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穉登
明朝文學家、詩人、書法家
王穉登(1535—1612),即王稚登,字伯谷,號松壇道士,蘇州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朝後期文學家、詩人、書法家。王穉登少有才名,長益駿發,名滿吳會。嘉靖年間,兩度遊學京師,客大學士袁煒家。萬曆二十二年,與陸弼,魏學禮等召修國史。萬曆四十年(1612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吳社編》、《弈史》、《吳郡丹青志》。擅長書法,善書法,行、草、篆、隸皆精,名作《黃浦夜泊》存世。
王穉(zhì,今作“稚”的異體字)登,字伯谷(百穀),號半偈長者、青羊君、廣長庵主、廣長闇主、松壇道人、松壇道士、長生館主、解嘲客卿。生於江陰(今江蘇江陰),后移居吳門。四歲能屬對,六歲善擘窠大字,十歲能詩,長益駿發,名滿吳會。王稚登曾拜名重當時的吳郡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為師,入“吳門派”。文徵明逝后,王稚登振華后秀,重整旗鼓,主詞翰之席三十餘年。嘉靖、隆慶、萬曆年間,布衣、山人以詩名者有十數人,然聲華顯赫,稚登為最。他的書法,真草隸篆皆能,人們爭相收藏。後人稱其為吳門派之後勁,也是吳門派末期的代表人物。清錢謙益《列朝詩集》雲稚登:“名滿吳會間,妙於書及篆、隸。閩粵之人過吳門者,雖賈胡窮子,必踵門求一見,乞其片縑尺素然後去。”“公安派”首領之一的袁宏道認為他的詩文“上比摩詰(王維),下亦不失儲(光羲)、劉(長卿)”。
嘉靖四十三年(1564)至北京,在大學生袁煒家任記室,輯《燕市集》。四十五年(1566)訪慈溪、寧波,歸著《客越志》。隆慶元年(1567)再至京師,輯《燕市後集》。
王穉登落款
明代書家在書法創作中往往注重取態,即突出形式結構的種種變化,王稚登也不例外。他十分強調以氣勢來統轄形式變化的和諧,在作品整體把握上顯出一定功力。與此同時,在個別字上竭盡繚繞曲折之姿態,表現了他心中對取態的藝術旨趣。
王穉登書法
王稚登文思敏捷、著作豐碩,令文壇矚目。他一生撰著的詩文有21種,共45卷。主要有《王百穀集》、《晉陵集》、《金閶集》、《弈史》、《丹青志》、《吳社編》、《燕市集》、《客越志》等。其中后四種被收錄進《明史·藝文志》,《弈史》被《四庫存目》收錄。同時,王稚登又是萬曆年間著名劇作家,著有傳奇《彩袍記》、《全德記》,在金陵劇壇頗有影響。
善書法,行、草、篆、隸皆精,清代錢謙益《列朝詩集》云:“穉登妙於書與篆、隸。閩、粵之人過吳門者,雖賈胡窮子,必踵門求一見,乞其片縑尺素然後去。”
《游居錄》謂其“隸書遒古,大勝真、草。”王世貞云:“百穀出入淳父,公瑕,而加尖峭。”周之士謂其“百穀瘦而不露骨。”
沈德符《敝帚齋余談》記載:“今上辛巳壬午間(明神宗萬曆九年、十年)聊城傅金沙光宅以文採風流,為政守潔廉,與吳士王百穀厚善,時過其齋中小飲。王因匿名娼於曲室,酒酣出以薦枕,遂以為恆。王因是居間請託,橐為充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