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峒土司
位於湖北恩施州黃金洞鄉的遺址
據《明一統志》載:“金峒安撫司,古蠻夷國。春秋,蠻與羅子共敗楚師。楚師復振,遂屬楚。秦昭王伐楚取之,屬黔中郡。漢屬武陵郡。唐屬黔中都督府。宋為磨嵯洛浦地。元屬施州。明玉珍僭,擬為五路總管府。洪武四年歸明,尋叛,二十三年定其地,永樂五年置安撫司,宣德三年令領西坪蠻夷長官司,隸施南宣撫司,隆慶五年土舍覃壁殺兄據地叛,命將平之,削其爵為峒長,以次支承主其地,屬支羅百戶所。國朝屬衛……自洪武四年覃耳毛始。”
元代始設金峒安撫司,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為長官司,覃耳毛為長官司使。
明永樂五年(1407年)復為安撫司,以 覃添貴為安撫。(《明史·卷三百十·列傳第一百九十八》)
宣德元年(1426年),安撫司土官覃添貴遣其子 覃忠貢馬。(《明宣宗章皇帝實錄·卷之十三》)
宣德三年(1428年),領西坪蠻夷長官司。
正統六年(1441年),上命施州衛金峒安撫司安撫覃添貴之子 覃友銘繼任。(《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之八十七》)
天順九年(1465年),金峒安撫 覃彥龍奏:境內產杉木,曾鬻金三千貯庫,今彥龍年老,子唯一人,恐身後土人爭奪,乞解送朝廷。工部議,非貢典,拒絕(《明史·卷三百 列傳》)。弘治年間,覃彥龍建安撫司治(《萬曆湖廣總志》)。
嘉靖元年(1522年),金峒安撫司護印峒長 覃彥剛差遣把事陶萬貴朝貢馬匹。(《明世宗實錄·卷之十三》)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覃世英襲職。
雍正十三年(1735年),金峒司被裁撤,其地入咸豐縣。司使 覃邦舜改任武職千總,其子 覃廷薦繼任一段時間后,調任山東德州參將,至此,金峒土司消亡。
明隆慶元年(1567年),金峒土司發生內亂,土舍覃壁與嫂子通姦,並殺害兄長嫡子,奪取土司印信。隆慶四年,覃璧攻擊官軍后逃往大悔寨,據其地反明,被朝廷譴兵征剿,圍困半年之久,隆慶五年正月,覃璧自詣轅門伏罪。巡撫劉愨上奏認為“金峒世官不宜遽絕,貸覃勝罪,降安撫為峒長,聽支羅百戶提調”,即以覃璧父親覃勝的另一支承襲土司職位。(《肇域志·湖廣三》)
1959年,黃金洞鄉興隆坳村民黃紹銀在大悔寨卡門處掘出“金峒安撫司印”一枚,屬明永樂5年禮部造,可能為覃壁殺兄奪印,逃於大悔寨時所遺落。土司印7.5cm見方,重1200克,銅製、篆刻,背刻“永樂五年四月 日禮部造”,沿刻“節字四十六號”,另有銀質印盒板一塊,盒底銀刻“監造金目知印長官覃勝廉冠帶大頭目覃亮工作林鳳朝造”。
據唐崖《覃氏族譜》記載,十世祖覃柱奉命征剿金峒土司覃璧,斬功九十三顆,朝廷厚賞,並將金峒土司所領的大村、小村兩地劃撥歸唐崖土司管轄。
時任湖廣參政馮成龍,遭到覃璧攻擊,馮成龍於是集結官兵夜襲黑洞,火燒連營,捉拿了覃璧(《雍正慈溪縣誌》)。他帥兵斬首覃璧叛兵三百餘、招降五千餘人,因功受賞,沒兩年即升任四川左布政使(《明史》)。其屯兵處,今名“國公寨”。
在當地流傳的傳說中,覃璧是一個很受土民愛戴的人。因金峒土司百般討好朝廷,搜羅盡山珍海味之後,又命令土民搬運金絲楠木進貢,土民因而苦不堪言。覃璧於是殺了殘暴的土司,並結寨山頂,對抗明朝官軍。最後明朝官員設計誘降了覃璧,覃璧及土民都深感後悔,因而稱結寨之地為“大悔寨”。在傳說中,覃璧還有一匹白馬。這種說法其實能和史實印證:其一,天順九年(1465年),金峒安撫覃彥龍上奏:境內產杉木,曾鬻金三千貯庫,今彥龍年老,子唯一人,恐身後土人爭奪,乞解送朝廷;其二,覃璧能孤軍對抗明軍半年之久,而且最後也是自己出寨投降而非兵敗自殺,被俘虜的土民也有五千餘人,說明土民對明王朝及被殺土司也是深惡痛絕,而對覃璧身懷感激。
金峒安撫司印(明永樂年間)
衙署區遺址
墓葬區遺址
位於黃金洞鎮以南,東經109°07′42.7″,北緯29°55′58.8″,海拔619米。遺址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有衙署區、川主廟和墓葬區,其中衙署區已經全部被茶園覆蓋無任何遺跡可尋,川主廟遺址尚有殘垣斷瓦,墓葬區於八十年代修建學校時被破壞,如今僅剩幾株楓香樹環繞墓葬區周圍。
原有的龐大建築群,長約1.5公里,號稱三街六合司,即院子一條街,天井一條街,中間屋一條街,六面房舍形成的司署——六合司建於三街之中。另有土司與親屬的住房建在後山一帶。司署正中有兩塊石板鑲嵌而成的大院壩,寬12米,長20米,為演兵集會之所,可見其規模不小。遺憾的是,現在這些遺跡遺物大多不存,很難讓人想象土司衙署過去的宏偉與輝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