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功
武學術語
內功,武學術語(多見於武俠小說),鍛煉身體內部器官的功夫。
古代又稱為氣功、道功、吐納、導引、玄功、靜功、定功、性功、修道、禪功、內丹功、內養功、養身功等多種叫法。其原理是人通過呼吸吐納的方式,從萬物星辰中吸入清氣,滋養及混合體內的先、後天之氣,從而使體內真氣漸至充實。習武者修練內功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內功來源於中華武術,尚有許多的深奧之處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與考證。
真氣為道教和中醫術語,古人認為人體內的真氣分為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先天之氣是人從娘胎里就帶著的,後天之氣是後天通過呼吸和飲食里攝取的。內功是通過呼吸吐納的方式,呼出體內濁氣,吸入清氣(天地精華),通過經脈行氣,丹田存氣的方式,使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結合,最終達到氣力漸增、充養全身經絡及臟腑的效果。(註:此氣通(炁)是古人想象出來的形而上的神秘氣體能量,並非現代科學所講的空氣,可以理解為盤古開天闢地之前的混沌之氣)練氣講究呼吸吐納,多用腹式呼吸法,精神集中,循序漸
射鵰英雄傳
示例:南朝劉宋·鮑照詩:“服食鍊氣讀仙經。”
武術中練氣可以使氣充盈全身,從而大大提高勁力、耐力、防護力等作用。武術中運氣成勁,由內而外發出的勁力,俗稱內勁。
說起內功,大家可能會想到《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里那些玄妙的東西。又有不少人說內功根本是胡說八道。那麼到底有沒有內功這種東西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了。先來澄清一個事實,輕功和硬氣功不算內功。這兩種功夫雖然用氣,用得不系統。較之內在的力道來說,更傾向於外在的力道。內功來源於中華武術,尚有許多的深奧之處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與考證。
科學上,所謂內功即是寸勁加強版,不依賴距離(即短距離甚至是零距離)發出強大的爆發勁。
原理如高頻振動器,內功即將高頻振動轉化為肌肉本能,在打擊物體的瞬間,在打擊力量不變的前提下,對物體進行零距離高頻打擊,這種所謂的內功,強者甚至可以發出所謂的內力外放,形成所謂的氣勁,達到遠程攻擊的目的,對物體進行直接打擊時可以出現諸如隔山打牛(與物體表面形成諧振,對物體內部進行毀滅性打擊),劍氣(與武器形成諧振並影響空氣振動,有點像高頻振動匕首。)等現象。
內勁又有陽勁與陰勁之分。陽勁,即採用內功的一般攻擊頻率,可攻擊力量巨大的攻擊方法;陰勁,即攻擊力量稍弱,但是攻擊頻率極高的攻擊方法。這也是內功分陰陽的說法的解釋。
無論哪種所謂的內功,均非一兩日可以練成,這需要巨量的時間對肌肉與神經反應的高強度鍛煉,或者達到一定技術(有可能嗎?)后對肌肉與神經改造。
當然,不排除世界上有其他方法可以讓人瞬間學會所謂的內功,它的基本原理並不難,僅此而已。
穴位和經絡
