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交通大學
理工類公立學校
台灣陽明交通大學(NationalYangMingChiaoTungUniversity,縮寫為NYCU),簡稱陽明交大,校區位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和新竹市,是台灣頂尖研究型重點大學之一,新竹光復校區與台灣清華大學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相鄰。台灣交大主要目的為培育工程(engineering)、科學(science)及管理(administration)方面的人才,此宗旨現於校徽上的ESA;主要發展領域為電子、資通訊及光電等。
學校源頭為1896年創立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12年改名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1937年改隸教育部,稱國立交通大學。兩岸分治后,上海原址改組為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1958年,交通大學在台復校,校址選定新竹市,成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1967年改製為交通大學工學院,1979年恢復交通大學校名。
交大與中國大陸的上海、西安、西南(成都)、北京等五所交大並稱“五校一家”,強調“飲水思源,同行致遠”的精神。飲水思源紀念碑也成為各校精神團結的象徵。
2020年7月,台灣教育主管部門同意交通大學與陽明大學合併,並在8月12日復函兩校於2021年2月1日起合併為“陽明交通大學”。2021年2月1日,台灣交通大學與台灣陽明大學正式合併為台灣陽明交通大學。
南洋公學
1903年,奏請定為南洋高等公學堂事,8月盛宣懷復奏請將上院作為高等商務學堂。
1905年,奏定校名為商部高等實業學堂,自商部改隸郵傳部,稱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以下簡稱滬校)。督辦山海關內外鐵路大臣袁世凱、胡燏芬,札飭關內外鐵路局籌設鐵路學堂。勘定開平前武衛軍學堂舊址開辦,因實習方便,改設於唐山。定名為唐山路礦學堂(以下簡稱唐校)。
1909年,郵傳部尚書徐世昌提倡路政,培育鐵路管理人才,上書清廷在北京設立鐵路管理傳習所。次年,增設郵電簡易班,及郵電高等班,並改稱郵傳部交通傳習所(以下簡稱平校)。
1911年,武昌起義后,滬校改校名為南洋大學。鐵路工程科改為土木科。辜鴻銘離教務長職,以後即取消教務長職位。張謇等擬將上海吳淞口漁業公司地基,捐建商船學校。海軍大臣將滬校船政科划入商船學校,先行成立,由唐文治兼任監督,夏孫鵬任教務長,稱為郵傳部高等商船學堂(以下簡稱船校)。
唐校大門
1913年,唐校改稱唐山工業專門學校。
1914年,船校因經費困難,本年停辦。
1916年,平校交通傳習所劃分為鐵路管理學校及郵電學校。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1921年,交通大學正式成立。上海工業專門學校改稱交通大學上海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改為交通大學唐山學校,郵電學校與鐵路管理學校合併為交通大學北京學校。以唐山之機械科遷上海,以上海之土木科並唐山,鐵路管理科並北京。北京之郵電並上海。
1922年9月,交通總長高恩洪將三校分設,滬校為交通部南洋大學,唐校為交通部唐山大學。平校原擬撤銷,合併於滬唐兩校,卒以進行困難,改為唐山分校。
1923年,平校獨立為北京交通大學,由張福運任校長。
1927年,滬校改稱第一交通大學。鐵道管理科改稱交通管理科,分鐵路、營業兩門。
唐山交大土木系教學樓.jpg
1929年,鐵道部訓令,交通大學交通管理分院改為北平交通大學交通管理學院。鐵道部公布鐵道部直轄交通大學暫行組織大綱,改滬校交通管理學院為鐵道管理學院,分車務、財務、材料三門。平校稱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分車務、財務二門。滬校恢復土木工程學院。吳淞商船專科學校籌備就緒,正式成立。
1930年,滬校正式成立工業研究所,研究所下分設工業研究部及經濟研究部。
1931年,唐校增設採礦冶金系,故改稱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
四川的國立交通大學舊址
唐山工學院
1938年,滬校在租界上課。唐校、平校於湘潭複課。五月間遷湘鄉楊家灘,租用前清雲貴總督劉某之宅地上課。十一月,日軍攻湘北,長沙大火,奉令西遷。十二月一日抵桂林,翌日遇敵機空襲,全部圖書、儀器、行李均被炸毀,復步行至柳州暫停。
船校遷入租界后,經費撥匯困難,乃告停辦。
1939年,湘校撤退至柳州稍停,繼續西行至貴州平越,於二月在平越複課。吳淞商船學校於本年依照國防最高會議之決定,由教育、交通、海軍三部籌辦,在重慶復校,定名重慶商船專科學校。
1940年,經教育部核定,借用小龍坎資源委員會無線電工廠一部分房屋,成立交通大學重慶分校。
1941年,滬校改以私立南洋大學名義暫行維持。
1942年,貴州平越之唐山工程學院,改稱台灣交通大學貴州分校,下設唐山工程學院,有土木、礦冶兩系;北平鐵道管理學院,有鐵道管理一系。
滬校為偽政府接管,仍在中華學藝社上課。
徐家匯校舍為日人東亞同文書院佔用。
教育部以滬校陷落,乃以重慶分校改為總校,遷往九龍坡新址。
1943年,交大渝校成立電信研究所。
1945年,貴州分校在丁家坳複課。教育部貴州分校於暑期中遷甘肅,改稱台灣交通大學甘肅分校。未幾,抗戰勝利,乃作罷論,籌備復校。
1946年,教育部令恢復吳淞商船專科學校,租東長治路雷士德工學院舊址為校舍。
唐校獨立,更名為唐山工學院。
