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小米
龍山小米
龍山小米,山東省章丘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龍山小米在歷史上為全國四大貢米之一。相傳自有“龍山文化”以來就有“龍山小米”,從清乾隆年間開始進貢。“龍山小米”的營養很豐富,據化驗,它含脂肪5.26%,比其它小米高2%;含蛋白質10%;維生素A和維生素B1及維生素B2的含量也超過其它小米。因此,人們把它作為敬養老人、哺育幼兒、滋補身體的佳品。“龍山小米”集中產於龍山村周圍十里內,全都是旱田春播,不澆水,不施化肥,多用農家肥和餅肥,是一種無公害食品。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龍山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龍山小米
小米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磷、鐵、錳、鋅等微量元素。中國農科院生理生化研究室對龍山小米的品質進行了測定,測定結果是:脂肪含量為4.98%,蛋白質含量10.82%,粗澱粉含量74.95%,賴氨酸0.25%,為各種穀類所少見。
龍山小米
小米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補脾胃。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嘔吐的功效。小米對抗瀉肚子、嘔吐、消化不良及糖尿者都有幫助。小米也能解除口臭,減少口中的細菌滋生,還能治腳氣病,神經炎和癩皮病,失眠、頭疼、精神倦怠、皮膚“出油”、頭皮屑增多等癥狀。
小米對體弱多病的老人很有滋補效果,五穀雜糧對老年人都很有幫助,常吃小米能夠有益五臟健康,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
小米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為大米的4倍,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大便的排泄。小米還可作為鎮靜安眠的食療保健品來食用。
小米熬粥不僅好吃,而且營養豐富、全面,具有有補腎氣、益腰膝的功效。尤其不可忽視的是小米粥中的米油,滋補力非常好,相當於人參、熟地等名貴的藥材滋補功效。清代趙學敏撰寫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清代醫學家王孟英在他的《隨息居飲食譜》中則認為“米油可代參湯”,因為它和人蔘一樣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為了獲得優質的粥油,煮粥所用的鍋必須刷乾淨,不能有油污。煮的時候最好用小火慢熬,而且不能添加任何佐料。此外,小米還可和豆類一起煮粥,將小米、紫米、玉米糙、紅豆、綠豆、花生豆、紅棗一起煮熟至黏稠狀即可。
山東省章丘市境內地貌多樣,自南而北依次為丘陵、平原、黃河灘區,其優良品質的形成,與它所處的地理環境和土壤條件是分不開的。龍山小米產地龍山一帶的土壤為山前洪積土,土層深厚,土質為黃壤、質地較肥沃,椐測定有機質含量1.32%,全氮0.075%,全磷0.082%,鹼解氮67毫克/千克,速效磷24毫克/千克,速效鉀93毫克/千克,土壤代換量18.2毫克/100克,非常適合小米生長。
章丘市境內水利條件優越,地下水源充足,農田排灌設施配套水質清澈,無污染,完全達到了旱能澆、澇能排。
章丘市屬暖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溫差大,有利作物的生長發育。
光照:本區光照資源豐富,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有利於作物光和作用,常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47.6小時,佔全年可照時間的56%。
溫度:年積溫4580℃,平均氣溫12.9℃,7月份最高32.1℃,1月份最低氣溫—3.2℃。無霜期210天左右,自然農耕期長達290天左右。夜間涼爽,晝夜溫差大,有利於作物養分積累。
龍山小米
早在9500年前,龍山先民開始選育馴化野生的“狗尾草”,進而培育出古老的粟米,又經過幾千年培育,形成了龍山小米。在歷史上,龍山小米與山東金鄉縣的“金米”、山西沁縣的“沁州黃”、河北蔚縣的“桃花米”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米。
龍山小米“東路陰天旱”,即在陰雨天時葉片呈現出其他作物乾旱時葉片捲曲的性狀,在清代成為貢米。相傳乾隆出巡路經章丘,品嘗“龍米金湯”后讚譽:“真乃銀碗金湯!”並封“龍山小米”為貢米。
2017年,龍山街道辦事處決定在平陵古城打造一處1000畝的龍山小米種植基地,用正宗的小米為龍山小米正名,重塑龍山貢米品牌形象。
2018年,濟南市實施產業振興十大行動,以章丘龍山和長清孝里為中心,集中建設兩處萬畝龍山小米標準化種植基地。
