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學電子信息學院
南通大學電子信息學院
2004年原南通醫學院、南通工學院、南通師範學院組建南通大學,原南通工學院的前身是南通紡織染傳習所,創建於1912年4月。1913年9月更名為南通私立紡織專門學校,是我國第一所紡織高等院校。1927年改為南通紡織大學,1928年與醫科、農科合併為私立南通大學,1930年為南通學院紡織科,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時,南通學院紡織科遷至上海併入華東紡織工學院。1977年12月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復建,成立南京工學院南通分院,1979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稱南通工業專科學校,1980年7月省政府報經教育部批准,改名為南通紡織專科學校,1985年1月省人民政府報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南通紡織工學院,1995年9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南通工學院。回顧近百年的辦學歷史,南通大學醫學院續衍著悠久而厚重的文化底蘊,譜寫著光輝而艷麗的育人篇章、秉承著“祈通中西,力求精進”的人文精神。
黨總支書記:徐晨
院長:章國安
副院長:張士兵
黨總支副書記兼副院長:施險峰
副院長:陳建新
學院設有信息與通信工程、電路與系統、電子科學與技術3個教研室和電子信息學院實驗中心。現有專任教師50人,其中教授(研究員)5名,副高職12名;博士5人,碩士34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人數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8%。
學院積極開展學科建設,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2005年獲得江蘇省優秀學科梯隊稱號,2006年被遴選為“十一五”期間江蘇省重點學科。
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的開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學術水平,促進了教學改革,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擴大了社會影響。學院依託通信與信息系統省重點學科和江蘇省專用集成電路設計重點實驗室開展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取得了多項省級、校級教學成果,先後有多門課程被評為精品(優秀)課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被遴選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和南通大學品牌專業。
學院重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業質量好,受到用人單位歡迎。大學生科技、文化、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學生在全國和省內多項競賽中獲得好成績。
南通大學電子信息學院設有電子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生物醫學工程6個本科專業。
南通大學電子信息學院
學院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和信息與通信工程兩個一級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得到江蘇省專用集成電路設計重點實驗室的有力支持
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是“十一五期間”江蘇省重點學科,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和省優秀學科梯隊稱號
學院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工作,近年來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省、市、廳級科研項目20多項,有多項科研成果通過鑒定並獲獎。學院注重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積極開展教學研究與改革,先後有多門課程被評為省級優秀課程。現建有EDA、數字信號處理、高頻電子線路、通信原理、數字通信技術、程式控制交換技術、移動通信、光纖通信、現代通信網路、嵌入式系統等十多個教學實驗室。學院現有用於教學的各類計算機200多台,EDA實驗室擁有Candence、Synopsys、中國華大等公司的先進設計軟體,具備良好的實驗教學條件,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學院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院大學生科技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多彩,學生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及省內各項競賽活動,並有多人次在競賽中獲得一、二等獎。
學院重視對外交流,不斷引進國內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教育思想。近年來在學校的支持下,先後與美、日、德、澳等國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辦學關係,對外交流形式和項目不斷擴大。一批省內外知名學者、企業家先後來學院講學,其中一部分擔任了學院客座教授。同時,學院還與省內知名企事業單位合作共建了幾十個教學實踐基地。
近年來,全院承擔和完成中央編譯局項目、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江蘇省統計局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 50 多項,公開發表論文500餘篇,科研成果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南通市科技進步獎等獎勵40多項。學院與美、德、加、英、日、澳等國家的高校在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等方面有合作關係,多名教師被派往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進行訪問學習、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
南通大學電子信息學院
南通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的前身隸屬於電氣工程學院,前身是私立南通紡織專門學校,系近代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和其兄張詧創辦(在此前後還創辦了農業專門學校和醫學專門學校)。1926年張謇逝世后,由其兒子張孝若繼任校長。1927年改為南通紡科大學,同時將另外兩個專門學校改為農科大學和醫科大學;1928年將三所大學合併,經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核准為南通學院,分設農醫紡三科,直至1949年初南通解放。 1952年全國第一次高校院系調整時,已把南通紡科遷往上海,組成華東紡織工學院,農科遷往揚州,組成蘇北農學院;醫科就南通學院原址改為蘇北醫學院。后因蘇北區黨委建制合併,1956年又改稱為南通醫學院。多少年來,南通人向來為有這麼一所高等學府而自豪,對她懷有深厚的感情。紡科、農科早已被遷走,現在唯一剩下的這所醫學院又要遷走,人們在思想上、感情上都接受不了。醫學院與人民群眾的病痛健康關係密切。學院遷走,一批在學院兼職的名醫教授必然隨行,學院遷走附屬醫院就不會存在,醫院醫療水平和質量將會下降,人們普遍擔憂。當時正當毛澤東發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並提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當時社會知名人士、民盟盟員、南通市政協副秘書長曹書田先生毅然決定以個人名義發電報給毛主席和國務院,據理力爭,緊急呼籲:請求保留南通醫學院,停止遷校。電報引起了中央領導和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省委派出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高嘯平、副省長季方為首的工作組來通聽取各方意見,與市領導共同研究處理此事。根據各方意見,大家雖然認為蘇州條件比南通好,遷蘇州是對培養人才和開展科研有利;但也要從南通的實際情況出發,南通本來發展不快,再把僅有的一所高校遷走,一定會帶來負面影響。結果通過政協常委會協商討論,提出了折中處理方案:1.遷校后在南通市設立南通分院;2.保留附屬醫院,請省有關部門大力扶持改善附院的設備,使醫院辦得更好一些。這個方案在6月中旬市裡召開的二屆二次人代大會、政協一屆三次全委會上通過,並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6月下旬南通醫學院開始遷往蘇州,同時留下了黃竺如、李志學等著名教授和一批講師為骨幹辦南通分院。南通分院經過一年多的充實發展,1958年成為小型醫學院,后恢復南通醫學院校名,屬省管。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南通醫學院改為交通部和江蘇省雙重領導,以交通部為主,從此南通醫學院和蘇州醫學院一樣,均成為有名的部屬高等院校