平校春復校,獨立為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1948年,中共入北平,平校停辦。唐校遷江西,滬校仍維持。
1949年1月,交大設有理、工、管理三個學院十八個學系,兩個專修科,一個研究所。
1949年6月15日,中共接管交大,台灣交通大學校務停頓。
交通大學工學院大門(現博愛校區大門)
1956年,旅美校友會致電交通大學校友會,建議在台復校創設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
1961年,政府與國際電信聯合會簽約,於學校成立電信與電子訓練研究中心。舉行本校四十九學年畢業典禮。本學年度畢業學生人數,共計碩士班21名。
1964年,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令增設電子物理學系及電子工程學系,參加台灣地區大學聯招會招生,共錄取新生83名。建立半導體實驗室。
1965年,學校增設自動控制工程學系。自製氦氖氣體雷射及積體電路成功,成功研製台灣第一批電晶體。由交通大學校友會發動募捐,興建實驗館(現博愛校區實驗一館)。
1967年,鍾皎光教授接任院長。交通大學校友會慶祝復院小組委員會決定募捐興建圖書館(現博愛校區生科實驗一館)。
1968年,學校徵收鄰近校地(現博愛校區)。
1969年,劉浩春教授繼任院長,新圖書館開工(現博愛校區生科實驗一館),歐陽藻來校任客座教授。
1970年,學校博士研究生張俊彥通過博士學位考試,為台灣地區第一位工學博士。增購校地,興建教學大樓(於現博愛校區)。
1979年,學校恢復校名為台灣交通大學。
1980年,學校主辦1980年國際計算機會議。
台灣交通大學
1988年,學校張俊彥教授獲選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Fellow)。校長阮大年獲選為中國工程師學會新竹分會理事長。
1989年,台灣地區“國家級次微米實驗室”破土興建,《交大青年》榮獲台灣地區大專青年期刊優等獎。成立電信研究中心(CenterforTelecommunicationsResearch,簡稱CTR)。榮獲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評定為七十六學年度辦理社會教育績優學校。機械系李安謙副教授榮獲台灣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獎。
建校104周年校慶
1991年,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擇定學校為台灣學術網路(TaiwanAcademicNetwork,TANET)大新竹地區區域網路中心。將博士論文加入DAO(UMIDisserationAbstractsonDisc)資料庫,成為亞洲第一所加入的大學。電子工程系所葉清發副教授開發完成每毫米16Bit高密度之傳真機CIS元件。
台灣交通大學
1995年,美國紐約出版的《系統與軟體期刊》(JournalofSystemsandSoftware),公布1993年至1994年間,六種軟體工程學術期刊論文發表總量排行榜,學校於世界學術團體中排名第三,成立台灣地區第一座高頻實驗室。理學院統計學研究所所長李昭勝教授榮膺美國統計學學會會士(Fello,AmericanStatisticalAssociation,學會簡稱ASA)。
1996年,學校光復校區浩然圖書館完工。
校園環境
2001年,學校獲選為台灣地區工程師學會九十年度建教合作績優得獎單位。
2002年,學校電資學院與電子資訊中心共同成立晶片系統研究中心。
2004年,學校語言與文化研究所更名為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碩士班。光復校區工程六館新建工程取得使用執照,材料系及電物系搬遷進駐使用。
校園環境
2007年2月,學校成立教學發展中心。6月6日,宣布成立智慧型仿生裝置研究中心。9月27日,榮獲台灣地區行政機構頒發第五屆金檔獎,並獲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補助100萬元台幣。加入開放式課程聯盟(OCWC),成為台灣第一所加入該國際組織之學校。
2008年4月12日,學校舉辦了在台建校50周年校慶暨台灣50、影響50頒獎典禮,11月28日,榮獲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97年度產學合作績優學校獎。
台灣交通大學
台灣交通大學
2019年9月18日,台灣陽明大學與台灣交通大學分別召開校務會議,表決通過了兩校合併的計劃書。根據早前陽明大學暨交通大學合校工作委員會擬定的合校計劃書,新校名為“陽明交通大學”,簡稱“陽明交大”。
2020年7月30日,台當局同意台灣陽明大學與台灣交通大學合併案;同年8月12日,台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函復兩校於明年2月1日起合併為“陽明交通大學”。
1971年1月26日,台當局正式核准籌設“陽明醫學院”。由台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政務次長”孫宕越兼任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成立“陽明醫學院籌備處”,副主任委員宋達為籌備處主任。由輔導會將台北市北投區唭哩岸公有山坡地32甲無償撥用,另增購民地3.9568公頃,核定招生醫學系學生120名,全部學生給予公費四年,畢業後由當局分發各公立醫院及衛生醫療機構服務四年。
1974年,實驗大樓竣工,是為該校第一棟建築。與榮民總醫院間的隧道完工通車。
1975年5月15日,正式決定聘請韓偉博士為首任院長,訂為校慶日。陽明醫學院於1975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並參加大學聯合招生。
