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晨碑

東漢建寧碑刻

《史晨碑》是刊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年)的一方碑刻,又稱“史晨前後碑”,無撰書人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現存於漢魏碑刻陳列館。

《史晨碑》為圓首碑,有額,額高34厘米,無字,碑身高173.5厘米,寬85厘米,厚23.5厘米。碑兩面刻,面向東為陽面,俗稱“史晨前碑”,又稱“魯相史晨祀孔子奏銘”等,刊刻魯相史晨關於祭祀孔子上呈朝廷的奏章,后附四言銘文12韻24句;面向西為陰面,俗稱“史晨后碑”,又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等,記敘了史晨到任后謁廟拜孔、修牆飾屋、疏通溝渠、植行道樹、設立會市等事迹,與《乙瑛碑》《禮器碑》合稱“孔廟三碑”。其書法含蓄蘊藉,健勁遒逸,結構左顧右盼,上下啟承,疏密勻稱,提按得法,風韻自然跌宕,飛彩凝暉,法意俱全。

版本信息


史晨碑
史晨碑
《漢史晨碑奏銘》,又稱《史晨碑》或《史晨前碑》、《漢史晨謁孔嚴后碑》、又稱《史晨后碑》,兩碑同刻一石兩面。〈史晨前碑〉奏銘建寧二年碑刻后,又追述建寧元年到官,刻在背面。有謂先刻元年,轉後面。前碑,隸書,無額,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隸書,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山東曲阜孔廟。〈史晨前後碑〉為著名漢碑之一,碑字結體方整,端莊典雅。筆勢中斂,波挑左右開張,疏密有致,行筆圓渾淳厚,有端莊肅穆的意度,其挑腳雖已流入漢末方棱的風氣,但仍有姿致而不板滯。清方朔以為〈晨史碑〉”書法則肅括宏深,沈古遒厚,結構與意度皆備,洵為廟堂之品,八分正宗也“(見〈枕經堂題跋〉)。何紹基說:”東京分書碑尚不乏,
史晨碑
史晨碑
八凡遇一碑刻,則意度各別,可想古人變化之妙。要知東京各碑結構,方整中藏,變化無窮,魏、吳各刻便形板滯矣“(〈史晨碑〉跋)。此本“秋”字完好,為明拓精本
現代書家費聲騫評《史晨碑》:“此碑筆姿古厚樸實,端莊遒美,歷來評定為漢碑之逸品。磨滅處較少,是漢碑中比較清晰的一種。《前碑》結字似略拘謹,《后碑》的運筆及結字比較放縱拓展。總體而言,《史晨前後碑》的字體規正,屬漢隸中普通平正的書法,是當時官文書體的典型,宜於初學入門。”
史晨碑
史晨碑
出東曲阜孔廟,建於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隨著孔子的地位不斷提高,孔廟的規模也不斷擴大,現在已經是佔地21.8萬平方米,包括三座大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五十四座門坊的建築群。它收藏曆代碑刻二千多塊,成為僅次於西安碑林的全國第二大碑林,是全國四大碑林之一。
史晨碑
史晨碑
《史晨碑》是孔廟珍品,與《禮器碑》《乙瑛碑》一起,並稱為孔廟三大名碑。
歷史
前碑全稱《漢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隸書,兩面刻,前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年)三月。17行,行36字。后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年)四月。14行,行36字。現存山東曲阜孔廟。碑文記載魯相史晨祭祀孔子的情況。后碑全稱《漢魯相史晨饗孔廟碑》,記載孔廟祀孔之事。文後有武周正書題記四行。
史晨碑
史晨碑
《史晨碑》為著名的漢碑之一。前後碑字體如出一人之手,傳為蔡邕書。結字工整精細,中斂而四面拓張,波挑分明,呈方棱形,筆致古樸,神韻超絕,為漢隸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書法的典型,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明郭宗昌謂其“分法復爾雅超逸,可為百代模楷,亦非後世可及”。清萬經《分隸偶存》評云:“修飭緊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識之師,步伍整齊,凜不可犯,其品格當在《卒史》(《乙瑛》)、《韓勑》(《禮器》)之右。”方朔《枕經金石跋》云:‘書法則肅括宏深,沉古遒厚,結構與意度皆備,洵為廟堂之品,八分正宗也。”楊守敬《平碑記》云:“昔人謂漢隸不皆佳,而一種古厚之氣自不可及,此種是也。”

