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海洋學

區域海洋學

區域海洋學(regional oceanography)綜合地研究一個海區中各種海洋現象的科學。是海洋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也是世界自然地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正文


(圖)區域海洋學
(圖)區域海洋學
在國外還有描述海洋學(Descriptive Oceano-graphy)一詞,其涵義與區域海洋學也大同小異。

簡介


在海洋科學中,區域海洋學與專門海洋學(或系統海洋學),在研究內容和方法上既有聯繫又有差異。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專門海洋學可分為海洋物理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學等分支學科進行專題研究。而區域海洋學則是綜合地研究某一個區域內的各種海洋現象。所以,區域海洋學與其他海洋學分支學科的顯著差別,就在於它的區域性和綜合性。
(圖)相關書籍
(圖)相關書籍
區域海洋學中所說的“區域”沒有明確的範圍,其大小相差極遠:可以指一個大洋(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也可以指一個海域(如地中海日本海黃海等),一個海峽(如直布羅陀海峽台灣海峽等),一個海灣(如墨西哥灣渤海灣等),一個河口(如密西西比河口、長江河口、亞馬孫河口等),甚至更小的區域。由此看來,所謂“區域”,一般是指有明確固體邊界的一個具體海域。但也有無明確固體邊界的海域,如馬尾藻海,該海以其生長的馬尾藻為其特徵,在水文學上也有它的特色,卻沒有明確的固體邊界。
區域海洋學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它的研究對象是佔地球表面71%的海洋,包括海水、溶解和懸浮於海水中的物質、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沉積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面上的大氣邊界層和河口海岸帶等。
區域海洋學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其主要內容包括對海洋的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過程的基礎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以及海上軍事活動等的應用研究。

學科內容


(圖)區域海洋學
(圖)區域海洋學
區域海洋學的內容,也並無明確規定。對較大海域來說,一般應包括如下的一些內容:海域的地理位置和疆界;海岸形狀和岸線長度;海域的長度、寬度和面積,平均深度和最大深度;海底地貌及其特點;海底沉積物,包括其來源、性質、粒度、厚度、化學成分和懸浮體等;海底構造,包括大構造帶、火山活動、重要的造山運動和板塊構造等;海區氣象特點,包括氣候類型、天氣特徵、大型天氣運動,如氣旋颱風寒流等的主要移動路徑和發生頻率、氣壓、風情、降水等;海流情況和環流型式,包括海區總環流型式,定常流和短暫流以及它們的時空變化規律;平均水文狀況,包括海水的溫、鹽、密度分佈和時空變化,水團或水系的劃分及其主要示性特徵和配置情況,水色、透明度等;潮汐、潮流和波浪,包括潮汐類型和特點,潮位和潮流的時空變化,潮波系統,波候(wave climate)特別是有效波、最大波的波長波高和周期,風暴潮海嘯;水化學要素,包括溶解氧營養鹽類(如氮、磷、硅等),總鹼度二氧化碳系統,微量元素痕量元素,放射性物質和污染物質等;冰情海洋生物,主要包括海洋動植物的種類、分佈、區系、自然生態和生物量等;海洋資源,包括漁業資源、海底油氣資源、動力資源(如潮能、波能、溫差發電等)和岸邊及海底礦產資源(如海濱重金屬砂礦、錳結核等)。
上列內容,系指總的要求。在描述某一具體海區時,應根據這一海區的具體特色,擇其要者而言。就是說,既要強調區域內各種海洋現象的綜合性,又要著眼於區域的特色。但一般說來,由於海洋里的各種自然現象,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環流型式和水文動力狀況的影響或控制,故區域海洋學應以環流和平均水文動力狀況為其基本內容。對小範圍的海域,則應以描寫其特色為主,不必門門齊全。
了解研究各個海區各種海洋現象和資源狀況的全貌,可以為人類了解海洋環境、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減輕或消除海洋災害提供科學依據;可以使佔地球表面十分之七的汪洋大海,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研究特點


(圖)區域性海洋經濟研究
(圖)區域性海洋經濟研究
區域海洋學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徵,即使是同一區域,海洋、水文、化學要素及生物分佈也是互相各異、多層次性的。因此,很難在實驗室里對各類海洋現象和過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精細的實驗,也不能只靠數學分析和數學模擬來進行研究,而是要充分利用科學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進行觀察研究。
直接的觀察研究,既為實驗室研究和數學研究的模式提供確切的可靠資料,又可以驗證實驗室和數學方法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因此,在自然條件下進行長期的、周密的、系統的海洋考察是區域海洋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區域海洋學研究中,海洋觀測儀器和技術設備起著重要的作用,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海水深而廣,具有大密度和流動性,給人們的直接觀測帶來極大困難。從海面向下大約每增加10米,壓力就要增加一個大氣壓,在萬米深處,海水的壓力作用可以把潛水鋼球的直徑壓縮幾個厘米,人類很難在這樣大的深處活動。既使在海洋上層,海水處於不斷的流動和波動狀態,依靠一個點上的觀測資料,也很難說明面上的情況。因此,只有大力發展海洋觀測儀器和技術設備,才能取得所需要的大量海洋資料,以推動區域海洋學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以來,區域海洋學的發展表明,幾乎所有主要的重大進展都和新的觀察實驗儀器、裝備的建造,新的技術的發明和應用,觀察實驗的精度,以及數據處理能力的提高有緊密關係。例如,浮標觀測技術、航天遙感技術和計算技術的應用,促成了關於海洋環流結構、海-氣相互作用、中尺度渦旋、鋒區、上升流、內波和海洋表面現象等理論和數值模型的建立;回聲測深、深海鑽探、放射性同位素和古地磁的年齡測定、海底地震和地熱測量等新技術的興起和發展,對海底擴張說和板塊構造說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區域海洋學的觀察主要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的,因而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各種海洋現象和過程,有的“時過境遷”,有的“浩瀚無際”,有的因時間尺度太長,短時間的觀測資料不足以揭示其歷史演變規律。加之其中各種作用相互交叉、隨機起伏,因此在自然條件下的觀察只能獲得關於海況的一些片斷的、局部的信息。即使獲得某一海區近百年的海況和海洋生物種群動態的觀測序列,那也只是整個海洋生態環境和生物種群動態總體中的一個小小的樣本。
所以在區域海洋學研究中比較著重於從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的觀點,研究海洋現象和過程的行為與動態,並根據已有的信息,通過系統功能模擬模型進行研究,對未來海況作出預測。

參考資料


[1]教學基礎資源庫 http://bbs.ccit.edu.cn/kepu/100k/simple/index.php?t10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