1976年,增設牙醫學系。
1978年,“陽明十字軍”首次正式展開活動。
1979年,“偏遠地區衛生醫療服務隊”第一次出隊。圖書館落成。增設醫事技術學系。
1980年,神經科學研究所碩士班奉准成立,是該院第一個研究所,同時也是台灣首創的此類研究所。
1981年,增設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碩士班,時為台灣唯一的免疫學研究所。
1982年,醫學系首屆畢業生完成分發,於6月19日舉行畢業典禮。增設生物化學研究所碩士班。
1983年,增設學士后醫學系,學製為5年。
1984年,增設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博士班,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班。
1985年,與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科合作共同規劃八里群體醫療執業中心。增設生理學研究所碩士班、藥理學研究所碩士班、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班。招收首屆學士后醫學系自費學生。
1986年,增設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護理學系。
1987年,增設生物化學研究所博士班。學士后醫學系停止招生。
1988年,增設遺傳學研究所碩士班、解剖學研究所碩士班、復健醫學系。
1989年,增設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為島內公立大學院校第一所醫務管理研究所。
1990年,護理學系開辦“在職護理人員學士學位進修班”。
1991年:增設生理學研究所博士班、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傳統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1992年,舉辦第一屆“全台高中生醫學營”。增設藥理學研究所博士班、遺傳學研究所博士班、牙醫科學研究所碩士班、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班、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班(為島內首創的此類研究所)。復健醫學系改名為物理治療學系。
1993年,增設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班,為台灣首創。增設口腔生物研究所碩士班。“在職護理人員學士學位進修班”改為“夜間部護理學系”。
1994年7月1日,陽明醫學院改名為“陽明大學”,計有醫學院、醫事技術學院(包括醫事技術學系醫事檢驗及放射技術二組、物理治療學系、醫學工程研究所,以及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與生命科學院(包括神經科學研究所、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生物化學研究所、遺傳學研究所)三個學院及島內首見的院級通識教育中心,共有6個學系與19個研究所。增設生物藥學研究所碩士班、寄生蟲研究所碩士班、環境衛生研究所,與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班。
1995年,“醫事技術學院”更名為“醫學技術暨工程學院”,增設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碩士班、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1996年,護理學院成立。增設生命科學系。增設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班。
1997年,首度辦理推薦甄試入學面試。
1998年,增設傳統醫學研究所博士班、寄生蟲學研究所博士班、環境衛生研究所碩士班、放射醫學科學研究所碩士班。醫事技術系放射組改製為醫學放射技術學系,醫事技術系醫事檢驗組改名為醫事技術學系。
1999年,增設物理治療研究所碩士班。“榮陽基因體定序團隊”正式對全世界公布台灣第一個百萬鹼基人類基因體定序資訊成果,成功排出人類第四號(對)染色體上部分基因,成為全球從事人類第四號染色體定序團隊中,首先排出最長DNA序列的研究團隊。
2000年,榮陽團隊公布完成第四號染色體千萬鹼基定序。增設臨床牙醫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物理治療研究所碩士班、衛生資訊與決策研究所碩士班、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報奉延後一年招生)。“解剖學研究所”更名為“解剖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分為解剖學和細胞生物學兩組。
2001年,牙醫學院正式成立。增設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博士班、放射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復健科技輔具研究所碩士班。牙醫科學研究所碩士班、臨床牙醫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合併為“臨床牙醫學研究所”。
2002年,與台灣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共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增設口腔生物研究所博士班、放射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生醫光電工程研究所碩士班。