西方人大多不相信這些,中國人基本相信這個。從解剖學上解釋不出來,不過穴位和經絡的存在是確切無疑的。印度的瑜珈中也有類似穴位的理論。瑜珈認為人的脊柱上有14個生命能源點,瑜珈的修鍊正是刺激這14個能源點,從而達到強身的功效。中國的穴位理論更加詳細,穴位不僅存在於脊柱,更存在於身體的其他部位。而經絡起到一種類似於綱領的作用。奇經八脈把人身的穴位貫穿起來。
氣
氣(炁)這種東西,連很多中國人也不相信,主要是因為沒見過。當然,氣是看不見的東西,我也沒見過,不過親身體驗過。它的存在也是確切無疑的。連中醫里也有很多關於氣血的理論。氣功(炁功)是一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氣功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動功和靜功。動功是指以身體的活動為主的氣功,如導引派以動功為主,特點是強調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而靜功是指身體不動,只靠意識、呼吸的自我控制來進行的氣功。大多氣功方法是動靜相間的。宗教中,道教的道士常會練習導引、內丹術氣功,佛教里的禪定、靜坐也包含氣功。氣功常配合武術或靜坐一起練習。練針灸的中醫也常通過練習氣功來增進療效。
內功理論
下面說說內功的理論。各家的內功理
太極
古代很早就有關於“內功”的文化了,但是卻不稱為“內功”,而“導引”、“鍊氣”、“服氣”、“築基”、“內丹功”、“內養功”等這些稱法較多見。內功文化源遠流長,東漢華佗編著的《五禽戲》,南宋時期的《八段錦》都屬於內功文化範疇。最早出現“內功”二字應該是在清朝時期,例如清末形意拳大師宋世榮(1849-1927)先生所推崇的《內功四經》;清人王祖源(1822—1886)於光緒7年(1881)刊印的《內功圖說》,這些書籍名稱上都見到“內功”二字。
據傳,《內功四經》是宋末道人南溪子於某溪之中得鉛石鎖匣,三年而開,得內功,納卦,神運,地龍四經,后抄錄三本。清初王南溪祖上購得《內功四經》,1816年王南溪與好友宗景房相遇,兩人分別註解、參訂此經。
至於武俠小說方面,“內功”二字最早應該是出自清末民初的武俠小說,如1935年5月起在《新北平報》連載的《青城十九俠》里就有“內功”。
青城十九俠小說原文:羅鷺裝作往前一移步,就勢微翻手腕,中三指捏定尤璜的脈門,暗運【內功】,將周身力氣集中在手指上面,猛一較勁。滿以為尤璜決沒準備自己會使絕技,縱不失聲求饒,也使他半身酸麻一陣。
太極拳內功修鍊方法
內功修鍊有三大要素,即調身、調息、調心。其中的調息,就是指對呼吸的調整,武術諺語云:“能柔軟,所以能靈活,能呼吸然後能剛硬”。丹田之呼吸方法極簡單,吸氣時小腹自然凸起,呼氣時則意念肚臍與小腹內收,並后貼於命門即可!
肩與胯,在內家拳中是人身體的根節,形意拳有“六合”之說,其中外三合即“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能達外三合者,已經可以打前透后,輕易的致人於死命啦,這裡肩與胯又是關鍵的關鍵。
在本功法中,肩(肩胛骨)要求是以向上、向前、向下、向後的順序形成前縱立圓的運動,且吸氣時為向下向後,呼氣時則向上、向前運動,大家切不可忽視“肩不活,力不透”。
胯部是難以主動運動的,可在呼吸中也有開合,大家略為注意一下,以體會為主,不要追求大幅度動作。
