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釗故居

北京地標之一

愛國人士章士釗(1882——1973年)的故居,51號宅院,位於史家衚衕中部。是章士釗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后北京的住宅。2012年7月,因違規施工被市文物局執法隊叫停。但施工方並未停工,而是頂風作業。市文物局將公布對這起違規施工的調查結果。

故居簡介


愛國人士章士釗(1882——1973年),於1949年11月舉家由滬遷京,開始住在朱啟鈐先生家中,1959年周恩來總理探望時發現居住擁擠的問題,便親自出面解決,當時章夫人選中了史家衚衕51號院。

故居格局


建築信息

章士釗故居
章士釗故居
該宅原為三進四合院,章先生一家住前兩院,將第三進院落分出去,由北面內務部街另闢門。現存建築坐北朝南,廣亮大門一間,硬山頂合瓦皮條脊屋面。一進院大門西側有倒座房五間,硬山頂合瓦皮條脊屋面,北房為三開間的過廳,后出廊,硬山頂筒瓦過壟脊屋面。二進院正房三間,前廊后廈,兩側帶有耳房各一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均為硬山頂筒瓦過壟脊屋面,抄手游廊連各房。院內四隅種有海棠、蘋果等果木,優美宜人。正房內的木裝修頗為精美,北面抱廈部分的隔扇由兩座八方屏門組成,其頂部為一個樓閣式書櫥,上帶朝天欄桿,書櫥由西面次間內的一架樓梯上去。室內還有一槽碧紗櫥。
章士釗先生去世后,該宅由其女章含之及女婿喬冠華居住。

現有狀況

現在該院南半部分為好園賓館,北半部為單位宿舍。
53號宅院在51號之西,該宅為一坐北朝南的三進四合院,現存建築形制是,大門居中,已改為兩扇鐵門,東側有倒座房三間,西側兩間。一進院正房三間,硬山頂合瓦過壟脊屋面,兩側耳房各兩間,東側牆有一扇門可通51號一進院。二進院落為一過渡庭院,院內種植花木。三進院有正房三間,兩側各帶耳房二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南房三間左右各帶耳房一間,各房均帶前廊,硬山頂筒瓦過壟脊屋面,室內花磚鋪地。現為賓館。55號宅院在53號之西,為一坐北朝南三進四合院,現已分割為兩部分,南半部為55號,北半部即第三進院現為內務部街44號。

現存建築

現存建築形製為,廣亮大門一間,硬山頂合瓦清水脊,門前一對抱鼓石,門扇有銅包葉。門內有一字影壁,上有磚雕清代和親王題詩。影壁東側有一段廊子,廊東側為一小跨院,內有南房兩間。大門西側有倒座房九間,為硬山頂合瓦過壟脊屋面。北面一殿一卷式垂花門通二進院,院內正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且北面帶有耳房兩間,均為硬山頂合瓦清水脊屋面。抄手游廊連接各房,廊子上帶有倒掛楣子。

第三進院

第三進院有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抄手游廊連接各房,均為硬山頂合瓦清水脊屋面,並帶排山溝滴。現在為單位宿舍使用。以上三院均為北京市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之爭


史家衚衕51號--章士釗故居
史家衚衕51號--章士釗故居
2011年7月21日中午,中國互動媒體集團總裁,章含之的女兒洪晃通過微博自曝已將“史家衚衕51號”還給了外交部,並稱最終法院指定評估公司評定總維修費用80萬,由外交部支付。至此,經法院調解,洪晃與外交部的“史家衚衕51號”之爭終有定論。洪晃將在15天時間內搬離。據介紹,早在2009年,其母親章含之過世不久,擁有史家衚衕51號院產權的外交部,連續三次發通知要求租住在該院的洪晃騰出房屋。洪晃同意搬出,不過,要求外交部支付該院30年的維修費。原因是,自喬冠華去世后,外交部作為房東沒有對這個房子進行維修。所有維修費用由她支付。雙方未能協商成功。
此後,外交部起訴洪晃,北京東城法院受理此案。洪晃自稱:“這官司我知道我肯定輸”。
對這個即將離開的史家衚衕51號院子,洪晃說:“這個院子對我最重要的東西我都有了,就是我的記憶,這個誰也拿不走。”
外交部對此事沒有回應。