2003年,醫學系首度辦理外籍學生招生。增設生物藥學研究所博士班、護理學研究所博士班、生物資訊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急重症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2004年,增設環境衛生研究所博士班。寄生蟲學研究所更名為“熱帶醫學研究所”。醫事技術學系更名為“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
2005年,生物化學研究所更名為“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增設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明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為該校教學醫院。
2006年,生命科學系、遺傳學研究所合併為“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醫學放射技術學系、放射醫學科學科學研究所,合併為“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增設生醫光電工程研究所博士班、衛生福利研究所博士班、腦科學研究所碩士班、護理學系暨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2008年1月1日,原宜蘭醫院正式改名為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根據2016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師715人,其中教授397人,副教授177人,助理教授122人,講師19人,有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4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3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16人,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學會終身會士1人。
類別 | 姓名 |
---|---|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 張懋中、施敏、張俊彥、林明璋 |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張懋中、施敏、張俊彥 |
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 | 張俊彥、方偉騎、李建平、吳重雨、周景揚、杭學鳴、柯明道、荊鳳德、張俊彥、庄紹勛、庄景德、曾俊元、黃威、吳介棕、HARNATHA、洪瑞華 |
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學會終身會士 | 施敏 |
根據2016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理學院、工學院、電機學院、資訊學院、管理學院、科技法律學院、人文社會學院、生物科技學院、客家文化學院、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智慧科學暨綠能學院、光電學院(台南分佈)等12個學院,共有20個學系。
學院 | 下屬系別 |
---|---|
資訊學院 | 資訊工程學系 |
工學院 | 機械工程學系、土木工程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環境工程系 |
電機學院 | 電子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光電工程學系、電機與控制工程系 |
理學院 | 電子物理學系、應用數學系、應用化學系 |
管理學院 | 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管理科學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資訊與財金管理學系 |
人文社會學院 | 外國語文學系 |
客家文化學院 | 人文社會學系、傳播與科技學系 |
生物科技學院 | 生物科技學系 |
光電學院 | --- |
科技法律學院 | --- |
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 | --- |
智慧科學暨綠能學院 | --- |
根據2016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開設20個學系(22個碩士班、19個博士班),28個研究所(14個博士班),3個學士學位學程,6個碩士學位學程,10個博士學位學程,9個碩士在職專班(23分組)。
● ·碩、博士學位授予
開設碩士班的研究所(學系)名單 | |
生醫工程研究所 | 電子研究所 |
電信工程研究所 | 光電工程學系 |
多媒體工程研究所 | 信息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奈米科技碩士班 |
物理研究所 | 統計學研究所 |
跨領域分子科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 應用化學系 |