嚴格地說,雙手開合這一步,還包括了雙腳的開合,與肩胯開合一樣,下盤的開合為隱,上盤開合為顯。也就是說,在丹田吸氣外凸時,人的雙掌心的勞宮穴要有內吸之意,雙腳心的湧泉也同樣如此,此時人的五指(趾)皆要有內扣,扒之意;在丹田呼氣后貼時,則人的勞宮、湧泉要有外吐之勁意。
從傳統氣功的說法來講,雙手(足)開合可以迅速打開勞宮,練出開磚斷石,以及擊表傷內的小天星掌力,而我個人體會,這一要決是人修鍊由外用內,開發人體潛能,功臻上乘的關鍵。
丹田開合樁功法
丹田開合樁功的具體訓練其實就很簡單啦:
雙腳平行站立,間距略寬於肩,下頜微收,虛靈頂勁,上身正直,從頭向下節節垂直放鬆,松肩,松腰,松胯,隨放鬆使重力落於雙足心連線之中點,雙膝略屈,五趾抓地。
雙手由身側緩慢上抬,於胸腹之間高度形成環抱狀,雙手掌心相對,掌指斜向前,然後隨呼吸之配合做雙掌之開合。
要求,以呼吸為號令,吸氣時,小腹隨之自然凸起,肩胛骨也隨之向下,向後張開,以肩胛帶勁手臂,手掌外張雙掌勞宮隨吸氣而內吸;呼氣時,肚臍隨之內收后貼於命門處,同時肩胛向上向前合,帶動手臂,手掌內合,掌心之勞宮外吐。勞宮外吐時,要意想雙掌夾一氣團,氣團密集凝實,兩掌壓之不動。
如此,功法為丹田開合功之第一步,下丹田的煉法,修鍊得法者,七天之內,丹田形成氣團,勞宮穴打開,初具開磚斷石之實力,進一步修鍊,大約36天之內,內氣可以打通大、小周天,百日之內氣貫周身,是習武、養生、健身的絕佳妙法。
說在後面的閑話:
丹田功的訓練,其內蘊豐厚,它結合了內丹功,武術的筋骨功以及各種訓練方法的精華,形成了高效速成的武學內功。山西派宋氏形意拳李旭洲太師爺一系的傳人,吳炳文先生曾說:“單求氣者,為氣所滯,單求力者,為力所拘”,這恰好是對丹田開合功的註釋。
在氣功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功法都練丹田,可成者寥寥,這是丹田功難修嗎?絕對不然,一般練丹田的功夫,敏感者7天,慢的100天,基本就可以形成丹田氣團,可以行氣於大、小周天。可問題是單純練氣,煉下丹田者,往往在幾天內就可以初步的精氣充足,進而慾望大灼,難以自控,使元精走遍,故對於鍊氣者而言,煉精化氣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
而在武術的力量訓練中,丹田功屬於腰胯的力量訓練,採用西式肌肉訓練者,沒有不傷腰的,故有此人認為腰不是練出來的。
丹田開合功的妙處,則是把內修與外煉完善結合,把丹田、肩胯、手足結合起來,這是它高效速成的原因。
再者,內家拳中有龍虎二氣之說。有人說“鑽裹踐為技,龍虎二卸為擊”,還有人說:“龍虎二氣為技,鑽裹踐為擊”。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理解呢?將此“龍虎二氣”之說放在丹田功之後的閑話中,其實已說明了我的觀點,是以“鑽裹踐為技,龍虎二氣為擊”。何謂龍虎二氣?對丹田開合功深入實修,應該有所體悟!
練丹田開合功,還應適當節制自己的**,最好能節慾百日。
此外,內功修鍊有三大要素,即身形、呼吸、神意。內家拳核心講究“形正氣順”。其內修之功驗主要從身形間架上得來,雖然修鍊丹田開合功是以呼吸為重,如果有人修鍊的功效不明顯,那麼應當從身形間架上尋求答案。
如果有人在室外煉功,效果不明顯,還可以找一棵松樹,以雙掌虛抱松樹,進行開合,這算個小竅門。
修鍊本功時間、次數不拘,隨時可煉,尤其以子、午兩時為佳。唯一必須注意的,修鍊本功之後,必修收功!
