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古文字研究的結果 展開

古文字研究

2008年出版的圖書

《古文字研究》是2008年9月1日中華書局出版社出版圖書,由相關古文字研究所編。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古文字研究人員的研究成就。

內容簡介


《古文字研究(第27輯)》主要內容:古文字學界為什麼能夠在構建群眾性學術團體方面率先邁出如此關鍵一步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可能得益於祖宗的賜予。20世紀70年代是我國考古發現的黃金時代,一批批周原甲骨戰國銅器和秦漢簡帛相繼被發掘出來,令海內外學術界為之轟動。即便在十分封閉禁錮的“文革”時期,有關單位也不得不舉辦諸如“出土文物出國展”之類的活動,《文物》、《考古》和《考古學報》也得以先行復刊;國家文物局還特地組織專業人員從事出土秦漢簡帛的整理工作。儘管當時主其事者也標榜“為政治服務”,但客觀上卻顯示出古文字學這門古老而富生命力的學科在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文化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它是打開古代歷史文化寶庫的一把鑰匙,因而受到一些有真知灼見的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支持。其次是當時《古文字研究》的現狀令人堪憂,搶救工作迫在眉睫。回顧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前的情景:專業隊伍青黃不接,後繼乏人。在古文字學界享有崇高威望和重大影響的郭沫若同志剛剛謝世,唐蘭先生卧床不起,容庚徐中舒二老也因年邁不能遠行;40歲以上的專業人員為數不多,30歲左右的專業人員稀如鳳毛麟角。加上工具書奇缺,技術設備落後,所有這些,與層出不窮大量湧現的古文字資料形成了強烈的落差,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改變。然而,促使邁出這關鍵一步的更加直接的重要因素,則是以於省吾老先生為首的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學術團隊勇於肩負歷史使命和富於開拓進取的精神,他們衝破重重的枷鎖,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提出了各種可行的方案,動員所有的力量,爭取各方的支持。記得從1978年上半年開始,中華書局的趙誠同志即多次將於省吾老先生關於組建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的方案帶到北大川大、中大和考古、文物單位徵求意見,他縱橫穿梭,舟車南北,終於促成這一舉世矚目的創舉。

目錄


曾憲通:卅載回眸(代序)
陳光宇:世界四種古文字的起源時空與文字結構
李先登:三論漢字的起源與形成
王暉:新石器晚期組詞成句類陶文與漢字的起源
蔡運章:論遠古紡輪刻辭及其重要價值
徐義華:商代的天命思想
范毓周:殷墟卜辭中的“示典”
孫亞冰:易國考
黃天樹:談談殷墟甲骨文中的“子”字
連劭名:卜辭中的“游泛有疾”與《周易》
沈建華:釋殷代卜辭擇日術語“易日”
沈培:殷卜辭中跟卜兆有關的“見”和“告”
林宏明:說殷卜辭見字的一種特殊用法
季旭升:說髀
馮時:釋“(離隹)”
劉桓:釋甲骨文“*、遏”
張世超:釋“*”
蔣玉斌:釋殷墟自組卜辭中的“兆”字
劉源:殷墟“比某”卜辭補說
董蓮池:“*”字釋禱說的幾點疑惑
何景成:釋“花東”卜辭的“所”
陳劍:“邍”字補釋
郭靜云:甲骨、金、簡文“弄”字的通考
游順釗殷商卜辭前“家”的原始義蠡測
朱歧祥:論由系聯的方法擴張研治花東甲骨的材料
蔡哲茂:殷墟甲骨新綴七則
王蘊智門藝:黃組田行卜辭新綴14例
程鵬萬:劉家莊北Ml046出土石璋上墨書“*”字解釋
麥里筱:古漢字的第一個難產的標點:商周甲金文的重文符號“=”
趙誠:西周金文構形系統二重性探索
張懋鎔:關於探索“複合族徽”內涵的新思路
嚴志斌:商周複合氏名探析
朱鳳瀚:由伯*父簋銘再論周厲王征淮夷
葉正渤:宣王紀年銅器銘文及相關問題研究
林沄:碉生尊與碉生簋的聯讀
陳英傑:談*簋銘中“肇享”的意義
武振玉:兩周金文“暨”字用法釋論
周寶宏:西周金文考釋六則
張桂光:金文札記三則
張富海:讀新出西周金文偶識
胡長春:金文考釋二則
庄惠茹:金文“某伐”片語研究
李家浩:釋老簋銘文中的“濾”字
陳絮:關於“*”字本義的一個假說
羅衛東:釋新刊布應公鼎名“*”
魏宜輝:說“裔”
孟蓬生:解“頤”
趙平安:唐子仲瀕兒盤匜“*”字考索
劉雨:《商周金文總著錄表》前言
裘錫圭:談談三年垣上官鼎和宜陽秦銅鍪的銘文
祝敏申:讀中山國銅器銘文札記
白於藍:讀中山三器銘文瑣記
唐友波:中山王*“九祀”壺及其相關的幾個問題
陳平:燕國“燕”名之由來與“燕毫”、“匽毫邦”再議
吳振武:談珍秦齋藏越國長銘青銅戈
黃錫全:介紹一件韓廿年冢子戈
韓自強:過眼雲煙一記新見五件晉系銘文兵器
吳良寶:兵器刻銘與戰國韓南陽郡新考
下田誠:再論三晉“冶”字
蕭毅:“中清”璽考
劉釗:秦“敬老思少”成語璽考釋
陳隆文:負夏方足布地望考辨
董珊:侯馬、溫縣盟書中“明殛視之”的句法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