分子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所 | 生物信息及系統生物研究所 |
信息管理與財務金融學系信息管理碩士班 | 信息管理與財務金融學系財務金融碩士班 |
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交通運輸碩士班 | 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物流管理碩士班 |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 應用藝術研究所 |
外國語文學系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碩士班 | 建築研究所 |
光電系統研究所(台南分部) | 照明與能源光電研究所(台南分部) |
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 影像與生醫光電研究所(台南分部) |
電控工程研究所 | 電機工程學系 |
網路工程研究所 | 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碩士班 |
土木工程學系 | 機械工程學系 |
電子物理學系 | 環境工程研究所 |
應用數學係數學建模與科學計算碩士班 | 應用數學系 |
生物科技學系 | 應用化學系分子科學碩士班 |
經營管理研究所 | 管理科學系 |
科技管理研究所 | 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
傳播研究所 | 科技法律研究所 |
英語教學研究所 | 教育研究所 |
傳播與科技學系 | 人文社會學系族群與文化碩士班 |
加速器光源科技與應用碩士學位學程 |
開設博士班的研究所(學系)名單 | |
電機工程學系 | 電控工程研究所 |
信息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 網路與信息系統博士學位學程 |
土木工程學系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
應用數學系 | 統計學研究所 |
物理研究所 | 生物科技學系 |
生醫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學程 | 跨領域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
照明與能源光電博士學位學程(台南分部) | 光電系統博士學位學程(台南分部) |
電信工程研究所 | 光電工程學系 |
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博士班 | 機械工程學系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奈米科技博士班 | 電子物理學系 |
應用化學系 | 應用化學系分子科學博士班 |
分子醫學與生物工程研究所 | 生物信息及系統生物研究所 |
經營管理研究所 | 信息管理與財務金融學系財務金融博士班 |
科技法律研究所 | |
影像與生醫光電博士學位學程(台南分部) |
● 學科排名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 ||||
學科 | 2015年 | 2016年 | 2019年 | 2020年 |
---|---|---|---|---|
物理與天文學 | 101-150 | 151-200 | ||
電子電氣工程 | 51-100 | 48 | ||
法學 | - | - | 101-150 | 101-150 |
ARWU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 |||||
學科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
數學 | / | / | / | / | / |
物理 | / | 151-200 | / | / | / |
化學 | / | / | 151-200 | / | / |
計算機科學 | 39 | 47 | 35 | 51-75 | 51-75 |
經濟學/商學 | / | / | / | / | / |
•開放式課程
根據2016年5月信息顯示,學校從2007年開始發展在線教育,已建成連接中國兩岸47所高校在線課程資源的TaiwanLife平台及ewant平台,在MOOCs、OCW課程、翻轉式教學等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學校加入了新竹地區大學校院校際選課,學校課程的教材、PPT、作業一律都採用英文,部分課程老師用英文口語教學。
•推廣教育
根據2016年5月官網信息顯示,學校設有推廣教育中心,以遠距教學方式普及推廣教育,透過雙向、即時通訊及電腦網路教學,以遠距教學方式,舉辦新竹市內及與台灣各地連線專題演講、密集課程、夜間進修等。設有學分班、研究班、進修班、短期研習會、密集技能訓練班等進修方式。
根據2016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28個獨立研究所。
院所類別及所屬學院 | 名稱 | |
邁向頂尖大學計劃資助 | 生物資訊研究中心 | |
前瞻跨領域基礎科學中心 | ||
生醫電子轉譯研究中心 | ||
智慧型仿生系統研究中心 | ||
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 | ||
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 | ||
交大,台積電聯合研發中心 | ||
前瞻奈米電子與系統研究中心 | ||
智慧資通訊研究中心 | ||
前瞻光電研究中心 | ||