2010年,龍山小米產地面積2000公頃,年產量6000餘噸。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龍山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龍山小米
龍山小米的地域保護範圍為山東省章丘市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17°10′00″—117°35′00″,北緯36°25′00″—37°09′00″,南北長70千米、東西寬37千米,總面積185500公頃,主要涉及章丘市龍山街道辦事處及南部的聖井、埠村、文祖、曹范、垛庄、官莊七個鄉鎮(街道辦事處),321個行政村。據歷史記載,尤以龍山街道龍山村石人坡的400畝最為聞名。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穀子生長耐貧瘠,一般不需要大肥、大水。龍山小米的產地宜選擇山前沖積平原。龍山小米其優良品質的形成,與它所處的地理環境和土壤條件是分不開的。龍山小米產地龍山一帶的土壤為山前洪積土,土層深厚,土質為黃壤,質地較肥沃,加之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較為適宜穀子的生長和發育,是形成龍山小米優良品質的優越條件。據測定,該地區的土壤養分含量為:有機質1.32%,全氮0.075%,全磷0.082%,鹼解氮67ppm,速效磷24ppm,速效鉀93ppm,土壤代換量為18.2毫克/100克。土壤物理性狀也好,總孔隙度為60.7%,毛管孔隙度37.1%,通氣孔隙度為23.1%,田間最大持水量為28.8%。從這一帶土壤理化性狀的化驗結果看出,其理化性狀明顯優於其他地方。因此,這也是形成龍山小米優良品質和種性的重要條件之一。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龍山小米是章丘龍山一帶農家品種群體的總稱。它是在一定自然條件下形成的、適應該地區環境條件的特有品種。當家品種“東路陰天旱”生育期在120天左右,株高1.6米,不倒伏;穗呈錐型,剛毛紫色,葉型中寬,葉色濃綠。因在陰雨天時葉片呈現出其他作物乾旱時葉片捲曲的性狀,故名曰“東路陰天旱”。其平均穗重18—20克,穗粒重11—12克,一般畝產200—250千克,出米率80%左右。
龍山小米
(一)精細整地在冬耕(耕深20厘米以上)、冬耙的基礎上,春季地表剛化凍時就要進行頂凌耙耮,疏鬆表土,提高整地質量。同時,結合深耕增施基肥,應在上一年深耕時施用,秋施比春施好,可於上年10月底結合深耕,畝施腐熟豬糞肥1000千克。
(二)適時早播適時早播是延長生育期、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的關鍵措施。由於該品種的品質受生育期的長短影響較大,生育期120天左右,其香味最濃、品質最優。春播以穀雨、秋播以芒種前後為宜。播量:畝播0.3千克;播深3—5厘米。
(三)種子處理播種前一周,選晴天將種子攤放在草席上約2—3厘米厚,翻曬2—3天,谷種發芽率要達到90%以上;為保證苗齊苗壯,要用鹽水選種,播前3—5天,將種子放在濃度為10%的鹽水內,撈出漂在水面上的秕谷、草子和雜質,然後將下沉子粒撈出,用清水沖洗2—3遍晾乾備用。
(四)播后鎮壓為了促進種子吸水、早發芽深紮根、出苗整齊,播種后一定要鎮壓,一般隨種隨鎮壓,可用人工腳踩的方式鎮壓,播種到出苗根據墒情鎮壓2—3次(穀苗快出土時鎮壓一次幫助出苗;穀苗2—3葉期鎮壓,使莖基部變粗,促紮根,防止倒伏,鎮壓最好在午後進行)。
(五)苗期管理要及時間苗、定苗,缺苗斷壟的地塊,要在雨後及時進行疏苗移栽,疏密補稀,達到苗全、苗齊、苗勻、苗壯。並在3葉期間苗,4葉時定苗,畝留苗5萬株左右。種植規格:行距0.45米、播幅1.1米。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可結合間苗,做到除草、鬆土、圍苗三結合,以後隨降雨、草害發生及時中耕。
(六)拔節抽穗期管理清壟:苗高30厘米時進行一次清壟,徹底拔除雜草和弱苗、病苗、蟲苗,使穀苗整齊、苗腳通風透光。中耕培土:穀子一生可中耕3—4次,做到“頭遍淺、二遍深、三遍不傷根”。第三次中耕於孕穗期結合追肥進行,淺鋤3—4厘米,並高培土。灌溉:拔節后需水量增大,天旱時應及時澆水。
(七)開花成熟期管理此期間田間管理主攻方向是攻籽粒,防止早衰,減少秕粒。因此乾旱時要輕澆水,使地面濕潤;開花后根系活力減弱,應注意排澇,並鬆土通氣。
(九)收穫當麩皮變為該品種應有色澤,子粒變硬,成熟“斷青”時,要及時收穫,收穫時要注意選留種。
章丘市境域範圍內所有的龍山小米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龍山小米”農產品地理標誌及其圖案,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章丘市優質糧食協會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龍山小米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