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尾牙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傳統節日
- 做牙
- 動畫節慶守護者之年獸出沒角色
尾牙
中國傳統節日
尾牙,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民間傳統節日,源於拜祭土地公的儀式。每月的初二、十六,是福建商人祭拜地基主和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初二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年尾十二月十六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而拜祭后的菜肴開大餐即稱為打牙祭。
每到年尾,各商家行號會在尾牙期間宴請員工,以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尾牙發展到今天,最流行的風俗是各公司企業在當日舉行聚餐晚會和員工聯誼活動,稱作尾牙宴,尾牙聚餐,或者企業年會。現代企業流行的“年會”食大餐即是尾牙祭的遺俗。
尾牙節流行於閩台之間,是土生土長的華夏傳統節日,與東南沿海的土地神崇拜有關。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福州人的過年,往往就是從臘月十六日過尾牙這天開始的。
●牙的涵義
「牙」是中國民間祭拜土地公的儀式。傳統習俗中,作生意的人在農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須準備一些三牲四果、香枝與紙錢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在牲禮當中不可少的是一隻雄雞拔毛煮熟的白斬雞,這是用來象徵生意興隆的。而祭拜後的菜肴可以給家人或員工打打牙祭,因此也稱為「作牙」;農曆的二月初二是頭牙,十二月十六是尾牙。
●作牙
「作牙」的起源出於善良的社會風俗習慣,代代相傳。所謂「牙」字,為「牙旗」之簡稱,因古時荒地滿目,未經開墾之地,時有相爭開拓,致有格鬥、毆打等事發生。為識別起見,各地區(或軍旗)之西邊,均畫有獸牙之形狀,如牛角、羊角…等,以代表各地區之人員,或族人,或者軍隊的標誌;至於古代商場的買賣介紹人,往往被稱為「牙郎」或「牙儈」、「牽鉤仔」,故商人向「牙郎」們請客致謝等方式,拜祭土地公的節目,稱為「做牙」。
●頭牙
頭牙也正是土地公的生日,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一般農家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舉行「春祭」,祈求一年五穀豐收並祝福土地公萬壽無疆;八月十五(農曆不分日或號)還要祭拜一次,稱為「秋祭」,在五穀有了收成時感謝土地公賜給人們的豐收。土地公是老百姓的守護神,崇拜土地公是根源於人類對土地的信仰,主要為求生命繁衍或農作物豐收。在神明裡,土地公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神,反而更親近人間,人們遇見任何問題,都會找上深入民間的土地公,祈求豐收、生意繁榮,就連治病、陞官、轉職也找他幫忙;台灣的土地公特別多,所以有「田頭田尾土地公」的說法。
●尾牙
農曆十二月十六為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動俗稱「尾牙」。古時有一詩句「一年夥計酬杯酒,萬戶香煙謝土神」,這是舊時詩人述的尾牙情景。上聯「杯酒」是用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典故說東家要辭退夥計;下聯是尾牙時節家家戶戶都在祭祀土地公。民間在二月初二土地公誕辰祭拜之後,東家即宴請夥計,到了十二月十六「尾牙」這天,商家們為了感謝土地公一年的照顧,都會準備豐富的祭品來酬謝土地公,而祭拜完的東西就會犒賞給員工們,。
早期,一般商家或工廠要解僱夥計或工人都利用「食尾牙」這一餐來暗示。不過,舊時的人較為厚道,如果不是夥計實在不行,或是東家的事業經營不佳。是不會隨便辭退夥計,辭退的方式也不是發下一張解僱通知或者資遣,都在尾牙宴中暗示,告知員工被解僱。
尾牙節這一節日主要流行於東南沿海,尤其是閩台地區。但是它卻的的確確是土生土長的華夏傳統節日,這一節日與中國人的土地神崇拜有關。
土地公-福德正神
牙的本義是軍中帳前的大旗,大軍在出征之前,照例要祭拜大旗,確保旗開得勝、一路平安,稱之為“禡牙”。這個典禮後來被商號援用,於每年過完年後第一次開市時,同樣來個祭典,希望財源廣進,生意興旺。他們祭拜的對象,主要是福德正神,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土地公。這一祭禮稱為“牙祭”或“做牙”。
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大陸則稱二月二是龍抬頭,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要解僱誰。因此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過個安穩年。
潤餅
