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化工研究院
湖南化工研究院
湖南化工研究院創建於1951年,是一個具有五十多年農藥技術研究開發經驗的科研單位,主要從事農藥、精細化工、無機功能材料等領域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和工程設計。
1994年以湖南院為主組建科技股份制公司“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並於1996年在上海上市;2000年成為湖南省第一批事業單位轉製成企業的試點單位,組建“湖南海利高新技術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其研發機構仍命名為湖南化工研究院。
湖南化工研究院多年來致力於農葯技術研究與開發,為我國農藥行業的主要創製和研發中心之一,是國家農藥創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農藥創製中心湖南基地、國家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工業性試驗基地的依託單位;擁有湖南省農用化學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化肥農藥質量監督檢驗授權站、湖南省化工信息中心等四個省級實驗室(中心);與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技術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下設四個研究所(農藥、農藥劑型及應用系統、精細化工、功能材料)和四個技術服務中心(農藥登記試驗、測試、信息、計量儀錶)。
湖南化工研究院現有科研人員15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58人、中級職稱66人;博士9人、碩士19人;擁有化工工藝、有機合成、化工分析、儀器檢測、儀器維修、儀器應用、化學工程、化工機械、植物保護、植物病理、環境保護等各類專業人才。先後與湘潭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等高校共建化學工程、有機化學、農藥學、應用化學等專業的博士點和碩士點,每年有20多名聯合培養研究生在湖南化工研究院開展學位論文研究。
近幾年,湖南化工研究院投資近2000萬元引進先進科研儀器設備,擁有國內外先進的試驗設施和分析測試儀器設備以及規範的操作流程,已形成了集新化合物設計與合成、結構表徵、生物活性篩選、工藝研究、中試工程技術開發、應用技術研究以及信息諮詢等於一體的較為完整的應用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體系,擁有較好的工程技術開發、產品質量檢測、農藥全組份分析、室內與田間藥效試驗、殘留代謝與環境行為研究等農藥創新開發能力。
“十五期間”,湖南化工研究院共承擔科研課題197項,其中包括國家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及湖南省重點課題30多項,獲國家、部、省級科技成果獎27項,其中殘殺威技術開發,呋喃酚技術開發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國家重點新產品3項,向企業提供成果轉讓及服務70餘項。在新農藥創製研究方面,自“九五”以來,通過十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創製隊伍中高層次學術帶頭人不斷湧現,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殺蟲劑硫肟醚和除草劑甲硫嘧磺隆的研究開發,為我國農業生產提供了高效、安全的農藥新品種。在農藥產品開發與工程化轉化方面,依託強大的科研實力和長期累積的工程化轉化經驗,以及海利上市公司的產業化優勢支撐,在行業技術創新中為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開發與質量升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近年先後開發出10多種農藥新品種,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的研製開發和生產技術在企業實施后,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質量達國際先進水平,產品暢銷國內外。“甲基異氰酸酯工程技術開發”項目獲國家發明四等獎,在國內6家企業成功轉化;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0多億元,社會效益200多億元;“殘殺威技術開發”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甲萘威合成技術”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呋喃酚技術研究開發”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呋喃酚的生產開發成功,打破了國外少數發達國家對該產品的壟斷地位,改變了我國農藥克百威所需原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了自給並出口創匯。
湖南化工研究院的發展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同。2005年12月國家科技部以國科發計字[2005]503號文批准以湖南院為依託,採用整建制掛牌的形式組建“國家農藥創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十一五”期間,工程中心致力於農葯產品與技術的自主創新,不斷強化農藥及其中間體中試成果向規模產業化轉化時的工程技術、農藥相關問題的綜合技術研究,建成我國農藥開發與工程化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基地;進一步完善農藥技術的集成平台,推動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農藥行業的農藥生產企業輻射、轉移和擴散,造就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農藥產業化示範基地;進一步凝聚農藥創新人才隊伍,努力成為農藥工程化研究人才的培養基地;加強與國內外農藥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建立信息交流與數據共享、工程化項目分工合作、工程化試驗條件開放等機制,成為我國農藥行業成果轉化的中試孵化基地;最終推動農藥創製品種產業化、農藥產業結構調整及高毒品種替代工作健康有序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