腦科學研究中心 | ||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
交大研究中心 | 電機學院 | 奈米中心 |
奈米科技中心 | ||
腦科學研究中心 | ||
科技與社會(STS)中心(跨學院) | ||
資訊學院 | 資料與商務應用中心 | |
工研院交大網路測試中心 | ||
電腦視覺研發中心 | ||
理學院 | 數學建模與科學計算研究中心 | |
丘成桐中心 | ||
工學院 | 前瞻材料研究中心 | |
人文社會學院 | 新興文化研究中心 | |
電影研究中心 | ||
客家文化學院 | 國際客家研究中心 | |
科技與社會(STS)中心(跨學院) | ||
電子與資訊研究中心 | 網路測試中心 | |
交大思科網路研發中心 |
•科研數據
根據2016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台灣交通大學為台灣地區專利技術轉讓、台灣大學授予最高專利數之一、台灣市技術許可的最高收入之一的院校,2014年共有188項專利申請和320項授予、105項技術轉讓、2687項專利申請和85項技術轉讓,共有133個孵化項目。
2003年,學校在SCI、SSCI及EI等重要期刊所發表論文之總數,台灣地區排名第三。
根據2009年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選中心基金會ESI論文排名,學校電腦科學論文數排名全球第20名,台灣地區第一,工程領域論文數排名全球第31名,台灣地區第三。
根據英國《自然》雜誌發布的2015年全球自然指數(2015NatureIndex),學校發表論文75篇,自然指數為29.26,位列台灣地區第四。
•科研經費
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自2006年起推動“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劃”,分二期執行,后並更名為“邁向頂尖大學計劃”,希望五年內打造國內至少一所大學進入世界前一百。2005年10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公布第一期計劃入選名單,台灣交通大學榮獲補助8億元,少於台灣大學、成功大學及清華大學,位於台灣高校第四。
•館藏資源
根據2016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1987年正式啟用,命名為交通大學浩然圖書資訊中心,有1200個閱覽座位,有藏書150萬冊、期刊1萬種、視聽資料10萬件。1996年,成功建構第一個資料庫—EES(ElsevierElectronicSubscription),1998年由科資中心組成“台灣地區數點陣圖書館資源共享聯盟”。
2015年圖書館資料統計表 | |||
---|---|---|---|
類別 | 中文(冊) | 英文(冊) | 總數(冊) |
圖書冊數 | 475690 | 352910 | 828600 |
電子書冊數 | 93275 | 520328 | 613603 |
期刊合訂本數 | 47402 | 119350 | 166752 |
電子資料庫總數 | 99 | 196 | 295 |
•學術期刊
類別 | 名稱 |
哲學 | 交大管理學報 |
人文學 | 全球客家研究 |
社會科學 | 犢:傳播與科技 |
2006年,學校與廈門大學簽訂兩校學術交流合作協定(CooperationAgreement)。2009年,學校與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合作協議。4月,與北京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合作協議。2010年5月,與西南交通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合作協議。
部分簽訂學術交流合作協議院校列表 | |||
---|---|---|---|
時間 | 合作院校 | ||
1976年 | 美國紐約理工學院 | --- | --- |
1983年 | 美國堪薩斯大學 | --- | --- |
1989年 | 美國杜蘭大學 | --- | -- |
1990年 | 日本大坂大學 |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 | 美國IBM研究部門 |
1992年 | 美國貝爾通訊實驗室 | 香港城市理工學院 | 美國華盛頓大學 |
1993年 | 美國北卡羅來那州立大學 | 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 | 美國馬里蘭大學 |
法國高級科技大學 |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 --- | |
1994年 |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 | 法國南提大學 | --- |
1995年 | 美國斯坦福大學 | 加拿大卡加利大學 | 法國高級科技大學 |
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 |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 --- | |
1996年 |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 | 西班牙貝利爾斯大學 |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
美國南加州大學 | --- | --- | |