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東南沿海一些地區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初二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臘月十六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這一天,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還要在門前設長凳,供上五味碗,燒經衣、銀紙,以祭拜地基主(對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號也要宴請員工,以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不過,這種風俗已漸絕跡。主要的食物是潤餅和刈包。潤餅系以潤餅皮卷包豆芽菜、筍絲、豆於、蒜頭、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醬等多種食料。刈包里包的食物則是三層肉、鹹菜、筍乾、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鄉土食品。
尾牙晚會
其實,各公司舉辦的“尾牙宴”,也在透露著公司財大氣粗的訊息,當日公司股票的股價和成交量也會有反響。當然,也有公司是秉承勤儉的傳統美德,熱鬧但不浪費。
尾牙的形式分兩種:宴會和晚會。公司規模不大的,通常只辦宴會聚餐;規模大且又賺錢的公司,除各部門聚餐外,另辦大型歌舞演唱會娛樂員工。
很多地方不過尾牙,但卻受到了這種文化的影響。直到改革開放以後,人們還把大吃一頓美食叫做“打牙祭”,就是這種文化的遺存。
英國著名管理學家韓第(Charles Handy)就指出,隨著科技的發達,組織越來越虛擬化,高科技帶來的影響是需要“高接觸”(high touch),“關鍵在於信任與默契”,韓第提醒,企業如果沒有共同的目標,員工就只會把“自己的目標”放在第一位。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企業辦“尾牙”已不再把它看成傳統儀式,而是現代組織管理中的團隊激勵活動。
刈包
所以“尾牙”的飯吃完后,就有幾天好忙。過了“尾期”,即使是身為債主的硬去收賬,也可能會被對方痛罵一場,說不定還會被揍,也不能有分毫怨言。
2)商人和農人在“尾牙”這一天,除了供奉神明,也要招待自家的僱工與仆婢,對於來年是否繼續僱用一個人,也要在尾牙作最後的決定。所以,這算是慰勞日,又是禮貌相送日。
3)薄餅原本是“尾牙”的必備食物。
尾牙宴
在如今,企業的“尾牙”就是指“年會”。企業單位可以利用這一日,舉行公司內部的年終聚會,對上一年的公司狀況進行總結,並對有功勞的職員論功行賞,所以可以說是每個企業單位職工最期盼的聚會。因為年終時也伴隨著聖誕、元旦還有春節的來臨,所以很多公司乾脆就把年會就著這3個節日的期間舉辦,這樣更增添了年會的歡樂氣氛。很多企業在“尾牙宴”上也舉行一些抽獎活動,企業所有員工都參加,大家和氣融融,有著大家庭的感覺。
“做牙”的風俗最初起於“牙商”。“牙商”即古時為買賣雙方說合交易並收取傭金的“中人”(經紀人)。他們每月要舉行兩次“牙祭”,供奉財神爺,祈求生意興隆、財源茂盛。《儒林外史》第十八回道:“平常每日就是小菜飯,初二、十六,跟著店裡吃牙祭肉。”
因此,一年之中,農曆正月初二叫“頭牙”,六月十六叫“半年牙”,十二月十六叫“尾牙”。商家最重這“三大牙”“尾牙”這一天,城鄉店家行交商號,均要備辦豐盛三牲禮品孝敬土地公和門口公,焚香點燭,祈求來年生意興隆,然後燒金紙冥幣,燃放鞭炮。入夜,東家設宴款待夥計,以酬謝犒慰夥計們一年之辛勞,也習慣於這時分紅
除快速消費品行業、教育以及醫藥行業企業的“尾牙”標準大體沒有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之外,其他各行業均不同程度的縮減“尾牙”經費,包括降低人均餐費、減少獎品金額、縮減參會人數和經費轉嫁給員工等,其中尤以製造、金融、地產及出口貿易企業為多。
“做牙”,華夏悠久的傳統節日。農曆二月初二是“頭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是“尾牙”、農曆每個月的初二,十六是二次“普通牙”。
尾牙宴菜品TOP10
如果遇到“頭牙”或“尾牙”,一些公司大方的會擺出豐盛的酒菜宴請員工們,以慰勞他們平日的辛苦。一般來說每個職員們“吃頭牙”時心情都很好,因為代表著一年新的工作又要開始,自己已經得到公司的肯定與留任。而“吃尾牙”,很多人則是提心弔膽愁緒滿面,怕是吃了這餐飯之後,過年了老闆就把你解僱了。商界就有句俗諺:“吃頭牙粘嘴須,吃尾牙面憂憂”。
而那些開店的商家們,由於自己的店面前一般沒有土地公廟。他們就直接在店面口,備好供品,焚香祭拜。商家祭拜是以地基為主(房舍銜在地上的地神)。因為他們認為,只要自己心誠,土地公一樣也會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下面出現。所有的一切就是為了酬謝土地神靈的佑助,也更需要神靈們能保佑他們日後照樣生意隆旺。
據傳說,土地公是本宅的環境吉凶的守護與操縱者,能為他們招來顧客廣進財源的法力,所以就是工廠或店家的守護神。必須長期定時去供奉和祭拜。就是那些無神論者,一般也會照樣做做形式。多數辦工廠做生意的人,寧可信其有也不願信其無(畢竟只是花點點小錢而已,祭供之後的東西又可以讓自己或店員、徒工飽餐一頓,沒什麼損失與不值得)!
