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9條詞條名為中山公園的結果 展開
中山公園
福建省漳州市中山公園
漳州市中山公園位於漳州市薌城區延安路,1918年10月始建,1919年11月建成,原名漳州第一公園,1927年更名為中山公園。
1996年投資500餘萬元,邀請福建省園林專家重新規劃、設計,將其改造成極具時代氣息的休閑公園,並榮獲福建省人大頒發的“環境優美獎”。2008年投入300多萬元進行整體改造,在保持中山公園原有的歷史傳統風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公園品位,同時為彰顯公園的主題,增設中山廣場,樹立孫中山像,使歷經百年的老公園重煥光彩。
中山公園[福建省漳州市中山公園]
漳州府衙舊址
中山公園[福建省漳州市中山公園]
仰文樓
中山公園[福建省漳州市中山公園]
中山紀念亭
中山紀念亭
漳州解放紀念亭
漳州解放紀念亭
華表
華表
七星池
七星池
閩南革命烈士紀念碑
閩南革命烈士紀念碑
其他景點
東門假山,中山廣場——孫中山像,檜柏盆景,現代雕塑
1917年8月25日,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12月初,任命陳炯明為“援閩粵軍”總司令,率兵“援閩護法”。
公園建於何地,初選址三處。一是城西北隅芝山。二是城東南隅丹霞書院一帶。三是城中心府署,這裡空曠開闊,東有花園、小山崗,北有晶園、森園、七星池,周邊有參天古樹。最後議定擴建府署一帶為“第一公園”,待后再續建芝山、丹霞為第二、三公園。
第一公園工程於1918年底動工。主事公園建設的有汀漳道尹熊略、工務局長周醒南、工程師謝瑞卿、總監工王孺涵、技工祁自強、總務翟雨亭等人。工程分二段進行,第一段是按公園建設藍圖征房贖款,擴大範圍;填窪整地,除礫修路;建圃圍柵,種花植樹。工程夜以繼日,至第二年四月底公園初具雛形。五月開建第二段工程,進行修樓築館、砌亭立碑、圍牆飾門,到十一月公園即告落成。公園佔地42畝,花款39303元,費時11個月。
公園裡的府署,一進、二進改建為“閱書報室”、“圖書館”,後進“仰文樓”重新修葺。東側小山崗擴大加高為“龍虎山”,山腰遍植梅花,崗峰建石柱綠瓦“梅崗亭”。“龍虎山”下西面曠地建六角形“音樂亭”,東面菜園建“美術館”。公園還有“噴水池”、“紫陽亭”、“餘園”、 “荷池”、“七星池”等。公園北端“七星池”前的“森園”、 “晶園”,改建為籃球、排球場。公園南端原是土地廟、保黎堂,拆平改建為運動場,有鞦韆、弄橋、木馬、單雙桿、吊環、跳高、跳遠等新的運動設施。最令人注目的是“閩南護法區紀念碑”,碑為混凝土結構,底座為四方形,長闊各298厘米,座上碑高390厘米。碑上端四面刻碑文,東面楷書“博愛”為孫中山書丹,北面篆書“自由”為章太炎所題,南面隸書“平等”為胡漢民(另一說為汪精衛)所寫,西面楷書“互助”為陳炯明手書。在圖書館東側立二米多高的公園紀念碑,碑文是陳炯明撰寫的“漳州公園記”,以志建園事迹。公園初成,各界人士爭捐花卉、文物、藏書。“南北社父老,送300多盆花卉,沿途燃放鞭炮以示慶賀。”有贈道尹一叢佳品“大風尾蘭”,道尹倡建蘭圃植之,向民間徵集蘭花,道尹也捐款購蘭充實,蘭圃遂成。公園範圍不大,但樓館亭碑,崗池園場,山水相映,花木揚華,錯落有致。
1919年11月公園建成開放,民眾可在“閱書報室”讀到《建設》、《星期評論》、《湘江評論》等革命進步的書籍、報刊。仰文樓屢有名人學者演講及學術交流。音樂亭常有“錦歌社”、“南詞社”在演唱。美術館展出名家書畫及本地書畫愛好者作品,還有“唐咸通經幢”、“古七寶銅佛像”、“清蔡世遠碑刻”。“咸通經幢”高185厘米,黑色花崗石雕成,幢為八角形,每面寬28厘米,陰刻楷書《佛頂尊佗羅尼經》,唐咸通四年(863年)漳州押衙王制建,宣議郎劉鏞書。此碑書法道勁,有晉人風格。顧炎武稱讚為“天下經幢第一”,是唐代書法藝術珍品,河下街林氏捐獻。古七寶銅佛像製作精細,相傳是唐代文物,長期湮埋地下,明時才被發現,三社林氏捐獻。體育場新式的運動設施,吸引許多愛好者在活動。原森嚴、威肅的府衙重地,成為民眾文化活動的樂園。
1920年8月,陳炯明奉命率軍回粵,福建督軍李厚基派張毅踞漳州。時利用拆寺廟的雕刻精工的盤龍石柱四根,在府署前面古榕樹下建“龍柱亭”,在亭中立鐫文石碑,宣揚其“治漳政績”。1926年8月,國民革命軍何應欽率部攻克漳州,廢“龍柱亭”石碑,另立孫中山的《建國大綱》碑。廢陳炯明立的“漳州公園記”碑亭,改為“中山紀念亭”,並另立碑文,鐫孫中山的《總理遺囑》和何應欽的《中山公園記》;又在“七星池”南邊建“中山紀念台”,辟球場為中山廣場,把“第一公園”改名“中山公園”,以紀念孫中山的民主革命功績。