1997年 | 約旦王家科學院 | 烏克蘭Lviv科技大學 | 日本工業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澳大利亞南澳大學 | 加拿大亞伯他大學 | |
1998年 | 美國壬色列理工學院 |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 |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 |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 |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三鎮分校 | |
1999年 | 以色列巴伊蘭大學 | 西班牙馬拉加大學 | 德國維登賀德克大學 |
2000年 | 韓國湖西大學 | 美國紐澤西理工學院 | 奧斯特拉瓦科技大學 |
德國柏林科技大學 | 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 | --- | |
2002年 | 瑞典查爾默科技大學 | --- | --- |
2004年 | 美國紐約理工大學 | --- | --- |
2006年 | 廈門大學 | 法國電信學院 | 法國高等師範大學 |
比利時荷語魯汶大學 | 瑞典林雪平大學 | 北愛爾蘭皇后大學 | |
波蘭夸克大學 | 日本豐橋技術科技大學 | --- | |
2007年 | 法國里昂第三區大學 | 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 | 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 |
2008年 | 日本東京大學 |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 | 美國普渡大學 |
2009年 | 西安交通大學 | 浙江大學 |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 北京清華大學 |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 | |
奧地利格拉茲科技大學 | 丹麥科技大學 | 韓國首爾大學 | |
韓國成鈞館大學 | 北京大學 | 越南胡志明市自然科學大學 | |
瑞典皇家科技學院 |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
2010年 | 南京大學 | 浙江大學 | 加拿大蒙特利爾理工學院 |
印度理工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 |
● QS世界大學排名(2014/15):世界第202位。
● QS世界大學排名(2015/16):世界第76位。
● QS世界大學排名(2020/21):世界第240位。
● QS亞洲大學排名(2014):亞洲第29位。
● QS亞洲大學排名(2015):亞洲第31位。
● 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15):世界301-400之間。
•校徽
“國立交通大學”校徽
釋義:現行台灣交通大學制式校徽(六十齒),徽中鐵砧上的左側為中文線裝書,右側為西文書,取其學貫中西之意。西文書背分別印有ESA三個字母,其中E代表Engineering(工程),S代表Science(科學),A代表Administration(管理),概括說明了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砧尖懸吊三環鐵鍊一段,表示學科之間環環相扣,密不可分,也暗喻交大人心手相連、精誠團結。砧前斜置鐵鎚一把,與砧上書籍合為理論與實作並重的意思。鐵砧的底座1896四字,則顯示交大創校的年代。砧外的齒輪,形狀有如圓形的天。齒數六十,則代表一甲子。而齒輪是運轉不息的,因此又寓含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意思。
•校慶標識
120周年校慶標識
•校名
校園環境
意義:交流溝通、廣結善緣,迎向網路傳播新世紀的交通大學。
藝文的交通:交通---交流溝通、傳播瞭解;交通---交心合意、傳情達理。
科技的交通:交通---交結網路、暢通資訊;交通---交際通信、建立友誼。
管理的交通:交通---交換經驗、貫通管理;交通---交通順暢、經濟大展。
•校訓
知新致遠、崇實篤行
校訓
•校旗
校旗
現行校旗采原設計理念,改為現行校徽,三條黃紋則代表新竹與北方、唐山三所交大的深厚淵源。
•校歌
《台灣交通大學校歌》 作曲:蕭友梅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 青年之楷模,邦國之榮華, 校旗飄揚,與日俱長, 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倫, 啟發吾睿智,激勵吾熱忱, 英俊濟蹌,經營四方, 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 校歌 |
備註:同復校之初所用前上海交通大學校歌相同,1999年6月9日台灣交通大學校務會議通過。 |
•傳統活動
根據2016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台灣交通大學有學生自主成立的管弦樂、登山、美術、舞蹈等社團90多個,學校體育風氣鼎盛,常見校內體育活動有:
•梅竹賽、校友杯、系際杯、游泳錦標賽、校園路跑賽
•新生杯錦標賽(游泳、十項球類等)、梅竹田徑賽
•體育周、校園會
梅竹賽
梅竹賽是台灣交通大學與台灣清華大學間,一系列包含十餘項目的大型學藝、體育活動。梅竹賽於每年的三月舉辦,競賽內容包括:棋賽、籃球、排球、足球、桌球、羽球、棒球、橋藝、網球等,為交、清兩所大學間的年度盛事。第一屆梅竹賽是在1969年,期間停賽過7次,截至2006年,台灣交通大學以15比12暫時領先,當中有三次平手。今日梅竹賽已成為這兩所大學共同的傳統,甚至是家喻戶曉的活動。
