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縣秦劇團

秦安唯一的專業文藝表演團體

秦安縣劇團成立於1976年,是秦安唯一的專業文藝表演團體。1975年,根據甘肅省有關精神,秦安縣成立了文藝宣傳隊,並在全縣招收了學員,在經過多方籌備的基礎上於1976年3月正式成立,以演秦腔為主,隊長由劉國柱擔任,宣傳隊先後從省歌舞團、天水地區秦劇團請來了老師給新招的學員進行培訓。

劇團簡介


當時給學員們排演的劇目是秦腔《洪湖赤衛隊》、《於無聲處》、《蝶戀花》等革命現代戲。在縣城及鄉下演出,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後來由辛繼祖創作的秦腔戲《泵房激浪》和焦琴聲創作的眉戶戲《迎春花開》代表天水地區參加了全省現代劇調演,獲得了好評和獎勵。“文革”結束的1978年,全國各地劇團恢復上演歷史劇、傳統劇。他們派人到各縣去參觀學習,同時又聘請了原秦光劇團的一些能演老戲的演員如何漢傑、潘銀貴等人參加演出歷史劇。當時他們排演了傳統劇《十五貫》、《火焰駒》,把《梁山伯與祝英台》改編成秦安小曲搬上舞台。該劇在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天水地區調演時,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並引起了大家對秦安小曲的重視,後來為推廣秦安小曲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梁山伯與祝英台》一劇還被省廣播電台錄像、錄音播出,提高了秦安小曲的知名度。目前秦安小曲已被文化部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981年該隊正式更名為秦安縣秦劇團。團長為楊福榮,副團長為宋振傑、陳淑翠、李永年,後來的團長為姚常德。該團的主要演員有花臉姚常德、旦角楊淑燕、王芳、蔡愛琴、李小霞、李永華、王彩霞、陳曉紅、蔡玉鳳、鄒玲霞、張春霞、胡艷霞、馬紅美、楊萍,鬚生有何漢傑、吳維田、馮國穩、伏元德,小生有王鳳玲、張玉梅王進、樊小紅、姚曉軍、姚建斌,其他演員還有潘銀貴、潘雲紅、伏曉亮、漆金喜、潘方紅、伏克勤、楊瑞傑、馬衛東、楊思濤、馮剛強、楊智會等人。

藝術成就


秦安縣劇團秉承“以人為本,以技立團”的理念,苦練內功,培養出了一批集創作、編排、導演、舞美、作曲、演藝於一體的多方面優秀人才。在全省旦角大賽中,1人獲金獎、2人獲銀獎、4人獲銅獎;全省生角大賽中,3人獲二等獎;全省新創劇目調演暨第二屆甘肅戲劇紅梅大獎賽中,2人獲紅梅表演二等獎,3人分別獲紅梅編劇、作曲、表演三等獎;在全市戲曲青年演員大獎賽中,7人獲一等獎、8人獲二等獎、5人獲三等獎。近年來,移植改編的秦安老調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全國20餘個省市電視台播放,並受省市文化部門表彰獎勵;自編自演的《風雨貨郎情》獲全省調演三等獎、天水市調演一等獎;新編歷史劇《飛將軍李廣》獲天水市創作劇目二等獎、天水市首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創編演出的現代秦安老調劇《村官浪漫曲》、《生日》、《鶯鶯拷紅》、《情系學子》在全省小戲小品調演中榮獲編劇、導演、作曲、表演等7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情系學子》獲天水市第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一個個榮譽和一面面獎牌的獲得,彰顯了秦安縣劇團的綜合實力和曲藝水平的不斷升華。
該團多次參加省上調演,如建行杯全省旦角演員大賽,天水市青年演員大賽,甘肅省青年演員大賽等,每次都取得了較了的好成績。在天水市青年演員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的就有八人之多,在縣級劇團中算是第一流的。秦安縣劇團的演員主要都是本地演員,外來演員很少,而且是旦角演員陣容較強,旦角劇目出色,也出現了許多像王彩霞那樣的知名演員,該團團長姚長德是國家二級演員,他創作了許多戲,上演后受到歡迎。如他創作的以反映計劃生育工作題材的小曲劇《三月春風》在省上匯演獲獎,和周琪創作的以現代打工族為題材的現代劇《草根》在全省新創劇目匯演中又獲獎,並在天水市彙報演出受到歡迎。多年來,為了繁榮全縣的文藝事業,該劇團常年堅持在農村送戲下鄉,演職員們冬頂風雪,夏冒酷暑,足跡踏遍全縣17個鄉鎮和鄰近通渭定西等10多個縣區,演員們自帶行李,冬天住在農民家裡,夏天住在農村學校的教室里,每年演出多達450餘場,尤其是出色地完成了“千台大戲送農村”戰役的演出任務,演出市場都非常火爆。2009年11月,在整個參加甘肅省新創劇目調演的28台戲里,只有秦安縣秦劇團創演《草根》投入最小,不足8萬元,並且借款5萬元來蘭參加調演。正是這樣的“草根”劇團用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秦安小曲呈現給觀眾一個表現農民工現實生活的大題材。作為此次調演最後一個出場的院團,10月31日晚大型現代秦安小曲劇《草根》在蘭空禮堂首演成功,獲得專家、評委、觀眾的一致好評。
梅花香自苦寒來”。秦安縣劇團風雨兼程,曲折跋涉,在困難中發展壯大。2007年8月,該劇團團長、國家二級演員姚常德創編的現代秦安老調劇《殺雞宰鵝》在中國戲劇文學學會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戲劇文學獎評選活動上,榮獲第五屆中國戲劇文學獎(中國戲劇文學獎是由中國戲劇文學學會主辦的全國性獎項,每一屆中國戲劇文學獎都會邀請知名的劇作家、戲劇專家擔任評委,因而被業界稱為“純專業評獎”。)——小型劇本二等獎。這是秦安縣劇團第一次摘得的國家級大獎。秦安老調是流行於甘肅秦安地區的民間曲藝形式,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2006年躋身甘肅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秦安老調戲《殺雞宰鵝》的編劇姚常德是秦安老調的愛好者、研究者,該劇曾於2006年參加第二屆甘肅戲劇紅梅獎大獎賽,獲劇本創作二等獎和演出優秀獎
主要演齣劇目有:《忠烈千秋》、《火焰駒》、《三下陰》、《破寧國》、《下河東》、《八件衣》、《數羅漢》、《庵堂認母》、《雙官誥》、《五典坡》、《金沙灘》、《趙飛搬兵》、《逃國》、《盜扇》、《秦香蓮》、《清風亭》、《蜜蜂汁》、《寶蓮燈》、《斷橋》、《反西涼》、《竇娥冤》、《玉堂春》、《殺狗》、《楊八姐》、《飛將軍李廣》等。該劇團把秦安老調錄製成光碟出版發行,對古老的傳統藝術作了整理,保留下了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該團曾用秦安小曲上演過許多現代劇和改編歷史劇,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反響,受到了人們的重視與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