1919年5月,公園正在建設,北京爆發“五四”學生愛國運動,漳州各界群情激憤,紛紛參加國民大會,參加示威遊行,支持“五四”運動。5月22日漳州各界在公園廣場召開“萬人國民大會”,會上通過致電巴黎和會及我國專使,要求爭回青島,廢除“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要求懲辦賣國賊、抵制日貨,還通過“致南北政府爭回長春”電文。會後上街遊行示威。6月8日,漳州學生成立學聯,聯合工人、商人,舉行罷課、罷工、罷市。6月28日,工農商學各界近萬人,在公園召開追悼北京郭欽文、周瑞琦、徐日哲三烈士大會,讚佩三烈士愛國精神,怒斥北洋政府辱國喪權的行徑。9月9日在公園召開“提倡國貨,禁止日貨”國民大會。會後把搜出的200包日糖投入九龍江,把日籍老闆、日傳教士驅逐出境。公園開始成為漳州民眾參加政治活動,表達政治觀點的場所。
1927年春,中山公園舉行“倒藍反廖”聲討大會。藍汝漢,石碼人,是個大地主,身邊有一批打手,私設公堂,肆意欺壓百姓;其子藍步青也仗勢為非作亂,民憤很大。時中共閩南特委李聯星在石碼開展“倒藍”運動,藍聞訊潛逃。其子藍步青被工農群眾押送漳州法辦,卻被駐軍廖鳴歐放走。廖的行為引起公憤,石碼一帶農民和漳州工農、學生數千人,聯合在中山公園舉行“倒藍反廖”聲討大會。駐軍聞訊趕來干涉,工農群眾與之開展說理鬥爭,駐軍詞窮理屈而撤走。聲討大會擴大漳州工農運動的聲勢與影響。
1932年4月20日,毛澤東率紅軍東路軍進軍漳州。4月下旬,在公園仰文樓成立“閩南工農革命委員會”,王占春任主席。5月1日,在中山公園召開“軍民慶祝紅軍勝利攻克漳州”萬人大會。據革命老人謝小梅回憶,大會號召人民群眾團結起來,擁護中央紅軍,反對官僚的統治、壓迫和剝削,在閩南工農革命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鬥爭,並和全國人民一道,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大會期間,紅軍駕駛在漳繳獲的一架飛機從廈門散發傳單回來,在會場上空低飛盤旋,會場軍民熱烈歡呼、鼓掌,沉浸在勝利、歡樂的氣氛中。紅軍進漳消滅張貞部,籌款籌物,擴大紅軍后,回師蘇區。閩南工農革命鬥爭從此走上鞏固發展的道路。
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飛機於8月就竄人漳州轟炸。漳州民眾在血腥的轟炸聲中奮起,中山公園成為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區。薌潮劇社、學校師生屢屢在這裡演出抗日救亡街頭劇,向民眾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喚起民眾抗日熱忱。紀念“九·一八”,在這裡舉行群眾性抗日救亡歌詠大會;平型關大捷,在這裡舉行慶祝大會併火炬遊行。公園還成為街道壯丁隊、學生集訓隊、婦女救護隊的訓練場所。人們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捐獻飛機,募集寒衣,慰勞抗日將士。薌潮劇社及紅三團300多人加入新四軍北上抗日。漳州軍民匯人全國抗日救亡偉大洪流。八年抗戰,漳州市區及屬縣被日機炸死1420多人、炸傷830多人、炸毀民房、學校3450座,炸毀漁船250多艘。公園仰文樓也被炸塌。漳州軍民在血腥屠殺中,團結一致,齊心抗日。海澄南炮台擊沉日艦“若竹”號,打響閩海勝利第一戰;東山縣軍民三次擊退日海、空軍進攻;港尾日偽三團舉白旗反正;挺進隊渡海夜襲鼓浪嶼敵營;特工潛入廈門刺殺敵奠澤重信;高捷成、李林等一批漳籍英雄兒女參加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戰場戰鬥中屢立戰功。中山公園都以“捷報’’的形式,把勝利消息迅速公諸於眾。1945年8月10日晚上九時過後,傳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人們從四面八方擁向街頭,擁向中山公園。漳州沸騰了,中山公園沸騰了。鞭炮聲、鑼鼓聲、歡呼勝利的口號聲響澈夜空,有的敲打面盆、擂擊鐵桶,以歡樂的響聲,來表達歷經八年抗戰苦難的結束。人群還以高呼“抗日勝利萬歲”、“中華民族萬歲”的口號,互相慶祝抗日的勝利。中山公園人山人海,抗日勝利的激情如海浪洶湧,如火山爆發。這是勝利之夜,狂歡之夜,難忘之夜。
時光已匆匆地遠去,但中山公園還記載著漳州歷史的一段段蒼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