職務 | 名單 |
校長 | 林奇宏 |
歷任校長 | ||
姓名 | 任職時間 | 備註 |
---|---|---|
李熙謀 | 1958年至1967年 | 台灣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時期 |
鍾皎光 | 1967年至1969年 | 台灣交通大學工學院時期 |
劉浩春 | 1969年至1972年 | |
郭南宏(代理) | 1972年 | |
盛慶琜 | 1972年至1978年 | |
郭南宏 | 1978年至1979年 | |
郭南宏 | 1979年至1987年 | 台灣交通大學時期 |
阮大年 | 1987年至1992年 | |
鄧啟福 | 1992年至1998年 | |
張俊彥 | 1998年至2006年 | |
黃威(代理) | 2006年 | |
吳重雨 | 2006年至2011年 |
•校區設施
根據2016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台灣交通大學有光復校區、博愛校區、六家校區、台北校區、台南校區五個校區。
光復校區是交通大學最主要的部份,大部分的科系均在此設立系館,行政單位也設於此。設於光復校區的行政單位設有行政大樓、中正堂、資訊館、浩然圖書資訊中心、活動中心;教學場館則有綜合一館、工程一館至六館、科學一館及二館、管理一館及二館、人社一館及二館、電子資訊研究大樓、交映樓、土木結構實驗室、田家炳光電大樓、基礎科學研究大樓等。
學生活動中心設有第一餐廳、理髮部、洗衣部、眼鏡行、桌球桌、華通書局、諮商中心、服務學習中心、藝文中心、各社團辦公室等。中正堂除了是學校舉辦慶典的首要場所外,設有郵局,提供學生寄信等服務,也在校園各的角落設有郵局、玉山銀行、兆豐金控等提款機,十分便利。資訊館則有24小時電腦教室提供學生上網、列印等功能。
台北校區位於台北北門郵電大樓,1980年成立,為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交通運輸研究所、EMBA以及教育推廣使用。
•體育活動與運動設施
根據2016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台灣交通大學校內的體育設施集中在光復校區,少許在博愛校區。學校闢建體育館、綜合球館、羽球館、游泳池、熘冰場、田徑場、健身中心,籃球、排球、網球、棒球等各類球場多座。而2013年1月5日啟用的游泳館,集溫水游泳池、SPA水療區、三溫暖烤箱室、蒸氣室及頂級健身房於一體,交通大學的棒球場常常舉辦大專杯的棒球聯賽。
•校園環境
碧草如茵
除校園景觀外,學校在浩然圖書資訊中心內設有名為藝文空間的藝廊,展示繪畫、照片等藝術作品。活動中心則有演藝聽,可供戲劇、音樂或舞蹈等活動演出。位於浩然圖書館內的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楊英風數位美術館和台灣藝術家手稿收藏室,陸續將雕塑家楊英風、音樂家蘇森墉的手稿及相關文件整理並數位化。
校園環境 | ||
---|---|---|
校園環境 | 校園環境 | |
校園環境 | 圖書館 | 校園環境 |
•光復校區(GuangfuCampus):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
•博愛校區(BoaiCampus):新竹市博愛街75號。
•台北校區(TaipeiCampus):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118號。
•六家校區(LiujiaCampus):新竹縣竹北市六家五路一段1號。
•台南校區(TainanCampus):台南市歸仁區高發三路301號。
商界 | ||
---|---|---|
姓名 | 簡介 | |
施振榮 | 電子工程學系57級,電子所58級,現任宏碁集團董事長 | |
孔毅 | 電子物理學系60級,曾任摩托羅拉公司亞洲區總裁 | |
王章清 | 土木工程學系33級,現任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
蔡南雄 | 電子研究所58級,現任合晶科技董事長 | |
葉宏清 | 電信工程學系62級,現任新企集團,飛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
曾繁城 | 電子研究所57級,現任台積電副總執行長 | |
黃少華 | 電信工程學系60級,現任宏碁集團資深副總、宏碁電腦董事、元棋公司董事長 | |
盧宏鎰 | 電子工程學系64級,現任宏碁國際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 |
程天縱 | 電子工程學系63級,現任德州儀器亞洲區總裁 | |
陳永正 | 應用數學系67級,現任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 | |
施崇棠 | 管理科學研究所65級,現任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
學術界 | |
---|---|
姓名 | 簡介 |
郭南宏 | 電子研究所47級,前公立交通大學校長,曾任當局交通部門負責人,前長庚大學校長 |
孔金甌 | 電子研究所54級,現任麻省理工學院電磁波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及電機系教授 |
黃廣志 | 電子研究所56級,現任公立高高雄科學技術學院校長 |
李炎松 | 電子工程學系60級,資工所博77級,現任中華電信研究所所長 |
張俊彥 | 電子研究所,台灣研究院院士,前公立交通大學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