故居被拆


事件經過

2012年6月23日,洪晃通過微博透露,“剛剛得知壞消息:掛著文物保護牌子的史家衚衕51號居然全部被拆掉了。”由於在保護範圍內進行超範圍施工,且未按規定在施工前辦理相關手續,7月6日上午,市文物局執法隊給史家衚衕51號院章士釗故居的施工單位下達了停工令。

原狀毀壞

車庫(原接待客人的倒座房)后牆已被拆除
車庫(原接待客人的倒座房)后牆已被拆除
因沒有房產證,2011年7月,洪晃從“史家衚衕51號”騰退。2012年6月23日,洪晃通過微博曝出“史家衚衕51號”被拆。文保人士曾一智看到洪晃的微博后,於6月25日和7月1日兩次到現場探訪。而後,曾一智又通過比對歷史照片發現,院內已有部分文物:如院內有房屋的門檻不見了,車庫的后牆被拆,並可見拆下的舊磚。曾一智隨即向北京市文物局執法隊舉報,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稱施工方違反修繕方案,破壞文物。
據曾一智介紹,她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后,得到了北京市文物局對該修繕方案的審批意見:史家衚衕51號是名人故居,維修工程應保持其歷史風貌,應嚴格遵循文物修繕“最少干預”和“不改變文物原狀”等原則,保護文物及其歷史環境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的要求組織實施。在工程施工中加強工程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及文物、人員安全。開工前請及時按規定辦理各項工程手續。

下停工令

市文物局執法隊趙建明表示,施工方沒有辦開工手續就擅自開工,7月6日上午,市文物局執法隊已給施工方下達了停工令。趙建明還表示,將組織專家前往史家衚衕51號章士釗故居,到現場認定是否嚴格按照修繕方案施工。

後續發展

2011年7月,因違規施工被市文物局執法隊叫停。但施工方並未停工,而是頂風作業。從7月8日早上起,史家衚衕51號院已停止施工。下午3點半左右,市文物局請的幾位老專家進入51號院,實地查看了解情況。市文物局將公布對這起違規施工的調查結果。
據附近居民介紹,51號院從7日晚上開始關閉了大門,不允許其他人進入。