記得正是農曆二月初二的時候,那天我對一個外地網友說,我們今天要做牙了。人家就問我;“什麼做牙啊?是不是今天你要去做牙齒嗎?”聽了我忍不住哈哈大笑,那當然肯定不是了,你們可不能顧名思義來解釋哦!
“做牙”,盛行於閩中,表面上看似帶有著一點點迷信色彩,但是不要以為那就是迷信。因其是一個土生土長悠久的華夏傳統節日。這是幾千年積澱來的文化遺產,隨著時間的流逝不但不會消失而且會更閃耀,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1)“做牙”的習俗是宗教活動,其背面又其實是涵有神道設教的提示,告訴人們所有成就並非只是個人的努力和手段,同時間也有賞善罰惡的神明在身旁默默監視和扶助。
因此,人們應定時供奉和時時感激神明的庇佑,從而不驕不縱,以及服從為善施仁的社會規範。
2)過去的人價值觀崇尚儉樸,農業時代的生活素質與物質享受也不比今日奢華。
“做牙”是為平日儉樸的飲食習俗提供適當的變化,定時加添菜肴,調劑生活。古人以宗教需要代替個人需要,並以此作為理由,去合理化上述的行為,如此便可以控制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不會把飲食放縱視為合理。
3)家中尊長領導幼輩拜祭神明,與東主領導僱工卑仆拜祭神明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通過這一宗教儀式,體現了互相的長幼有序和尊卑有分。同時,通過聚餐去平等共食相同的食物,又能加強一體的感覺,可以作為大家共同經歷一段努力時間的紀念,並提供實質的慰勞。
4)“做牙”這種宗教活動的祭祀對象,是以慰勞土地福德正神以及本家的地主為主;它也在喻示著人們,生活美滿的根源,是本身所依賴和生活的那片土地。
土地神是“自然與社區環境”的守護與操縱者,地主則是本宅的環境吉凶的守護與操縱者,所以他們是人們長期定時去供奉和祭拜的對象,而人們對神明的感恩與祈求,其實又是由於心理需要一個帶來安全感和希望的對象。
尤其是從農礦經驗中產生“土地生黃金”信仰的農業社會,令這一信仰觀念更強。華人先輩到了南洋,依賴新的土地,又對自己腳下的新土地有著不可預知的旁徨,也混和對未來發生憧憬,這一背景足於讓他們更重視這一信仰習俗。
馬來西亞的一些非福建原籍的華人也叫“做牙”,即是基於這一心態。
台灣人過“尾牙”,和大陸年終聚會有點兒相似。
台灣民間農曆每月初二、十六有拜土地公(福德正神)的習俗,供桌上擺各種供品,讓土地公“打牙祭” ,即為所謂的“牙”。民間有種說法叫“二月二(土地公生日)敬土地”,到一年的最後一次,也就是臘月十六就稱為“尾牙”。這一天,百姓人家都要準備牲禮拜祭土地公,全家團聚吃“尾牙”,還要吃“潤餅”(廈門叫“薄餅”,類似大陸常見的“春餅”),以求來年家庭富裕潤澤。
台灣過“尾牙”盛行,是因為商家視土地公為守護神。為保佑來年生意興隆,商家吃“尾牙”會比一般的家庭更為盛大,內容更為豐富。當晚,做“頭家”的會宴請公司同仁,以犒慰他們平日的辛苦。過“尾牙”也是緩和勞資關係,拉近距離和情感的一種方式。傳統過“尾牙”,白斬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如果雞頭朝向在座的某個人,就表示此人將被解僱;如果雞頭朝向老闆自己,大家就可放心享用美味了,這道菜端上時已將雞頭去掉,解僱的意味已經漸漸淡化了。吃“尾牙”熱鬧而和諧,老闆會親自給員工敬酒,員工也可以跟其沒大沒小。
