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錄

上海古籍出版社圖書

1.書名。是繼漢劉歆七略》﹑南朝齊王儉《七志》之後的一部圖書目錄分類專著,南朝梁阮孝緒撰。它在一定程度上總結了前代目錄學的成就,在中國目錄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原書已失傳,但序目尚完整地保存在《廣弘明集》卷三中。 2.宋代福建莆田鄭寅分列所收藏的圖書為七錄:曰經,曰史,曰子,曰藝,曰方伎,曰文,曰類。見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

內容簡介


原文

七錄 《明史·張溥傳》
【原文】溥幼好學,所讀書必手鈔①,抄畢朗誦一過,即②焚之,又鈔,如是③者六七始已④。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jūn)⑤日沃湯⑥數次,后名讀書之⑦齋曰“七錄”。
註釋
①手鈔:親手抄寫。
②即:馬上,立刻。
③如是:像這樣。
④已:停止。
⑤皸:皮膚因寒冷或乾燥而破裂。
⑥湯:古今異義,這裡指熱水的意思。
⑦齋:書房或學舍。

譯文

張溥從小就酷愛學習,凡是所讀的書一定要親手抄寫,抄寫后朗誦一遍,就把它燒掉,又要重新抄寫,像這樣反覆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筆的地方,指掌上長了老繭。冬天手指凍裂,每天要在熱水裡洗好幾次,後來他把讀書的房間題名為“七錄”。

作品目錄


《七錄》是繼漢劉歆七略》﹑南朝齊王儉《七志》之後的一部圖書目錄分類專著,南朝梁阮孝緒撰。它在一定程度上總結了前代目錄學的成就,在中國目錄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阮孝緒的《七錄》已經亡佚,唐代釋道宣的《廣弘明集》卷三收錄了它的序,其類如下:
(一)經典錄內篇一:易部,尚書部,詩部,禮部,樂部,春秋部,論語部,孝經部,小學部。(六)佛法錄外篇一:戒律部、禪定部、智慧部、疑似部、論記部。
(二)記傳部內篇二:國史部,注歷部,舊事部,職官部,儀典部,法制部,偽史部,雜傳部,鬼神部,土地部,譜狀部,簿錄部。(七)仙道錄外篇二:經戒部,服餌部,房中部,符圖部。
(三)子兵錄內篇三:儒部,道部,陰陽部,法部,名部,墨部,縱橫部,雜部,農部,小說部,兵部。
(四)文集錄內篇四:楚辭部,別集部,總集部,雜文部。
(五)術技錄內篇五:天文部,緯讖部,歷算部,五行部,卜筮部,雜占部,刑法部,醫經部,經方部,雜藝部。
特點
(一)《七錄》把內篇分為五部,主要根據《梁天監四年文德正御四部及術數書目錄》該目錄的作者為劉孝標祖暅
(二)《七錄》外篇佛法、仙道兩錄,則根據王儉《七志》中關於佛經、道經的兩個附錄。
(三)《七錄》分類上很突出的一個特點是務實,即從當時學術發展、書籍數量的實際出發的。

創作背景


此集之所以命名《七錄齋集》是有一段典故的。張溥的父親有十個孩子,溥為婢子所生,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不被宗黨所重,就連僕人們都不把他放在眼裡。有一次,伯父的家人無端製造事端在溥的父親面前誣陷他,他聽說了這事,又羞又憤,當時咬破手指,在牆壁寫上“不報此仇,就不是人養”幾個大字。那個僕人聽說后,仍然譏笑張溥,說“塌蒲屢兒(庶出)能有什麼作為呢?”。張溥受到很大的刺激,遂發憤讀書,每讀一本書,必親自手抄,抄好了背誦后就燒掉,然後又抄,如此反覆七遍才罷手。因此他讀書的地方叫做“七錄齋”,詩文集也稱作《七錄齋集》。

作品影響


阮孝緒對目錄分類理論也很有貢獻,其《七錄序》是我國早期研究目錄分類理論非常重要的文獻:
(一)它強調分類應當根據學術的發展、文獻保存的實際情況來進行;
(二)強調分類應當注意文獻內容,便於檢索利用。
(三) 《七錄序》注意到每大類的名稱既要醒目,又要能科學地概括該大類的文獻內容。

作者簡介


阮孝緒(Ruan Xiaoxu)
阮孝緒(479-536)南朝梁目錄學家。字士宗,南朝梁陳留尉氏(河南尉氏)人。生於齊高祖建元元年,卒於梁武帝大同二年,年五十八。阮事迹入《梁書·處士傳》。幼以孝聞,性沈靜,年十三通五經。既冠,已有超然遠引之志,遂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嘗出戶,親友因呼為居士。所居唯一床,竹樹環繞,讀書其中,學養精進。屢被征,以世路多艱,終不出。其人出處去就,高潔不染有如此。梁武帝普通年間(520-527)有感公私墳籍,多所散夫,乃博採宋齊以來圖書,集為《七錄》一書,總結前人目錄學之成就。七錄今夫,惟自序尚見於道藏《弘明集》內。七錄分內外兩篇。內為五錄:經典,紀六藝;記傳,紀史傳;子兵,紀子書、兵書;文集,紀詩賦;技術,紀數術。外篇有二:佛錄、道錄。其分部題目,頗有次序。阮之前有王儉《七志》,以分類法論,則阮較王為善。阮氏對目錄學之頁獻,據姚名達在其《中國目錄學史》中認為有:①分類合理化;②適應時代環境;③工作科學化。阮錄在當時已將“天下之遺書秘記,庶幾盡於是”,可以說是已盡到目錄學史上編集、創見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