作者簡介


史晨:字伯時,東漢建寧元年時擔任魯相,曾為祀孔而以隸書作碑,立於孔廟,史稱“史晨碑”。該碑建於東漢靈帝的建寧二年,也就是公元169年的時候,距今已有1800多年之久。碑上所刻的文字,就是東漢時魯相史晨、長史李謙祭祀孔子的文章,分為前後兩碑,前碑載奏章,后碑敘饗禮之事,迄今全文完整可誦,隸書神碑超逸,端正謹嚴,為後世書法研習之宗。

創作背景


西漢自漢武帝開始,經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學成為國家宗教,儒家思想的統治話語權得以確立。東漢自漢光武帝開始,更是有幾代君主親赴曲阜祭祀孔子,對孔子的一系列祭祀禮儀逐漸規範化、日常化;地方官員更是爭先立碑紀事,宣揚祭孔、尊孔事迹,《史晨碑》即其中之一。
對刊刻時間,因碑陽首雲“建寧二年”而碑陰首雲“建寧元年”,許多著錄者誤以為是兩碑,刊刻時間也只是根據碑文首句而認為碑陽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年)而碑陰刻於東漢建寧元年(168年)。但據碑陰記載,史晨在東漢建寧元年(168年)四月十一日到任后,便選擇吉日,拜謁了孔子的舊宅,接著又向尚書奏請在孔宅以公費祭祀的事宜,奏章中還引用了符驗之說,這樣才能施行祭祀。其中,“乃以令日”的“乃以”兩字說明史晨的到官時間和拜謁孔子並不是一天;“乃敢承祀”則說明了沒有接著拜謁孔子,是因為要向尚書奏請和參驗。可知,建寧元年是史晨到官的日期而非碑陰的刊刻時間。而碑陰又提到:“刊石勒銘,並列本奏。”意思是刻石記下史晨的功績,並將史晨上奏的奏章列在前面,也就是碑陽的內容,由此可知碑陽和碑陰的刊刻時間應是一樣的。結合碑陽記載來看,魯相史晨在東漢建寧元年(168年)四月十一日抵達任所,之後進行祭廟、築牆、修溝、立會市等活動,於東漢建寧二年(169年)三月七日上奏朝廷。揆情度理,刊刻時間應為東漢建寧二年(169年)且在東漢建寧二年(169年)三月七日上奏后不久。

作品鑒賞


筆法

一、橫法
《史晨碑》的橫畫富於變化,有平直的,如“臣”字上橫;有中間部位凸出的,如“憂”字的上橫;也有中間部位凹陷的,如“土”字的上橫。
二、波法
《史晨碑》波畫的起筆有方、圓之分,起筆法同橫,只是起筆時稍有下探,轉翻筆鋒右行時逐漸提筆,筆鋒行至中間位置,再逐漸加力至雁尾處。
三、捺法
《史晨碑》的捺有長捺、短捺之別。長捺出現在“教”字、“政”字等中,寫法基本與“波”法相同。所不同的是波畫是呈水平橫置的,捺是右斜下行筆畫,而且捺多是處於與其他筆畫的配合、交織之中的,其效果反不如波畫更為伸展,短捺如“懸”字、“報”字等之中,起筆處無明顯頓頭,起筆后即右斜下行,至捺腳處加力,並改變方向平出,整個過程,只有捺腳處有一折筆。
四、撇法
《史晨碑》的撇法有平撇、直撇之分。平撇筆勢取橫,有順寫的,也有逆寫的。直撇的寫法,收筆處多回鋒,形成頓頭,如“煥”字的“火”旁,這種直撇,起筆逆行,轉、翻后筆鋒下行,邊行邊提,至中部位置,筆畫較細,再向左下行筆,逐漸加力,至末端停筆,筆鋒上提,呈方形收筆,形成中間細、兩端重的直撇特點。還有短撇,呈起筆重、收筆輕的寫法,如“視”字的“見”和“人”字的短撇,做出鋒收筆,略似楷法。
五、豎法
史晨碑-碑陽(故宮博物院藏明拓本)(18張)
《史晨碑》的豎畫除具有力度外,尚有一種跌宕多變的筆意存在。如“祈”字中“斤”的豎畫、“辟”字中“辛”旁的豎畫,其輪廓不垂直,但置其字中,卻中心穩當,儀態多方。此外,“德”字、“復”字中“ㄔ”的豎畫與豎撇的寫法無異。
六、點法
《史晨碑》的點多作三角形,具有方向性;也有的上點寫作短橫的,如“禮”字、“社”字、“主”字的上點均寫作短橫。