硬功重在皮肉,輕功重在腰腿。它們的氣是在長期的鍛煉中自然形成的,而不是專門練出來的。我來逐一說明:
輕功的練法很多,大多是漸進著練的。比如說,用一個大竹笸籮(直徑約2米),內裝滿沙子。在笸籮邊上走,熟練了就跑。要求是不能把笸籮踩翻。當然,在一開始,這個要求是很容易達到的。然後用一個碗從笸籮里把沙子掏出去一碗,再跑。熟練了以後再掏一碗沙子……如此練習,當笸籮里的沙子全部掏空的時候,你就達到身輕如燕了。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很自然地形成一股氣,正所謂“提氣輕身”。
輕功
硬功大多是用木棒等物敲打身體的各個部位,用這種刺激來減輕身體被打到時的痛苦,也就是所謂的抗擊打練習。外在的皮肉練到一定地步,再加上硬功用氣的訣竅。身體也會產生一股自然而然的內力。
也許這些東西你們已經覺得很神奇了,這不能算是內功。由於他們的氣都是自然而然的,並不是本身的控制用出來的。內功難道還要神奇嗎?從外觀上來看,是的。從科學上來看,不是的。正如亂影說的,任何人都不能打破自然科學規律的束縛,也許有些東西自然科學暫時也解釋不了,不過,再怎麼樣也不能把大米白面變成核武器。內功也有其極限。一個人通過修鍊,可以達到種種近乎“不可思議”的地步,人的肉體永遠都打不過飛機大炮。
內功的最高境界叫做“身知”,即是“身體本身知道氣的運行”的意思。再說得“武俠”一點,叫做“打通任督二脈”。這個說法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學中醫的人都學過穴位,同時有一首口訣,講的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順序和時間。子時運行到哪一個臟腑,午時運行到哪一個臟腑……一天12個時辰正好周身運行一遍。這就是一個周天(先天大周天)。這個周天是人生來就不停運行的。練內功的人,控制他的內力在身體內快速運行,把本來應該一天完成的運行用一個小時完成,他還可能和正常人一樣嗎?而這個周天(後天周天)又分兩種,一種是大周天,一種是小周天。小周天是指控制氣血只繞行於任督二脈(上起頭頂百匯穴,下止襠部會陰穴。身體前面中央線為任脈,身體後面中央線為督脈),速度快但是長功慢。大周天是指控制氣血繞行身體所有經絡,長功快但是速度慢。這種程度的內功修鍊則是只有“身知”的人才能做到的。
張三丰影視形象
另外,還有一種不為打人的內功。武當派的老道有一種功夫叫“寒暑鐵布衣”,這是張三丰創立的,練這種功夫,可使人不畏寒暑,四時只穿單衣蔽體而能雲遊四海。這種內功不僅涉及到上面所說的理論,還要提到道家獨特的宇宙觀和養生理論。在此不贅述。不過還是那句話,內功也是有極限的。像我現在在長春,經常下雪,天氣較冷,但是我仍然只穿一件襯衣一件外套,不穿毛衣和羽絨服。寒暑鐵布衣比我還要狠,可也絕不可能一個褲衩行天下。
以上是關於內功講解來源於書籍及民間的傳說,尚無考證及科學依據。
李壽民的代表作是《蜀山劍俠傳》,但他最為著名的
蜀山劍俠傳
李壽民是在《青城十九俠》中首先提到“內功”的,而後,他在《武當七女》、《長眉真人傳》等書中將“內功”“學說”進一步完善。並在書中提出武當派是“內家功夫”、少林派是“外家功夫”得“學說”。解放后,李壽民改名李紅,並於1956年開始,奉上級指示在報紙上對自己創作的“封資修大毒草”,做出深刻的自我批判。五年後,他被革命小將“批判”致死。
在李壽民接受批鬥的同時,港台作家金庸等人開始接過李壽民的旗幟,深化他的內功“學說”,並開始創立各種武林門派,由此,李壽民創立的這種小說流派發展壯大,並從鴛鴦蝴蝶派中獨立出來,成為後來為大陸津津樂道的“武俠小說”。
李壽民死時,武俠小說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有好事者根據那些著名武俠作家所創立的武林門派,或者他們書中設定的主角所偏好的門派,把他們封為各大門派掌門人。比如梁羽生,他在書中創立了一個天山派,並喜歡把主角或者正面人物設定為天山派弟子,故而被人稱作是“天山派掌門人”。這就是後來所謂的武俠作家八大門派掌門人,十大門派,十八大門派掌門人的濫斛。
調運內功
李壽民出生前,或者說《青城十九俠》誕生前,中國決不會有“內功”存在。在此之前的中國古代小說中從未提起過“內功”之說,所以在誕生於明初的《三國演義》里,關羽張飛沒有內功。甚至連《封神演義》、《西遊記》里的神仙也不會內功,那可是武當張三丰活著的時代啊!
一直到了清代,《新兒女英雄傳》里的俠客也不會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