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於薇的結果 展開

於薇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副教授

於薇,女,1980年10月出生,河北秦皇島人。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副系主任,廣東省本科高校歷史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

主要研究領域


授課中
授課中
歷史政治地理
先秦秦漢史

教育背景


1998.8-2002.6 吉林大學歷史系 本科
2002.8-2005.6 吉林大學歷史系 碩士
2005.9-2008.6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博士

人物經歷


2008.8-2010.7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員
2010.7-2014.9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講師(2013.10聘為碩士生導師)
2011-2013,主持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界限與過渡帶:南嶺地區政治地理問題研究”。
2014.9-2020.6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2017.6聘為博士生導師)
2018.6-2019.6 日本一橋大學訪問學者
2020.6至今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副教授

教授課程


本科課程:中國古代史(上)、中國歷史文選、中國歷史地理、先秦經典文獻研讀、歷史人類學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古代遺址考察
研究生課程:中國古代文獻目錄學、中國歷史政治地理、歷史地理學要籍選讀、歷史地理田野

主要論文


謝湜、於薇、吳滔 主編:《南嶺歷史地理研究(第三輯)》,廣東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
於薇、吳滔、謝湜 主編:《南嶺歷史地理研究(第二輯)》,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
吳滔、於薇、謝湜 主編:《南嶺歷史地理研究(第一輯)》 ,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
於薇:《“義陽三關”兩周時期的區位發展與東畿開發》,《中山大學學報》,2019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2020年第2期全文轉載。)
於薇:《晉南與鄂東豫西地區兩周時期的地名重名現象》 ,《古代文明(第12卷)》,北京大學考古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於薇:《有南之國與西周南土的商要素:兼論晚期文獻在考古學中的適用性與使用路徑》,《南方文物》,2017年第3期。
於薇、常懷穎:《葉家山西宮爵與兩周金文三宮及其相關問題》,《江漢考古》,2016年第5期。
於薇:《從“剪桐封弟”兩種版本看上古故事流傳與地域政治進程”》《歷史人類學學刊》,第13卷第1期,2015年。於薇:《先秦兩漢舜故事南方版本發展與瀟水流域的政治進程》,《學術研究》,2013年第7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12期轉載。)於薇:《西周封國徙封的文獻舉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3年第1期。
於薇:《淺談嶽麓秦簡中的江胡郡與衡山郡》,《古文字研究》(30):433-439,2014。
於薇:《始封在廟與徙封在社:西周封建的儀式問題》,《歷史教學》,2014年第1期。
於薇:《清華簡<耆夜>時、地問題辨正》,《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年第12期。
於薇:《湖北隨州葉家山M2新出 子鼎與西周宗盟》,《江漢考古》,2012年第2期。
於薇:《史記.周本紀 “不顯亦不賓滅”考》,《中山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
於薇:《漢陽諸姬:基於地理學的證偽》,《歷史地理》第二十四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於薇:《淮漢政治區域的形成與淮河作為南北政治分界線的起源》,《古代文明》(The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2010年第1期。於薇:《從王室與蘇氏之爭看西周時期的王畿問題》,《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第2期。
於薇:《西周“宗盟”考論》,《史學集刊》,2008年第2期。

科研項目


第45批國家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地理學視角下的先秦封國研究”批准號20090450646。(2009-20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流域地緣關係過程與中國傳統政治地理”批准號40961076。(2010-2012)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徙封:西周封國政治地理的結構過程”批准號16FZS006。(2016-2021)
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中國史遺跡考察類實踐課程的教學資料體系與效果評估體系建設”(2019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