作品內容


碑文
碑陽
建寧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魯相臣晨、長史臣謙,頓首死罪,上┘尚書:臣晨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蒙厚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婁,周孔舊寓。不能闡弘德政,恢崇┘壹變,夙夜憂怖,累息屏營。臣晨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以建寧元年到官,行秋饗,飲酒畔宮。畢,┘復禮孔子宅,拜謁神坐,仰瞻榱桷,俯視几筵,靈所馮依,肅肅猶存。而無公出酒脯之祠,臣即自┘以奉錢,修上案食醊具,以敘小節,不敢空謁。臣伏念:孔子乾坤所挺,西狩獲麟,為漢製作,故《孝┘經·援神挈》曰:“玄丘制命帝卯行。”又,《尚書·考靈耀》曰:“丘生倉際,觸期稽度為赤制。”故作《春秋》,以明┘文命。綴紀撰書,修定禮義。臣以為素王稽古,德亞皇代。雖有褒成世享之封,四時來祭,畢即歸┘國。臣伏見臨璧雍日,祠孔子以大牢,長吏備爵,所以尊先師重教化也。夫封土為社,立稷而祀,┘皆為百姓興利除害,以祈豐穰。《月令》:“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矧乃孔子,玄德煥炳,光於上下。而┘本國舊居,復禮之日,闕而不祀,誠┘朝廷聖恩所宜特加,臣寢息耿耿,情所思惟。臣輒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禮,以共煙祀,余□┘賜先生執事。臣晨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儘力思惟庶政,報稱為效,增異輒上。臣晨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上┘尚書。|時副言大傅、大尉、司徒、司空、大司農府治所部從事。┘
昔在仲尼,汁光之精。大帝所挺,顏母毓靈。承敝遭衰,黑不代倉。□流應聘,嘆鳳不臻。自衛反魯,┘養徒三千。獲麟趣作,端門見征,血書著紀,黃玉?應。主為漢制,道審可行。乃作《春秋》,復演《孝經》,┘刪定《六藝》,象與天談。鉤《河》擿《雒》,卻揆未然。巍巍蕩蕩,與乾比崇。
碑陰
相河南史君諱晨,字伯時,從越騎校尉拜。建寧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令日拜謁孔┘子。望見闕觀,式路虔跽。既至升堂,屏氣拜手。祗肅屑僾,彷彿若在。依依舊宅,神之所安。春秋復┘禮,稽度玄靈,而無公出享獻之薦,欽因春饗,導物嘉會,述修璧雍,社稷品制。即上尚書,參以符┘驗,乃敢承祀,余胙賦賜。刊石勒銘,並列本奏。大漢延期,彌歷億萬。┘
時長史廬江舒李謙敬讓,五官掾魯孔暢,功曹史孔淮,戶曹掾薛東門榮,史文陽馬琮,守廟百┘石孔讃,副掾孔綱,故尚書孔立元世,河東太守孔彪元上,處士孔褒文禮,皆會廟堂,國縣員冗,┘吏無大小,空府竭寺,咸俾來觀,並畔官文學先生、執事諸弟子,合九百七人。雅歌吹笙,考之六┘律,八音克諧,盪邪反正。奉爵稱壽,相樂終日。於穆肅雍,上下蒙福,長享利貞,與天無極。┘
史君饗后,部史仇誧、縣吏劉耽等,補完里中道之周左牆垣壞決,作屋塗色,修通大溝,西流┘裡外,南注城池。恐縣吏斂民,侵擾百姓,自以城池道?麥給令,還所斂民錢材。┘
史君念孔瀆、顏母井去市遼遠,百姓酤買,不能得香酒美肉,於昌平亭下立會市,因彼左右,┘咸所願樂。┘
又敕:瀆井,復民飭治,桐車馬於瀆上,東行道,表南北,各種一行梓。┘
假夫子冢、顏母、開舍及魯公冢守吏凡四人,月與佐除。┘

作品評價


明郭宗昌:分法復爾雅超逸,可為百代模楷,亦非後世可及。(《金石史》)
清萬經:修飭緊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識之師,步伍整齊,凜不可犯,其品格當在《卒史》、《韓勑》之右。(《分隸偶存》)
清方朔:書法則肅括宏深,沉古遒厚,結構與意度皆備,洵為廟堂之品,八分正宗也。(《枕經金石跋》)
清楊守敬:昔人謂漢隸不皆佳,而一種古厚之氣自不可及,此種是也。(《平碑記》)

歷史傳承


流傳情況
《史晨碑》刊刻后收存在山東曲阜孔廟同文門下。碑下端曾嵌於碑趺的卯眼中,清代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何元錫將碑根部提升上來,碑全貌才顯露。 1978年移入孔廟東廡,1998年移存漢魏碑刻陳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