“尾牙”菜一般有十二道,剛吃兩道,活動就開始了,重頭戲是抽獎。獎品有紅包(現金或禮品券)、禮品等。先抽的是三等獎,面很廣,朋友風趣地說,這是安慰獎,一般不喜歡被早早抽到,但也害怕到最後什麼也沒得到。有的公司安慰獎會關顧到所有員工,有的就不一定面面俱到。
在上每一道菜的過程中,或唱歌或抽獎,節目有自娛自樂的,也有邀請影視明星助陣的。“尾牙”吃到高潮,原先準備的獎品和紅包都抽完了,員工們就開始向老闆“嗆聲”或主管們相互“卡油”,讓他們認捐另設獎。每當這時,被“敲”者都會伸出手來,喊“行”並喊出數額來,員工看到數額大,就會脫口“喔”;數額小,就會大喊“翻倍、翻倍”,老闆和主管就會爽快應和。有些公司管理層還會裝扮成服務生,董事長則會親自上菜,讓員工們又驚又喜。
過“尾牙”,在時間上已經有很大的變化,不一定固定在臘月十六這天,從臘月中旬開始到除夕都行,即使是時間拉長,但仍有人會每天都在吃“尾牙”,甚至一晚趕兩場。走了的,萬一被抽到獎,就要捐出重抽。我就看見一位小姐抽到一台液晶電視后,抱著就走了,在另外“卡”來的獎項中,又被抽到老闆獎,結果遺憾地錯過了。
吃“尾牙”已經逐漸演變成公司年終的重要聚會,總結一年的工作,老闆宣布重要的決定,甚至年終獎金髮放都在“尾牙”宴上進行。
其實,一些公司舉辦“尾牙”宴,也是在向外界透露公司財大氣粗的訊息,公司股票價格和成交量第二天也會有所反應。當然,也有公司秉承勤儉的傳統美德,熱鬧但不浪費。
閩南人與尾牙
☆古代福建有個習俗,“尾牙”這天晚上,凡有雇傭店員、夥計的商行店主都要備辦一頓豐盛的晚餐,宴請全體員工,席間,老闆對來年聘用人員的變動採取多種形式給予表態以示去留,如對不稱職者要予辭退,便在宴席上將一盤雞的雞頭對準那位員工的席位,意即解僱;或是對要辭退的夥計,在其席位前反排筷子,意即辭棄;還有一種是老闆親自向那位準備解聘的夥計敬酒,表示辭行。這些不動言詞的辭退風俗,卻令人感到十分尷尬,也鬧出過不少吵架責罵之事,後來便逐漸廢除,改為通過介紹人轉達辭退之意。
福建人流傳著在每一個農曆月的初二和十六“做牙”的習俗。這一天的供奉對象,是地主或其他屬陰類的神明;過後,人們也能吃獻祭過的供品,一飽口福。
這一天,也是神壇“犒軍”的日子。“犒軍”的對象,如果屬天兵天將的性質,可以選擇在初一和十五;萬一主神手下的兵馬都是陰兵陰將,祭祀日就肯定落在屬陰數(雙數)的初二和十六。
“做牙”的意思與吃喝有關係。廣東人說的“打牙祭”,意思即是以吃、喝為樂,不過福建人“做牙”的對象首先是靈界,其次才輪到人類享用。人們要等到祭祀之後,才能分享曾經用來供奉靈界的食物。
福建人最重視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做“頭牙”,以及在十二月十六做“尾牙”二月初二是“社日”土地神之紀念日,是一年的第一次“做牙”,被認為是頭牙,而十二月十六,則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做牙”,稱為“尾牙”。
福建人做“尾牙”特別隆重,這一日過後,也宣告時間就快走向另一個年份了。
而莆田民俗“尾牙節”,較為隆重,有過小年之稱。莆田人過“尾牙節”是有講究的,祭祀用的香、紙、燭必不能少,供桌上水果、肉類、麵食也必須齊全,商人尤其重視,莆商也正是秉承陳米牙這種誠信的精神成就事業,很多大老闆要同員工一起吃牙宴,說“只要一起吃了牙宴,明年就一定會在一起繼續團結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