,繼電開關裝置、電脈衝發生器和過載保護裝置依次連接,殼體上安裝有電源開關,過載保護裝置上連接有若干導線,導線的端部上連接有導電片,導電片由導電極片和若干折邊組成,每個折邊上設有若干吸盤結構。這類電麻儀的特點為:導電片不容易脫落,導電片能長時間對準穴位,治療效果得到極大地改善,內裝有警報裝置,提高了安全性。
![圖1 電麻儀(新型)結構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f/m8fb0eb032a9327e95e44729d204cae83.jpg)
圖1 電麻儀(新型)結構圖
理療用電麻儀提供了一種使用方便、便於整理導線和電極貼片、能夠避免導線之間纏繞的儀器,結構如圖2所示。U形桿的兩個短桿與電麻儀本體前端面轉動連接,多個軸承和多個間隔套均可拆卸套裝在U形桿的長桿上,每個軸承兩端分別於對應的間隔套可拆卸連接,每個保護套外側面均開設有兩個沿保護套長度方向設置的豁口,每個保護套外側面各與兩個安裝套外側面固定連接,電麻儀本體右端面開設有凹槽,抽屜與凹槽滑動連接,多個電極套外側面上端均與掛桿外側面固定連接。特點:使用方便,避免了多個導線相互纏繞,提高了工作效率。
![圖2 理療用電麻儀結構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2/m22bdc82bff8280abe7c464119f7c6df2.jpg)
圖2 理療用電麻儀結構圖
1. 晶體管脈衝電針儀
直到1968 年晶體管電針機問世,晶體管材料使電針儀具備了體積小、重量輕、低耗能、攜帶型、震蕩性能好、安全可靠、壽命長等優點,逐漸替代了以往的電針儀,得到臨床推廣普及應用。
2. 集成電路電針儀
集成電路是把硬體設備所需的晶體管、二極體、電阻、電容等元件集合在一起做成一個體積較小的半導體晶元,並且寫入程序控制操作。其性能比晶體管電針儀更高,且經過幾代更新,硬體已經做成單片機晶元,體積更小,攜帶更方便,採用程序寫入控制操作,頻率和強度參數呈現數字化、客觀化,調節更靈敏。因其參數在鎮痛研究中較為明確,採用DD波可使內啡肽、腦啡肽、強啡肽內源性鎮痛物質都能釋放出來,鎮痛效果更強,因此在國內外臨床和科研上得到廣泛應用。
3. 嵌入式電針儀器
嵌入式電針儀器主要由CPU、外圍硬體模塊、軟體程序3 部分構成,其中軟體程序又分為嵌入式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系統兩大部分。嵌入式操作系統通過裝卸某些模塊來達到系統所要求的功能,操作系統可更新、卸載,並可以基於系統開發獨特功能的應用軟體。其最大優點是採用軟體系統控制電針,電針性能的穩定性和精確度更高,電針的操作更便利,具有良好的人機交互。
4. 結合計算機平台的電針儀
基於計算機平台電針儀的研發主要包括兩部分,即計算機臨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和電針儀器的研究。系統實現七大功能模塊,即數據更新模塊、數據預處理模塊、診斷決策模塊、用穴規律模塊、治療方案決策、系統知識輔助模塊、用戶介面模塊。此系統最大的優勢是具備大量的古今針灸文獻資源,可為臨床醫生提供較為客觀的古今臨床證據方案,此系統已經基於WEB 網路開發,很容易實現系統更新、信息共享和信息反饋等,但尚未在臨床推廣使用。
適用於高血壓、過敏性鼻炎、神經性和退行性病變(如偏頭痛、關節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牙痛、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減肥)及多種病症的治療。新型的複合多功能電針治療儀還具有按摩、溫灸、溫針、靜電效應、穴位探測等功能。
譚護根。毫針脊髓電刺激療法的臨床應用[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01):97+100.
呂俠。智能電針儀應用研究[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7(12):10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