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帝都

中國第一帝都

咸陽身處華夏歷史文化長河的發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封建王朝 秦王朝的建都之地,因此也被稱為中國第一帝都。

皇帝由來


秦始皇之前,中國有沒有皇帝?“皇帝”一詞在《尚書·呂刑》和《莊子·齊物論》等先秦典籍中確曾出現過,其所指,除上天的主宰者外,在人間則是對“三皇”“五帝”的簡稱。所謂“三皇”,是後人對上古三個有重大發明創造的部落首領的尊稱。其中有巢氏構木為巢,為先民解決了住宿問題;燧人氏鑽木取火,為先民帶來光明和溫暖;伏羲氏創造了記事符號,提高了先民辯識事物的能力。後來,人們又從傳說中發現了神農氏、女媧氏、葛天氏等有重大貢獻的人物,於是就把“三皇”概括為“天皇、地皇、泰皇”,使“三皇”之所指由具象變為抽象。所謂“五帝”,按司馬遷的《史記》所載,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五位在中國社會發展中有傑出貢獻的部族領袖。他們的事迹,《史記》多有記載,無須贅述。漢魏期間,隨著讖緯之學的流行,對三皇五帝的解釋出現了五花八門的怪論,比如天皇有十三個頭,地皇有十一個頭,人皇有九個頭之類。許多巫覡方士,利用這些怪論演繹出更多的荒誕不經的休咎徵兆來欺世盜名,從而使“皇”和“帝”的本義蒙上了一層神秘虛幻的色彩。如果我們捋去讖緯的雜質,“皇”和“帝”這兩個不同概念的確切含義便很明晰地顯在人們面前:古人所謂的“皇”,是對那些通過認識、抵禦和利用自然來為人類謀求福祉的人的最高尊號;而所謂的“帝”,則是對那些規範人的行為、懲惡揚善、促進社會進步的領袖人物的最高尊號。在秦始皇之前,還沒有一個人能同時獲得這兩個尊號的殊榮,而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獲得“皇帝”尊號的第一人,即“始皇帝”。

帝都咸陽


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咸陽成為全國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這裡遍地秦磚漢瓦,先後為秦、漢、北周、隋、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的都城或京畿之地,素以古遺址帝王陵明清城聞名於世,咸陽被眾多封建統治者視為風水寶地,帝王將相的陵墓多達近千座。舉世聞名的乾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夫婦皇帝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唐太宗李世民昭陵,氣勢如山,名揚天下。五陵原上九座形似金字塔的漢代帝陵沿鄭國渠走向一字排開,氣勢恢弘,時代序列完整,連綿百里,舉世無雙,因其形似覆斗,酷似埃及的金字塔,被譽為“中國的金字塔”。而眾多帝王將相的陵墓中埋藏著不計其數的傳世文物和稀世珍寶:西周的青銅器,秦代的磚雕,西漢的陶器陶俑石刻和玉雕,唐代的石刻三彩俑和墓室壁畫陶瓷器、玉器、金銀器、石器壁畫等。淳化縣史家原出土的西周大鼎,是如今已知西周青銅器中最大最重的圓鼎,茂陵陪葬墓出土的西漢鎏金馬和北周孝陵出土的天元皇太后金璽,堪稱國之瑰寶。因此,咸陽也被稱為“中國地藏博物館”。

咸陽著名景點


昭陵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是陝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乾陵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裡面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公元684年,歷時23年才修建完成。

茂陵

漢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139年至前87年間建成,歷時53年。茂陵封土為覆斗形,現存殘高465米,墓冢底部基邊長240米,陵園呈方形,邊長約420米。至今東、西、北三面的土闕猶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衛青、霍去病霍光、等人的墓葬。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咸陽原共葬有西漢11個皇帝中的9個,陵墓自西向東依次排列,長近百里,氣勢宏偉。

咸陽鳳凰台

咸陽鳳凰台位於儀鳳西街北口,原為北城樓,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建,台高6.1米,佔地800平方米,台上有大殿4座,傳說秦穆公的幼女弄玉和蕭史吹簫引鳳至此;另一說是其建築形制頗似鳳凰,故名鳳凰台。鳳凰台是市區內唯一保存較完好的高台古建築群,同時又是革命舊址,被譽為“成陽古城明珠”。
鳳凰台上東、西殿各為三間,中間兩座殿前後縱排,前殿略高,台墩兩側有,北面有南海洞,整體建築形似鳳凰。台前有石碑坊及32級道,磴道兩旁有石欄桿、石墁道,磴道中間兩側有鐵鑄八棱六屋塔,俗稱鳳眼。台上中殿前原有洞宇,後殿內供無量佛像,東殿供三太白像,西殿供三大菩薩像,牆壁上布滿了佛教故事彩塑立神,山牆外鑲有琉璃彩塑神話故事浮雕。
鳳凰台曆經滄桑,部分富麗堂皇的裝飾和原貌曾遭受火災損失及人為破壞,現存的四座大殿,建築藝術精湛,仍可見當年宏偉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