寓所詳解


史家衚衕51號
王之鴻
史家衚衕屬東城區朝陽門地區,是東四南大街從北往南數的第七條衚衕,自西向東溝通東四南大街和朝陽門南小街,長700多米。明代,即稱“史家衚衕”;據傳,因衚衕內住有史姓大戶而得名,衚衕內原有“史可法祠堂”。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衚衕南側的“京華”和“官學大院”兩條小衚衕併入;“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瑞金路十八條”,后恢復原稱。
史家衚衕51號,舊時的門牌是24號,在衚衕西段北側,坐北朝南,原是一座三進四合院。章士釗入住之時,認為房屋太多,一家人住不了,遂將第三進院分出,在內務部街南側另闢街門,形成獨立院落。於是,史家衚衕51號就形成一座二進四合院。街門面南,為“廣亮大門”①,大門內迎面是一座“一字影壁”(1985年拆除),大門西側的6間倒座南房和3間北房構成一進院,倒座南房最西邊的兩間是車庫,臨街開有車庫門;北房是過廳②,為硬山筒瓦箍頭脊。二進院有正房和東、西廂房各3間,院內有抄手游廊環繞;正房左右各有耳房1間。正房的內部裝修為清代式樣:北部抱廈部分的隔扇由兩座八方屏門組成,屏門頂部有一個樓閣式書櫥,上有朝天欄桿,西裡間屋有一架樓梯通向書櫥,室內還有碧紗窗。院內栽有海棠、蘋果等樹木,環境幽雅。
1960年,章士釗入住此院;辭世后,其女章含之、喬冠華(曾任外交部部長)夫婦在此院居住。
1984年1月10日,東城區人民政府將史家衚衕51號公布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章士釗(1881—1973),字行嚴,號秋桐,湖南善化(今長沙)人。清末任上海《蘇報》主筆,協助黃興籌建“華興會”。辛亥革命后,先後任《民主報》主筆,南北議和南方代表,段祺瑞執政府司法總長、教育總長。曾主編《甲寅》周刊。1933年起在上海做律師,並任上海政法學院院長、冀察政務委員會法制委員會主席。抗日戰爭時期,任國務參政會參政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著有《長沙章氏從稿》、《為政尚異論》、《邏輯指要》、《柳文指要》等。
解放戰爭後期,1949年2月,章士釗作為“上海和平代表團”(由顏惠東、章士釗、邵力子江庸等組成)成員,以非官方的身份赴北平作試探性商談,4月,章士釗作為國民黨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北平和平談判,雙方擬定了《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南京國民政府拒絕簽字,和談宣告破裂,章士釗去了香港。9月,章士釗回到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1月,章士釗全家從上海遷至北京,開始住在東四八條54號(今111號)。
東四八條的房產系朱啟鈐之女朱湄筠所有。1953年,朱啟鈐全家也遷至此宅。朱、章兩家人口都很多,章士釗夫婦及其子女住得比較擁擠,且有寄人籬下之嫌。1959年,周恩來總理到東四八條探望章士釗,了解情況后,便親自出面為章士釗聯繫解決住房。結果是章士釗的夫人相中了史家衚衕51號。

關於人物


在當年的新文化運動中,章士釗屬於舊文化的維護者,但他與新文化的代表人物胡適,卻在新舊文化的碰撞中演繹出一段文壇佳話:
二人照了一張合影,在照片的背面又各題詩一首。章士釗寫的是白話詩——“你姓胡,我姓章;你講什麼新文學,我開口還是我的老腔。你不攻來我不駁,雙雙並坐各有各的心腸。將來三五十年後,這個相片好作文學紀念看。哈、哈,我寫白話歪詩送給你,總算老章投了降。”胡適寫的卻是舊詩——“但開風氣不為師,龔生此言吾最喜。同是曾開風氣人,願長相親不相鄙。”
注:
①廣亮大門,是北京四合院中等級最高的宅門,是具有相當品級的官宦人家採用的宅門形式。
②過廳,也稱腰廳,即:中間一間為連接前、後院的通道。
③二爨,指東晉碑刻《爨寶子碑》和南朝宋碑刻《爨龍顏碑》。
在一般人心目中,章士釗是個非常特殊的人物。他的一生多姿多彩:革命者、報人、政論家、高官、律師、社會名流。年紀稍大些的人,大約都知道毛澤東與他的關係非同一般。其實這裡面,還有個著名的“毛澤東還帳”的故事。
1920年,毛澤東為了籌備湖南共產黨的成立,又想援助一部分同志去歐洲勤工儉學,急需一筆數目較大的錢款。一時無法籌措,就想起了章士釗,請他幫忙。不久,章士釗即籌集了2萬銀元,全部交給了毛澤東。解放后,毛澤東的秘書每年春節都送上兩千元給章士釗先生,說是主席來還帳。章士釗十分不安地說:當時的銀元是募集來的,我自己也拿不出這筆巨款。毛澤東卻說,這是用我的稿費給的一點生活補助,他給我們共產黨的幫助哪裡是我能用人民幣償還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章士釗先生在北京的住所。文章選自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名家宅院》。
章士釗的一生色彩斑斕。從清代秀才,到上海《蘇報》主筆;從辛亥革命廣東軍政府秘書長,到段祺瑞執政府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從南京國民黨政府和平談判代表團成員,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章士釗先生對中國近、現代社會產生過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